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疏證》~ 本經續疏 (28)
本經續疏 (28)
1. 本經續疏第二卷
夫風溼痹,靜病也,風溼痹而歷節痛,則其患在動矣。悸氣,水病也,悸氣而為驚癇之掣縱,吐舌之伸縮,則其患在火矣。即鼠瘻癰腫,固亦靜病,乃實由於賊風之動。動者,能使之不動;不動者,能使之動,竟已可制病之變幻。而況化火氣為生氣,浥水氣得灌輸,以大會於中黃,和調於上下。
則癥之暴者,為適動而纔靜;水之可逐者,為方靜而今動;痿蹷之得受療者,為上逆而欬所發《素問》〈生氣通天論〉。猶不可以皆已乎?爛醉,受風酒之氣,隨風氣而外飄揚,酒之質侵脾家而中遲鈍,是以身熱懈惰,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治其中,治其質,則朮與澤藛優為之;治其外,治其氣,則惟薇銜是賴矣。
槐實:味苦、**酸、**鹹,寒,**無毒。**主五內邪氣熱,止涎唾,補絕傷,五痔,火瘡,婦人乳瘕,子藏急痛。以七月七日取之,擣取汁,銅器盛之,日煎,令可作丸,大如鼠矢,內竅中,三易乃愈。又墮胎。久服,明目,益氣,頭不白,延年。枝主洗瘡及陰囊下溼癢。皮主爛瘡。根主喉痹寒熱。生河南平澤。可作神燭。景天為之使槐花:味苦,平,無毒。治五痔,心痛,眼赤,殺腹藏蟲及熱,治皮膚風,并腸風瀉血,赤白利,竝炒服。葉,平,無毒。煎湯,治小兒驚癎,壯熱,疥癬及丁腫,皮莖用同。宋附
槐,極高大,其木材堅重,有青、白、黃、黑等色。其葉,有大而黑者,有細而青綠者,有晝合夜開者。竝以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更旬而始規,二旬而葉成。四月、五月,開黃花,當未開時,狀如米粒,花以是時采。六月、七月,結實,作角連珠,中有黑子,以子連多者為好,十月上巳日,釆之。《圖經》參《綱目》
陽淫於上,不與陰浹,則津自不攝;陽實於下,不與陰浹,則血自不藏。而陽則咸化為風,特在上為風虛,在下為風燥,斯其異耳。風虛且津不攝,則五內邪氣熱而目暗;風燥且血不藏,則五痔火瘡而絕傷。然欲求其本,皆當責之於肝,所謂「木熱則津溢,肝熱則血漏」是也。
肝木之熱,何以取治於槐?《周禮》「四時改火,冬取槐檀」,非以其能生木耶?且開花於陽之極盛,結角於陽之未衰,而得味為苦,得氣且寒,可不謂當至陽之化育,得鍾純陰之性味乎?血者,源於水而成於火,正與是相肖,故為入肝涼血之劑,無惑也!然其花與實之別何在?蓋花者,開散之告終;實者,生發之能始。故婦人乳瘕、子藏急痛,病之在內者,則於子有專功。
治皮膚風、腸風瀉血、赤白利,病之連外者,則於花為獨效。同為涼血,而用有內外之殊,是其別矣。
枸杞:味苦,寒、**根大寒、子微寒,無毒。**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痹,風溼,**下胷脅氣、客熱,頭痛,補內傷、大勞噓吸,堅筋骨,強陰,利大小腸。**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一名杞根,一名地骨,一名枸忌,一名地輔,一名羊乳,一名卻暑,一名仙人杖,一名西王母杖。生常山平澤及諸邱陵阪岸,冬采根,春夏采葉,秋采莖實,陰乾。
白話文:
風濕病,本質上是靜態的疾病,但如果風濕病導致關節疼痛,那就是病情在活動變化了。心悸氣短,本質上是水液失調的疾病,但如果心悸氣短發展成驚厥、癲癇、抽搐、吐舌頭等症狀,那就是病情轉為火熱之象了。即使是鼠瘻、癰腫這些本來是靜態的疾病,實際上也是由於風邪侵襲導致病情發展的。能活動的,能讓它靜止下來;靜止的,能讓它活動起來,這樣就能夠控制疾病的變化了。更何況如果能夠將火熱之氣轉化為生養之氣,讓水液之氣得到滋養,使得它們都匯集到中焦,調和身體的上下陰陽。
