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250)
本經疏證 (250)
1. 本經疏證第十二卷
《別錄》李核仁主治,瀕湖不得其解,改為「僵仆、踒折、瘀血、骨痛」。予因是徧訂宋元槧本及《千金翼》,均與今《大觀》本同。蓋《廣韻》「躋,同隮」,《書》〈微子〉「今爾無指,告予顛隮」,馬注「隮,猶墜也」,言因升高而墜也。疊云「僵仆躋者,所以別於躓與跲也」,躓與跲,即今所謂「傾跌、蹉跌」也。
傾跌、蹉跌者,曲身或側身著地;僵仆與登高而墜,則俱直身。凡人至跌,無有不曲身側身,期能自立而免者。有之,則必眩暈,昏昧不自知也。從高下墮,不自主也。是僵仆躋之跌與傾跌、蹉跌之跌,有以異矣。此其異奈何?夫委屈以思自免者,其氣血聚而遭震驚以散,則其傷與瘀反甚;不自知不自主者,其氣血雖有宿恙,而不震驚,則其傷與瘀反不甚。李核仁,援以杏核仁、桃核仁之例,為肝之果,而其用在脾。
脾者,生氣生血之源,以其傷不甚,無事過於攻通,則亦濬其源,而流自順,雖至骨折,亦或可無妨也。惟其入脾,故實能調中;惟其味甘苦氣平,故除中宮痼熱。而根,則其所自本,凡花實核仁,莫非由此而發,且萌蘖於極寒之時《說文》蘖,伐木餘也,是其性必有所同然,故為大寒。大寒之物而主運津上升,故主消渴與心煩逆。
津不隨氣,斯氣急促而奔突,故又能主奔氣。仲景於賁豚湯用甘李根皮,佐最重之生葛,以運津而緩氣之逆,其義蓋取諸此。
醋:味酸,溫,無毒。主消癰腫,散水氣,殺邪毒。
米醋,三伏時用倉米一斗,淘淨,蒸飯攤冷,盦黃,曬簸,水淋淨,別以倉米二斗,蒸飯和勻,入罋,以水淹過,密封暖處,三七日成矣。《綱目》
劉潛江云「醋之用,類以為取其酸收,然主消癰腫,除癥塊,諸證酸收者,何以能爾?蓋《尚書》『木曰曲直,曲直作酸』,本屬陽,陽鬱則發,此作酸之義也。夫木,本陰中之陽。陽在陰中,奮決欲出,而尚不能離陰,是就陽畜陰中,即有陰得陽舒之妙,乃天地人物之出機也。然則酸味之物,其功悉能若是耶?蓋惟米醋為能然也。
夫稉米,大益胃氣,沁心肺,以為生血化氣之源。用以醞釀為醋,使合德於肝,能收,即能散。斂其陽之淫,以歸於陰。還以奪其陰之壅,以舒其陽之用。蓋血者,本於心之能化,而後有脾胃之生。本於脾胃之生,而後有肝之藏。他物能如是哉」?愚謂「惟其抑心脾之生化,使歸肝臟。
是以肝木充沛,能效疏土之職。癰腫者,土之結滯也。水氣者,土之痹窪也。邪毒者,土之不宣也。其消之、散之、殺之,大率功效多在脾土所主之肌肉。故在《傷寒論》,協半夏、雞子白,治喉間生瘡;在《金匱要略》合黃芪、芍藥、桂枝,治黃汗,可以悟其旨之所在矣。
白話文:
《別錄》記載李核仁的功效,說它能治療「僵仆」,李時珍無法理解,改為治療「跌倒、扭傷、瘀血、骨痛」。我因此查閱宋元時期的版本及《千金翼方》,都與現在《大觀》本相同。因為《廣韻》中「躋」字與「隮」字相通,《尚書.微子》篇中提到「現在你沒有指望了,告訴我你快要墜落了」,馬注說「隮,就是墜落的意思」,指的是因為登高而墜落。所以說「僵仆躋者,是用來區別於躓與跲的」,躓與跲,就是現在所說的「傾跌、蹉跌」。
