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169)

回本書目錄

本經疏證 (169)

1. 本經疏證第八卷

麻黃、石膏、杏仁為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合二方,更加厚朴,遂主衇浮而欬。夫衇浮為在表,二方本皆表劑。小青龍本主欬,必加厚朴,竝以首冠方名者,則以散斂溫涼,欲各抵其所而不能,皆緣邪聚,致胷中逼仄,不有寬而廓之者。則諸藥難盡其能,此首功之所在。縱首列其名,亦有何媿厚朴麻黃湯。

或下或未下,桂枝證不罷而喘,仍與桂枝湯,但加厚朴、杏仁。以杏仁能使上衝之氣,達於絡衇;厚朴能使上衝之氣,達於表分。所以聯絡桂枝之解肌,俾幾陷腸胃之邪,仍回營衛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此厚朴之用,與表藥相連者也。雖然枳實、厚朴皆與桂枝相連。枳實,則連茈胡,不連麻黃;厚朴,則連麻黃,不連茈胡。

何也?蓋連桂枝者,欲其下氣散飲,此枳、朴皆有之功能。連麻黃者,欲其橫出開表;連茈胡者,欲其通中洩裏。以枳實無橫出之權,厚朴無直達之技也。

枳、朴二物,仲景不甚令與補劑竝用,有之則所謂「心中堅,大如盤,邊如旋盃,水飲所作,枳朮湯主之」、「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薓湯主之」是也。兩證者,一則中有形,外不言脹滿。一則外脹滿,中不言有形。薓、朮補中之辨,於此可測其奧;枳、朴之分,亦因可瞭然矣。

夫兩證之由,皆係中虛,而虛復有微甚之別,其候又有久暫之殊。枳朮湯證,緣脾氣濡滯,所受於胃之精微,不能速化以上輸,停於心中,日積月累,以至成形。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薓湯證,緣汗後,肺氣外薄,失於吸引脾津,致脾氣隨津,橫溢四出。若能聚而不散,猶是虛中之實;散而不能聚,允係虛中之虛。

惟其為虛中之虛,故縱重用洩滿化飲,然必久煎,使之氣淳而力優柔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薓湯,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為虛中之實,故縱用補中而不重枳朮湯,枳實用七枚,白朮止用一兩,且必少煎,使其氣銳而力雄猛以水五升,煮取三升,而注之曰「腹中軟」,即可見其患鞕不患滿也。藉此又可見古人治病,每因勢利導,不加逆折。

腹滿者,其機橫溢,故用厚朴,隨橫溢以洩其滿;中堅者,其機根固,故用枳實,隨根固而洩其堅。一橫一直之用,即枳、朴至理之所在矣。

二物之用,厚朴偏於外,枳實偏於內,厚朴兼能治虛,枳實惟能治實,旣言之詳矣。若夫厚朴,始終只在氣分。枳實卻能兼入血分,則於王不畱行散、厚朴半夏湯、枳實芍藥散、排膿散見之。蓋金瘡者,血去旣多,自無瘀滯,故但流通血分,縫紉瘡口,提去熱毒,旣皆有其物矣。

惟疏導氣機者,能不屬之厚朴耶?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乃氣著於咽。惟其帖於旁,不哽於中,斯可用著表之疏氣藥。惟其有所帖,方足見為有形之痰,於是小半夏加茯苓湯遂與著表疏氣之厚朴伍矣,此所謂只在氣分者也。腹痛、煩滿、不得臥,是小承氣證。

白話文:

麻黃、石膏、杏仁這三味藥組成的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如果再加上厚朴,就成了治療脈浮(表證)且咳嗽的方子。脈浮代表病邪在體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本來就是治療表證的藥方。小青龍湯本來也是治療咳嗽的,但是這個方子特別加入了厚朴,而且以「厚朴麻黃湯」來命名,是因為麻黃湯等方子的發散、收斂、溫熱、寒涼等作用,彼此之間無法協調一致,是因為病邪聚積,導致胸中氣機不暢、感到壓迫,所以需要用能寬胸理氣的厚朴來擴張胸廓,讓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這才是這個方子最重要的作用。即使優先列出厚朴的名字,也沒有什麼可慚愧的。