那麼,病情原本急驟的,就會變得逐漸平靜;原本水液停滯的,也會開始流動;因為氣逆而導致咳嗽的疾病(出自《素問·生氣通天論》),也能夠得到治療。難道不都是這樣了嗎?喝醉後,受到風邪和酒氣的影響,酒氣隨著風邪向外飄散,酒的性質侵入脾臟導致脾胃功能遲鈍,所以會出現身體發熱、疲乏無力、大汗淋漓、怕風、氣短等症狀。治療的時候,要從內部著手,調治酒的物質,用白朮和澤瀉比較好;從外部著手,調治酒的氣,就要依靠薇銜了。
**槐實:味苦、酸、鹹,性寒,無毒。**主要治療五臟的邪熱,止住口水過多,修復外傷,治療五種痔瘡,火瘡,婦女的乳房腫塊,子宮的緊急疼痛。在七月七日採摘,搗碎取汁,用銅器盛放,在太陽下煎熬,使之可以製作成藥丸,大小像老鼠屎一樣,塞入身體的孔竅中,換三次就能夠痊癒。還可以墮胎。長期服用,能夠明目、益氣、使頭髮不變白、延年益壽。槐樹枝主要用來清洗瘡和陰囊濕癢。樹皮主要用來治療爛瘡。樹根主要用來治療喉痹和寒熱病。槐樹生長在河南平原的沼澤地帶。可以做神燭。景天是它的輔助藥。
**槐花:味苦,性平,無毒。**治療五種痔瘡、心痛、眼睛紅腫、殺死腹內的寄生蟲和熱毒,治療皮膚上的風邪,以及腸風下血、赤白痢疾,都可以炒熟後服用。槐葉,性平,無毒。煎湯服用,治療小兒驚厥、高熱、疥瘡、以及疔瘡腫痛,槐樹的皮和莖的用法相同。宋代補充說明。
槐樹,非常高大,它的木材質地堅硬厚重,有青色、白色、黃色、黑色等顏色。它的葉子,有的大而黑,有的細而青綠,有的白天合攏晚上打開。都在春季,每五天葉子像兔子眼睛,每十天像老鼠耳朵,再過十天開始有規律地生長,二十天葉子長成。四月、五月開黃色的花,在還沒開花的時候,像米粒一樣,花在這個時候採摘。六月、七月結果,形成像豆莢一樣的連珠形狀,裡面有黑色的種子,以子粒多連在一起的為好,十月上巳日採摘。《圖經》和《綱目》都有相關記載。
陽氣過盛在上,不能和陰液融合,津液自然不能被攝取;陽氣過盛在下,不能和陰液融合,血液自然不能被儲藏。而陽氣都容易化為風邪,只是在上部表現為風虛,在下部表現為風燥,這就是它們的不同之處。風虛且津液不能攝取,就會導致五臟的邪熱而眼睛昏暗;風燥且血液不能儲藏,就會導致五種痔瘡、火瘡以及外傷。然而要探求這些病症的根本,都應該歸咎於肝,這就是所謂的“木熱則津液外溢,肝熱則血液滲漏”。
肝木的熱,為什麼要用槐樹來治療呢?《周禮》說“四時改火,冬天取槐樹或檀樹”,難道不是因為它們能夠生長木氣嗎?而且槐樹在陽氣最盛的時候開花,在陽氣還沒衰退的時候結果,而且味道是苦的,氣是寒的,這難道不是因為它在至陽的化育中,得到了純陰的性質嗎?血液,來源於水而形成於火,正好和槐樹的性質相似,所以槐樹是入肝涼血的藥,這沒有什麼疑惑!然而槐花和槐實的區別在哪裡呢?花,是發散的終結;果實,是生髮的開始。所以婦女的乳房腫塊、子宮的緊急疼痛,這些在內部的疾病,果實就有專門的功效。
治療皮膚上的風邪、腸風下血、赤白痢疾,這些在外部的疾病,花就有獨特的效果。同樣是涼血,但是它們在內在和外在的用法上有區別,這就是它們的不同之處。
**枸杞:味苦,性寒,根性大寒、子性微寒,無毒。**主要治療五臟的邪氣、內熱、消渴病、風濕痹痛,可以降下胸脅的氣、外來的熱、頭痛,補養內傷、過度勞累導致的氣喘,堅固筋骨、強壯陰液、通利大小腸。長期服用,能夠堅固筋骨、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耐受寒暑。枸杞又名枸根、地骨、枸忌、地輔、羊乳、卻暑、仙人杖、西王母杖。生長在常山平原的沼澤地和山丘斜坡上,冬天採集根,春夏採集葉,秋天採集莖和果實,陰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