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疏證》~ 本經續疏 (1)
本經續疏 (1)
1. 本經續疏
2. 本經續疏目錄
武進鄒澍學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右上品,石一味,草三十四味,木十四味,獸三味,蟲六味,果四味,穀二味,菜三味。
第四卷
第五卷
右中品,石三味,草二十七味,木五味,獸五味,蟲三味,果三味,穀五味,菜四味。
第六卷
右下品,草十三味,木三味,獸一味,蟲二味,菜一味。
三總,石四味,草七十四味,木二十二味,獸九味,蟲十一味,果七味,穀七味,菜八味,凡一百四十二味。
序曰「蓍婆學醫七年,師見其勤且敏也。一日與劚藥、盛藥具,令徧察國中。凡草木不中藥用者,悉為取來。蓍婆求之不獲,空器以復其師,師大稱賞焉」,佛氏主宏悟,予以為非是。《本經》為神農親定,設如彼所云,則凡典章法度,經世大則,在黃帝時,規模略具,何以歷唐虞三代,其制乃備。孔子猶欲兼收節取,如虞樂、夏時、殷輅、周冕也。
夫肖物刻範,因弊設防,究之未事已前,證之成驗已後。經制固應如是,藥物豈獨不然。蓋一人效技,必備數十百藥而用始周;一藥意旨,必歷數十百人而情乃確。如果學七年所見,竟無非藥,一日嘗藥,至遇七十毒,則今所傳《本經》者,蓋可旦募明之,而旬日間得期於通矣。
曾謂其易如是哉?陰陽紓斂,期之以時日,終不能無愆;高下燥溼,限之以方罫,猶恐其有忒。何況取以研覈物之形色氣味,用以衡量人之強弱疾厄,自宜積歲月,乃得要領。以故,歷數十年,始增一物;更千百年,得一會歸。
不然,周秦以上,三百六十五味,固託始神農,漢魏以下,迄於齊梁,藥物已倍,何不聞又有神農耶?自是以降,增至三百餘種者,有《拾遺》、《綱目》;增百餘種者,有《唐本》、《開寶》。其嘉祐《圖經》,皆至七十餘種。不及五十種者,指不勝屈。善夫!宇文虛中稱唐慎微為士人治病,概不受酬,但以名方祕錄為請。
以故,士人於經史書中得一藥名一方論,必錄以告,遂積成卷軸為《證類本草》。噫!古人之勤乃爾。訂《本經疏證》訖,豫春復以常用之藥為請,續疏如右,自知詒誚。然固有所本,與憑空增藥,異矣。
鄒澍識
白話文:
本經續疏目錄
武進鄒澍學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右為上品,包含:石頭類藥材一種、草本類藥材三十四種、木本類藥材十四種、動物類藥材三種、昆蟲類藥材六種、果實類藥材四種、穀物類藥材二種、蔬菜類藥材三種。
第四卷
第五卷
右為中品,包含:石頭類藥材三種、草本類藥材二十七種、木本類藥材五種、動物類藥材五種、昆蟲類藥材三種、果實類藥材三種、穀物類藥材五種、蔬菜類藥材四種。
第六卷
右為下品,包含:草本類藥材十三種、木本類藥材三種、動物類藥材一種、昆蟲類藥材二種、蔬菜類藥材一種。
總計:石頭類藥材四種、草本類藥材七十四種、木本類藥材二十二種、動物類藥材九種、昆蟲類藥材十一種、果實類藥材七種、穀物類藥材七種、蔬菜類藥材八種,總共一百四十二種藥材。
序文說:「傳說蓍婆學醫七年,他的老師看他既勤勞又聰敏,有一天就給他挖掘和盛裝藥材的器具,讓他去全國各地考察。凡是草木之中不能當作藥用的,都要取來。蓍婆尋找了很久卻找不到,只好空著器具回來向老師回覆,老師大大地稱讚他。」佛家注重頓悟,我認為這種說法不對。《本經》是神農親自制定的,如果像那傳說所說,那麼凡是典章制度和經世大法的規模,在黃帝時期就應該略具雛形了,為什麼要經過唐堯、虞舜、夏朝三代,它的制度才完備呢?孔子還想兼收並蓄,如同虞舜的樂舞、夏朝的車駕、殷朝的禮器、周朝的冕服一樣。
模仿實物來雕刻製作,因為弊端而設立防範措施,深入研究在事情發生之前的情況,驗證在事情發生之後的結果。制度的制定本來就應該是這樣,藥物的研究難道不是如此嗎?一個人要精通醫術,必須儲備數十甚至上百種藥物才能靈活運用;一種藥物的療效和意義,必須經過數十甚至上百人的使用才能確定。如果說學習七年所見到的,竟然沒有一種不是藥材,一天嘗藥,就遇到七十種毒藥,那麼現在流傳的《本經》,大概可以早晨徵集人來整理明白,不出十天就能通曉了吧!
