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續疏 (2)

回本書目錄

本經續疏 (2)

1. 本經續疏第二卷

武進鄒澍學

上品,草十七味,木九味。

白話文:

上等藥材,草藥十七種,木本藥材九種。

續斷:味苦、**辛,**微溫,**無毒。**主傷寒,補不足,金瘡,癰傷,折跌,續筋骨,婦人乳難,**崩中,漏血,金瘡血,內漏,止痛,生肌肉,及踠傷,惡血,腰痛,關節緩急。**久服,益氣力。一名龍豆,一名屬折,一名接骨,一名南草,一名槐。生常山山谷。七月、八月采,陰乾。地黃為之使,惡雷丸。大小薊根:味甘,溫。主養精保血。大薊: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衄鼻,令人肥健。五月采。

白話文:

續斷:味道苦、辛,性質微溫,無毒。主治傷寒,補氣血虛弱,金瘡,癰瘡,跌打損傷,續接筋骨,婦女產後乳汁不通,月經崩漏,血漏,金瘡血流不止,內臟出血,止疼,生肌,以及跌打損傷、惡血、腰痛、關節疼痛。長期服用,可以增強體力。別名龍豆、屬折、接骨、南草、槐。生長在常山山谷中。七月、八月採摘,陰乾後備用。地黃為其配伍藥,忌服雷丸。

大小薊根:味道甘甜,性質溫和。主治養精益氣、補血。大薊:主治婦女赤白帶下,安胎,止吐血、衄鼻,使人身體健壯。五月採摘。

續斷,三月以後生苗,幹四稜,似苧麻,葉兩兩相對而生。四月開花,紅白色,似益母花。根如大薊,黃白色,節節斷,皮黃皺。小薊,二月生苗。四月,高尺餘,多刺,心中出花頭,如紅藍花而青紫色。大薊,苗根與此相似,但肥大耳。四月釆苗,九月釆根,竝陰乾用。《圖經》

白話文:

續斷:三月之後生出新苗,莖呈四方形,像薴麻的莖,葉子是兩兩相對而生。四月開花,紅白色,像益母草的花。根像大薊,呈黃白色,節節斷開,外皮發黃並且有皺紋。

小薊:二月生出新苗。四月時,長到一尺多高,莖上長有很多刺,中央部位長出花頭,像紅藍花,但顏色是青紫色的。

大薊:新苗和根部與小薊類似,只不過更加肥大。四月採收新苗,九月採收根部,都陰乾後使用。《圖經》

續斷與薊,不獨其根形相似,竝有治血之功,即薊之訓,亦可作續《小戴記》、《樂記》「封黃帝之後於薊」,注「薊,或作續」。是其物,原一類二種,以其根之斷、不斷為別,可也。斷、不斷旣有別,則其義自已分。故《別錄》於續斷所主之血,曰漏;於大薊所主之血,曰沃。

白話文:

續斷與薊,不僅其根的形狀相似,而且都具有治療血癥的功效,甚至薊的訓讀,也可以寫作續。《小戴記》、《樂記》中寫道「封黃帝之後於薊」,註解為「薊,或作續」。因此,這兩種植物,原本是一類二種,可以根據其根是否斷裂來區分。斷、不斷既然有區別,那麼它們的意義自然就分開了。所以,《別錄》中關於續斷所主治的血,稱為漏;關於大薊所主治的血,稱為沃。

漏者,對斷而言,是有所傷而漏洩也。沃者,對不斷而言,是沃於此而滲出也。受傷而漏洩者,器也;受沃而滲出者,土也。欲土之不易滲,必使之厚;欲器之不易傷,必使之堅。甘者,固以厚土,而苦,原善堅裏也。則二物之同工,二物之異調,旣可舉其概矣。況斷者,折之不能斷,以其筋膜堅韌也;不斷者,折之反易斷,以其肌肉豐腴也。

白話文:

漏,是指器皿破裂,有傷口而洩漏。沃,是指器皿完好,水從器皿的縫隙滲出。受傷而洩漏的是器皿,受水浸潤而滲出的是土壤。想要土壤不容易滲水,必須使它厚實;想要器皿不容易受傷,必須使它堅固。甘味能使土壤堅固,苦味能使器皿堅固。這樣,兩種東西的作用相同,但它們的性質不同,就可以舉出它們的大概了。況且,骨折不斷的是因為筋膜堅韌;骨折容易斷的是因為肌肉豐腴。

故續斷之功能,曰「續筋骨」;大薊之功能,曰「令人肥健」。是猶不可識其體用之全乎?兩物之根皆黃白,兩物之花俱帶紅。是脾輸精以歸肺,肺奉津以從心,心受之而化為血。血者,周流無滯之物,挾苦則主降,挾甘則主緩。降,則其功止能及下;緩,則上下皆得受益。

