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續疏 (9)

回本書目錄

本經續疏 (9)

1. 本經續疏第一卷

離之甚者,上傷及下,下傷及上;離之淺者,則僅傷中。若上久震動,在中津液遂漓,而有陰不攝陽之兆。惟使陽能入陰,陰從陽化,乃得兩氣復相聯聚。遠志者,從上下下,最為有力,猶不能及泉;從下上上,終不能及其根之分寸,故僅能使由上病而傷中者復,此「欬逆、傷中、補不足」之說也。三項之中,最精微者,置之極後;極籠統者,反著最前。

何也?是蓋順病之高下以為言,且以明遠志之用雖廣,而其實,在由陽病以累及陰。其於由陰病而累及陽者,猶隔膜也。至若《別錄》所著,皆《本經》注腳,曰「去心膈氣、皮膚中熱、面目黃」,即所謂「欬逆、傷中、補不足」也。曰「定心氣,止驚悸」,即所謂「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也。

古今注本草家,類以遠志《本經》有「不忘強志」之文,《別錄》有「益精」之文,遂互相牽合,謂「惟能益精,故有不忘強志之效」。不知味苦、氣溫、性燥之物,豈是益精之品。必也精本不虧,而運精之神有翳累,故撥去其翳累而神自清,神清而精自融液,謂為益精,可也。〈本神篇〉曰「腎藏精,精舍志」,又曰「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

志傷,則喜忘其前言」,明明因暴怒,引火上浮,致神離於精耳,精亦何從驟虧。惟引其火,使歸於精。精與神相合而自復,又何必益精。《千金》〈雜補門〉治陰痿精薄而冷方,後注「欲多房室,倍蛇牀。欲堅,倍遠志。欲大,倍鹿茸。欲多精,倍鍾乳」,亦可見用遠志者,為堅志意,非益其精之謂也。

遠志何以能堅其志?蓋房室之事,源發於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其志不回,則其火不散,而陰不洩,此即與「不忘、強志、倍力」之經文一貫矣。於此,見善忘,即志不堅。志之不堅,即神之注於精不純。一其取義,仍在遠志之苗短根長,自上下下,苦溫以醒發其火耳,益精云乎哉?

龍膽:味苦,寒、**大寒,無毒。**主骨間寒熱,驚癎,邪氣,續絕傷,定五臟,殺蠱毒,**除胃中伏熱、時氣溫熱,熱洩下利,去腸中小蟲,益肝膽氣,止驚惕。**久服,益智不忘,輕身,耐老。一名陵游。生齊朐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十二月采根,陰乾。貫眾為之使,惡防葵、地黃

龍膽,宿根黃白色,下抽根十餘本,大類牛膝,直上生苗,高尺餘。四月生葉,似柳葉而細,亦如嫩蒜。莖如小竹枝。七月開花,如牽牛花,作鈴鐸形,青碧色。冬後結子,苗便枯。《圖經》

龍膽,至苦極寒。論其性體,定能逢熱則清,遇火則折,宜乎降洩無餘,堪與大黃鬪技爭捷矣。乃其功效,不曰「蕩滌」,不曰「推逐」,而曰「主骨間寒熱,驚癇,邪氣,續絕傷,安五臟」,一若自內達外者何?夫無平不陂,無往不復。惟其苦寒屆至極,斯不洩不降,已寓其間。

白話文:

遠志

如果身體的偏離狀況很嚴重,可能會導致上部的病症影響到下部,下部的病症影響到上部;如果偏離狀況較輕,則只會傷害到中間的部位。如果上部長期震動不安,身體中間的津液就會耗損,出現陰氣無法固攝陽氣的徵兆。只有讓陽氣能夠進入陰氣之中,陰氣跟隨陽氣而轉化,才能使兩氣重新連結聚合。遠志這種藥材,從上往下走的力量很強,但還是比不上泉水;從下往上走,終究無法達到病根的深處,所以只能治療因為上部的疾病而傷到中間部位的情況,這就是「咳嗽氣逆、損傷中間、補養不足」這些說法的由來。在這三項病症中,最精微複雜的,反而放在最後面;最籠統簡單的,反而放在最前面。

