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198)
本經疏證 (198)
1. 本經疏證第十卷
《莊子》〈列禦寇〉釋文「鍛,謂錐擊之」是鍛乃治熟鐵之名,不得與冶混也。所以然者,冶能使鐵流,鍛能使鐵柔,不可不分矣。鐵竈畜火,古人用木炭。木炭之灰,今人謂之「爐灰」,以濯油汙,鍊生絲。矧鍛鐵者,在摧剛而令柔,使柔而不使流,益能化堅癥,無疑矣。
故《別錄》以主癥瘕堅積,去邪惡氣者,即「浣垢汙」之義也。仲景鼈甲煎丸取和鼈甲與酒煮,令泛濫如膠。是先消藥之堅,然後消病之堅。理之中復有理焉,可謂神而明之矣。
炊粟米熟,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酢,生白花,名曰漿。水煎枳實梔子豉湯、礬石湯,服蜀漆散、赤小豆當歸散、半夏乾薑散、白朮散,皆用之。穀少水多,多從少變,其義為穀化於水,水行穀氣,故凡病穀不從水化,及水不能化物者,用之。暴雨驟降,未歸窪下,漫流地面者,名曰潦水。
此暫未歸壑,非即刻就下,則不久自乾。麻黃連軺赤小豆湯用之,取其溼熱不久注於土,黃即愈也。急流水置大盆內,以杓揚之水,上有珠子相逐,取珠子用之,名曰「甘瀾水」。隨激上泛,隨停即消。凡水氣不受土防而上逆者,取其潤下之性。縱遭激揚,縱有形跡,亦即消散,復其就下之性也。
故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大半夏湯,以之煮水,令沸如麻,名曰「麻沸湯」。水中之氣正揚,取其得藥物之氣薄,且先上行而後就下也。故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所以解心下濡而痞。以假借氣味,應假病也。凡水皆就土流,獨泉水從土出,而土不隨之以汨,亦不隨之以流。
諸百合病,皆溺時頭有所苦,故以之煮諸百合湯,取其令溺時,頭不痛、不淅淅然、不眩也。井中平旦第一次所汲為井花水,井水本畱而不行,且以經宿之澄,尤清且潔。以至定至靜之清寒,平至定至靜之熱癱瘓,此風引湯所以有取乎是也。
附子:味辛、**甘,**溫、**大熱,有大毒。**主風寒,欬逆,邪氣,溫中,金瘡,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溼踒躄,拘攣,膝痛,**腳疼冷弱,**不能行步,腰脊風寒,心腹冷痛,霍亂轉筋,下利赤白,堅肌骨肉,強陰,又墮胎,為百藥長。生犍為山谷及廣漢。冬月採為附子,春採為烏頭。地膽為之使,惡蜈蚣,畏防風、黑豆、甘草、黃芪、人薓、烏韭
烏頭:味辛、**甘,**溫、**大熱,有大毒。**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溼痹,欬逆上氣,破積聚、寒熱,**消胷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臍間痛,肩胛痛不可俛仰,目中痛,不可久視,又墮胎。**其汁煎之,名射罔,殺禽獸。**射罔味苦,有大毒。療尸疰癥堅及頭中風痹痛。**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烏喙。烏喙:味辛,微溫,有大毒。主風溼,丈夫腎溼、陰囊癢,寒熱,歷節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癰腫膿結,又墮胎。生朗陵山谷。正月、二月採,陰乾。長三寸已上為天雄。莽草為之使,反半夏、栝蔞、𦮷母、白斂、白芨,惡藜蘆
白話文:
