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28)

回本書目錄

本經疏證 (28)

1. 本經疏證第二卷

予嘗治地黃醴,先君飲醴盡而地黃枵然如故也。暴之令乾,則其質輕虛。剔而破之,則其中脂液已盡。在外層者,懸空包裹,如栝蔞之殼;其在內者,縱橫牽引,如絲瓜之筋。因是悟地黃之用,在其脂液,能榮養筋骸、血絡。乾者、枯者,能使之潤澤矣。進乎此,則因乾枯而斷者,得潤澤而仍能續。

故地黃之用,不在能通,而在能養。蓋經衇筋絡,乾則收引,潤則弛長。是養之,即所以續之。《本經》療跌折絕筋,仲景治衇結代,胥是意也。地黃分數,獨甲於炙甘草湯,而《傷寒》、《金匱》所主,絕無血病。蓋是湯所主,重在復衇,故亦名「復衇湯」。衇者,源於腎而主於心。

心血枯槁,則衇道泣澀。此《傷寒論》所以衇結代與心動悸竝稱,《金匱要略》又以衇結悸與汗出而悶竝述。至肺痿之「心中溫溫液液,涎唾多」,則陰皆將盡之孤注,陽僅膏覆之殘燄。乃炙甘草湯者,非他,即桂枝湯去芍藥加地黃、麥冬、人薓、阿膠、麻仁也。行血之功雖大,列於行氣通營劑中,則猶之地黃之滓,增其殼內絡外之脂液耳。

然地黃之用,不僅此也。其妙,尤在血液被迫,不能不去。乃不禁其去,而惟生且長之。使夫受病之故者,不畱。方生之新者,不去。斯則有病遂為無病,此黃土湯、芎歸膠艾湯,一治脾不統血,一治肝不藏血,佐使雖殊,用地黃之理,則一也。

百合地黃湯、大黃䗪蟲丸,一不用攻瘀,而云「下大便當如漆」。一疊用攻瘀,而反不及當下血。於此,見緩急輕重之間,又有意義存乎其中矣。均之兩證,皆熱在血分也。然百合地黃證之熱,散漫。大黃䗪蟲丸之熱,結聚。散漫者,則欲其去。結聚者,僅欲其行。百合地黃湯,生搗地黃,取汁一升,少煎而急飲之,此緩劑急授也。

大黃䗪蟲丸,用地黃止十兩,不及全方十分之一,丸如小豆,酒服五丸,日三度。則所服些微,故能行而不能下,此急劑緩授也。緩劑急授,急劑緩授,其意義,雖不盡在地黃。然百合地黃湯,用地黃之多。大黃䗪蟲丸,全係攻伐,獨地黃為補劑。則兩方之意義,謂盡由地黃,可也。

百合地黃湯、防己地黃湯二方,均是取汁。但一則藥和,而地黃淺煮。一則藥峻,而地黃久蒸。生者,其鋒迅。熟者,其力厚。故防己地黃湯,地黃之用,在補;百合地黃湯,地黃之用,在宣。此義不可不知也。或問「腎氣丸之用地黃為補耶?為宣耶」?曰「觀仲景以之利小便,則行痹著、利水道者,為宣。崇土氣、益精血者,為補矣」。

譬如薯蕷丸,主「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旣有桂枝、防風、大豆黃卷、茈胡、白蘞等在矣。其餘,則皆益虛勞諸不足者也。

朮:味苦、**甘,**溫,**無毒。**主風寒溼痹,死肌,痙,疽,止汗,除熱,消食。**主大風在身面,風眩,頭痛,目淚出,消痰水,逐皮間風水、結腫,除心下急滿及霍亂吐下不止,利腰臍間血,益津液,煖胃,消穀,嗜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飢。一名山薊。一名山薑,一名山連。生鄭山山谷、漢中、南鄭。二月、三月、八月、九月採根,暴乾。防風、地榆為之使

白話文:

我曾經治療地黃酒,我父親喝完酒後,地黃卻依然空空如也,好像沒用過一樣。把它曝曬到乾燥,它的質地就會變得輕飄虛浮。剖開來看,裡面的油脂液體都已經耗盡了。外層就像瓜蔞的殼一樣懸空包裹著,裡面的部分則像絲瓜的筋一樣縱橫交錯。因此我領悟到,地黃的功效在於它的油脂液體,能夠滋養筋骨和血脈。乾燥或枯萎的地黃,能夠讓它們變得潤澤。更進一步來說,那些因為乾燥枯萎而斷裂的組織,也能因為得到滋潤而重新連接。

