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239)
本經疏證 (239)
1. 本經疏證第十二卷
皂樹高大,葉如槐,瘦長而尖。枝間多刺,夏開細黃花。結實有多種,以長且肥厚,多脂而黏者為勝。其樹多刺,難上。採時以篾箍其樹,一夜莢悉落。有不結實者,鑿樹為孔,入生鐵三、五斤,泥封之,即結莢。以鐵槌樹,即自損;鐵碾碾之,久則成孔;鐵鍋爨之,多爆片落。《綱目》
盧芷園曰「皂莢喜鐵,得鐵即有所生。鐵器遇之而壞,有吸鐵精華之能。然皂為北方之色,鐵為五金之水。味辛且鹹,子母相生,默相感召如此。如肺有寒邪,黑痰膠固,不可拔而為喘欬,膺胷、咽喉之疾者,宜之。凡嚏,則肺氣通於鼻。皂莢,一嗅輒嚏,若磁之吸鐵,其亦肺邪之出路歟」?
劉潛江云「皂有不結實者,鑿孔貫以生鐵,便能結莢,是此木之生化原在金也。夫風木變眚,皆由於不得化。風木屬陽,陽極於上,不得陰以化,則陰從之,此上竅壅塞之所由。若陽實而陰不化,斯下竅壅塞之所由,皆風木之化窮也。惟皂莢,得金之辛,歸水之鹹。是木得金化以趨水,乃孕育而無窮,所謂『有化乃有生』。
他風劑之以驅散為功者,固萬萬不侔也」。予謂「皂莢之治,始終只在風閉。風閉之因有二端,一者,外閉毛竅,如風痹、死肌、邪氣。一者,內壅九竅,如風頭淚出是已,故劉潛江但釋風所以閉竅之義,全體自明」。第「陽不化而陰從,陽實而陰不化」兩語,尚宜辨析。以壅上竅者,多挾痰涎;壅下竅者,多係燥化,故也。
夫生人之陰本上行,陽本下降。況陽冒於上,不化陰而化火,則陰必上救。上救之陰不能濟陽,徒被陽爍,變為痰涎,益生壅阻。以清明七竅,本屬坎離之化,故也。陽下沉而為實,縱使陰亦下溜。惟被其蒸逼,倏而遂乾。以腸胃本皆陽明燥化,故也。雖然是皆陽氣耳,又何以指之為風?夫惟上竅,本清陽之出入;下竅,本濁陰之所洩。
使但為陽氣,又何以生壅阻,且旣上至心肺,未有不從陰化者。苟不從陰化,則非風而何?其陰之溜下至於腎,亦未有不從陽化者,苟不從陽化,亦只是風而已。況毛竅之間,得津則通,不得津則痹。痹而且有死肌,斯津之不至,明矣。亦非風之搧,何以得至於此?故《本經》他處於痹,有謂之溼痹者,有謂之風溼痹者,有謂之寒溼痹者,有謂之風寒溼痹者。惟此,則但曰風痹,而仲景之用皂莢,則惟皂莢丸一方。
所治,乃欬逆上氣,時時唾濁,但竝不得眠。亦可見其氣自上,而痰自隨;氣不從陰化,痰不從陽化矣。更徵以《千金》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方,治肺痿吐涎沫。不必開陰以布陽,卻宜從金以化木。又可見其陰與陽之相從,徒相軋而不相入矣。用是物者,尚其識之。
訶梨勒:味苦,溫,無毒。主冷氣,心腹脹滿,下食。生交愛州。《唐本草》
白話文:
皂莢樹高大,葉子像槐樹,但較瘦長且尖。樹枝間有很多刺,夏天會開黃色小花。結的果實有很多種,以長且肥厚、油脂多且黏的為上品。這種樹有很多刺,很難爬上去採摘。採摘時,用竹篾箍住樹幹,一夜之間莢果就會全部掉落。有些皂莢樹不結果實,可以在樹幹上鑿洞,放入三、五斤生鐵,再用泥封住洞口,就會開始結莢果。用鐵鎚敲打樹幹,樹會受損;用鐵輪碾壓樹幹,久了會出現洞;用鐵鍋烹煮皂莢,容易爆裂散落。《本草綱目》
