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續疏 (27)

回本書目錄

本經續疏 (27)

1. 本經續疏第二卷

惟布津以柔氣,順氣以定血。氣之亂者,自隨血而化;血之沸者,自隨氣而化,此津枯氣入,血因沸逆之頭痛、皮間熱也。氣行血隨,血澄氣靜,此之謂五臟安。溯五臟之所以安,能外於補中乎?氣血之不利,因此而利,則氣血之利者,因此則為利人矣,故曰「久服利人」。

石龍芻:味苦,微寒、**微溫,無毒。**主心腹邪氣,小便不利,淋閉,風溼,鬼疰,惡毒,**補內虛不足,痞滿,身無潤澤,出汗,除莖中熱痛,殺鬼疰、惡毒氣。**久服,補虛羸,輕身,耳目聰明,延年。一名龍鬚,一名草續斷,一名龍朱,一名龍華,一名懸莞,一名草毒。九節多味者,良。生梁州山谷溼地。五月、七月采莖,暴乾。

龍鬚叢生,狀如粽心草及鳧茈苗直上。夏月,莖端小穗開花,結細實,竝無枝葉。《綱目》

凡物之生,必與天地之氣相呼吸。旣與天地之氣相呼吸,則必獻技效靈,以昭秉畀之所自。在動物,則革角爪牙;在植物,則枝葉氣味是也。獨石龍芻者,無枝無葉,味淡氣微,森然叢立於風日雨露中。謂其不與天地之氣相呼吸,則亦開花結實;謂其與天地之氣相呼吸,則漠然無鍾賦之情狀可紀,此物之秘其氣而不發洩者。然惟如此,乃發洩愈甚耳。

夫無葉之草,麻黃、木賊皆為發洩之尤,然猶有枝;鳧茈之苗,足與此類,然其用猶在根。此則不用其根與花與實,但有取於不生枝葉之莖。直已兼麻黃、木賊之發洩遏鬱,鳧茈之消磨通降,而胥擅之矣。蓋其外似毛,色白而甚纖,發洩之驗也;中似穰,彌疏而有間,通降之驗也。

第通牽於發,發掣於通,則力不純,氣不猛。故凡心腹邪氣,緣內虛不足、痞滿、身無潤澤而應汗者,取六分之發,四分之通;小便不利、淋閉、風溼、鬼疰、莖中熱痛而應利者,取六分之通,四分之發。以正氣實,則邪并;正氣虛,則邪漫。惟其并,而後可或發或通,徑情直行。

解一面,則面面自然消渙。惟其漫,則僅可發中寓通,通中寓發,兩路開導,邪氣方得流行。且取其無葉無枝,不至別出他歧,更生患害。此摧剛以柔,用分為合之權衡也。

薇銜:味苦,平、**微寒,無毒。**主風溼痹,歷節痛,驚癎,吐舌,悸氣,賊風,鼠瘻,癰腫,**暴癥,逐水,療痿蹷。久服,輕身,明目。**一名糜銜,一名承膏,一名承肌,一名無心,一名無顛。生漢中川澤及冤句、邯鄲。七月采莖葉,陰乾。得秦皮良

薇銜,叢生似茺蔚、白頭翁。其葉有毛,莖赤,花黃,根赤黑色。有風不動,無風獨搖。參《唐本》、《蜀本》、《水經注》

氣鼓津溢,火動水隨。科其咎,固係鼓動之非宜;究其歸,應思隨從之何易。薇銜,根黑兼赤,雖已火攪水中,然發莖但赤,則僅火動而水不動,故卒能花開黃色,下足以致水氣之轉輸,上即可吸火氣為生氣而收縮。夫陰陽,兼操乎動靜,是其有風不動,為不受病氣憑陵,而無風獨搖,為暗使元氣生長矣。

白話文:

只有柔和的氣才能疏布津液,順暢氣機才能安定血液。氣機紊亂的時候,會隨著血液的變化而變化;血液沸騰的時候,也會隨著氣機的變化而變化,這就是津液枯竭,氣就侵入,導致血液沸騰逆行,而產生頭痛、皮膚發熱的現象。氣機運行,血液也會跟著流動;血液清澈,氣機也會平靜,這樣就稱為五臟安和。追溯五臟之所以安和,能夠脫離補益中焦的作用嗎?氣血不通暢,因此而使之通暢,那麼能使氣血通暢的,因此也就利於他人了,所以說「久服利人」。