《莊子》〈列禦寇〉的註解說「鍛,指的是用錐子敲擊」,說明鍛是處理熟鐵的名稱,不能和冶煉混淆。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冶煉能讓鐵熔化成液體,鍛造能使鐵變得柔韌,這兩者必須區分開來。鐵爐生火,古人用木炭。木炭的灰,現在人稱作「爐灰」,用來洗去油污,煮練生絲。更何況鍛鐵的目的是摧毀剛硬,使其變得柔軟,使鐵柔軟而不熔化,更能化解堅硬的腫塊,這是沒有疑問的。
因此《別錄》記載它能治療癥瘕堅硬積聚,去除邪惡之氣,就是「洗去污垢」的意思。張仲景的鼈甲煎丸取用鱉甲和酒一起煮,使其像膠一樣黏稠。這是先消除藥材的堅硬,然後消除疾病的堅硬。道理之中又有道理,可以說是神妙而明智的了。
把小米煮熟,投入冷水中,浸泡五六天,會產生酸味,並長出白色菌膜,稱為漿。用水煎煮枳實梔子豉湯、礬石湯,服用蜀漆散、赤小豆當歸散、半夏乾薑散、白朮散,都用這種漿水。穀物少而水多,多能由少變化而來,其中的道理是穀物在水中化開,水帶著穀物的氣息運行,所以凡是疾病與穀物不能從水中化開,以及水不能使物質變化的人,就用這種漿水。暴雨突然降下,還沒有流入窪地,漫流在地面上的水,叫做潦水。
這種水暫時還沒有歸入溪谷,不是馬上就往下流,不久就會自己乾涸。麻黃連軺赤小豆湯用它,是取其濕熱之氣不久就滲入土中,黃疸病就會痊癒。把急流的水放入大盆中,用杓子揚水,水面上有水珠相互追逐,取這些水珠來用,叫做「甘瀾水」。隨著激盪而上浮,隨著停止而消失。凡是水氣不受土壤阻擋而向上逆行的,就取用它潤下的特性。縱然遭受激盪,縱然有形跡,也很快就消散,恢復它向下流的特性。
所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大半夏湯,用它煮水,使其沸騰如麻,叫做「麻沸湯」。水中之氣正向上發散,是取其能讓藥物的氣味更容易散發,並且先向上行然後向下走。所以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用來解除心下濡軟而痞塞的症狀。這是假借氣味來應對虛假的病症。所有水都向土壤流去,唯獨泉水從土壤中冒出,但土壤卻不跟著翻滾,也不跟著流動。
各種百合病,都有小便時頭部不舒服的症狀,所以用泉水煮各種百合湯,是取其使小便時,頭不痛、不發冷顫、不眩暈的效果。井中清晨第一次汲取的水叫做井花水,井水本來就靜止不動,而且經過一夜的沉澱,更加清澈潔淨。取其至穩定至安靜的清涼之性,來治療因至穩定至安靜而導致的熱性癱瘓,這就是風引湯會使用它的原因。
**附子:味辛、**甘,**性溫、**大熱,有大毒。**主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瘡,破除癥瘕堅積聚、血瘕,寒濕引起的踒躄、拘攣、膝痛、**腳疼冷弱、**不能行走、**腰脊風寒、心腹冷痛、霍亂轉筋、下痢赤白、強壯肌肉骨骼、增強性功能,又可墮胎,是百藥之長。生長在犍為山谷及廣漢。冬天採摘的叫做附子,春天採摘的叫做烏頭。地膽是它的使藥,畏懼蜈蚣,忌防風、黑豆、甘草、黃芪、人蔘、烏韭。
**烏頭:味辛、**甘,**性溫、**大熱,有大毒。**主治中風、怕風、出汗、祛除寒濕痺痛、咳逆上氣,破除積聚、寒熱,**消除胸部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病,臍間痛,肩胛痛無法俯仰,眼睛痛不能久視,又可墮胎。**它的汁液煎煮後叫做射罔,可以殺死禽獸。**射罔味苦,有大毒。治療尸疰、癥瘕堅硬以及頭部中風痺痛。**又名奚毒、即子、烏喙。**烏喙:味辛,性微溫,有大毒。主治風濕、男子腎濕、陰囊搔癢、寒熱、關節牽引腰痛、不能行走、癰腫膿結,又可墮胎。生長在朗陵山谷。正月、二月採摘,陰乾。長三寸以上的叫做天雄。莽草是它的使藥,反半夏、栝樓、貝母、白蘞、白芨,忌藜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