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續疏 (11)

回本書目錄

本經續疏 (11)

1. 本經續疏第一卷

以十月實,其時,則陽復於下,而力頗厚;陰連引,而際於天。是其功用,究竟為助肺降而洩陽使下,引腎升而交陰於天。夫陰沉於下而不動,陽痹於中而不散,氣結於上而不降。其中之傷,為何如?但使陰濟於上,相和而下交;陽歸於下,成化而上濟,斯可謂「主傷中、除痹、下氣」否耶?脾肺腎旣受益,則心與肝自不能不受益。五臟皆受益,斯虛勞羸瘦,何能不復,而其歸著,則盡由於強陰。

蓋斛,固得金水之專精,而莖生青乾黃,花紅,原具五藏之全也。「益精,補內絕不足,除腳膝冷疼痹弱」,此其故皆在肺腎不連。「平胃氣,長肌肉,逐皮膚邪熱,疿氣,定志,除驚」,此其故,皆在熱氣中痹。得《別錄》一證,《本經》益明,而用者,遂有可遵循,此古人用意深處,所宜細繹者也。

要之,石斛自是補劑,然其調處陰陽,交聯上下,有扶危定傾之概,遂不得但目為補劑。故施之於外感,凡火痹於中,氣結於上,陰伏於下者,尤見收功莫測。以意消息而用之,也可。

巴𦺩天:味辛、**甘,**微溫,**無毒。**主大風邪氣,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療頭面遊風、小腹及陰中相引痛,下氣,補五勞,益精,利男子。生巴郡及下邳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陰乾。覆盆子為之使,惡朝生、雷丸、丹薓

巴𦺩天,生山林者,葉似茗;生內地者,葉似麥虋冬而厚大。至秋結實,經冬不枯。根如連珠,宿根青,新根白紫,用之皆同。以連珠多肉厚者為勝。《唐本》參《圖經》

夫風邪之於人,其始,能令人毫毛畢直;其繼,能令人多汗惡風已耳。陰痿不起,豈大風邪氣所能致耶?不知陰痿不起,非外中之風。猶口燥舌乾,非外受之燥也。然內涸之燥,有口燥舌乾可憑。

陰痿不起,非風所能致,何以知其由大風邪氣?此則有說焉,三百六十五日分為七十二候,凡羽毛、鱗介、草木,生壯、老死於其間者,何限?而獨著為生殺之表率者,在立春第一候,曰「東風解凍」;在立秋第一候,曰「涼風至」,是風為生殺統領。物當生壯,設遇涼風,必遭抑遏;物垂老死,設遇東風,亦緩顦顇《玉篇》「顦顇,憂貌」。惟物,有屆時難挽之期;故風,無久違氣候之異。

此夏令風從西北,冬令風自東南,胥有之。特終未見積月累旬,不能休止也。人自生至病,原不得常以陰痿不起為病。適當二八已後,八八已前,不因精血之虧,不緣元氣之損,而肢體疲罷,筋骨懈弛,志氣虺頹。觀其狀,似蒲柳之易衰;究其歸,實樞機之完密。豈不似物當生壯,忽值涼飆,惟旋轉其風,則以厲階為榮資。

譬之行舟,適纔「石尤打頭」,極費縴挽;忽而「揚帆鼓枻」,不由人力。是巴𦺩天之主「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不必謂之治風,直謂之「轉風」可也。雖然巴𦺩天能轉蕭索為溫茂,其故安在?蓋惟其色紫。紫者,陽入陰中,陰隨陽唱之驗也。而紫中間白,白則符於蕭索。

白話文:

石斛在十月時最為飽滿,那時陽氣在下恢復,力量頗為強大;陰氣則向上延伸,與天相連。石斛的功效,最終是幫助肺氣下降,使陽氣向下疏洩,並引導腎氣上升,使陰氣與天相交。如果陰氣沉滯在下不動,陽氣阻塞在中無法散發,氣機鬱結在上無法下降,這對身體的傷害是何等嚴重?只要能使陰氣上升,與陽氣相互調和後向下交會;陽氣歸於下,形成滋養的力量向上滋潤,這樣就能夠達到「治療中焦損傷、消除痹症、使氣下降」的效果嗎?脾、肺、腎三臟如果都受益,那麼心、肝兩臟自然也會跟著受益。五臟都受益,虛勞消瘦的病症又怎能不恢復?而這一切的歸結,都是因為增強了陰氣。