白話文:

所以,續斷的功能,稱作「續筋骨」;大薊的功能,稱作「令人肥健」。這樣是否仍然無法知曉它們的本體和作用呢?這兩種植物的根部都是黃白色的,這兩種植物的花朵都有紅色的花瓣。這表示脾臟將精華輸送到肺臟,肺臟將津液輸送給心臟,心臟接受並且轉化成血液。血液是週流不滯的物質,混合苦味則向下運行,混合甘味則緩慢運行。向下運行,則功效只能及於身體下半部;緩慢運行,則身體上下都會受益。

故續斷主治,竝係下焦;大薊主治,并該吐衄,此其同中之異也。胎以奉養豐澤而安,乳以血衇疏通而易。移其疏通,使及乎他,則機關可利,惡血可行,斷傷能續,腰痛能止;移其豐澤,使奉乎他,則血可保,精可養。然恃以疏通者,氣;恃以豐澤者,血。血是已化之氣,氣是未化之血。

白話文:

所以續斷治病,都集中於下焦;大薊治病,都涉及吐衄,這是它們相同中的不同。懷孕時胎兒吸收母體精華,得以豐滿健康;哺乳期乳汁由血液轉化而來,所以通暢而方便。把乳汁的通暢轉移到其他地方,就可以使經絡通暢,瘀血流動,斷裂的筋骨得以續接,腰痛得以止息;把胎兒吸收精華的豐盛轉移到其他地方,就可以補血、養精。然而,疏通靠的是氣;豐盛靠的是血。血是已經轉化的氣,氣是尚未轉化的血。

血者難成,氣則易續。兩物花時,不甚相懸,而兩物之生,幾間二月。則氣以疏通而速,血以濡緩而遲,其實原歸一本,此其異中之同也。誠如是言,則續斷之《本經》、《別錄》,薊之大者、小者,皆可混而無別乎?夫續斷,《本經》但言味苦,原取其堅則相續,故傷寒不足處,邪氣乘而橫梗焉。續其經衇,依法流行,俾無空隙,而橫梗者,自不能容。

白話文:

血液的形成比較難,而氣的生成比較容易。當兩種物質開花的季節,時間上不會相差太多,但是兩種物質的生長,時間相差近兩個月。這是因為氣以疏通而快,血因滋潤而緩,其實根本是一回事,這是它們不同中所表現出來的相同點。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本經》、《別錄》中記載的續斷、大薊、小薊等,都可以混為一談,而沒有區別嗎?續斷,《本經》中只說它味道苦,原來是取它堅韌能夠相連不斷,所以治療寒邪不足的地方,邪氣侵入而橫梗在經絡中。使續斷連接經絡,按經絡所行的路徑而運轉,使經絡中不留空隙,那麼橫梗的邪氣,自然無法容留。

金而生瘡,癰而致傷,跌而為折,氣有斷而血亦有所不繼也。立其氣血之幹,斷者自續,不繼者自源源而至。然當橫梗,不續而能入,則必有通之者存,故《別錄》更推其味必有辛。辛者,通也。而注其因傷而漏者,必由內。惟其由內,故楨幹立而枝節自成。此續斷之《別錄》,原以注《本經》而暢其義,非有所增飾。

舉其粹以疏之,亦不得為混矣。

白話文:

人體經脈就像金屬一樣,如果受到傷害,就會生瘡。如果瘡毒引起感染,就會變成癰。如果跌倒或受到外力傷害,就會骨折。人體的氣血會因此斷裂,血液也會因此流失。如果想要讓氣血恢復正常,就必須讓氣血的根基穩固,自然會斷裂的部位會自行續接,流失的血液也會自行補充。但是如果人體有橫梗阻塞,氣血無法正常流通,就必須要有通暢的方法來解決。所以《別錄》中說,續斷的味道一定辛辣。辛辣的味道具有疏通的作用。續斷可以治療因為外傷而導致的氣血漏失,這是因為續斷可以從內部發揮作用,疏通氣血,讓主幹穩固,枝節自然會生長出來。這段藥物解釋原是補充《本經》對續斷的解釋,使之更加清晰,並沒有增添或潤飾的內容。

將其精華提煉出來,以簡明的方式敘述,也不能因為混淆而模糊不清。

薊之「養精保血」,原不獨言小者。特大者,力雄乎外;小者,力聚於內。舉其大者,而小者自可知。非小者不能止沃與吐衄,大者不能養與保也。是《別錄》於大小薊根之養精保血,原未嘗不混。以養精保血屬小薊,則後世之強生分別耳。要而言之,養精者,能養之,不能充之;保血者,能充之,且能固之。

白話文:

