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220)

回本書目錄

本經疏證 (220)

1. 本經疏證第十一卷

腹滿,腸鳴幽幽,是腸胃中氣不行也。氣海、腸胃之氣皆不行,於是驚恐與悸作焉。驚者,氣亂也。恐者,氣下也。悸者,氣不行,則水內侵心也。桔梗色白,得肺金之質;味辛,得肺金之用。而苦勝於辛,苦先於辛。辛者主升,苦者主降。已降而還升,是開內之滯,通其出之道也。

六府之氣舒,五臟之氣達,上焦之痛,中焦之滿,下焦之鳴,何患不一舉而盡除。三焦之患除,又何患其氣之亂,且下飲之聚哉?惟氣怫於內,故邪畱於外。寒熱,邪畱於陽也;風痹,邪畱於陰也。五臟腸胃旣利,氣血旣和,在外之邪,又烏能容。故可不著意而自除,氣通則陽旺陰消,故納穀自加,蠱毒自下矣。

海藏、東垣、丹溪,皆謂「桔梗入腎」,豈不以仲景治少陰喉痛耶?殊不知,桔梗主喉痛,仍是治肺,非治腎也。夫足少陰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支者,從肺,注心中。腎家邪熱,循經而上,肺不任受,遂相爭競,二三日邪熱未盛,故可以甘草瀉火而愈。

若不愈,是肺竅不利,氣不宣洩也。以桔梗開之,肺竅旣通,氣遂宣洩,熱自透達矣。雖然此舉其暫者言耳,曰「欬而胷滿,振寒,衇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非氣停,即飲停。飲停即熱生,氣血為之潰腐耶?亦主以桔梗湯,而注其效,曰「再服則吐膿血」。

豈非火清則熱行,氣宣則腐去也。由此而推,謂腎家之熱為肺所阻者,其一端也。肺家有熱,氣不宣洩,何獨不能阻腎之氣,使熱復生於下哉?又曰「亦主血痹」。血痹之衇,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是病亦關於腎。蓋血痹由於氣痹,氣開則血開,上竅通,下竅自通也。通衇四逆湯,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

利止,衇不出者,去桔梗,加人薓。芍藥開陰結,止腹痛下利;桔梗開陽結,亦止腹痛下利。可知戴陽之候,有結於陽,有結於陰。桔梗、芍藥之用,隱然相對待矣。利止,必腹痛先已。腹痛已,則結已開,無所事芍藥,竝無所事桔梗。況結旣開,正嫌其虛,又烏可復用開洩。

人薓之補肺,桔梗之開肺,又隱然相對待矣。於此,知桔梗之苦先於辛,苦歸於辛。苦者,以開提腸胃畜積;辛者,使從肺洩為出路。諸家謂為「升提」,謂為「舟楫」,似矣。其實,又有故焉如此者。

寒實結胷,無熱證者,治以白散。散中用桔梗,為疏通氣分之主。夫開導胷中之氣,仲景於大承氣湯、小承氣湯、梔子厚朴湯,莫不用枳、朴,此偏不用,何哉?蓋病有上下,治有操縱。結在上者,宿痰、停飲也。故凡結胷,無論熱實、寒實,寧用甘遂、葶藶、巴豆,不用枳、朴,如大陷胷湯丸、白散是也。結在中下,始熱與實浹。

白話文:

腹部脹滿,腸鳴聲音微弱,這是腸胃中的氣無法順暢運行的緣故。氣海穴和腸胃之氣都運行不暢,於是就會產生驚恐和心悸的症狀。所謂驚,是氣亂的表現;所謂恐,是氣往下沉的表現;所謂悸,是氣無法順暢運行,導致水邪侵犯心臟。桔梗的顏色是白色,得肺金的性質;味道辛辣,得肺金的功用。但它的苦味勝過辛味,而且苦味先於辛味出現。辛味主升,苦味主降。已經下降的氣再讓它上升,這是打開體內淤積,疏通其出路的方法。

