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195)

回本書目錄

本經疏證 (195)

1. 本經疏證第十卷

驚癇、癲疾者,陽雖能攪陰於外,而中之陽亦已散亂。病有在中、在下之不同,其源於兩不相下,則一也。鉛丹之物,其妙在質。本色黑,屬水之鉛,以硫、消幻變成丹,則改屬火。比之水為火激而升,陰為陽攪而亂,無異也。但水本潤下,以火迫故,遂喜升而不就下;陰本凝定,為陽攪故,遂拂亂而不向安。

此其始固,由於火與陽之驅迫。及其繼,不能不責水與陰之樂從。惟是物雖被硫、消威脅,鎔煉成丹,然終能不失重鎮下墜之性。一加煎沸,還復為鉛,定靜堅凝,依然故物。施之於水火陰陽之相搏,其有不陽斂,而陰復其位;火歸,而水遂其潤乎?「除熱,下氣」,總言其功能之所竟也。然惟陰陽水火雖爭,而兩皆不虧,兩皆未敗者,宜之。

若施之於乏極而動,及一勝一負者,正亦禍不旋踵。故仲景用之,惟雜茈胡、承氣之間,乃為當耳。

代赭石:味苦、**甘,**寒,**無毒。**主鬼疰,賊風,蠱毒,殺精物、惡鬼,腹中毒邪氣,女子赤沃漏下、帶下百病,產難,胞衣不出,墮胎,養血氣,除五臟血衇中熱,血痹,血瘀,大人小兒驚氣入腹及陰痿不起。一名須丸出姑幕者,名須丸,出代郡者,名代赭。一名血師。生齊國山谷。赤紅青色如雞冠有澤,染指甲不渝者,良。採無時。畏天雄

代赭石,體重質堅而色赤,確是金從火化。金從火化,非血而誰?僧贊甯曰「代赭石煮以酒醋,插鐵釘於內,扇之能成汁,此其證矣」。夫血者,流行經絡,臥則歸肝,於以分布五藏,灑陳六府,而中焦金火之交媾,則其化源也。設金火交媾之際,乃有熱焉,斯受氣不清,迨歸肝而日遺其熱,積銖累寸,不至為腹中毒邪氣不止。在女子,則因是衝任不固,惡露緜緜,如沃泉之懸出而下漏。

代赭石之質之色,正帖切其化源,而味苦氣寒,能去其熱。源清,則流自潔,斯其所以為主治歟!夫肝為風木之藏而藏魂。其病,發驚駭。其經,入毛際,繞少腹,環陰器。賊風者,肝熱盛而生。鬼疰、精物、惡鬼,則肝熱而魂不安,幻為種種形象耳。即《別錄》所謂「帶下百病,產難,胞衣不出,陰痿不起」諸候,莫不在肝部分;「血痹、血瘀」,又莫非肝之運量不靈。而其最要是「除五藏血衇中熱」一語,是一語者,實代赭石徹始徹終功能也。

仲景用代赭石二方,其一旋覆花代赭石湯,是邪在未入血衇已前。其一滑石代赭湯,是邪入血衇已久。蓋同為下後痞鞕於心下,則熱雖在化血之所而未入衇。若入衇,則其氣散漫不能上,為噫矣。惟其不見聚熱之所,而輾轉不適焉。斯所以為百衇一宗,悉致其病也。玩「百衇一宗,悉致其病」,覈之「除五藏血衇中熱」,可不謂若合符節也哉!

