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190)
本經疏證 (190)
1. 本經疏證第九卷
蔥實:味辛,溫,**無毒。主明目,補中不足。其莖蔥白,**平。可作湯,主傷寒,寒熱,中風,面目浮腫,能出汗,傷寒,骨肉碎痛,喉痹不通,安胎,歸目,除肝中邪氣,安中,利五臟,益目睛,殺百藥毒。蔥根,主傷寒頭痛。蔥汁,辛,溫,主溺血,解藜蘆毒。
蔥之為物,其下,層層緊裹而色白;其上,空中銳末,而色青;其實,又含孕兩者而白黑。若求象形於人身,捨目又誰似哉?則能補目中不足,無惑矣。莖,蔥之去葉者也。汁,搗全蔥而絞出者也。莖性平,汁性溫,則陶隱居「白冷青熱」之說,不虛矣。然其一主發表,一主止血者,何居?夫其層層緊裹之中,莫不莖葉悉具。
特旣出為葉,則溫;未出,內含則平。此其間自有精義,可容思索。蓋內苞者,為陽涵於陰,旣已透達,則純平陽矣。「傷寒、寒熱、骨肉痛」,是陽氣外出,與所中之風寒爭而不勝也。「中風、面目腫、喉痹不通」,是陽氣為風寒所束縛,欲透達而不能也。蔥莖中飽,具從陰達陽之葉,直至根柢。
其數難稽,躍躍欲透而仍未透,乃復中含稠涎,外包緊束。是其發表也,能使陽仍不離於陰,則與他物之發散異矣。血亦氣之汁,從氣而化,隨氣而行,內陰外陽,上頂下踵,周流灌溉,無有已時,此其常性也。乃或上而不下,則為吐為衄;下而不上,則為溺為利。設使邪火內停,正當中焦受氣變赤之處,則迫氣化血,迫津化血。
就近,則湧陽明為衄;就便,則溜太陽為溺。蔥汁,正上下流通,出陰貫陽之液。其辛溫之性味,又足以驅散內停之邪火,使化者循常,行者復故。是以不特《別錄》著其「止溺血」,後世且復闡其止衄血矣。肝者,陰中之陽。胎者,靜中之動。不使陽羈於陰,而肝家畱邪,其用在蔥之氣;不使動閡其靜,而胎氣不甯,其用在蔥之液。
能如是,則謂其「安中,利五臟」也,夫何恧焉。
蔥至難死,任憑藏弆,但置陰處,未曾浥爛。臨風日,不至枯極;寸根著土,即便森然。夫生氣,皆陽氣也。死氣,皆陰氣也。於死陰中得一綫生陽,即可栽培扶植,使之回於黍穀,則仲景通衇四逆湯、白通湯用蔥之義矣。蓋病至「下利圊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衇微欲絕,身反不惡寒,面赤色」一段,陰寒景象。僅僅「外熱、面赤、身不惡寒」數事,可以知陽之未盡,然亦已離根而浮於外矣。
「下利,厥逆,無衇,乾嘔而煩」,陽之尚不澌滅,亦祇一綫之煩,而陰寒下盛,逼陽上越,已經昭著。乃均賴難死之蔥莖,培種微陽。即以剔去陽中依附,揣情合理於仲景微意,不旣確切而熨帖耶?特通衇四逆湯證,「腹痛者,去蔥,加芍藥」,此則猶有說焉。夫陰經下利,無用芍藥者,何則?「太陰病,衇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胃氣弱,易動故」,故真武湯證,「若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其他,則僅有桃花湯證,腹痛而又下利。
白話文:
蔥實:味道辛辣,性溫,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使眼睛明亮,補養身體中氣不足。蔥的莖,也就是蔥白,性平。可以用來煮湯,治療傷寒、發冷發熱、中風、面部和眼瞼浮腫,能幫助發汗。也可用於治療傷寒、全身骨頭肌肉疼痛、咽喉腫痛阻塞、安胎,使眼睛明亮,去除肝臟中的邪氣,安定中焦,疏通五臟,使眼睛更加明亮,並能解各種藥物中毒。蔥根,主要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蔥汁,味道辛辣,性溫,主要治療小便出血,並能解藜蘆的毒。