難道說藥理研究真有那麼容易嗎?陰陽的舒張和收斂,需要用時間來觀察,最終都不能沒有偏差;高低燥濕的環境,需要用特定的範圍來限制,仍然怕有差錯。更何況要取用藥材來仔細研究它的形狀、顏色、氣味,用藥材來衡量人的強弱和疾病,自然應該累積多年的經驗才能掌握要領。所以,經過數十年才增加一種藥材,經過千百年才得到一個總結。
不然的話,周朝秦朝以前,《本經》記錄的三百六十五種藥物,確實託名於神農;漢朝魏朝以後,直到齊朝梁朝,藥物種類已經增加一倍,為什麼沒有聽說又有神農出現呢?從那以後,增加到三百多種的有《拾遺》、《綱目》;增加一百多種的有《唐本》、《開寶》。其中《嘉祐圖經》也增加到了七十多種。不到五十種的,數都數不過來。宇文虛中稱讚唐慎微為士人治病,從不接受報酬,只要求把名方和祕傳記錄給他,說得好啊!
因此,士人在經史書籍中得到一個藥名或一方論,必定會記錄下來,於是就累積成卷軸,成了《證類本草》。唉!古人真是勤奮啊!我訂正了《本經疏證》之後,豫春又要求我把常用的藥物加以注釋,就續寫了《續疏》,自知會遭到批評。然而我這樣做是有根據的,與憑空增加藥物不同。
鄒澍識
3. 本經續疏第一卷
武進鄒澍學
上品,石一味,草十七味。
石鍾乳:味甘,溫,**無毒。**主欬逆,上氣,明目,益精,安五藏,通百節,利九竅,下乳汁,益氣,補虛損,療腳弱疼冷、下焦傷竭,強陰。久服,延年益壽,好顏色,不老,令人有子。不鍊,服之令人淋。一名公乳,一名蘆石,一名夏石。生少室山谷及泰山,採無時。蛇牀為之使,惡牡丹、玄石、牡蒙,畏紫石英、蘘草
鍾乳,係山洞石穴中陰處,溜汁所成。凡仰視石衇湧起處,即有乳狀下垂,如倒生山峯。峯端漸銳,且長如冰柱。柱端輕薄中空,如鵝翎。係石液滴瀝,且滴且凝而成。以色潔白微紅,碎之如爪甲,中如雁齒,光明者為善。參《桂海志》、《吳氏本草》、《圖經》
乳與泉,皆山石中潤澤之氣所結,而性體不同,為用迥殊者。以乳得其陰而化於陽,泉得其陽而化於陰耳。惟得其陽,故專行流動旋轉空隙之地;惟化於陰,故仰出而性寒。惟得其陰,故專行嶄巖犖确艱阻之所;惟化於陽,故俯出而性溫。其在人身,一則似溺似津,行陽道而質清冽;一則似液似精,行陰道而質稠黏也。
質稠黏而性溫,形中空而有竅,體潔白而通明,何能不「明目,益精,通百節,利九竅,下乳汁」。石屬金而性下行,何能不主欬逆上氣。五臟主藏精而不瀉,精旣充盈,且能彼此輸灌,五臟又何能不安。特味甘氣溫,其用在補,則祇有合於肺虛且寒,氣餒不降,絕無與於風寒熱溼之客為欬逆上氣者矣。故《千金》於肺虛冷,有補肺湯第二方、第四方、第五方。
於氣極,有鍾乳散。於欬嗽,有鍾乳七星散。又七星散,大都合溫補藥用之是明目,為明精氣不充,神光昏暗之目;益精,為益陰寒痠削,氣化清冷之精;安五臟,為安氣失聯絡,不相裒益之五臟;通百節,為通骨屬乏澤,屈伸不利之百節;利九竅,為利氣道窘濇,開闔不便之九竅;下乳汁,為下衝衇旣上,無陽以化之乳汁。其與一切外感及他內傷,均無涉也。
夫補之為補,於無形易,有形難。精乃五臟液之至粹,其成尤不易。乃觀鍾乳功力,多在補精,且若不甚難者。《千金》治陰痿精薄而冷方,云「欲多精,倍鍾乳」,是鍾乳之益精甚速也殊不知有形之生長消歇,皆視無形為指使。〈陰陽應象大論〉所謂「精食氣,精化為氣」,則氣為精母,古訓甚明。
即以泰西所謂「質具之德,傳生之用」,而論其義,亦為氣聚生火,火盛迫液,儘可頃刻而成,初非難事。即鍾乳之所以生,原石中潤澤之氣,被陽氣蒸逼而流。旣已液中有氣,氣中具陽,其蒸騰變化,亦又何難?況觀於《別錄》之義,尤有遞相補綴之妙。譬如調兵剿狄,則令禁兵守要害,腹裏之兵防邊,以易邊兵出塞,為其風土合宜,人情不甚相遠耳。鍾乳之用,具有此義。