白話文:

驚癇、癲癇等疾病,雖然是陽氣擾亂外在的陰氣,但實際上是體內的陽氣也已經散亂。病症有發生在體內深處和較下部位的不同,但它們的根源都是陰陽不協調。

鉛丹這種東西,它的奧妙在於其本質。原本是黑色,屬水的鉛,經過硫磺和硝石的變化,變成了紅色,屬火的丹。這就像水被火激發而上升,陰氣被陽氣擾亂而散亂一樣。只是水本性是向下滋潤,因為被火逼迫,所以喜歡向上而不向下;陰氣本性是凝定安靜,因為被陽氣擾亂,所以散亂不安。

這病症的起因,本來是由於火和陽氣的驅使。到了後來,不能不責怪水和陰氣的順從。雖然鉛被硫磺和硝石威脅,鍛鍊成了丹,但最終還是不會失去其沉重下墜的本性。一旦加熱煮沸,又會恢復成鉛,恢復到穩定、堅硬、凝結的樣子。用它來處理水火陰陽的相互搏鬥,難道不能使陽氣收斂,而陰氣恢復原位;火氣平息,而水氣恢復滋潤嗎?「去除熱氣,使氣下降」,總結了鉛丹的功能。然而,只有陰陽水火雖然爭鬥,卻兩方都沒有虧損,都沒有衰敗的情況,才適合使用鉛丹。

如果用於體力虛弱而亂動,或一方勝過一方的情況,反而會立刻招致災禍。所以張仲景使用鉛丹,只在柴胡、承氣湯之間配合使用,才是適當的。

**代赭石:味道苦、甘,性寒,無毒。**主要治療鬼疰病、賊風病、蠱毒、殺死精怪和惡鬼,治療腹部中毒的邪氣,婦女赤帶、白帶等各種婦科疾病,難產、胎衣不下、墮胎,能夠養血氣,消除五臟血脈中的熱氣,血痹,血瘀,治療大人小孩的驚恐,氣進入腹部以及男性陽痿不起。代赭石又名須丸。產於姑幕的叫須丸,產於代郡的叫代赭。也叫血師。生長在齊國的山谷中。顏色是像雞冠一樣的赤紅色,有光澤,用來染指甲不會褪色的是好的。採集沒有固定的時間。畏懼天雄。

代赭石,體重質地堅硬,而且顏色是紅色的,的確是金屬經過火的轉化而來。金屬經火轉化,不是血是什麼呢?僧人贊寧說「用酒醋煮代赭石,在裡面插上鐵釘,用扇子扇就能成汁,這就是證明」。血,在經絡中運行,睡覺時回歸到肝臟,用來分佈在五臟,遍佈六腑,而中焦金火的交合,是它轉化的來源。如果金火交合之時有熱,就會導致受氣不清,等到血回歸肝臟時,每天還遺留熱,積累下來,就會導致腹部中毒邪氣。在婦女,則會導致衝脈和任脈不固,惡露不斷,就像泉水懸掛著往下漏一樣。

代赭石的質地和顏色,正好符合血的轉化來源,而味道苦、氣寒,可以去除熱氣。來源清淨,那麼流出的自然也就乾淨,這就是它作為主治藥的原因吧!肝臟是屬於風木的臟器,主藏魂。它的病,會發作驚恐。它的經絡,進入毛髮邊緣,環繞少腹,環繞陰器。賊風,是肝熱過盛而產生。鬼疰、精怪、惡鬼,則是肝熱導致魂魄不安,幻化成各種形象。即使是《別錄》所說的「治療各種婦女白帶病、難產、胎衣不下、陽痿不起」等症狀,沒有不是在肝臟的範圍;「血痹、血瘀」,也沒有不是肝臟的運行不靈。而最重要的一句話是「消除五臟血脈中的熱」,這句話,才是代赭石從始至終的功能。

張仲景使用代赭石有兩個方子,一個是旋覆花代赭石湯,是邪氣還沒進入血脈之前。另一個是滑石代赭湯,是邪氣已經進入血脈很久了。都是用來治療服藥後,心下痞硬的症狀,雖然熱在化血的地方,但還沒進入血脈。如果進入血脈,那麼它的氣就會散漫不能上升,變成打嗝。正是因為看不見熱聚集的地方,而感到翻來覆去不舒服。所以說百脈皆同宗,都是會導致這種疾病。仔細玩味「百脈皆同宗,都是會導致這種疾病」,與「消除五臟血脈中的熱」這句話對應,難道不像是符合預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