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續疏 (3)

回本書目錄

本經續疏 (3)

1. 本經續疏第一卷

菖蒲,生水石間,葉如韭,中心有脊,無花實,經冬不彫。根盤屈有節,一根旁引三、四根,旁根節尤密。釆之,初虛輭,乾方堅實;折之,中心色微赤;嚼之,辛香少滓。《圖經》

火媾於土,變而為金。其已趨於金,未離於土者,為石。石之異於金,以擊之能碎而有火也。石之異於土,以堅剛而不化於水也。惟然,則設有石者,清於水,而水不能入;含夫火,而火不能出。陰與陽相拒,而不相謀;水與火相守,而不相化。下之氣,不能交乎天;上之氣,不能交乎地。

又何自沾生趣,而為物賴以發育耶?人身靈明,猶火蓄石中;人身軀體,猶石能蓄火。假使軀體為寒水所蒙,靈明為痰涎所壅,則運動不周,視聽不協,可謂「非因內不能出,而外遂不化」乎?菖蒲者,不藉纖毫土氣,生於水底碎石之間。隔水能通,以無竅為有竅;自地接天,以不聯為聯。

且其氣芳烈味辛溫,有陽畢達,有陰悉布,劉潛江所謂「非至陰之貞,不能發至陽之光;發至陽之光,乃益暢至陰之用者」,信矣。否則外有風寒溼痹,內為欬逆上氣者,何以不治痹,亦不治欬,而用此。況補五臟者,非一開心孔可了事,而明耳目、出音聲,又豈通九竅所堪致也。

蓋視聽言動,皆靈明之用。然靈明猶燈,藉膏乃燃。火者,氣之靈;氣者,火之使。而氣曳水以行,水由氣而阻。行氣,即所以行水;行水,即所以濬靈明。靈明暢而氣條達,氣條達而水流通,水流通而靈明遂有所依。

曰「開心孔,補五臟,利九竅,明耳目,出音聲」,一而已,更何憂乎風寒溼痹中之欬逆上氣哉?至《別錄》所增,主「癰瘡,溫腸胃,小兒溫瘧,身積熱不解」,皆火為水遏,欲出不得,與前旨不異。惟於痹,則專及四支不得屈伸;於九竅,則偏止小便過利,又獨重耳聾。

何也?夫固因其節數耳。津液之流,不為節礙,倘使無節,不將傾瀉淨盡乎?是故,菖蒲需促節者,一有取於節宣,一有取於節制。宣則不壅,所以「主四肢溼痹不得屈伸」也;制則不濫,所以「止小便利」也。不壅則濁去,不濫則清澄。澄澈清瑩,映物所以能明,而耳遂不聾。

要之,菖蒲不可徒視為開邪,亦不可徒視為崇正。邪開而正自崇者,有之;正崇而邪自開者,有之。故凡水液渾濁為神明之翳者,咸有取於是也。

菟絲子:味辛、**甘,**平,**無毒。**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汁去面䵟,**養肌,強陰,堅筋骨。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餘瀝,口苦、燥、渴,寒血為積。**久服,明目,輕身,延年。一名菟蘆,一名菟縷,一名蓎蒙,一名玉女,一名赤網,一名菟纍。生朝鮮川澤田野,蔓延草木之上,色黃而細為赤網,色淺而大為菟纍,九月采實,暴乾。得酒良,薯蕷、松脂為之使,惡雚菌

白話文:

菖蒲

菖蒲生長在水邊的石頭縫隙中,葉子像韭菜,中間有脊,沒有花和果實,冬天也不會枯萎。它的根彎曲盤繞且有節,一根主根會向旁邊長出三四根側根,側根的節特別密集。採摘下來時,剛開始是空虛柔軟的,曬乾後才會變得堅硬。折斷它的根,中心會呈現微紅色。嚼起來,味道辛香,殘渣很少。《圖經》裡是這樣記載的。

