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232)

回本書目錄

本經疏證 (232)

1. 本經疏證第十一卷

曰「腦髓爍,肌肉消,腠理發洩」,明明所依者,漸不足恃,方浩然有去志,然尚不去也。遇大汗出,乃始出焉。始終只與陰糾連,故汗出熱作,汗收熱止。其所謂寒者,必不如寒瘧之寒慄鼓頷,故曰「身無寒,但熱」。而邪依於陰旣久,遂相浹洽,故衇如平。若使衇不平,原為「汗出,輒復熱,衇躁疾」之陰陽交,非溫瘧矣。

骨節疼煩,正以見邪之藏於骨髓。嘔正與汗同,亦陽隨陰出也。故主以白虎加桂枝湯。白虎湯,固治汗後身大熱者也。如此,猶不可明溫瘧者,病以時發,汗出而熱乃作,夏間常有之病也。然則不與癉瘧無別乎?夫癉瘧,熱止則無寒,今必稍有寒也;癉瘧者,無端而熱作,此必汗出而始熱。此其所以別矣。

白頭翁,根色紫,紫為赤黑相兼,正與熱依於骨髓合。而近根處有白毛,毛為肺所主,白又其色,是使水中之火達於金,從皮毛而解也。故曰「主溫瘧、狂𬌺、寒熱」。偏考字書,竝無「𬌺」字,《玉篇》有𬌺字,注云「犬張耳貌」。《後漢書》〈陳忠傳〉「狂易殺人」,注「狂易,狂而易性也」,當是「狂易」之誤苦本主降,性溫則主發,故也。

他如熱依於血為癥瘕,依於飲為積聚,依於痰為癭氣,依於腸胃中脂液而腹痛者,竝能主之。曰逐血者,承癥瘕而言也。不曰逐飲痰脂液者,色紫之物,原能入血,不能入飲痰脂液。且附飲痰脂液之熱旣去,則病自可除,不必更逐也。他如因血出而熱隨出者,為金瘡,為鼻衄;因津液下溜而熱隨出者,為毒利。

亦竝能主之。故仲景於厥陰熱利、產後下利,皆用之,正其旨耳。

《別錄》止載蘆根而不及葦莖,大率生水中者,多與水為事。其根,能啟水精上滋,治消渴客熱;則其莖,必係導痰熱下流而治肺癰矣。凡有節之物,能不為津液隔閡者,於津液之隔閡而生患害,尤能使之通行,此《千金》所以有葦莖湯歟!

連翹:味苦,平,**無毒。**主寒熱,鼠瘻,瘰癧,癰腫,惡瘡,癭瘤,結熱,蠱毒,**去白蟲。**一名異翹,一名蘭華,一名折根,一名軹,一名三廉。生泰山山谷。八月採,陰乾。

連翹有兩種,大翹生下溼地,葉狹長如水蘇,花黃,子似樁。實之未開者,作房,翹出眾草。小翹生岡原上,葉花實皆似大翹而小。《唐本》

廬子繇曰「《本經》所列連翹主治,合陰陽內外而言,誠開闔之樞鍵也。故主熱結在中,為寒熱、鼠瘻、瘰癧。其本在臟,其末在頸腋間也。若蠱毒,則但沉於臟;癭瘤、癰腫,則但浮於衇。咸屬寒熱為病,因熱結為形證者也。其功力與夏枯草相等,但夏枯草偏於從本,秉寒水化令,故上徹顛頂,下及趺踵。

連翹偏於從末,秉容平氣味,故外彌膚腠,內徧五中。至解邪熱結於心,理則一矣」。

白話文:

本經疏證第十一卷

說到「腦髓耗損,肌肉消瘦,皮膚毛孔鬆弛」,很明顯這些情況都顯示身體賴以維持的基礎逐漸不足,這時候才會開始有離開人世的想法,但還不至於立刻離開。如果遇到大量出汗,人才會真正離去。從始至終都和身體陰氣糾纏,所以出汗時會發熱,汗收時熱就止。這裡說的「寒」,一定不如寒瘧發作時的寒顫和牙齒打顫,所以說「身體沒有寒冷,只有發熱」。而且邪氣侵入陰氣的部位很久了,已經互相融合,所以脈象看起來是平和的。如果脈象不平和,那是因為「出汗後,又會發熱,脈搏躁動快速」這種陰陽交戰的狀況,就不是溫瘧了。

