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199)
本經疏證 (199)
1. 本經疏證第十卷
天雄:味辛、**甘,**溫、**大溫,有大毒。**主大風寒溼痹,歷節痛,拘攣緩急,破積聚、邪氣,金瘡,強筋骨,輕身健行,**療頭面風去來疼痛,心腹結積,關節重,不能行步,除骨間痛,長陰氣,強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墮胎。**一名白幕。生少室山谷,二月採根,陰乾。遠志為之使,惡腐婢
附子,每歲以上田熟耕作壟,十一月播種,春月生苗。其莖,類野艾而澤。其葉,類地麻而厚。其花,紫瓣黃蕤,長苞而圓。實類桑椹子,細且黑。九月釆根,其品凡七,本同而末異。其初種之母為烏頭,附烏頭旁生者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為鬲子。種而獨生無附,長三、四寸者為天雄。
附而尖者為天錐,附而上出者為側子,附而散生者為漏藍子。雖皆衇絡貫注,相須而不相連。附子以花白者為上,鐵色者次之,青綠者為下。其形以蹲坐正節角少者,為上;有節多鼠乳者,次之;形不正而傷缺風皺者,為下。天雄、烏頭,皆以豐實盈握者為勝《楊天惠附子記》參《乘雅半偈》。
烏頭,老陰之生育已竟者也。天雄,孤陽之不能生育者也。附子即烏頭、天雄之種,含陰苞陽者也。老陰生育已竟者,其中空,以氣為用;孤陽不能生育者,其中實,以精為用。氣主發散,精主斂藏。發散者,能外達腠理,故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欬逆上氣」;斂藏者,能內入筋骨,故主「歷節痛,拘攣緩急,筋骨不強,身重不能行步」。而味辛性銳,兩物略同,故除風寒溼痹,破積聚邪氣之功亦同。
附子則兼備二氣,內充實,外強健,且其物不假系屬,以氣相貫而出,故上則「風寒、欬逆、上氣」,中則「癥堅、積聚、血癖」,下則「寒溼、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步」,無一不可到,無一不能治。惟其中畜二物之精,斯能兼擅二物之長,其用較二物為廣矣。
凡物之性,雖曰「水流溼,火就燥」,然陽祇能引而上,陰祇能引而下,乃附子獨能使火就下者,其義何居?蓋譬之爇燭兩條,使上下參相直,先熄下燭之火,則必有濃烟一縷,自燭心直衝而上。比抵上燭,則上燭分火,隨烟倏下,下燭復燒。附子,味辛烈而氣雄健,又偏以氣為用,確與火後濃烟,略無殊異。
能引火下歸,固其宜矣。惟恐在下膏澤已竭,火無所鍾,反能引在上之火,升騰飛越耳。故夫膏饒則火聚,火聚則蒸騰變化,莫不由是而始。〈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又曰「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此「生氣,生血,貫百骸,運四末」之所由也。曰「開闔不得,寒氣從之」,此「癥堅、積聚、血瘕」之所由也。
氣通則積散,積散則火歸,火歸則腐熟五穀。以之泌別清濁,以之蒸騰津液,使薰膚充身澤毛。亦以之易陰霾為晴朗,轉乖戾為太和,均無不以之矣。《元史》載蒙古人治金瘡垂斃者,急剖牛腹,裹其人於中輒活。假牛之熱血,以銲人之生氣,其亦附子治金瘡之遺意也歟?