白話文:
本經續疏第一卷:武進鄒澍學說
上品藥材中,石類只有一種,草類有十七種。
石鍾乳味甘溫,無毒。主治咳嗽氣逆、呼吸急促、眼睛明亮、滋補精氣、安定五臟、暢通關節、利通九竅、促進乳汁分泌、益氣、補虛損、治療腳弱疼痛冰冷、下焦虛損、壯陽。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容光煥發,永葆青春,令人生育子女。但未經炮製服用,會導致小便頻數。石鍾乳別名公乳、蘆石、夏石。生長在少室山谷和泰山,全年皆可採集。蛇床子是它的輔助藥材,忌與牡丹、玄石、牡蒙同用,畏忌紫石英、蘘草。
鍾乳是山洞石穴陰暗潮濕處,石液滴落凝結而成的產物。一般在向上看,石壁凸起的地方,就會有像乳狀的物質向下垂掛,如同倒生的山峰,峰頂漸漸變細,像冰柱一樣長長地垂下來,頂端輕薄中空,如同鵝毛。這是石液一點點滴落,一點點凝結而成的。顏色潔白略帶紅色,敲碎後像指甲,斷面像雁的牙齒,晶瑩剔透的品質最佳。參考《桂海志》、《吳氏本草》、《圖經》。
鍾乳和泉水,都是山石中潤澤之氣凝結而成,但性質和功效卻不同。鍾乳吸收陰氣而化為陽氣,泉水吸收陽氣而化為陰氣。因為鍾乳得其陽氣,所以會流動穿梭在空隙的地方;因為鍾乳化於陰,所以會向上湧出,性寒。因為鍾乳得其陰氣,所以會在崎嶇險峻的地方生長;因為鍾乳化於陽,所以會向下流出,性溫。在人體內,一種像唾液和津液一樣,走陽經,質地清澈;一種像體液和精液一樣,走陰經,質地黏稠。
石鍾乳質地黏稠而性溫,形狀中空有孔,顏色潔白通明,所以能明目、益精、通百節、利九竅、下乳汁。石屬金,性向下行,所以能治咳嗽氣逆、呼吸急促。五臟主藏精而不洩,精氣充盈,又能互相灌注,五臟自然安定。石鍾乳味甘氣溫,功效在於補益,只適用於肺虛寒,氣虛不降的情況,而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咳嗽氣逆則無效。因此,《千金方》中治療肺虛寒的藥方,如補肺湯第二、四、五方,以及治療氣逆的鍾乳散、治療咳嗽的鍾乳七星散,都用到了石鍾乳。七星散中大多使用溫補藥材,石鍾乳的明目功效,針對的是精氣不足,視力模糊;益精功效,針對的是陰虛寒症,氣化清冷;安五臟功效,針對的是氣機失調,臟腑不相協調;通百節功效,針對的是骨骼關節缺乏滋潤,屈伸不利;利九竅功效,針對的是氣道阻塞不通;下乳汁功效,針對的是乳汁淤積,缺乏陽氣化育。它不適用於一切外感和其它內傷疾病。
補益之法,對無形之物容易,對有形之物則困難。精氣是五臟液體中最精華的部分,其生成尤為不易。但觀察石鍾乳的功效,多在於補精,而且似乎並不困難。《千金方》治療陽痿精少而冷的方劑中,說“想增加精氣,就多用石鍾乳”,說明石鍾乳益精的效果非常迅速。殊不知,有形之物的生長消亡,都受制於無形之氣。《陰陽應象大論》說“精食氣,精化為氣”,氣是精的根本,古訓甚明。
用西方所謂“物質的德性,傳生的作用”來論述其義,也是氣聚生火,火盛迫使液體生成,可以瞬間完成,並非難事。石鍾乳的生成,也是山石中潤澤之氣,被陽氣蒸騰而流出。既然液體中含有氣,氣中含有陽氣,它的蒸騰變化,又為何困難呢?況且參考《名醫別錄》的記載,更有互相補充的妙處。譬如調兵打仗,就讓精銳部隊把守要害,後備部隊防禦邊境,以方便前線部隊出擊,因為風土人情相近。石鍾乳的功效,就具有這種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