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172)

回本書目錄

本經疏證 (172)

1. 本經疏證第八卷

紫葳,凌霄花也。野生蔓,纔數尺,得大木依附而上,即高數丈。年久者,籐大如杯。春初生枝,一枝數葉,光長有齒,深青色。自夏至秋開花,一枝十餘朵,大如牽牛。花頭開五瓣,赭黃色,有細點,秋深更赤。八月,結莢如豆莢,長三寸者,其子輕薄如榆仁、馬兜鈴仁。其根長,亦如兜鈴根狀,秋後釆之。《綱目》

紫崴,附木而生,直上顛頂,其象為入肝。其花先黃後赤,燦爛彌久。其象如血,故所主多肝家血分之疾。然其治崩中也,止治產乳餘疾之崩中;其治寒熱羸瘦也,又止治癥瘕、血閉之寒熱羸瘦,且治癥瘕、血閉矣。則其性似行血之物也,乃偏能治崩中,又善養胎。何也?夫紫葳性寒,寒則能涼血;味鹹,鹹則能凝血。

蓋嘗見宰豕羊雞鶩者,必先取器,貯水與鹽,以承其血,攪和而煮之,則血凝為塊。旣能涼血,復能凝血,又何患其不能養胎。產乳之餘,血氣潰亂剽疾,故為崩中。若他崩中,則不必血不凝矣。寒以涼之,鹽以凝之,其能止不凝之崩中,亦易易耳。惟癥瘕為病,有血閉者,有血不閉者,然皆屬裏,與表無與,則不必有寒熱。

癥瘕、血閉而有寒熱且羸瘦,則必血與邪熱相攪。血欲凝而不得,邪欲出而不能,因以內結癥瘕,外相凌薄,氣日耗而肌肉日漸消瘦。若用紫葳,實一舉兩得焉。仲景鼈甲煎丸,行氣消瘀,和中解外,各有其物,所以必用紫葳,正由此也。

豬苓:味甘、苦,平,**無毒。**主痎瘧,解毒蠱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輕身,耐老。一名豭豬屎。生衡山山谷及濟陰、冤句。二月、八月采,陰乾。

豬苓,生楓樹下,其皮至黑,作塊,似豬矢,肉白而實者,佳。隱居

松下有茯苓,竹下有雷丸,楓下有豬苓,則凡樹下,皆有苓,未為妄也。第凡樹,皆有寄生,皆有螵蛸,而入藥,必取在桑者張隱庵,則豬苓之必取在楓者,又何疑焉!然《本經》主治,多有不必穿鑿解者,如「延年益壽、輕身神仙」等,無論矣。有謂「能行水上者、與鬼神通」者,則神聖之言,該括眾理,非淺學所可強明。

如此味所謂「主痎瘧,解毒蠱疰、不祥」,均有偏於鬼神之感應而言。測其意旨,豈不以豬苓出自楓下,而楓者,泥之可以致雨《爾雅疏》,歲久能生癭瘤,遇暴雨驟雨,能暗長三、五尺,謂之『楓人』。越巫取之作術,有通神之驗,取之不以法,能自化去《南方草木狀》。

老者,能為人形《述異記》,化為羽人《化書》。而其木,無風自動,天雨則止《物類相感志》。其癭,又有風神居之《埤雅》、《述舊記》。旣具此種種靈異,又係得其餘氣,生於幽隱之地下者,能不益著奇功。驅鬼魅之老瘧,解邪惑之毒蠱與疰,而召休徵哉!獨「利水道」一語,乃實理所在,有非迷離倘怳之說所能解者。蓋凡草木所生之物,入土即放芽發葉。

白話文:

凌霄花:

凌霄花又名紫葳,是攀爬生長的植物,野生時只長幾尺高,但如果依附著大樹生長,就能長到幾丈高。生長多年的藤蔓會粗如杯子。春天初發新枝,每枝長出數片葉子,葉子光滑且有鋸齒,顏色是深青色。從夏天到秋天開花,一枝會開十幾朵,花朵大小像牽牛花。花瓣前端開裂成五瓣,顏色是赭黃色,上面有細小的斑點,秋季時顏色會變得更紅。八月會結出豆莢狀的果實,長約三寸,裡面的種子輕薄,像榆樹或馬兜鈴的種子。它的根很長,形狀也像馬兜鈴的根,秋天採挖。《本草綱目》中記載了這些。