火與土結合,變化成金。那些已經趨向金,但還沒有完全脫離土的東西,就是石頭。石頭與金的不同之處在於,敲擊石頭會碎裂並產生火花。石頭與土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堅硬剛強,不會被水溶解。因此,石頭這種東西,清澈得可以將水隔絕在外,水無法滲入;它又包含著火,但火無法釋放出來。陰陽互相排斥,不協調;水火互相守著,不變化。下方的氣,無法與天交流;上方的氣,無法與地交流。

這樣,又怎能沾染生機,成為萬物賴以生長的憑藉呢?人體的靈明,就像火蓄藏在石頭中;人體的軀體,就像石頭能蓄藏火一樣。如果軀體被寒冷的水所蒙蔽,靈明被痰液所阻塞,那麼身體運動就不協調,視覺和聽覺就會不和諧,這不就是「因為內部無法釋放,導致外部也無法變化」嗎?菖蒲這種植物,不依賴絲毫的土壤氣息,生長在水底的碎石之間。它能隔著水也能通氣,以沒有孔竅的特性,發揮出有孔竅的作用;它能從地面連接到天空,以不相連的狀態,發揮出相連的作用。

而且它的氣味芬芳濃烈,味道辛溫,具有陽氣可以完全到達,陰氣可以廣泛散布的特性,就像劉潛江所說的「不是極陰的貞靜,就不能激發出至陽的光芒;激發出至陽的光芒,反而更能暢通至陰的作用」一樣,確實如此。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對於外有風寒濕痹,內有咳嗽氣逆的病症,為什麼不用它來治療痹症,也不用它來治療咳嗽,而是用菖蒲呢?況且,補益五臟不是打開一個心竅就能完成的,而要使耳目聰明,發出聲音,又豈是疏通九竅就能達成的呢?

視覺、聽覺、言語、行動,都是靈明的作用。然而,靈明就像燈一樣,需要燈油才能燃燒。火是氣的靈性,氣是火的使者。氣帶動水運行,水因為氣而受到阻礙。運行氣,就是運行水;運行水,就是疏通靈明。靈明暢通,氣就順暢條達;氣條達,水就流通;水流通,靈明才有依靠。

所謂「打開心竅,補益五臟,疏通九竅,使耳目聰明,發出聲音」,只是一個整體的作用,又何必擔心風寒濕痹引起的咳嗽氣逆呢?至於《別錄》所增補的,說菖蒲能治療「癰瘡,溫暖腸胃,治療小兒溫瘧,以及身上積熱不退」等病症,都是因為火被水阻礙,無法釋放出來,與之前的道理是一致的。只有在治療痹症時,特別強調肢體不能屈伸;在治療九竅方面,則偏重於小便過多,並特別重視耳聾。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菖蒲的節數的緣故。津液的流動,不會被節阻礙,如果沒有節,不就會傾瀉殆盡嗎?因此,菖蒲需要節數來約束,一方面是取其節宣的作用,一方面是取其節制的作用。宣通,就能不淤塞,所以能「治療四肢濕痹不得屈伸」;節制,就能不氾濫,所以能「制止小便過多」。不淤塞,就能去除濁氣;不氾濫,就能澄清。澄澈清瑩,映照事物就能清晰,耳朵也就不會聾了。

總之,菖蒲不能只看作是開散邪氣的藥,也不能只看作是扶助正氣的藥。開散邪氣的同時能扶助正氣,也有扶助正氣的同時能開散邪氣。所以凡是水液渾濁而遮蔽神明的情況,都可以使用菖蒲。

菟絲子

菟絲子,味辛、甘,性平,無毒。主要功效是接續斷絕的損傷,補益不足,增強氣力,使人肥壯健康,用它的汁可以去除臉上的黑斑,滋養肌肉,強壯陰氣,堅固筋骨。主要治療莖中寒冷,精液自行流出,小便有餘瀝,口苦、乾燥、口渴,寒血積聚的病症。長期服用,可以使眼睛明亮,身體輕健,延年益壽。它的別名有菟蘆、菟縷、蓎蒙、玉女、赤網、菟纍。生長在朝鮮的河澤和田野,蔓延在草木之上,顏色黃細的叫赤網,顏色淺而大的叫菟纍。九月採摘果實,曬乾。和酒一起服用效果更好,薯蕷和松脂可以增強它的藥效,忌用雚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