**石龍芻:**味道苦,性味稍微偏寒或稍微偏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心腹邪氣、小便不暢、淋閉、風濕、鬼疰病、惡毒等病症。可以補益體內虛弱不足,治療痞滿、身體缺乏潤澤、出汗等症狀,還能消除陰莖中的熱痛,殺滅鬼疰和惡毒之氣。長期服用,可以補養虛弱消瘦的身體,使身體輕盈,耳聰目明,延年益壽。它又被稱為龍鬚、草續斷、龍朱、龍華、懸莞、草毒。九節多且味道重的,品質較好。生長在梁州山谷潮濕的地方。五月、七月採收莖部,曬乾。

龍鬚草叢生,形狀像粽心草和鳧茈的幼苗一樣直立向上。夏天,莖端長出小穗開花,結出細小的果實,沒有枝葉。《本草綱目》中記載了這些。

凡是動植物的生長,都必須與天地之氣相呼吸。既然與天地之氣相呼吸,就一定會展現它們的才能和靈性,來彰顯它們秉承天地之氣的來源。在動物,就表現為革、角、爪、牙;在植物,就表現為枝葉和氣味。只有石龍芻,沒有枝葉,味道淡薄氣味微弱,卻挺拔地叢生在風雨日曬中。如果說它不與天地之氣相呼吸,那麼它也會開花結果;如果說它與天地之氣相呼吸,卻又沒有展現出被天地賦予的特徵,這就說明這個東西是把氣機隱藏起來而不發洩。然而正因為這樣,它的發洩作用反而更加強大。

一般來說,沒有葉子的草,如麻黃、木賊都是發洩之物,但它們還有枝條;鳧茈的幼苗,也可以和這類歸為一類,但它的作用還是在根部。而石龍芻則不用它的根、花和果實,只取它不生枝葉的莖。它就兼具了麻黃、木賊發洩鬱滯的作用,又兼具了鳧茈消磨通降的作用,並且完全具備了這兩種功效。它外表像毛,顏色白而且非常纖細,這就是發洩的表現;內裡像穰,稀疏且有間隙,這就是通降的表現。

如果只是單純地發散或單純地通降,那麼作用就不會純粹,力量也不會強大。所以,凡是治療心腹邪氣,由於內虛不足、痞滿、身體缺乏潤澤而需要出汗的,就取六分發散的作用,四分通降的作用;治療小便不暢、淋閉、風濕、鬼疰、陰莖中熱痛等需要疏通的,就取六分通降的作用,四分發散的作用。如果正氣強盛,邪氣就會被驅除;如果正氣虛弱,邪氣就會蔓延。只有邪氣被驅除,才可以選擇發散或通降的方法,讓藥力直接發揮作用。

如果解決了一方面,那麼其他方面也會自然消散。只有當邪氣蔓延時,才可以在發散中包含通降,在通降中包含發散,兩方面開導,邪氣才能得以疏散。而且選用石龍芻這種沒有枝葉的藥物,就不會產生其他枝節,引發額外的危害。這就是用柔和的方法來制約剛強,利用分與合的權衡之術。

**薇銜:**味道苦,性味平和或稍微偏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疼痛、驚癇、吐舌、心悸氣短、賊風(類似中風)、鼠瘻(淋巴結結核)、癰腫、暴癥(突然發生的疾病),可以利水、治療痿蹷(四肢軟弱無力的病症)。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視力明亮。它又被稱為糜銜、承膏、承肌、無心、無顛。生長在漢中川澤以及冤句、邯鄲等地。七月採收莖葉,陰乾。和秦皮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薇銜叢生,像茺蔚、白頭翁。它的葉子有毛,莖是紅色的,花是黃色的,根是紅黑色的。有風的時候它不會動,沒有風的時候它會自己搖動。《唐本草》、《蜀本草》、《水經注》都有記載。

氣鼓動,津液就會外溢,火動,水也會隨之而動。追究它的過錯,固然是鼓動不適宜;探究它的根本,應該思考隨從是多麼容易的事。薇銜,根是黑色和紅色的,雖然已經是火攪動水,然而莖部發出來的只是紅色,說明只是火在動而水沒有動,所以才能開出黃色的花,下可以把水氣輸送上去,上可以吸收火氣作為生機而收斂。陰陽,同時掌控動與靜,所以它有風不動,是它不受病邪侵擾;而沒有風它卻會自己搖動,是暗中使元氣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