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疏證》~ 本經續疏 (4)
本經續疏 (4)
1. 本經續疏第一卷
菟絲子,初夏生苗,亦有根。苗如絲綜,及長,延著草木,其根自斷,無葉有花,白色微紅,香亦襲人。六、七月,結實極細,如蠶子,土黃色,九月收采。參《圖經》、《綱目》
兔無雄,陰獸也。然狡獪若猿,竄疾若蛇,則其用皆陽矣。兔,微物也。故諸獸與遇,皆欲得為餐。兔或無可遁,則聳尻伏地,他獸近而搏焉。則環後足以蹏之,他獸多反傷,兔已乘蹏遁。是其絕有力處,深伏於踵,所用之陽皆在是。菟絲之根,猶其踵也。為四月盛陽所迫,屈蠖之陰,竝從陽化。
如絲如縷,宣布無方,則猶其狡獪竄疾也。迨至七月,感受初陰,遂結為實。實中無他,不過稠黏絲縷,屈曲蟠繞於中,則猶其抵穴伏處也。陰者,陽之種,乃遇陽,輒化而宣布;陽者,陰之用,乃遇陰,輒屈而歸根。是其能聯屬浮越無根之氣,化為生陽,以媾於陰,而返本還元,歸於窟宅,為不動之陽。
故其治,可分為四端,曰不激則不化,是《別錄》「療口苦燥渴」之義也。不空則不布,是《本經》主「續絕傷,補不足」之義也。不媾則不結,是《本經》主「明目,益氣力,肥健」,《別錄》主「養肌,強陰,堅筋骨」之義也。不遇窟則不伏,是《別錄》主「莖寒,精自出,溺有餘瀝,寒血為積」之義也。
遇陽斯布,即以布為歸;遇陰斯屈,便用屈為發。如環無端,正似其絲上結實,實中藏絲,所以為上品要藥。雖然《傷寒》通衇四逆證之面赤戴陽,茯苓四逆證之身有微熱,皆浮越之陽。何不用是物,化為生陽而使之歸也?夫太和之元氣,固有陰有陽,以相播蕩而為生化。
與駁戾之邪氣,亦有寒有熱,以相激逐而為患害者,烏可同日語?則菟絲者,焉能以優柔溫潤之氣,折暴戾嚴肅之陰,而令陽得歸耶?
䒜𧀬:味苦、**酸,平,無毒。**主寒溼痿痹,四支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傷熱,火爛,墮胎,**療傷中少氣、男子陰消、老人失溺,補中續絕,填骨髓,除腦中痛及腰脊痛,婦人月水不通、血結,益精,利陰氣,止髮白。**久服,輕身,耐老。一名百倍。生河內川谷及臨朐。二月、八月、十月采根,陰乾。惡螢火、陸英、龜甲,畏白前
牛膝,秋收子,至春種之。其苗,方莖暴節,高二、三尺,青紫色。節如鶴膝,又如牛膝。葉皆對生,頗似莧而長且尖⿰韋備。秋月,於節上生花作穗,結子如鼠婦,有濇毛,皆帖莖倒生。九月采根,以極長、大至三尺而柔潤者,佳。中有白汁。《圖經》參《綱目》
寒溼能成痹,不能成痿。痹能為「四支拘攣,膝痛不可屈伸」,痿則不能。曰「寒溼痿痹,四支拘攣,膝痛,不可屈伸」,將痿痹,遂可無別耶?且《素問》於二者,各自為論,皆辨之明且晰,不言其因有同焉者。何也?蓋痿與痹,皆筋節間病,而寒溼有已化、有未化。未化,則浸淫筋節為病;已化,則薰灼筋節為病。
白話文:
本經續疏第一卷
菟絲子,在初夏時節長出幼苗,也帶有根。幼苗像絲線一樣交錯,長大後,會攀附在其他草木上,根部則自行斷裂。它沒有葉子,開白中帶點微紅的花,香氣也很濃郁。六、七月時,會結出非常細小的果實,像蠶卵一樣,呈土黃色,九月時採收。這些內容可以參考《圖經》和《綱目》的記載。
兔子沒有雄性,是屬陰的動物。但是,牠們狡猾像猿猴,逃跑時又快如蛇,這些行為都屬於陽性。兔子是很弱小的動物,所以其他野獸都想把牠當作食物。當兔子無處可逃時,會抬高屁股伏在地上,等其他野獸靠近時,會用後腿蹬踢,常常讓捕食者反受傷,兔子則趁機逃走。這就是牠最有力量的地方,力量深藏於腳後跟,所運用的陽氣都集中在這裡。菟絲子的根,就像兔子的腳後跟一樣。在四月盛陽的逼迫下,原本像蟲子一樣蜷曲的陰氣,都轉化為陽。
