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19)
本經疏證 (19)
1. 本經疏證第一卷
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薓湯、茯苓四逆湯、四逆加人薓湯,一兩。茈胡加龍骨牡蠣湯及茈胡桂枝湯,以小茈胡之半者不論,其餘皆虛多於邪,用之反少者。「少用壅滯,多用宣通」之說,豈誠有所本耶?是殆不然。邪盛,則開解藥亦多。人薓若少,則不足以駕馭,此所以多也。
在補劑中,止欲其與他物相稱,偏重則必有所壅遏,謂之「宣通」,可乎!藉人薓之宣通,在《傷寒論》中,莫過於通衇。試觀炙甘草湯,治衇結代。通衇四逆湯,治利止衇不出。四逆加人薓湯,治衇微。皆不尚多,概可知矣。雖然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不用人薓,則以下利故。
下利何以不用人薓?則以通衇四逆湯、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證,皆陰氣內盛為下利,格陽於外為面赤。是因陰逆而陽衰,較之中陽自衰者,有間。故利止,旋即加薓。若早用人薓,正恐其入陰,化陰中之陽為津。如止小茈胡證之渴者,豈不正相反耶?
乾薑黃連黃芩人薓湯、半夏瀉心湯,嘔者,用人薓多。欲嘔者,用人薓少。是人薓之治嘔,有專長矣。故凡嘔而胷滿者吳茱萸湯證,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證,嘔而發熱者小茈胡湯證,胃反嘔吐者大半夏湯證,皆用人薓,抑皆不少用至三兩。況旋覆代赭湯、生薑瀉心湯,以乾噫而用。
橘皮竹茹湯,以乾噦而用。吳茱萸湯,以乾嘔而用。何獨甘草瀉心湯證,有乾嘔,不用人薓?是許氏內臺方,甘草瀉心湯中有人薓,為不韙矣。嘔家不用人薓,有表邪方實者葛根湯證,裏熱正盛而不渴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證,飲在膈上者小半夏湯、豬苓湯等證。且陽明證及妊娠,例不用人薓,惟嘔則用之吳茱萸湯、乾薑半夏人薓丸證。
蓋嘔者,脾胃虛弱,更觸邪氣也。人薓,色黃氣柔,味甘微苦。惟甘,故補益中宮。唯苦,故於虛中去邪。嘔之必用人薓以此。「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衇洪大者,白虎加人薓湯主之」、「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疼,衇沉者,附子湯主之」,則寒邪熱邪之盛,皆可用人薓矣。
「大病差後,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竹葉石膏湯主之」,則病後陰虛、陽虛,皆可用人薓矣。蓋惟其氣沖和,而性渾厚,能入陰化陽。故入寒涼隊中,則調中止渴。入溫熱隊中,則益氣定逆也。
乃偏執一見者,或以謂「肺熱,還加傷肺」,則必不可用。或以謂「養正,邪自除」,則無不可用。左右之者,入主出奴,使人無可適從。或者調停其間,謂「人薓能治虛熱,不能治虛火」,仍是模稜之說。豈知在上病之動者,寒熱皆治之。如白虎加人薓湯、理中丸、竹葉石膏湯等證,有渴、吐及唾,皆動也。
白話文:
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茯苓四逆湯、四逆加人參湯,這些方子都用一兩的人參。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和柴胡桂枝湯,如果用的是小柴胡湯一半劑量的柴胡,那就不說了,但如果不是,那這些方子的病證都是虛多於邪,人參用量反而少。「人參用少會導致氣機壅滯,用多則能宣通」這種說法,真的有根據嗎?恐怕不是這樣。邪氣盛的時候,開解邪氣的藥也用得多。人參如果用少了,就無法駕馭邪氣,所以才要用多。
在補益藥中,用藥的目的是要使其與其他藥物相配,如果藥性偏重,就一定會導致氣機壅塞,這樣還能說是「宣通」嗎?人參的宣通作用,在《傷寒論》中,最能體現的就是在於通脈。看看炙甘草湯,是治療脈結代的。通脈四逆湯,是治療拉肚子之後脈不出的。四逆加人參湯,是治療脈微弱的。這些方子都沒有大量使用人參,由此可知人參不宜多用。雖然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沒有用人參,那是因為有拉肚子的症狀。
為什麼拉肚子不用人參呢?因為通脈四逆湯、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證的拉肚子,都是陰氣過盛導致的,陽氣被逼到體表而出現面紅。這是因為陰氣逆亂而導致陽氣衰弱,和中焦陽氣自己衰弱的情況不一樣。所以拉肚子停止之後,馬上就要加人參。如果早用人參,反而會使其進入陰分,把陰中的陽氣化為津液。就像停止服用小柴胡湯證的口渴,不就恰恰相反了嗎?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半夏瀉心湯,有嘔吐症狀的,人參用量就多;想要嘔吐的,人參用量就少。可見人參治療嘔吐有其獨到之處。所以凡是嘔吐而且胸悶的,屬於吳茱萸湯證;嘔吐而且腸鳴心下痞悶的,屬於半夏瀉心湯證;嘔吐而且發熱的,屬於小柴胡湯證;胃氣上逆嘔吐的,屬於大半夏湯證,這些方子都會用到人參,而且用量不少,甚至用到三兩。況且像旋覆代赭湯、生薑瀉心湯,是用於治療乾呃逆的。
橘皮竹茹湯,是用於治療乾噦的。吳茱萸湯,是用於治療乾嘔的。為什麼只有甘草瀉心湯證出現乾嘔,卻不用人參呢?所以許氏內臺方中,甘草瀉心湯裡有人參,是錯誤的。嘔吐病證不用人參的情況,有表邪盛實的葛根湯證,有裡熱正盛而不口渴的黃芩加半夏生薑湯證,有飲邪停留在膈上的小半夏湯、豬苓湯等證。而且陽明證和妊娠嘔吐,一般不用人參,只有嘔吐才用吳茱萸湯、乾薑半夏人參丸等方。
大體來說,嘔吐是由於脾胃虛弱,又感受邪氣所引起的。人參,顏色黃,氣味柔和,味道甘甜微苦。因為甘,所以能補益中焦脾胃;因為苦,所以能在虛弱的時候祛除邪氣。嘔吐必須用人參就是這個道理。「服用桂枝湯,大汗出後,出現大煩躁、口渴不止,脈象洪大的,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 「少陰病,身體疼痛、手腳冰冷、骨節疼痛,脈象沉的,用附子湯來治療」,可見寒邪或熱邪很盛的時候,都可以用人參。
「大病痊癒後,喜歡吐口水,很久都好不了的,是因為胃裡有寒氣,應該用丸藥來溫補,適合用理中丸」。 「傷寒病痊癒後,出現身體虛弱、氣少、氣逆、想吐的,用竹葉石膏湯來治療」,可見病後陰虛、陽虛,都可以用人參。因為人參的藥性平和,而且氣味淳厚,能夠進入陰分而化生陽氣。所以加入寒涼藥中,能調和中焦而止渴;加入溫熱藥中,能補益氣機而平定逆氣。
但那些固執己見的人,有的認為「肺熱,再用人參會更傷肺」,所以一定不能用。有的認為「扶正,邪氣自然會消除」,所以什麼情況都可以用人參。左右搖擺的人,就像僕人一樣,讓人無所適從。還有人調停,認為「人參能治虛熱,不能治虛火」,仍然是模稜兩可的說法。難道不知道在上焦的病,只要是動的,寒熱都可以用人參治療嗎?比如白虎加人參湯、理中丸、竹葉石膏湯這些病證,都有口渴、嘔吐、吐口水的症狀,這都是動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