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178)

回本書目錄

本經疏證 (178)

1. 本經疏證第九卷

蜚蝱:味苦,微寒,**有毒。**主逐瘀血,破下血積、堅痞、癥瘕、寒熱,通利血衇及九竅,女子月水不通,積聚,除賊血在胷腹五臟者,及喉痹結塞。生江夏川谷。五月取,腹有血者,良。

蜚蝱,大如蜜蜂,腹凹褊,微黃綠色,善噉牛馬血。《衍義》

說見水蛭下。

䗪蟲:味鹹,寒,**有毒。**主心腹寒熱洗洗,血積,癥瘕,破堅,下血閉,生子大良。一名地鼈,一名土鼈。生河東川澤及沙中,人家牆壁下,土中溼處。十月暴乾。畏皂莢、菖蒲

䗪蟲,似鼠婦而大,形扁如鼈,甲有斷紋似鱗,但自左及右,通連無直紋也。生鼠壤及屋壁下溼處,小有臭氣。參《唐本》、《圖經》

繆仲醇云「䗪蟲,生下溼土壤中,得幽暗之氣,故其味鹹氣寒。以刀斷之,中有白汁如漿,湊接即連,復能行走。故今人用之治跌撲損傷,續筋骨,有奇效」。夫血者,灌溉百骸,周流經絡者也。血若凝滯,則經絡不通,陰陽之用互乖,寒熱洗洗生焉。鹹寒能入血輭堅,故主心腹血積、癥瘕、血閉諸證。

血和,則營衛通暢,寒熱自除,經衇調勻,月事時至,遂令婦人有子也。劉潛江云「仲景治畜血,用水蛭、蝱蟲;治乾血,則復加䗪蟲、蠐螬,為其能化血導血,助水蛭、蝱蟲以成功,而不濟其悍,以致決裂為乾血,因於虛勞,故也」。試觀鼈甲煎丸,止用䗪蟲、蜣螂,而置蝱蟲、水蛭,則可知破血之功,不在䗪蟲、蠐螬矣。

產後瘀血腹痛,仍用抵當湯,內之大黃、桃仁,卻以䗪蟲代蝱蟲、水蛭,其義亦可思矣。愚謂「參土瓜根散,䗪蟲之用,益可知也」。夫經一月再見而曰不利,乃桂枝所主,所謂「通中不通」者也。滿痛不在脅下、腹中,而在少腹,乃芍藥所主,所謂「陰結陽不布」也。二病者,由於帶下,則因帶而經絡泣澀。

用土瓜根,是滑澤其塗徑;用䗪蟲,是連絡其斷續也。且通而謂之不利,必其經衇仍通,泣澀則在絡。土瓜根,本治絡中泣澀之物。䗪蟲,則治絡中斷續之物矣。陸農師謂「䗪蟲於申日過街,故名曰過街蟲」。夫曰過,則從橫穿可知。直行曰經,橫行曰絡。絡,固經之橫者也。

䗪蟲之主絡中泣澀斷續,其亦取象於此歟?

梅實:味酸,平,**無毒。**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誌,蝕惡肉,止下利、好唾、口乾。生漢中山谷。五月採,火乾。

梅,先眾木而花,花似杏。其老幹如杏,嫩條綠色。葉似杏,有長尖。樹最耐久,性潔喜曬。澆以塘水則茂,忌肥水。其實,亦如杏,初生青,至小滿前脆嫩,過後則黃而爛。造烏梅法,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薰之令乾,即成矣。參《齊民要術》、《陸氏詩疏》、《廣群芳譜》

白話文:

**蜚蠊(俗稱:蟑螂):**味道苦,性質微寒,有毒。主要功能是驅除體內瘀血,破除下腹部的血塊積聚、堅硬的腫塊、腫瘤、發冷發熱等症狀,疏通血脈及全身孔竅。可以治療女性月經不通、體內積聚的病症,清除胸腹內臟中的殘餘瘀血,以及喉嚨腫痛阻塞等病症。主要生長在江夏一帶的山谷中。在五月採集,腹部有血液的,品質較好。