如果病邪已經在腸胃,或者還沒完全進入腸胃,但桂枝湯證(發熱、汗出、怕風)的症狀沒有消失,同時還出現喘的症狀,這時仍然使用桂枝湯,但要加入厚朴和杏仁。因為杏仁可以使向上衝的氣血,到達身體的脈絡;厚朴可以使向上衝的氣血,到達體表。這樣就能和桂枝湯的解肌作用相結合,使原本可能進入腸胃的邪氣,重新回到體表的營衛。這個方子叫做桂枝加厚朴杏仁湯。在這裡,厚朴的作用是和治療表證的藥物相配合的。雖然枳實和厚朴都與桂枝相連,但枳實是和柴胡相連,不和麻黃相連;厚朴則是和麻黃相連,不和柴胡相連。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與桂枝相連的,是要讓藥物下氣、散除水飲,這也是枳實和厚朴共同的功能。與麻黃相連的,是要讓藥物橫向向外發散、打開體表;與柴胡相連的,是要讓藥物通暢中焦、疏泄裡證。因為枳實沒有橫向外散的能力,而厚朴沒有直達裡部的技術。

枳實和厚朴這兩種藥,張仲景通常不讓它們和補藥一起使用。例如:如果「心中堅硬,像個盤子一樣大,邊緣像個旋轉的杯子,這是水飲積聚造成的」,就要用枳朮湯治療;又如「發汗之後,腹部脹滿」,就要用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治療。這兩種情況,一種是裡部有形狀,但沒有說腹脹滿;另一種是腹部脹滿,但沒有說裡部有形狀。通過人參和白朮的補中作用,可以分辨其中的微妙差異;而枳實和厚朴的區別,也因此可以清楚地理解。

這兩種情況的原因,都是因為中焦虛弱,但虛弱的程度有輕微和嚴重之分,病程也有長短之別。枳朮湯證是因為脾氣濡滯,從胃部吸收的精微物質,不能快速地轉化並向上輸送,停留在心下部位,日積月累,最終形成有形的東西。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證是因為發汗後,肺氣虛弱,失去了吸收脾津的能力,導致脾氣隨著津液橫溢向外。如果脾氣能聚而不散,還算是虛中有實;如果脾氣散而不能聚,則屬於虛中之虛。

正因為是虛中之虛,所以即使大量使用能洩滿、化飲的藥物,也要久煎,讓藥氣醇厚而力道柔和,這就是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要用水一斗煮取三升的原因。正因為是虛中之實,所以即使使用補中藥,也不會大量使用。枳朮湯中,枳實用七枚,白朮只用一兩,而且要少煎,使藥氣銳利而力道強勁,用水五升,煮取三升,並且在醫案中註明「腹中柔軟」,就可以看出這個方子治療的是腹部堅硬,而不是腹部脹滿。由此可見,古人治病,都是順應病勢發展,而不是強行扭轉。

腹部脹滿,是氣機橫溢,所以要用厚朴,順應氣機的橫溢來洩除腹滿;心下堅硬,是氣機根固,所以要用枳實,順應氣機的根固來洩除堅硬。一橫一豎的運用,就是枳實和厚朴的精髓所在。

這兩種藥的用途,厚朴偏於治療體表,枳實偏於治療裡部。厚朴還能兼顧治療虛證,枳實只能治療實證,這些都已經說得很詳細了。至於厚朴,它始終只在氣分起作用。枳實卻能兼顧進入血分,這可以在王不留行散、厚朴半夏湯、枳實芍藥散、排膿散中看到。因為金瘡是指血已經流失很多,自然不會有瘀血,所以只需要流通血分,縫合傷口,提取熱毒,這些藥物都有各自的功用。

能夠疏導氣機的藥物,難道不是應該屬於厚朴嗎?咽喉裡感覺粘滯,像是有炙烤過的肉,吐不出來,咽不下去,這是氣機停留在咽喉。正因為是粘在旁邊,而不是堵在中間,所以可以用治療表證、疏通氣機的藥物。正因為有所粘滯,才足以說明是有形之痰,因此小半夏加茯苓湯就會和治療表證、疏通氣機的厚朴一起使用,這就是所謂的厚朴只在氣分起作用。腹痛、煩躁、不能安睡,這是小承氣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