骨節疼痛煩躁,正是因為邪氣藏在骨髓裡。嘔吐和出汗一樣,都是陽氣隨著陰氣往外排的現象。所以要用白虎加桂枝湯來治療。白虎湯本來就是治療出汗後身體大熱的藥方。如果這樣還不能理解溫瘧,溫瘧是一種發病有時,出汗後才會發熱,夏天常見的病。但這樣就和癉瘧沒區別了嗎?癉瘧是熱退了就沒有寒冷,溫瘧一定會稍微有點寒冷;癉瘧是無緣無故就發熱,溫瘧一定是出汗後才發熱。這就是它們的區別。

白頭翁,根是紫色的,紫色是紅色和黑色混合的顏色,正好與熱邪依附在骨髓的狀態相符。而且靠近根的地方有白毛,毛屬於肺所主,白色又是肺的顏色,這表示能讓水中的火通過肺部達到金氣,從皮膚毛孔發散出去。所以說它能「治療溫瘧、狂亂、寒熱」。翻查字書,沒有「𬌺」這個字,《玉篇》有「𬌺」字,解釋是「狗張大耳朵的樣子」。《後漢書·陳忠傳》中說「狂易殺人」,注釋說「狂易,是瘋狂而且容易改變性情的意思」,應該是「狂易」的錯誤。「苦」性本來是主下降的,藥性溫則主發散,所以能治療上述病症。

其他像是熱邪依附在血造成的癥瘕,依附在飲液造成的積聚,依附在痰造成的癭氣,依附在腸胃脂肪液造成的腹痛,白頭翁也都能治療。說它能「驅逐血」,是針對癥瘕而言的。沒有說它能驅逐飲、痰、脂肪液,是因為紫色的藥物,本來就能進入血液,卻不能進入飲、痰、脂肪液。而且附著在飲、痰、脂肪液上的熱邪去除後,病自然就好了,不需要再特別去驅逐它們。其他像是因為出血而熱隨之散發的,例如金瘡和鼻出血;因為津液下流而熱隨之散發的,例如痢疾,白頭翁也都能治療。所以張仲景在治療厥陰熱痢、產後下痢的時候都使用它,正是這個道理。

《別錄》只記載了蘆根而沒有提到葦莖,大致上來說,生長在水中的植物,多半和水有關係。蘆根能啟動水精向上滋養,治療消渴和客熱;那麼葦莖一定能引導痰熱向下流,治療肺癰。凡是有節的植物,不容易被津液阻隔的,對於因為津液阻隔而產生的疾病,尤其能使它暢通無阻,這就是《千金方》有葦莖湯的原因吧!

**連翹:味苦,性平,**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寒熱、鼠瘻、瘰癧、癰腫、惡瘡、癭瘤、結熱、蠱毒,**能去除體內的寄生蟲。**又名異翹,又名蘭華,又名折根,又名軹,又名三廉。**生長在泰山山谷。八月採摘,陰乾。

連翹有兩種,大翹生長在潮濕的低地,葉子狹長像水蘇,開黃色的花,果實像樁。果實還沒裂開時,像房子的形狀,從眾草中伸出來。小翹生長在山坡上,葉子、花、果實都像大翹,但比較小。《唐本草》記載

廬子繇說:「《本經》所記載的連翹主治,是結合陰陽內外而言的,實在是開啟和關閉的關鍵。所以說它能治療熱邪結在體內,導致寒熱、鼠瘻、瘰癧等病。這些病,病根在內臟,病症表現在頸部和腋下。至於蠱毒,則只是沉積在內臟;癭瘤、癰腫,則只是浮在脈絡。這些都屬於寒熱引起的疾病,因為熱邪結聚而成形。它的功效和夏枯草相當,但夏枯草偏重於從病根治療,稟承寒水之氣,所以能上達頭頂,下至腳跟。

連翹偏重於從病症表面治療,稟承平和的氣味,所以能外達皮膚,內遍五臟。至於解除邪熱積聚在心臟,道理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