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21)
本經疏證 (21)
1. 本經疏證第一卷
洛中出者,大葉麤榦。嶺南出者,無花。餘無他異。挼根入湯,可以澣縑素,白如絨紵。參《博物志》、《圖經》
花實者,草木功能遂就之秋。花為其極盛,實則其收藏也。然種類旣繁,稟性自別,而體致遂殊。故有花而不實者,有不花而實者。從未有隨時隨地,如天虋冬之當其時,則花而實。過其時,則不花而實。植於此,乃不花而實;植於彼,又花而實者。夫曰「入夏開花,屆秋結子,若至伏時,則不花而實」,又隨地皆花而實。
獨在嶺南,則不花而實。夏者,陽氣最暢之時;入伏,則暢已極而將退矣。百粵近赤道下,陽終歲不藏,為海氣所溷。故雖值酷暑,抵暮亦涼。終不如內地之充暢收藏,各盡其致。則可知是物,偏能收功於陽氣最橫絕無忌憚之所。即使用不及時,陽氣斂退,猶能不待冠屨,急足先趨,不馘其元,不已矣。
枝葉者,草木獻伎效能之象。枝為行氣之道,葉則性所著見也。故凡物之性潤者,必其枝滑澤而葉柔輭,從未有根本枝葉,性適相違。如天虋冬為極柔潤之物,而枝葉不生逆刺,則澀而細散者。夫刺者,根橫於中;澀者,膚㦸於外。乃能任其中外之橫且㦸,不閡其生氣之優游充沛,而乘陽氣之暢,以敷榮,以成實焉。
則又可知,是物非芒消、大黃之開,又非甘遂、葶藶之瀉。偏能使其滋柔滑澤之氣,流行條暢,無梗不拔,無塞不通,而引其純粹清明,以積精化氣,積氣全生矣。「暴風溼偏痹」,熱之著於體。「三蟲伏尸」,氣之隱於中。旣遇此刺,不能凝澀不能阻之物,涵泳以導化之。
著者,隨之而行。隱者,隨之而散。則百骸順遂,津液充盈,骨髓又烏能不強也。
風溼偏痹之上著一「暴」字,以及三蟲曰「殺」,伏尸曰「去」,最是耐人玩索。夫風溼之中人也,或著於陽,或著於陰。在陽者,命曰風;在陰者,命曰痹。然風與痹,未必中而即發也。蓋待其人陽氣之怒,不肯容邪,欲抉而去之。斯時所中之邪,適亦化熱,將欲猖獗,遂與正交搏,而病作焉。
邪正交搏之時,正病之暴起也。其能與正相搏,則其勢方盛,其熱方熾。於時,不乘其隙,以天虋冬之滑澤通達者,導正氣,逐邪氣。馴至末傳寒中,天虋冬遂非所宜用矣。謂之「暴」,正以明病之久者,不可用也。巢元方云「三蟲,蚘蟲、赤蟲、蟯蟲也。蚘蟲動,則吐清水,出則心痛,貫心則死。
赤蟲動,則腸鳴。蟯蟲多,則為痔,極則為癩,因人瘡處,以生癰、疽、癬、瘻、瘑、疥、齲,無所不為」,又云「人身自有三尸諸蟲,與人俱生。此蟲忌血,能與鬼靈相通,常接引外邪,為人患害」。蓋諸蟲之種,確與人俱生,其得生息繁蕪,多由大氣有阻,溼停熱聚。生類旣眾,遂與人為梗。
白話文:
洛陽產的天門冬,葉子大,莖幹粗糙。嶺南產的天門冬,則不開花。其他方面沒有什麼不同。把根搗碎放入湯中,可以用來洗滌絲綢織物,洗後會像絨布一樣潔白。《博物志》、《圖經》等書中都有記載。
