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續疏 (18)

回本書目錄

本經續疏 (18)

1. 本經續疏第二卷

武進鄒澍學

上品,草十七味,木九味。

續斷:味苦、**辛,**微溫,**無毒。**主傷寒,補不足,金瘡,癰傷,折跌,續筋骨,婦人乳難,**崩中,漏血,金瘡血,內漏,止痛,生肌肉,及踠傷,惡血,腰痛,關節緩急。**久服,益氣力。一名龍豆,一名屬折,一名接骨,一名南草,一名槐。生常山山谷。七月、八月采,陰乾。地黃為之使,惡雷丸。大小薊根:味甘,溫。主養精保血。大薊: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衄鼻,令人肥健。五月采。

續斷,三月以後生苗,幹四稜,似苧麻,葉兩兩相對而生。四月開花,紅白色,似益母花。根如大薊,黃白色,節節斷,皮黃皺。小薊,二月生苗。四月,高尺餘,多刺,心中出花頭,如紅藍花而青紫色。大薊,苗根與此相似,但肥大耳。四月釆苗,九月釆根,竝陰乾用。《圖經》

續斷與薊,不獨其根形相似,竝有治血之功,即薊之訓,亦可作續《小戴記》、《樂記》「封黃帝之後於薊」,注「薊,或作續」。是其物,原一類二種,以其根之斷、不斷為別,可也。斷、不斷旣有別,則其義自已分。故《別錄》於續斷所主之血,曰漏;於大薊所主之血,曰沃。

漏者,對斷而言,是有所傷而漏洩也。沃者,對不斷而言,是沃於此而滲出也。受傷而漏洩者,器也;受沃而滲出者,土也。欲土之不易滲,必使之厚;欲器之不易傷,必使之堅。甘者,固以厚土,而苦,原善堅裏也。則二物之同工,二物之異調,旣可舉其概矣。況斷者,折之不能斷,以其筋膜堅韌也;不斷者,折之反易斷,以其肌肉豐腴也。

故續斷之功能,曰「續筋骨」;大薊之功能,曰「令人肥健」。是猶不可識其體用之全乎?兩物之根皆黃白,兩物之花俱帶紅。是脾輸精以歸肺,肺奉津以從心,心受之而化為血。血者,周流無滯之物,挾苦則主降,挾甘則主緩。降,則其功止能及下;緩,則上下皆得受益。

故續斷主治,竝係下焦;大薊主治,并該吐衄,此其同中之異也。胎以奉養豐澤而安,乳以血衇疏通而易。移其疏通,使及乎他,則機關可利,惡血可行,斷傷能續,腰痛能止;移其豐澤,使奉乎他,則血可保,精可養。然恃以疏通者,氣;恃以豐澤者,血。血是已化之氣,氣是未化之血。

血者難成,氣則易續。兩物花時,不甚相懸,而兩物之生,幾間二月。則氣以疏通而速,血以濡緩而遲,其實原歸一本,此其異中之同也。誠如是言,則續斷之《本經》、《別錄》,薊之大者、小者,皆可混而無別乎?夫續斷,《本經》但言味苦,原取其堅則相續,故傷寒不足處,邪氣乘而橫梗焉。續其經衇,依法流行,俾無空隙,而橫梗者,自不能容。

白話文:

本經續疏第二卷 武進鄒澍學

上品草藥,共十七種草本和九種木本。

續斷味苦辛,微溫,無毒。主治傷寒、身體虛弱、金屬利器造成的創傷、癰腫、跌打損傷、接續筋骨、婦女產後乳汁不通、崩漏、內出血、止痛、生肌、扭傷、瘀血、腰痛、關節疼痛。長期服用,可以增強體力。別名龍豆、屬折、接骨、南草、槐。生長在常山山谷,七月八月採收,陰乾。地黃是它的輔助藥材,忌與雷丸同用。

大、小薊根味甘溫,主治滋養精氣、保護血液。大薊主治婦女赤白帶下、安胎、止吐血、鼻出血,使人肥壯。五月採收。

續斷三月後發芽,莖有四個棱角,像苧麻,葉子對生。四月開花,花是紅白色,像益母草的花。根像大薊,黃白色,節節可斷,表皮黃色且皺。小薊二月發芽,四月長到一尺多高,有很多刺,花從中心長出,像紅藍花,但顏色是青紫色。大薊的根莖和它很相似,只是更肥大。四月採收嫩苗,九月採收根,陰乾備用。(引自《圖經》)

續斷和薊,不僅根形相似,而且都有治療出血的功效。《小戴記》、《樂記》中「封黃帝之後於薊」,注釋中「薊」也可以作「續」,說明這兩種植物本屬同類,只是根是否容易斷裂而有所區別。既然容易斷與否有區別,則其功效自然也就有所不同。因此,《別錄》中,續斷主治的出血是「漏」,而大薊主治的出血是「沃」。

「漏」是指因受傷而造成的出血;「沃」是指自然滲出的出血。受傷而出血的,好比容器破裂;自然滲出的,好比土壤滲水。要使土壤不易滲水,必須使它厚實;要使容器不易破裂,必須使它堅固。甘味能滋養使土壤厚實,苦味則能使身體堅固。所以這兩種藥材功效相同,但調理方法不同,其大體情況已可概括。此外,容易斷的,折斷不易,因為筋膜堅韌;不易斷的,反而容易折斷,因為肌肉豐滿。

因此,續斷的功效是「續筋骨」;大薊的功效是「令人肥健」。這豈不是能充分了解其功效了嗎?兩種植物的根都是黃白色,花都帶有紅色。這是因為脾將精氣輸送到肺,肺將津液輸送給心,心將津液化為血液。血液是周身流通的物質,與苦味藥材搭配則能下降,與甘味藥材搭配則能緩和。下降,則其功效只能作用於下焦;緩和,則上下皆能受益。

所以續斷的主治,都在下焦;大薊的主治,則包括吐血、鼻出血,這就是它們相同點中的不同之處。胎兒依靠充足的營養而安穩,乳汁依靠血液循環暢通而容易分泌。如果促進血液循環,使之通達全身,則經絡可以暢通,瘀血可以排除,斷傷可以癒合,腰痛可以止息;如果增加營養,則血液可以得到保護,精氣可以得到滋養。然而,依靠疏通的是氣,依靠滋養的是血。血是已化之氣,氣是未化之血。

血液難以生成,而氣則容易補充。兩種植物開花時間相差不大,但生長時間卻相差兩個月。所以氣能快速疏通,血則緩慢滋潤,其根本原因是一樣的,這就是它們不同點中的相同之處。如果這樣說,那麼續斷的《本經》、《別錄》記載,以及大薊、小薊,都可以混用而沒有區別了嗎?《本經》中續斷只記載味苦,本是取其堅固以達到接續的效果,因此對於傷寒、虛弱等情況,邪氣入侵阻礙經絡運行,續斷可以使經絡暢通,邪氣自然無處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