薊的「養精保血」,原本不只是針對小薊而言。特別是大的薊,力量展現在外;小的薊,力量集中在內部。舉出大的薊,小的薊自然也就知道了。不是小的薊不能止瀉和吐血,大的薊不能養精和保血。所以《別錄》中關於大小薊根的養精保血,原本就沒有混淆。把養精保血歸屬於小薊,那是後世強行分別的。總的來說,養精的,能夠滋養它,但不能充盈它;保血的,能夠充盈它,而且能夠固澀它。

血充且固,自得令人肥;精有所養,自足令人健。然筋骨,非精莫續;斷折,非血莫聯。旣能續筋骨,復堪聯斷折,豈反不得為精之充,血之固耶?是故,元氣之受傷有輕重,而物之功能遂有難易也。且充固之力而僅得補罅漏,是其功在內而不見乎外。原無罅漏而更得充且固,是其驗遂著於外矣。

白話文:

氣血充足且凝固,自然令人肥胖;精氣得到滋養,自然令人健康。然而,筋骨如果沒有精氣就無法生長;斷折之處,沒有血氣就無法癒合。既然能夠使筋骨生長,又能使斷折之處癒合,難道反而不能使精氣充足,血氣凝固嗎?所以說,元氣受到的傷害有輕重之別,而藥物的功效也有難易之分。況且,血氣充固的功效僅僅能夠彌補虧損,所以它的功效是在體內而不顯露於外。本來沒有虧損而更能充且固,那麼它的功效就會顯露於外了。

故續斷之力,在內而不顯;薊之力,在外而得彰。在內者,補中有行;在外者,行中有補。劉潛江之言,本未嘗無謂,特以形用之物,自當論其形,不必斤斤然攀附於陰陽,攛改其氣味耳。

白話文:

因此續斷內補的力量不顯著,薊的外行力量則彰顯。內補的藥物,有補益作用但有通行作用;外行的藥物,有通行作用但也具有補益作用。劉潛江說的話,本來也不是沒有道理,只是對於有形體功效的藥物,應該討論它的形體,不必拘泥於陰陽,以致於搞錯它的氣味。

漏盧:味苦、鹹,寒、**大寒,無毒。**主皮膚熱,惡瘡,疽痔,溼痹,下乳汁,**止遺溺、熱氣、瘡癢如麻豆,可作浴湯。**久服輕身,益氣,耳目聰明,不老,延年。一名野蘭。生喬山山谷。八月采根,陰乾。

白話文:

漏盧:味道苦澀、鹹,性寒,大寒,無毒。主治皮膚灼熱、惡瘡、毒瘡痔疾、關節因濕氣而引起的麻痺、促進乳汁分泌、止遺尿、降低體熱、皮膚癢如麻籽,可做為洗澡水。服用時間久可以減輕體重,增進元氣,耳聰目明,不顯老態,延年益壽。別名為野蘭花。生長在喬山的山谷中。八月採收根部,在陰涼處曬乾。

漏廬,俗名莢蒿,莖葉如白蒿,花黃生莢端,莖長似細麻,如筯許,有四五瓣。七月、八月後,皆異黑於眾草,蒿之類也。常用其莖葉及子,未見用根。《唐本》

白話文:

漏廬,俗名叫莢蒿,它的莖和葉子像白蒿,花是黃色的,長在莢的頂端,莖細長像細麻,有筷子那麼長,有四五片花瓣。七月、八月之後,它不同於其他的草,而是變為黑色,它屬於蒿草的種類。通常使用它的莖葉和種子,沒有見過使用根的。《唐本》本草

漏廬,體狀大似白蒿。凡以蒿名者,不一而足。漏盧旣似蒿,何獨「靳」一字,稱謂不以相假耶?不知諸蒿與漏盧,莫不生以春中,瘁以秋杪。惟蒿於夏秋之交,繁盛馥郁,一若助陽明燥金之化,掃太陰溼土之軌者,故於溼熱糺紛之候,最所擅長,專以氣為用,遂以氣為名。

白話文:

漏廬的構造、形狀的很像白蒿。所有以「蒿」命名者,無法一一列舉。漏盧既像蒿,為什麼獨獨用「靳」字,在稱謂上並不借用其他名字呢?不知道各種蒿和漏盧,不都是生長於仲春,衰敗於仲秋嗎?只有蒿在夏秋之交,繁盛而芳香,就像幫助陽明燥金的轉化,掃除太陰濕土的軌跡,因此在濕熱糾紛的情況下,最擅長,專門以氣為用,遂以氣為名。

漏廬則氣不芳烈,但於初生之時,已顯陽明之白於陽明之令,又顯太陽之黑,故不以氣名而以色稱《禮》〈祭義〉「焄蒿悽愴」,注「蒿,氣蒸出貌」。《釋名》〈釋地〉「土黑,曰盧。盧然,解散也」。曰漏盧者,固謂其能使溼滲洩而熱解散也。夫溼與熱比,原未嘗必為人患。