開花結果,是草木功能最終完成的時節。花是它最盛的時候,果實則是它的收藏。然而植物種類繁多,稟性各自不同,因此形態也各有差異。所以有的植物只開花不結果,有的則不開花卻結果。從來沒有一種植物像天門冬一樣,當季就開花結果,過了時節就不開花卻結果。種在這裡,它就不開花而結果;種在那裡,它又開花而結果。古人說:「夏天開花,秋天結果,如果到了伏天,就不開花而結果」,但又說到處都開花結果。
只有在嶺南地區,天門冬才不開花卻結果。夏天,是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入伏,陽氣則由盛轉衰。嶺南靠近赤道,陽氣終年不隱藏,被海氣混濁。因此即使在酷暑,傍晚也會涼爽。終究不如內地陽氣的充沛收藏,各自達到極致。由此可見,這種植物特別能夠在陽氣最盛,毫無顧忌的地方發揮作用。即使錯過了時機,陽氣已經收斂衰退,它仍然能不等待其他輔助,立即發揮作用,不會停止。
枝葉,是草木展現其功能和效用的象徵。枝是運行氣的通道,葉子則體現其性質。所以凡是性質滋潤的植物,其枝必定光滑而葉子柔軟,從來沒有根、枝、葉的性質截然相反的。像天門冬這種極其柔潤的植物,它的枝葉卻不生逆刺,而是澀而細散的。所謂的刺,是根橫長在其中;所謂的澀,是表面粗糙不平。正因為有這種內外橫向的阻礙,才能不阻礙其生機的優遊充沛,乘著陽氣的暢達,得以開花結果。
由此又可知道,這種植物既不是像芒消、大黃那樣的開洩,也不是像甘遂、葶藶那樣的瀉下。它特別能夠使滋潤光滑的氣流行暢通,沒有阻礙不能拔除,沒有阻塞不能疏通,從而引導其純粹清明的精氣積聚,化為氣,積氣而產生全身的活力。「暴風濕偏痹」,是熱邪停留在身體表面。「三蟲伏屍」,是氣停留在體內。遇到這種不凝滯、不阻礙的藥物,就能夠慢慢引導化解。
停留在表面的,就隨著藥力而運行;隱藏在體內的,就隨著藥力而消散。這樣一來,全身各個部位都能順暢,津液充盈,骨髓又怎麼能不強壯呢?
風濕偏痹的「上著」加一個「暴」字,以及說到三蟲要「殺」,伏屍要「去」,最值得仔細玩味。風濕侵入人體,有的是停留在陽經,有的是停留在陰經。停留在陽經的,叫做風;停留在陰經的,叫做痹。然而風和痹,未必一侵入就發作。這是因為人體陽氣旺盛,不容許邪氣,想要將它驅除。這時侵入的邪氣,也恰好化為熱邪,想要猖獗,於是與正氣交戰,疾病就因此發作。
邪正交戰的時候,就是疾病突然發作的時候。它能夠與正氣交戰,說明邪氣正盛,熱勢正熾。此時,如果不利用這個機會,以天門冬這種滑利通達的藥物,引導正氣,驅逐邪氣,等到病情傳變到了寒證,天門冬就不適合使用了。說「暴」,正是要表明病程久的,不適合用此藥。巢元方說:「三蟲,是指蛔蟲、赤蟲和蟯蟲。蛔蟲活動,就會吐清水,蟲出來就會心痛,鑽入心臟就會死。
赤蟲活動,就會腸鳴。蟯蟲多了,就會形成痔瘡,嚴重了就會變成癩病,還會因人身上的瘡口,而產生癰、疽、癬、瘻、瘑、疥、齲等病症,無所不為。」又說「人身自有的三尸蟲,與人同時出生。這種蟲怕血,能與鬼靈相通,常常引來外邪,給人帶來禍害」。大概各種蟲的種類,確實是與人同時出生,它們之所以能夠生息繁衍,多半是因為大氣受阻,濕氣滯留,熱邪積聚。生物種類多了,就與人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