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193)

回本書目錄

本經疏證 (193)

1. 本經疏證第九卷

蘇:味辛,溫。主下氣,除寒中。其子尤良。

蘇,以二、三月下種,或宿子在地自生。其莖方,其葉圓而有尖,旁有鋸齒,而背皆紫者,佳。八月,開細紫花成穗。作房結子,細如芥子,色黃赤。葉,以五、六月採。莖子,以九月采。《綱目》

盧子繇曰「詳紫蘇之色香氣味,體性生成,致新推陳之宣劑、輕劑也。故氣下者,可使之宣發;氣上者,可使之宣攝。葉則偏於宣散,莖則偏於宣通,子則兼而有之」。

張隱庵曰「庭前植紫蘇,見其葉,朝挺暮垂。因悟草木之性,感天地陰陽之氣而為開闔者也。蘇,色紫赤,枝葉空通。其氣,朝出暮入,有如經衇之晝行於陽,夜行於陰。是以其葉能發汗者,血液之汗也。枝莖能通血衇,故易思蘭用其莖,通十二經之關竅,治胷膈飽悶,通大小便,止下利赤白」。予亦常用其細莖,不切斷,治反胃膈食,吐血下血,多奏奇功。

蓋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濁氣歸心。肝藏血,心主衇,血衇疏通,則食飲自化。陽絡傷,則吐血;陰絡傷,則下血。通其衇絡,使血有所歸,吐下自止。是言,最有體物之致。但毘陵為紫蘇之所產,其朝挺暮垂誠然。但緣日暴所致,非有他故。設其日天陰,則不暮垂矣。且凡霍香、薄荷、豨簽皆然,不獨紫蘇也。

其色紫中空,能入血衇,則韙矣。然劉潛江之言,其入氣分,猶有進於是者。紫蘇莖葉,味辛有甘,辛勝甘劣。以二、三月下種,八、九月收成。而釆其葉,則於五、六月,當未吐花時。夫以大火之令,而釆味辛之物,豈不以全火之用金乎?金為火用,則氣化。以火原出水中,而金固為水母,陽不得陰,不能化也。

故其為用之大概,曰「下氣,除寒中」,正以其色赤入心,心火固氣之靈;味辛入肺,肺金固氣之主。金火合德,其氣溫和,是心肺合而營諸陽也。若然,則自能歸脾胃。所以其味,辛後有甘也。乃子繇不特取其宣發,且有藉其宣攝者,其義亦甚精當。蓋肺為陽中之少陰,陽不得陰,則氣不化。

金為火用,則氣化。氣化,則極其宣發,此易知也。惟陰為陽守,陽無陰,則火僭而氣亦不宣;金為火用,則宣中有攝。究之攝,亦所以成其宣耳。是以外而六淫,可藉宣而驅;內而七情,亦可藉宣而開。謂之「溫中達表」,詎不然歟?此仲景於厚朴半夏湯用之,以治婦人咽中如有炙臠,確取其能宣氣也。

白話文:

紫蘇味道辛辣,性溫和。主要功效是使氣向下行,去除體內寒邪。它的種子效果尤其好。

紫蘇在二、三月播種,也有可能去年掉落地上的種子自己長出來。它的莖是方形的,葉子圓形但有尖端,旁邊有鋸齒,背面是紫色的,這樣的品質最好。八月開出細小的紫色花朵,形成穗狀。結成如同芥菜籽般細小的果實,顏色黃紅色。葉子在五、六月採摘,莖和種子在九月採摘。《本草綱目》記載。

盧子繇說:「仔細觀察紫蘇的顏色、香氣、味道,以及它的生成特性,可以得知它是一種能使氣機宣散、推陳出新的輕劑藥物。所以氣往下行的,可以用它來宣發;氣往上逆的,可以用它來宣攝。葉子偏向於宣散,莖偏向於宣通,種子則兼具這兩種功效。」

張隱庵說:「在家中種植紫蘇,看到它的葉子早晨挺立,傍晚低垂。因此領悟到草木的性質,它們感應天地陰陽之氣而有開合的變化。紫蘇顏色紫紅,枝葉中空通透。它的氣,早晨向外散發,傍晚向內收斂,就像人體經脈的氣血,白天運行於陽經,夜晚運行於陰經。所以紫蘇葉能發汗,是因為它能疏通血液的運行。枝莖能疏通血脈,所以容易思考用它的莖來疏通十二經脈的關竅,治療胸膈飽脹、大小便不通、下痢赤白等症狀。」我也經常使用它的細莖,不切斷,來治療反胃、膈食、吐血、下血,常常能發揮奇效。

一般來說,食物的氣進入胃,精華會散布到肝臟,濁氣則歸於心臟。肝臟儲藏血液,心臟主管血脈,血脈疏通,則食物就能順利消化。陽絡受損,就會吐血;陰絡受損,就會下血。疏通血脈,使血液能正常歸位,吐血、下血的症狀自然會停止。這些話非常有道理。但毘陵是紫蘇的產地,它的葉子早晨挺立、傍晚低垂確實是這樣,但這是因為太陽曝曬所致,並非其他原因。如果當天是陰天,葉子就不會傍晚低垂。而且凡是霍香、薄荷、豨簽等植物也都是這樣,不只紫蘇而已。

紫蘇顏色紫紅且中空,能夠進入血脈,這是正確的。然而劉潛江認為紫蘇還能進入氣分,這一點更為深入。紫蘇的莖葉味道辛辣中帶有甘甜,但辛味勝於甘味。它在二、三月播種,八、九月收成,而採摘葉子的時間則在五、六月,也就是尚未開花的時候。在火氣旺盛的時節採摘味道辛辣的藥物,不正是以火的功用來使金氣發揮作用嗎?金被火所用,就能產生氣化。因為火本源於水中,而金原本就是水的母親,陽氣沒有陰氣的輔助,就無法產生變化。

所以紫蘇的功效,大體而言是「使氣向下行,去除體內寒邪」,這是因為它的紅色能進入心臟,心火是氣的靈動之源;它的辛味能進入肺臟,肺金是氣的主宰。金火合德,則氣溫和,這是心肺協同營運陽氣的結果。這樣一來,自然能歸於脾胃。這就是它味道辛辣之後會帶有甘甜的原因。盧子繇不僅僅看重它的宣發之效,還注意到它有宣攝的功效,這個觀點非常精闢。因為肺是陽中的少陰,陽氣沒有陰氣的輔助,就無法產生變化。

金被火所用,就能產生氣化。氣化就能極盡宣發,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只有陰氣守護陽氣,陽氣沒有陰氣的輔助,火就會過於旺盛,而氣機也無法宣暢。金被火所用,則宣散之中也有收攝的作用。歸根究底,收攝也是為了成就宣散。所以外來的六淫邪氣,可以藉由宣散來驅除;內在的七情,也可以藉由宣散來疏通。說它是「溫中達表」,難道不對嗎?這也是張仲景在厚朴半夏湯中使用了紫蘇的原因,用來治療婦女咽喉中如有炙肉的感覺,正是取其能宣發氣機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