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要順應疾病的由上而下發展順序來說明,並且說明遠志的功效雖然廣泛,但實際上,它是治療因陽氣病變而累及陰氣的病症。至於因陰氣病變而累及陽氣的病症,遠志就好像隔了一層膜,難以發揮作用了。《別錄》所記載的,都是《本經》的註解,像是說「去除胸膈中的氣滯、皮膚中的熱、臉色發黃」,指的就是「咳嗽氣逆、損傷中間、補養不足」這些症狀。而說「安定心氣,止住驚悸」,指的就是「增進智慧、耳聰目明、不忘事、堅強意志」。

古今研究本草的醫家,大多認為遠志在《本經》中有「不忘、強志」的記載,《別錄》中有「益精」的記載,於是互相牽強附會,說「遠志能補益精氣,所以能達到不忘事、堅強意志的效果」。他們不知道,味苦、氣溫、性燥的藥物,怎麼會是補益精氣的藥材呢?一定是原本精氣沒有虧損,只是運轉精氣的神氣有了障礙,所以撥開這些障礙,神氣自然清明,神氣清明則精氣自然融匯貫通,這才能稱得上是補益精氣。〈本神篇〉說「腎臟儲藏精氣,精氣是意志的住所」,又說「腎氣過盛而暴怒不止,就會傷害到意志。意志受到傷害,就會容易忘記之前說過的話」。很明顯這是因為暴怒,導致火氣上浮,使神氣離開了精氣的緣故,精氣又怎麼會突然虧損呢?只要引導火氣,使其回歸精氣之中。精氣與神氣相合就能自行恢復,又何必一定要補益精氣呢?《千金方》〈雜補門〉治療陽痿、精液稀薄而寒冷的方劑,後面的註解說「想要增加房事次數,就加倍蛇床子。想要堅挺,就加倍遠志。想要增大,就加倍鹿茸。想要增加精液,就加倍鍾乳」,也可以看出使用遠志,是為了堅定意志,而不是為了補益精氣。

遠志為什麼能夠堅定意志呢?因為房事這種事情,是從心開始的。心中有所思念,稱之為意;意之所存之處,稱之為志。如果意志不退縮,那麼火氣就不會散失,而陰精也不會洩漏,這就與《本經》中「不忘、強志、增強力量」的記載相符了。由此可見,容易忘事,就是意志不堅定。意志不堅定,就是神氣注入精氣中不夠純粹。而遠志的取義,仍然是在於它的苗短而根長,從上往下走,用苦溫的藥性來喚醒火氣,怎麼能說是補益精氣呢?

龍膽

龍膽,味苦,藥性寒,甚至是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骨頭間的寒熱,驚癇,邪氣,接續斷裂的損傷,安定五臟,殺滅蠱毒,清除胃中的伏熱、時氣溫熱,治療熱瀉下痢,去除腸中的小蟲,增益肝膽之氣,止住驚惕。長期服用,能夠增進智慧,不忘事,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別名叫做陵游。生長在齊地的朐山山谷和冤句地區。在二月、八月、十二月採集根部,陰乾。貫眾作為它的使藥,它不喜歡與防葵、地黃一同使用。

龍膽,它的宿根是黃白色的,向下生出十幾條根,很像牛膝,直立向上長出枝條,大約有一尺多高。四月長出葉子,像柳葉一樣細長,也像嫩蒜苗。莖像細小的竹枝。七月開花,像牽牛花一樣,呈鈴鐺形狀,是青碧色的。冬天結子後,枝苗便會枯萎。《圖經》

龍膽,是極苦極寒的藥材。從它的藥性來看,一定是遇到熱就清除,遇到火就折損,應該是屬於降洩的藥物,可以與大黃競爭誰降洩得更快。但是它的功效,不是說「蕩滌」,也不是說「推逐」,而是說「主要治療骨頭間的寒熱、驚癇、邪氣、接續斷裂的損傷、安定五臟」,就像是從內向外傳導一樣,這是為什麼呢?要知道,沒有平坦的地方不會有坡,沒有出去的地方不會有回來的地方。正因為它的苦寒到了極致,所以才會不洩不降,它的作用就蘊含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