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217)
本經疏證 (217)
1. 本經疏證第十一卷
亦非徑情直行,孟浪以投之者也。大黃固將軍,隨所往而有所督率,烏得以卒伍卑賤視之哉?後之人鑒乎此。則知大黃實斡旋虛實,通和氣血之良劑,不但以「攻堅破積」責之矣。
大黃之用,至賾而不可惡,於四方見之矣。他如六氣之中,風引湯,治風;大黃附子湯,治寒;茵蔯蒿湯、大黃硝石湯、梔子大黃湯,治溼;調胃承氣湯、麻仁丸,治燥;大陷胷湯丸、大黃甘遂湯,治水。六經之中,調胃承氣湯、大陷胷湯丸,治太陽;大小承氣湯、茵蔯蒿湯、麻仁丸,治陽明;大柴胡湯,治少陽;桂枝加大黃湯,治太陰;大承氣湯,治少陰。
氣血之中,大小承氣湯、厚朴七物湯、厚朴三物湯、厚朴大黃湯,治氣;桃仁承氣湯、抵當湯丸、鼈甲煎丸、大黃䗪蟲丸、大黃牡丹湯、下瘀血湯,治血。亦可謂至動而不可亂矣。雖然於此中,猶當舉一以反三焉。如厚朴三物湯、厚朴大黃湯、小承氣湯,藥味同而方名異;茵蔯蒿湯、大黃硝石湯、梔子大黃湯,均治黃而佐使殊。皆不可不辨其所以然。
得其所以然,而用大黃之精意愈顯矣。原夫三物成湯,其制方之意,豈不以大黃通其陰,枳、朴通其陽乎?然就通陽之中,又有朴通上,枳通下之別。小承氣湯較之大承氣湯,大黃之分數同,厚朴得大承氣四之一,枳實得二之一。厚朴三物湯則與大承氣同。在承氣湯,則曰「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洩下」。在厚朴三物湯,則曰「痛而閉」。
夫痛而閉,與腹大滿不通,亦非大相逕庭。何以陽藥之多,至於此極。蓋陰主痛,陽主滿,言滿不言痛,是陽病陰不病;言痛不言滿,是陰病陽不病。病者,為不足;不病者,為有餘。重洩其有餘,以就不足;輕洩其不足,以配有餘。觀小承氣之三物同煎,則欲大黃之有餘力。
厚朴三物湯之先煎枳、朴,後納大黃,是欲大黃之無餘威。非特小承氣用大黃多,厚朴三物用枳、朴多,且可證,惟其治血,乃為承氣矣。若夫厚朴大黃湯之治是飲,飲在陰而陽亦滯,不能為之運動,與諸結胷證不殊。故大陷胷湯用大黃六兩,大陷胷丸用大黃八兩,此亦用六兩,為非無因矣。
明乎此方,可知大黃分數之宜慎。梔子大黃湯之候,曰「酒疸,心中懊憹或熱痛」;茵蔯蒿湯之候,曰「穀疸,寒熱,不能食,食即頭眩,心胷不安」;大黃硝石湯之候,曰「腹滿,小便不利而赤,此表和裏熱」。懊憹,太陽證也,故佐以梔豉;穀疸,陽明經證也,故佐以茵蔯;表和裏實,陽明府證也,故佐以硝石、黃檗。府證者,倍大黃,陽明經證半之,太陽證又半之。
明乎此,又可知大黃佐使之宜。擇斯二者,俱了然豁然,則大黃功能,庶幾無餘蘊矣。
白話文:
大黃這味藥並不是隨便亂用的,像個莽夫一樣直接投藥。大黃就像一位將軍,走到哪裡都有其指揮調度的作用,怎麼能把它當成普通的士兵看待呢?後人應該從這裡得到啟示,要知道大黃其實是調和虛實、疏通氣血的良藥,不只是用來「攻堅破積」而已。