蜚蠊體型大約像蜜蜂,腹部凹陷扁平,顏色呈微黃綠色,喜歡吸食牛馬的血液。《衍義》記載。

關於詳細說明,可參閱水蛭相關的內容。

**䗪蟲(俗稱:土鱉、地鱉):**味道鹹,性質寒冷,有毒。主要功能是治療胸腹發冷發熱、體內血塊積聚、腫塊、堅硬的腫瘤,破除瘀血,治療血閉等病症,對婦女生育有幫助。又名地鱉,又名土鱉。主要生長在河東一帶的河流沼澤、沙地,以及房屋牆壁下、潮濕的土壤中。在十月曬乾。忌諱與皂莢、菖蒲一起使用。

䗪蟲外形像鼠婦,但體型較大,形狀扁平像鱉,甲殼上有橫斷紋路,類似魚鱗,但紋路是從左到右連貫的,沒有直紋。生長在老鼠洞穴或房屋牆壁下的潮濕地方,帶有輕微臭味。可參考《唐本草》、《圖經》等文獻記載。

繆仲醇說:「䗪蟲生長在潮濕的土壤中,吸收陰暗之氣,所以味道鹹,性質寒冷。用刀切開,裡面有白色汁液像漿糊,斷開後接觸還能連接,並能再次行走。所以現在人使用它來治療跌打損傷,續接筋骨,有奇效。」人體的血液,灌溉全身,在經絡中循環。如果血液凝滯,就會導致經絡不通,陰陽失調,出現發冷發熱的症狀。鹹寒的藥物能夠進入血液,軟化堅硬的腫塊,所以能治療胸腹部瘀血積聚、腫塊、血閉等病症。

血液調和,氣血運行順暢,寒熱症狀自然消除,經絡調順,月經按時來潮,女性就能夠生育。劉潛江說:「張仲景治療體內有瘀血,使用水蛭、虻蟲;治療乾血,則另外加入䗪蟲、蠐螬,因為它們能夠化解瘀血、疏導血脈,幫助水蛭、虻蟲發揮功效,但又不會像它們那樣過於猛烈,導致血破後虛弱。因此,治療虛勞導致的乾血,才需要添加這類藥物。」觀察鱉甲煎丸,只使用䗪蟲、蜣螂,而沒有使用虻蟲、水蛭,就可以知道破血的主要功效,並不在䗪蟲、蠐螬身上。

產後瘀血腹痛,仍然使用抵當湯,其中的大黃、桃仁,可以用䗪蟲代替虻蟲、水蛭,這其中的道理值得思考。我認為:「參考土瓜根散,更能明白䗪蟲的功效。」如果月經過了一個週期沒有來,說明經絡沒有完全通暢,這是桂枝湯主治的病症,所謂「通中不通」就是這個意思。如果疼痛不在脅下、腹部,而是在小腹部,這是芍藥湯主治的病症,所謂「陰結陽不布」就是這個意思。這兩種病症,都是因為婦女帶下病所導致的經絡運行不暢。

使用土瓜根,是為了潤滑經絡通道;使用䗪蟲,是為了連接經絡的斷裂之處。如果說經絡已經通暢但仍然不順,那麼一定是因為經絡雖然通,但運行不暢,就像道路被濕潤的泥土阻塞一樣。土瓜根本來就是治療經絡不暢的藥物。䗪蟲則是治療經絡斷續的藥物。陸農師說:「䗪蟲在申日(下午三點到五點)橫穿街道,所以又名過街蟲。」所謂「過」,就是從橫向穿過的,經絡是縱向的,絡脈是橫向的,絡脈本來就是經脈的橫向分支。

䗪蟲能治療絡脈的運行不暢和斷續,或許就是取象於此吧?

**梅子:**味道酸,性質平和,沒有毒。主要功能是使氣下降,消除熱症、煩躁不安、心神不寧,止住肢體疼痛、半身不遂、皮膚麻木、肌肉壞死,去除青黑色胎記,腐蝕壞死的肌肉,止瀉,治療多唾、口乾等症狀。主要生長在漢中山谷。在五月採摘,用火烘乾。

梅樹,比其他樹木更早開花,花朵像杏花。老樹幹像杏樹,嫩枝呈綠色。葉子像杏葉,有長尖。樹木非常耐活,喜好陽光。用池塘水澆灌會長得茂盛,不適合用肥水。果實也像杏子,剛開始是青色的,在小滿節氣前脆嫩,過後就會變黃腐爛。製作烏梅的方法是:在梅子核剛形成時採摘,用竹籠裝起來,用煙燻乾,就製成了烏梅。可以參考《齊民要術》、《陸氏詩疏》、《廣群芳譜》等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