菟絲子的蔓藤像絲線一樣散布開來,沒有固定的方向,就像兔子狡猾地迅速逃竄一樣。到了七月,感受到初生的陰氣,便開始結果。果實裡面沒有其他東西,只是充滿了稠密的絲狀物,彎曲盤繞在裡面,這就像兔子躲藏在洞穴中一樣。陰是陽的種子,遇到陽氣就會轉化而散布開來;陽是陰的功用,遇到陰氣就會彎曲而歸根。菟絲子能夠連結並提升無根之氣,化為生發的陽氣,與陰氣交合,最終回歸本源,藏於老巢,成為不動的陽氣。
因此,菟絲子的功效可以分為四個方面:如果不激發就不會轉化,這就是《別錄》所說的「治療口苦乾燥、口渴」的含義。如果不空虛,就不會散布,這就是《本經》所說的「接續斷裂的損傷,補益不足」的含義。如果不交合,就不會結果,這就是《本經》所說的「明目、增強氣力、使身體肥壯健碩」,《別錄》所說的「滋養肌肉、強健陰氣、堅固筋骨」的含義。如果沒有遇到巢穴,就不會隱伏,這就是《別錄》所說的「治療陰莖寒冷、精液自行流出、小便有餘瀝、寒血積聚」的含義。
遇到陽氣就散布,散布是為了回歸;遇到陰氣就彎曲,彎曲是為了發散。像圓環一樣沒有終點,就像菟絲子藤蔓上結著果實,果實中又藏有藤蔓一樣,所以被認為是上等的要藥。雖然《傷寒論》中四逆證的面色赤紅、戴陽,以及茯苓四逆證的身有微熱,都是陽氣浮越的表現。為什麼不用菟絲子來化解這些浮越的陽氣,使其回歸本位呢?要知道,太和的元氣本來就包含陰陽,陰陽互相激盪才能產生生命。而邪氣也有寒熱之分,它們互相鬥爭才導致疾病,這兩者怎能相提並論呢?菟絲子憑藉它溫潤平和的藥性,又怎麼能折服暴戾嚴肅的陰氣,使陽氣回歸呢?
䒜𧀬:味苦、酸,性平,無毒。主要治療寒濕導致的痿痹,四肢拘攣,膝蓋疼痛無法彎曲伸直,可以驅逐體內瘀血,治療傷熱、火爛、墮胎等症狀。還可以治療因損傷導致的氣虛、男子陰莖萎縮、老人尿失禁,有補中續斷、填補骨髓、去除腦部和腰背疼痛的作用。對於婦女月經不通、血瘀等症狀,可以益精、疏通陰氣、阻止頭髮變白。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又名百倍。生長於河內山谷和臨朐。二月、八月、十月採挖根部,陰乾。忌與螢火、陸英、龜甲同用,畏懼白前。
牛膝,在秋天採收種子,春天播種。它的莖是方形的,有明顯的節,高度約兩三尺,呈青紫色。莖節像鶴的膝蓋,也像牛的膝蓋。葉子都相對而生,很像莧菜,但更長更尖。秋天,在莖節上開花,形成穗狀,結的果實像鼠婦,有澀毛,都貼著莖倒生。九月採挖根部,以極長、大,達到三尺,且柔潤的為佳。根部有白色汁液。這些內容可以參考《圖經》和《綱目》的記載。
寒濕能夠導致痹症,但不能導致痿症。痹症會造成「四肢拘攣、膝蓋疼痛無法彎曲伸直」,而痿症則不會。書中說「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無法彎曲伸直」,難道痿痹沒有區別嗎?而且《素問》中對這兩者有各自的論述,辨別得很清楚,沒有說它們的原因相同。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痿和痹都是筋骨關節的疾病,而寒濕有已經轉化和沒有轉化的區別。沒有轉化的寒濕,會侵入筋骨關節導致疾病;已經轉化的寒濕,則會灼傷筋骨關節導致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