大黃的用途非常深奧,而且它適用於各種不同的情況。例如,在六氣(風、寒、濕、燥等)方面,風引湯用來治療風邪;大黃附子湯用來治療寒邪;茵蔯蒿湯、大黃硝石湯、梔子大黃湯用來治療濕邪;調胃承氣湯、麻仁丸用來治療燥邪;大陷胸湯丸、大黃甘遂湯用來治療水邪。在六經(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方面,調胃承氣湯、大陷胸湯丸用來治療太陽病;大小承氣湯、茵蔯蒿湯、麻仁丸用來治療陽明病;大柴胡湯用來治療少陽病;桂枝加大黃湯用來治療太陰病;大承氣湯用來治療少陰病。
在氣血方面,大小承氣湯、厚朴七物湯、厚朴三物湯、厚朴大黃湯用來治療氣病;桃仁承氣湯、抵當湯丸、鱉甲煎丸、大黃䗪蟲丸、大黃牡丹湯、下瘀血湯用來治療血病。可見大黃的用途非常廣泛,但使用時不可混亂。雖然如此,我們還是應該舉一反三。例如,厚朴三物湯、厚朴大黃湯、小承氣湯,藥材相同但方名不同;茵蔯蒿湯、大黃硝石湯、梔子大黃湯,都是用來治療黃疸,但佐藥不同。這些都需要仔細分辨其中的道理。
了解這些道理,就能更明白大黃的精髓。探討三物成湯(即厚朴三物湯),它的組方用意,不就是利用大黃來疏通陰分,枳實、厚朴來疏通陽分嗎?在疏通陽分方面,又有厚朴通上、枳實通下的區別。小承氣湯和大承氣湯相比,大黃的用量相同,厚朴的用量只有大承氣湯的四分之一,枳實只有二分之一。而厚朴三物湯的厚朴用量則與大承氣湯相同。承氣湯的條文說:「如果發熱沒有潮熱,就不能用承氣湯,如果腹部脹滿不通,可以用小承氣湯稍微調和胃氣,不要過度洩下。」厚朴三物湯則說:「疼痛且閉塞。」
「疼痛且閉塞」和「腹部脹滿不通」其實差異不大,為什麼陽藥的用量差別這麼大?這是因為陰主痛,陽主滿。只說滿不說痛,是陽病而陰不病;只說痛不說滿,是陰病而陽不病。所謂病,指的是不足;不病,指的是有餘。所以要重點洩下有餘的部分,來補足不足的部分;輕微洩下不足的部分,來配合有餘的部分。觀察小承氣湯三味藥一起煎煮,就知道是要發揮大黃的剩餘力量。
厚朴三物湯先煎枳實和厚朴,後放入大黃,是為了避免大黃的過強藥力。不只小承氣湯用大黃多,厚朴三物湯用枳實、厚朴多,而且可以證明,它們是為了治療血病,才被稱為承氣湯。至於厚朴大黃湯是治療飲邪,飲邪在陰分,導致陽氣也滯塞,無法正常運行,與各種結胸證狀相似。所以大陷胸湯用大黃六兩,大陷胸丸用大黃八兩,這個方子用六兩,也是有原因的。
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大黃的用量要謹慎。梔子大黃湯的症狀是「酒疸,心中煩躁或發熱疼痛」;茵蔯蒿湯的症狀是「穀疸,發冷發熱,吃不下飯,一吃就頭暈,胸悶不適」;大黃硝石湯的症狀是「腹脹滿,小便不利且發紅,這是表症和緩而裡熱的狀況」。煩躁,是太陽病的症狀,所以佐以梔子、豆豉;穀疸,是陽明經的症狀,所以佐以茵蔯;表症和緩而裡實,是陽明腑證,所以佐以硝石、黃柏。屬於腑證的,大黃的用量加倍;屬於陽明經證的,減半;屬於太陽證的,再減半。
明白這些,就能了解大黃佐藥的用法。能清楚了解這兩種情況,就能掌握大黃的全部功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