六腑之氣舒暢,五臟之氣通達,上焦的疼痛、中焦的脹滿、下焦的腸鳴,又何愁不能一次性全部消除呢?三焦的病患消除了,又何愁氣的紊亂,以及水飲的積聚呢?只是因為氣鬱積在體內,所以邪氣才會停留在體外。寒熱,是邪氣停留在陽經;風痹,是邪氣停留在陰經。五臟腸胃功能正常,氣血和諧,外來的邪氣又怎麼能容留呢?所以可以不用刻意去治療,自然會消除。氣流通暢,陽氣旺盛,陰邪自然消退,因此食慾自然增加,體內積聚的毒素也會自然排出。

張海藏、李東垣、朱丹溪等醫家都認為「桔梗入腎」,難道是因為張仲景用它來治療少陰經的咽喉疼痛嗎?其實,桔梗治療咽喉疼痛,仍然是治療肺,不是治療腎。足少陰腎經直行的經脈,從腎出發,向上穿過肝膈,進入肺中,沿著喉嚨,挾著舌根。它的分支,從肺部出來,注入心中。腎臟的邪熱,沿著經脈向上,肺不能承受,於是產生爭鬥,兩三天邪熱還沒有旺盛的時候,可以用甘草來瀉火而治癒。

如果沒有痊癒,就是肺竅不通,氣機不能宣洩的緣故。用桔梗來打開它,肺竅通暢後,氣機就可以宣洩,熱邪也會自然透發出去。雖然這是就暫時的症狀而言,如果出現「咳嗽胸悶,發冷顫抖,脈搏加快,咽喉乾燥,不口渴,時常吐出腥臭的膿痰,時間長了會吐出像米粥一樣的膿液」,這不是氣滯,就是水飲停滯的緣故。水飲停滯就會生熱,氣血會因此而潰腐嗎?也用桔梗湯來治療,而它的療效是「再服藥就會吐出膿血」。

難道不是火熱被清除,熱邪就得以運行,氣機宣暢,腐敗的物質就被排除了嗎?由此推斷,說腎臟的熱邪被肺所阻礙,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如果肺部有熱,氣機不能宣洩,為什麼就不能阻礙腎氣,使熱邪又在下方產生呢?又說「也可以治療血痹」。血痹的脈象,寸口關上脈微弱,尺部脈象小而緊,這個病也與腎有關。血痹是由於氣痹引起的,氣機通暢了,血脈自然也就通暢了,上竅通了,下竅自然也會通暢。使用通脈四逆湯治療,咽喉疼痛的,去掉芍藥,加入桔梗。

如果腹瀉停止,脈象沒有恢復,就去掉桔梗,加入人參。芍藥可以打開陰邪的鬱結,止腹痛腹瀉;桔梗可以打開陽邪的鬱結,也能止腹痛腹瀉。由此可知陽氣虛弱的症狀,有鬱結在陽的,也有鬱結在陰的。桔梗和芍藥的功用,隱隱是相對應的。腹瀉停止,一定是腹痛先好轉。腹痛好轉了,鬱結也就打開了,用芍藥就沒有必要了,也沒必要用桔梗了。何況鬱結已經打開,正是身體虛弱的時候,又怎麼能再用開洩的藥物呢?

人參補肺氣,桔梗開肺氣,這又是隱隱相對應的。由此可知,桔梗的苦味先於辛味,苦味最終歸於辛味。苦味,是用來開導腸胃的積滯;辛味,使積滯從肺部宣洩出去。醫家們說它是「升提」,說它是「舟楫」,好像是這樣。但實際上,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這樣的。

寒邪實邪鬱結在胸部,沒有發熱的症狀,用白散來治療。白散中用桔梗,是疏通氣分的主要藥物。張仲景用大承氣湯、小承氣湯、梔子厚朴湯,都是用枳實和厚朴來開導胸中的氣機,為什麼這裡偏偏不用呢?因為疾病有上下之分,治療也有控制和引導的區別。鬱結在上部的,是宿痰或停飲。所以凡是胸部鬱結,無論是熱實還是寒實,寧可用甘遂、葶藶、巴豆,也不用枳實和厚朴,如大陷胸湯丸、白散就是這樣的例子。鬱結在中間和下部,開始時是熱邪與實邪混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