傾跌、蹉跌,是身體彎曲或側身著地;僵仆與登高而墜,則是身體直挺挺地摔倒。一般人跌倒,都會彎曲或側身,希望能站起來避免受傷。如果有人沒有這樣,那一定是頭暈,昏迷不醒。而從高處墜落,也是無法自主的。所以僵仆躋的跌與傾跌、蹉跌的跌,是有區別的。差別在哪裡呢?因為彎曲身體想要自救的,其氣血會因為受到震驚而散開,那它的損傷和瘀血反而會更嚴重;而那些無法自主、不自知的,即使原本有舊疾,因為沒有受到震驚,所以損傷和瘀血反而不那麼嚴重。李核仁,就像杏核仁、桃核仁一樣,是屬於肝臟的果實,但它的作用在於脾臟。
脾臟,是產生氣血的源頭,因為傷勢不重,所以不需要過度攻伐,只要疏通氣血,讓它順暢運行就好。即使傷到骨頭,也可能無大礙。因為它能入脾,所以能調和脾胃;因為它味甘苦、性平,所以能去除脾胃中部的頑固熱邪。而它的根,是它所從來的根本,所有花、果實、核仁,都是從這裡發出的,而且在極寒冷的時候就會萌發。《說文解字》說「蘖,是砍伐樹木後剩下的部分」,可見它的屬性一定有所相同,所以性屬大寒。大寒的東西卻能主導津液上升,所以能治療消渴病和心煩逆。
當津液不能隨著氣運轉,氣就會急促奔騰,所以也能治療氣逆上衝。張仲景在賁豚湯中使用甘李根皮,佐以最主要的生葛,就是為了運送津液,緩和氣逆上衝,道理大概就是這樣。
醋:味酸,性溫,無毒。主要治療癰腫,消散水氣,殺滅邪毒。
米醋,在三伏天用倉米一斗,淘洗乾淨,蒸成飯,攤涼,發黃,曬乾簸去雜物,用水淋洗乾淨,另外用倉米二斗,蒸成飯,混合均勻,放入罈中,用水淹沒,密封在溫暖的地方,二十一天就釀成了。《本草綱目》
劉潛江說:「醋的作用,一般認為是取它的酸收之性,但是它卻能治療癰腫,消除腫塊,那些具有酸收作用的東西,為何不能這樣呢?因為《尚書》說『木屬曲直,曲直生成酸味』,本屬陽,陽氣鬱結就會發散,這就是酸味的來源。木,本來是陰中之陽。陽氣在陰氣之中,想要奮力而出,卻還不能離開陰氣,這是讓陽氣蓄養在陰中,就有陰得陽舒的妙用,是天地萬物生長的契機。那麼所有酸味的東西,都能這樣嗎?大概只有米醋才能做到。
粳米,能大大地補益胃氣,滋養心肺,是產生血液和氣的來源。用它來釀造成醋,就能和肝臟相合,能收斂,就能發散。收斂過盛的陽氣,使它歸於陰。還能奪取積滯的陰氣,使陽氣舒暢運行。因為血液,本源於心臟的化生,然後才有脾胃的產生。本源於脾胃的產生,然後才有肝臟的儲藏。其他東西能這樣嗎」?我認為:「正是因為它能抑制心脾的生化,讓它歸於肝臟。
所以肝木充足,就能發揮疏導脾土的作用。癰腫,是脾土的結滯。水氣,是脾土的濕阻。邪毒,是脾土的宣洩不暢。它能消腫、散結、殺毒,功效大多作用在脾土所主導的肌肉。所以在《傷寒論》中,它能配合半夏、雞子白,治療咽喉生瘡;在《金匱要略》中,它能和黃芪、芍藥、桂枝合用,治療黃汗,就可以明白它的道理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