石斛本身就具有金水之精華,它的莖生長時呈青色、乾枯時呈黃色,開出的花則是紅色,這本身就具備了五臟的全部特性。「益精,補足體內嚴重不足,消除腳膝的冷痛麻木」,這些都是因為肺和腎沒有相互連繫所導致。「調和胃氣,增長肌肉,驅除皮膚的邪熱、痱子,安定心志,消除驚悸」,這些都是因為體內熱氣阻塞所造成。有了《別錄》的佐證,《本經》的論述就更加明確,使用的人也就有了可以遵循的方向,這都是古人深遠的用意,值得我們仔細探究。

總而言之,石斛本身是一種補藥,但它具有調節陰陽、使上下氣機交連的作用,有扶正固本的功效,因此不能只把它看作是一種普通的補藥。所以當用於治療外感時,凡是火氣阻塞在中焦、氣機鬱結在上、陰氣潛伏在下的情況,都能看到它效果顯著。只要用心體會它的作用,靈活運用就可以了。

**巴戟天:味道辛、甘,性質微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大風邪氣、陽痿不舉、強壯筋骨、安定五臟、補益中焦、增強意志、補益氣機,**還能治療頭面部遊走的風邪、小腹和陰部的牽引疼痛、使氣下降、補五勞之損、益精、對男子有益。生長在巴郡和下邳的山谷中。二月、八月採挖根部,在陰涼處晾乾。覆盆子是它的輔助藥物,害怕朝生、雷丸、丹參。

巴戟天,生長在山林中的,葉子像茶葉;生長在內地的,葉子像麥冬,但更厚更大。到了秋天會結果實,經過冬天也不會枯萎。它的根像連珠一樣,老根是青色,新根是白色帶紫色,功效相同。以連珠多、肉厚的為上品。《唐本草》參考了《圖經》。

風邪對於人體,起初會使人汗毛豎立;接著會使人多汗且怕風。陽痿不舉,難道是大風邪氣所導致的嗎?要知道,陽痿不舉,不是外感風邪所致。就像口乾舌燥,不是外受燥邪所致一樣。然而內在的燥熱,我們可以通過口乾舌燥來判斷。

陽痿不舉並非風邪所能導致,那又怎麼知道它是由大風邪氣引起的呢?這是有道理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為七十二候,凡是羽毛、鱗甲、草木等,生長、壯大、衰老、死亡都在這期間發生,數不勝數。而唯獨立春的第一候「東風解凍」和立秋的第一候「涼風至」這兩個時節,是萬物生殺的表率。萬物正當生長旺盛時,如果遇到涼風,必定會被抑制;萬物垂老衰亡時,如果遇到東風,也會延緩衰敗。「顦顇」《玉篇》解釋為憂愁的樣子。萬物都有難以挽回的期限;因此風也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

夏天風從西北吹來,冬天風從東南吹來,都是自然規律。只是從未見過風持續數月數旬而不停止的。人從出生到生病,原本不應該常常以陽痿不舉為病。正值二八之後、八八之前,不是因為精血虧損,也不是因為元氣受損,卻出現肢體疲憊、筋骨鬆弛、意志消沉的情況。觀察其狀態,好像蒲柳一樣容易衰老;追究其原因,其實是體內樞機依然完好。這難道不像萬物正當生長旺盛時,突然遭遇涼風嗎?只要轉變風向,就能將原本的衰敗轉化為生長的資源。

這就像行船,剛才「石頭打頭」,需要費盡力氣才能拉動;忽然「揚起風帆,划動船槳」,就不用再依靠人力了。所以巴戟天主要治療「陽痿不舉,強壯筋骨,安定五臟,補益中焦,增強意志,補益氣機」,不必說是治療風邪,直接說成「轉變風向」就可以了。雖然巴戟天能將衰敗轉為茂盛,其原因在哪裡呢?大概是因為它的顏色是紫色。紫色,是陽氣進入陰氣之中,陰氣跟隨陽氣而和諧運行的表現。而紫色中間夾雜著白色,白色則符合衰敗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