盧芷園說:「皂莢喜歡鐵,得到鐵就會有所生長。鐵器碰到皂莢會損壞,可見皂莢有吸收鐵精華的能力。然而,皂莢屬於北方之色,鐵屬於五金之水,皂莢味辛且鹹,如同母子相生,暗中互相感應。如果肺有寒邪,黑痰黏稠固結,無法排出而導致喘咳、胸膺、咽喉疾病,就適合使用皂莢。凡是打噴嚏,就是肺氣通暢到鼻子的表現。皂莢,一聞就會打噴嚏,就像磁鐵吸鐵一樣,這也是肺邪的排出途徑嗎?」
劉潛江說:「有些皂莢樹不結果實,在樹上鑿孔放入生鐵,就能結出莢果,可見這種樹的生長轉化根本在於金(指金屬)。風木之所以產生變故,都是因為沒有得到轉化。風木屬陽,陽氣上升到極點,沒有陰氣轉化,陰氣就會跟著陽氣走,這就是上竅阻塞的原因。如果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轉化,這就是下竅阻塞的原因,這都是風木的轉化到了盡頭。只有皂莢,得到金的辛味,歸於水的鹹味,這是木得到金的轉化而趨向水,於是就能孕育而無窮,這就是所謂的『有轉化才有生長』。
其他用來驅散的風藥,是遠遠比不上的。」我認為:「皂莢的治療作用,始終只在於疏通風邪閉塞。風邪閉塞的原因有兩種,一是,外在風邪閉塞毛孔,如風痹、死肌、邪氣。二是,內在風邪阻塞九竅,如風頭痛流眼淚,所以劉潛江只是解釋了風邪阻塞孔竅的道理,整體意思就很清楚了。」只是「陽氣不轉化陰氣就會跟隨,陽氣過盛陰氣不轉化」這兩句話,還需要進一步辨析。因為阻塞上竅的,多半夾雜痰涎;阻塞下竅的,多半是燥熱所化,原因就在於此。
一般來說,人體陰氣本來是向上升的,陽氣本來是向下走的。何況陽氣冒盛於上,不轉化陰氣而轉化為火,那麼陰氣一定會向上救援。向上救援的陰氣不能幫助陽氣,反而被陽氣灼燒,變成痰涎,更加加劇了阻塞。要使七竅清明,本來屬於坎離之轉化,原因就在於此。陽氣下沉而表現為實,即使陰氣也向下流。但因被陽氣蒸逼,很快就會乾燥。因為腸胃本來就屬於陽明燥化的,原因就在於此。雖然這些都是陽氣,又為什麼稱之為風呢?因為上竅,本來是清陽之氣出入的地方;下竅,本來是濁陰之氣排泄的地方。
如果只是單純的陽氣,又怎麼會產生阻塞呢?而且陽氣既然已經上升到心肺,沒有不從陰氣轉化的。如果沒有從陰氣轉化,那不是風邪又是什麼呢?陰氣下流到腎,也沒有不從陽氣轉化的。如果沒有從陽氣轉化,也只是風而已。何況毛竅之間,得到津液就通暢,得不到津液就閉塞。閉塞而且有死肌,這就說明津液沒有到達,是很明顯的。如果不是風邪扇動,又怎麼會到這種地步?所以《本經》在其他地方對於痹症,有的說是濕痹,有的說是風濕痹,有的說是寒濕痹,有的說是風寒濕痹。只有這裡,只說是風痹,而張仲景用皂莢,也只有皂莢丸這一個方子。
它所治療的是咳嗽氣逆向上,時常吐出濁痰,而且不能安睡。這也可以看出,氣是從上而來的,而痰是跟隨著氣而來的;氣不從陰氣轉化,痰不從陽氣轉化。再用《千金方》的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方來驗證,它治療的是肺痿吐涎沫。不需要打開陰氣來布散陽氣,卻宜從金氣來轉化木氣。這也說明陰氣與陽氣的相互跟從,只是互相排斥而不能融合。使用這種藥物的人,應該了解其中的道理。
訶梨勒:味苦,性溫,無毒。主要治療寒冷氣滯、心腹脹滿、幫助消化。產於交愛州。《唐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