凌霄花依附樹木生長,直衝樹頂,這種向上生長的特性,在中醫看來與肝的特性相符。它的花朵顏色從黃轉紅,鮮豔持久,像血的顏色,因此主要治療肝經血分的疾病。它雖然能治療崩漏,但僅限於產後崩漏;它能治療寒熱消瘦,但僅限於因癥瘕、血閉引起的寒熱消瘦。它能治療癥瘕和血閉,這說明它具有活血的特性,但它又偏偏能治療崩漏,還能安胎。為什麼呢?因為凌霄花性寒,寒性可以涼血;味鹹,鹹味可以凝血。

我曾見過屠宰豬羊雞鴨的人,都會事先準備好容器,裝上水和鹽,用來接取動物的血,攪拌均勻後煮熟,血就會凝結成塊。凌霄花既能涼血又能凝血,所以它安胎的作用就不難理解了。產後,血氣潰亂,運行不暢,才會導致崩漏。而其他原因引起的崩漏,就不一定是由於血不凝所致。用寒性來涼血,用鹹味來凝血,它能治療血不凝的崩漏,自然很容易。癥瘕這種病,有的會出現血閉,有的不會,但都屬於內在的疾病,與體表無關,所以不一定會出現寒熱。

癥瘕、血閉如果出現寒熱和消瘦,那一定是血與邪熱相互糾纏。血想要凝固卻不能,邪熱想要排出卻不能,因此在體內結成癥瘕,外在表現為身體消瘦。如果使用凌霄花,可以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張仲景的鼈甲煎丸,具有行氣消瘀、調和內外等功效,其中各味藥材都有其作用,而必須使用凌霄花的原因,也正是如此。

豬苓:

豬苓,味甘、苦,性平,無毒。主要治療瘧疾,解除蠱毒、疰病等不祥之氣,有利水的作用。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它又名豭豬屎。生長在衡山的山谷以及濟陰、冤句等地。二月和八月採挖,陰乾。

豬苓生長在楓樹下,外皮呈現黑色,呈塊狀,像豬屎,內部肉質是白色且飽滿的,是品質上佳的。這是陶弘景的觀點。

松樹下有茯苓,竹子下有雷丸,楓樹下有豬苓,所以說凡是有樹的地方,都有苓,並不是胡亂說的。只是所有樹木都有寄生植物,也都有螵蛸,但入藥必須選取桑樹上的螵蛸,這是張隱庵的觀點。那麼豬苓必須取自楓樹下的,就沒有什麼可懷疑的了!然而,《本草經》中的主治功效,很多不必過分解釋,例如「延年益壽、輕身成仙」等等,就無需討論了。至於說「能在水上行走,與鬼神通」的說法,這屬於神聖的言論,概括了許多道理,不是淺薄的學識可以強加解釋的。

就像豬苓的「主痎瘧,解毒蠱疰、不祥」這些說法,都帶有偏向鬼神感應的意味。推測其含義,或許是因為豬苓生長在楓樹下,而楓樹,沾上泥土就能導致下雨,《爾雅疏》中記載;年份久了能生出瘤子,遇到暴雨驟雨,能暗自生長三五尺,這被稱為「楓人」。越地巫師用它來施法,有通神的效果,如果不按法取用,它會自己消失,《南方草木狀》中記載。

老楓樹能變化成人形,《述異記》中記載,還能化為羽人,《化書》中記載。楓樹還能在無風時自動搖擺,下雨時停止,《物類相感志》中記載。楓樹的瘤子,還有風神居住在裡面,《埤雅》、《述舊記》中記載。既然楓樹具有如此種種靈異的特性,豬苓又汲取了楓樹的餘氣,生長在幽暗的地下,自然會產生神奇的功效。它可以驅除鬼魅導致的瘧疾,解除邪惑導致的蠱毒和疰病,帶來美好的徵兆!只有「利水道」這一功效,才是實在的道理所在,不是那些迷離恍惚的說法可以解釋的。因為凡是草木所生的東西,入土就會發芽生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