蔥這種植物,它的下方,層層緊密包裹顏色是白色的;它的上方,末端尖銳顏色是青色的;它的果實,又包含著這兩種顏色,呈現白色和黑色。如果要從人的身體中尋找相似的,除了眼睛還能像什麼呢?所以它能補養眼睛的不足,這就不足為奇了。蔥的莖,是指去除葉子的部分。蔥汁,是將整根蔥搗爛後擠出來的汁液。蔥莖性平,蔥汁性溫,那麼陶弘景所說的「白色屬冷,青色屬熱」的說法,就不是虛假的了。然而一個主要發汗,一個主要止血,又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蔥的層層包裹之中,都包含著莖和葉。
只是當它長成葉子時,性質就變溫了;而未長成葉子,包含在裡面時,性質就是平的。這其中自有精妙的道理,可以仔細思考。因為內部的苞,是陽氣包含在陰氣之中;一旦透發出來,就純粹是陽氣了。「傷寒、發冷發熱、骨肉疼痛」,是陽氣向外發散,與侵入的風寒之邪氣抗爭而不能戰勝的表現。「中風、面目浮腫、咽喉腫痛阻塞」,是陽氣被風寒束縛,想要透發卻不能的表現。蔥的莖內部飽滿,具備從陰到陽的葉,一直延伸到根部。
它的數量很難計算,好像要躍躍而出卻又沒有完全透發,於是又在內部包含稠厚的粘液,外部則緊緊地包裹著。這就是它能發汗的道理,能使陽氣仍然不離開陰氣,這就與其他藥物的發散作用不同了。血也是氣的汁液,從氣變化而來,隨著氣運行,內屬陰外屬陽,上到頭頂下到腳跟,周而復始地灌溉全身,沒有停止的時候,這是它的常性。如果血向上而不向下,就會引起嘔吐或鼻出血;向下而不向上,就會引起小便出血或腹瀉。如果邪火停留在體內,正好在中焦承受氣機變化變紅的地方,就會迫使氣化為血,迫使津液化為血。
就近的話,就會從陽明經湧出而引起鼻出血;就近的出口,就會從太陽經滲出而引起小便出血。蔥汁,正是上下流通,從陰到陽的液體。它辛溫的性質和味道,又足以驅散體內停滯的邪火,使氣的化生和運行恢復正常。因此不僅《別錄》記載它能「止小便出血」,後世也闡明了它能止鼻出血的作用。肝臟,是陰中之陽。胎兒,是靜中的動。不使陽氣被陰氣束縛,而使肝臟內留有邪氣,這是蔥的氣的作用;不使動干擾靜,而使胎氣不安,這是蔥的液體的作用。
如果能這樣,那麼說它能「安定中焦,疏通五臟」又有什麼可疑的呢?
蔥非常難以死亡,無論如何存放,只要放在陰暗處,都不會腐爛。即使吹到風、曬到太陽,也不會完全枯萎;只要有一點根部接觸到土壤,就會立即茂盛生長。凡是有生命力的,都是陽氣;凡是沒有生命力的,都是陰氣。在死亡的陰氣中得到一線生機的陽氣,就可以栽培扶植,使之回到生機旺盛的狀態,這就是仲景用蔥於通脈四逆湯、白通湯的道理了。疾病到了「下利如水,夾雜未消化食物,裡寒外熱,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快要消失,身體反而不覺得怕冷,臉色發紅」這種情況,是陰寒的表現。僅僅是「外熱、面紅、身不惡寒」這幾點,可以看出陽氣尚未完全耗盡,但也已經離開根本而浮散於外了。
「腹瀉,手腳冰冷,沒有脈搏,乾嘔煩躁」,陽氣還沒有完全消失,也只是剩下了一線生機,而陰寒在下盛行,逼迫陽氣向上外散,這種情況已經很明顯了。這時都依賴生命力頑強的蔥莖,來培養微弱的陽氣。這就排除了陽氣中依附的陰邪,揣摩仲景的微小用意,不是既確切又恰當嗎?只是通脈四逆湯的病症,「腹痛者,去除蔥,加入芍藥」,這其中還有道理。陰經的腹瀉,為什麼不用芍藥呢?因為「太陰病,脈搏微弱,病人持續腹瀉,如果應該用大黃、芍藥,應該減少用量,因為胃氣虛弱,容易受損」。因此真武湯的病症,「如果腹瀉,就去除芍藥,加入乾薑」。其他情況,只有桃花湯的病症,是腹痛而且又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