所以,地黃的功效不在於疏通,而在於滋養。經脈筋絡,乾燥就會收縮,潤澤就會舒展。滋養它們,就能使它們恢復原狀。《本經》記載地黃能治療跌打損傷導致的筋斷裂,張仲景用它治療脈搏結代,都是這個道理。地黃的用量,在炙甘草湯中獨佔鰲頭,而《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所治療的疾病中,卻沒有明顯的血病。這是因為炙甘草湯主要用於恢復脈搏,所以也叫做「復脈湯」。脈搏源於腎臟,卻由心臟主管。

心血枯竭,脈搏就會運行不暢。這也是為什麼《傷寒論》將脈搏結代與心悸並列,《金匱要略》又將脈搏結代、心悸與汗出悶熱一起描述。到了肺痿這種病,患者會覺得「心中溫熱、口水多」,那是陰液將盡的徵兆,陽氣也只剩下像油脂覆蓋住的殘餘火苗。而炙甘草湯,其實就是桂枝湯去掉芍藥,加入地黃、麥冬、人參、阿膠、麻仁。它雖然有很強的活血功能,但把它放在行氣通營的藥劑中,就像地黃的殘渣一樣,只是增加了它外殼內層的油脂液體。

然而地黃的功效不僅如此。它最神奇的地方,在於當血液被迫離開時,它不會阻止血液離開,反而會讓新的血液產生且生長。讓那些因為生病而造成的壞血離開,讓新生的好血保留下來。這樣一來,原本的病就變成沒病了。黃土湯和芎歸膠艾湯,一個治療脾不能統攝血液,一個治療肝不能藏血,雖然使用的輔助藥物不同,但用地黃的道理卻是一樣的。

百合地黃湯和大黃䗪蟲丸,一個沒有使用攻瘀的藥物,卻說「服藥後大便像漆一樣黑」,另一個疊用攻瘀的藥物,反而不如直接用來治療血證的效果。從這裡可以看出,在治療急症和緩症、輕症和重症之間,還有更深的意義存在。這兩種病症都是熱在血分,但是百合地黃證的熱是散漫的,大黃䗪蟲丸證的熱是結聚的。對於散漫的熱,就要讓它離開;對於結聚的熱,只要讓它運行就行了。百合地黃湯是將生地黃搗爛取汁一升,稍微煎煮後就馬上喝下,這是緩慢的藥劑,卻要快速服用。

大黃䗪蟲丸用地黃只有十兩,還不到整個藥方十分之一,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酒送服五顆,一天三次。由於服用的劑量很少,所以只能讓血運行,而不能把它瀉下去,這是急切的藥劑,卻要緩慢服用。緩慢的藥劑要快速服用,急切的藥劑要緩慢服用,其中的意義,雖然不完全都在地黃上,但是百合地黃湯用地黃的量很多,而大黃䗪蟲丸主要都是攻伐的藥物,只有地黃是補藥。所以這兩個藥方的意義,可以說是完全由地黃決定的。

百合地黃湯和防己地黃湯這兩個藥方,都是取汁使用。但是一個藥性溫和,地黃只是稍微煮一下;另一個藥性峻猛,地黃卻要蒸很久。生的地黃,藥效很快;熟的地黃,藥力很厚。所以防己地黃湯用地黃的目的是補養,而百合地黃湯用地黃的目的是宣散。這個道理不可不知。有人問:「腎氣丸用地黃,是為了補養還是宣散呢?」我回答說:「觀察張仲景用它來利小便,那麼行血痺、疏通水道,就是宣散的作用;補養土氣、補益精血,就是補養的作用。」

例如薯蕷丸,主治「虛勞、各種不足、風邪引起的各種疾病」,裡面已經有桂枝、防風、大豆黃卷、柴胡、白蘞等藥物了,其餘的藥物都是用來補益虛勞和各種不足的。

**白朮:味苦、**甘,**性溫,**無毒。**主要治療風寒濕痺、肌肉壞死、痙攣、癰疽、止汗、退熱、消食。**主治風邪侵襲身體面部、風眩、頭痛、眼淚不止、消除痰水、驅逐皮膚間的風水、結腫、消除心下急滿及霍亂吐瀉不止、通利腰部和肚臍間的血液、增加津液、溫暖腸胃、消化食物、喜歡進食。**煎煮或做成藥丸服用,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不感到飢餓。又名山薊。**又名山薑、山連。生長在鄭山的山谷、漢中和南鄭。二月、三月、八月、九月採根,曬乾。防風、地榆是它的輔助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