白話文:
**天雄:**味道辛辣、甘甜,藥性溫熱、非常溫熱,有劇毒。主要治療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關節疼痛,肌肉拘攣僵硬或鬆弛無力,能破除體內積聚的腫塊、邪氣,治療刀劍外傷,強健筋骨,使身體輕盈、行走有力。還能治療頭面部風邪引起的遊走性疼痛,心腹部的腫塊積聚,關節沉重、無法行走,消除骨骼間的疼痛,增強陰氣,使人意志堅強、勇敢,做事不知疲倦,也有墮胎的作用。又名白幕。生長在少室山谷,二月採挖根部,陰乾。遠志可以輔助其藥效,不能與腐婢同用。
**附子:**每年將耕作過的田地整理成壟,十一月播種,春天長出幼苗。它的莖像野艾但更光滑,葉子像地麻但更厚。花朵是紫色花瓣黃色花蕊,花苞長而圓。果實像桑葚子,細小且黑。九月採挖根部,其種類共有七種,根本相同但末端不同。最初種下去的母株是烏頭,附在烏頭旁邊生長的叫做附子,又左右成對生長的叫做鬲子。種植後單獨生長,沒有附著,長三四寸的叫做天雄。
附在下面尖的叫做天錐,附在上面往上長的叫做側子,附著散生的叫做漏藍子。雖然它們的脈絡相連相通,相互依存卻不直接相連。附子以花朵為白色為上品,鐵銹色為次,青綠色為下品。形狀以蹲坐狀、切面平整、角少的為上品;有很多像老鼠乳頭的為次品;形狀不正且有損傷或風乾皺紋的為下品。天雄、烏頭都以飽滿、能握滿手掌的為佳。《楊天惠附子記》和《乘雅半偈》都有相關記載。
**烏頭:**是老陰之氣生育完成的植物。天雄:是孤陽之氣無法生育的植物。附子是烏頭和天雄的種子,內含陰氣、外包裹陽氣。老陰生育完成的,內部空虛,以氣為主;孤陽不能生育的,內部充實,以精為主。氣主發散,精主收斂。發散的,能使氣向外到達肌膚紋理,所以能治療「中風、怕冷、出汗、咳嗽氣逆」;收斂的,能使氣向內進入筋骨,所以能治療「關節疼痛、肌肉拘攣僵硬或鬆弛無力、筋骨不強健、身體沉重不能行走」。它們味道辛辣、藥性銳利,兩者性質略同,所以消除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破除體內積聚的腫塊邪氣的功效也相同。
附子兼具兩種性質,內部充實,外部強健,而且它不依靠依附生長,而是以氣相連而產生,因此上能治療「風寒、咳嗽、氣逆」,中能治療「堅硬的腫塊、積聚、血瘀」,下能治療「寒濕、跌打損傷、肌肉拘攣、膝關節疼痛無法行走」,沒有一處不能到達,沒有一種病不能治療。正因為它體內蘊藏著兩種物質的精華,所以能兼具兩者的長處,其藥用價值比這兩者更廣。
一般來說,事物的性質,雖然說是「水往低處流,火往乾燥處燃燒」,但陽氣只能引導向上,陰氣只能引導向下,唯獨附子能使火往下行,這是什麼道理呢?這好比點燃兩根蠟燭,讓它們上下對齊,先熄滅下面的蠟燭,必然會有一縷濃煙,從蠟燭芯直衝而上。等到接觸到上面的蠟燭,上面的蠟燭就會分出火焰,隨著煙霧迅速下降,下面的蠟燭又重新燃燒。附子,味道辛辣猛烈,氣勢強勁,又偏重以氣為主,確實和火焰過後的濃煙,沒有什麼不同。
能引導火往下歸位,本來就是它的特性。只是擔心下焦的精液已經耗盡,火沒有歸屬,反而會引導在上的火,向上騰飛。所以說,如果精液充足,火就聚集,火聚集就會蒸騰變化,這一切都由此開始。《生氣通天論》說「陽氣,靜時則神氣內藏,躁動則消散」,又說「陽氣,精足則能滋養神氣,柔和則能滋養筋脈」,這就是「陽氣產生生命力、產生血液、貫通全身、運行到四肢末端」的原因。說「毛孔開合失常,寒氣就會趁虛而入」,這就是「堅硬的腫塊、積聚、血瘀」形成的原因。
氣通暢了,積聚就會消散,積聚消散了,火就回歸本位,火回歸本位,就能使五穀腐熟消化。用它來分別清濁,用它來蒸騰津液,使之滋潤肌膚、充養全身、澤潤毛髮。也能使陰霾的天氣轉為晴朗,將乖戾的氣息轉為祥和,沒有一樣不是因為它。元史記載,蒙古人治療刀劍外傷瀕臨死亡的人,會緊急剖開牛的腹部,將病人裹在其中就能活過來。這也是假借牛的熱血,來接續人的生機,這或許也是附子治療刀劍外傷的遺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