白話文:

漏盧是指氣味不芳香,但在剛開始生長的時候,已經呈現陽明之白的明令,又呈現太陽之黑,所以不以氣味命名,而以顏色稱呼。《禮記.祭義》中提到「焄蒿悽愴」,注釋為「蒿,氣蒸發的樣子」。《釋名.釋地》中提到「土黑,叫做盧。盧然,是解散的意思」。之所以叫做漏盧,是說它能夠讓濕氣滲漏散發,而熱氣也跟著解散。其實濕氣和熱氣相併,原本不一定會讓人感到煩悶。

試想中宮絪縕之氣,所以輸脾歸肺者為何?豈不藉以奉生身、轉氣化哉!特偶有所偏,則相遭而不相下。或溼壅熱而不行,或熱劫溼而就燥。故在膚腠,則為風瘙疥癢;在肌肉,則為癰疽瘡痔;在筋節,則為痹痛拘緩;在骨骱,則為疼重攣急。此皆諸蒿得為力其間,藉氣之蒸出,足以透達其溼;性之耗散,足以消除其熱矣《國語》〈晉語〉「使民蒿然忘其安樂」,注「蒿,耗也」。苟溼壅於內,欲蒸出而不能;熱熾於外,欲消耗而莫及。

白話文:

假設中宮沛然充實的氣,所以輸送到脾臟又歸屬於肺臟的原因是什麼?難道不是藉助這股氣來養育身體、促進氣機的轉化嗎?只是偶爾有所偏頗,就互相抵觸而不相容。或因濕氣鬱結、熱氣籠罩而氣機不通暢,或因熱邪劫持濕氣而導致乾燥。所以,在皮膚腠理中,就會出現風瘙、疥瘡、濕疹等皮膚病;在肌肉中,就會出現癰瘡、瘡痔等化膿性疾病;在筋節中,就會出現痹痛、拘禁、緩慢等關節疼痛的症狀;在骨骼中,就會出現疼痛、沉重、攣急等症狀。這些都是由於諸蒿在其中發揮作用,藉助氣的蒸發而出,足以疏通濕氣;藉助性的耗散,足以消除熱邪。《國語.晉語》中說:「使人民感到疲倦,忘記安樂」,注釋「蒿,耗也」。如果濕氣鬱結於內,想要蒸發而出卻不能;熱邪熾盛於外,想要消耗卻無法及時。

為惡瘡、疽、痔、溼痹,而皮膚熱焉,則蒿遂無所施技。而當導其溼,使就太陽寒水氣化,然後耗散之性,能達於皮膚,是蒿令溼熱并合而除,盧令溼熱分背而散。若目以蒿,詎不枉盧之所以為盧也。然則《本經》謂其「下乳汁」,《別錄》謂其「止遺溺」,旨適相反,何歟?夫溺以溫化而通,乳以清純而下。遺溺因乎熱,乳不下,亦因乎熱,非有二也。

白話文:

對於惡瘡、癰疽、痔瘡、溼痹,而皮膚發熱,那麼蒿遂就沒有施展效果的餘地了。這時應該引導體內的溼氣,使它聚集到太陽寒水之氣中被化解,然後耗散溼熱的藥性才能到達皮膚,這是蒿遂讓溼熱同時消失,盧根讓溼熱分開散去。如果用蒿遂來治療遺溺,豈不是辜負了盧根之所以成為盧根的價值嗎?那麼,《本經》說它「通乳汁」,《別錄》說它「止遺溺」,意思完全相反,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遺溺由於溫熱而通暢,乳汁由於清純而下行。遺溺是由於熱氣引起的,乳汁不下,也是由於熱氣引起的,並不是有兩個原因。

惟其利水由於除熱,是以能使不應行者,歸於應行;而應行者,不得應行而不行。則漏廬者,謂為瘍證逐溼之劑,可也。

白話文:

只有藉由利濕來消除熱邪,才能使不應該出現的症狀消失,而應該出現的症狀出現。因此,將漏廬方歸類為治療瘡瘍濕邪的藥物,是合適的。

營實:味酸,溫、**微寒,無毒。**主癰疽,惡瘡,結肉,跌筋,敗瘡,熱氣,陰蝕不瘳,利關節。**久服,輕身,益氣。根,止洩利、腹痛、五藏客熱,除邪逆氣、疽、癩、諸惡瘡、金瘡、傷撻,生肉,復肌。**一名牆薇,一名牆麻,一名牛棘,一名牛勒,一名薔蘼,一名山棘。生零陵川谷及蜀郡。八月、九月采,陰乾。

白話文:

營實:味道酸,性質微溫、微寒,無毒。主治癰疽、惡瘡、肉瘤、筋骨損傷、破敗的瘡口、內熱引起的疾病、陰部瘡癤久不癒合,可以疏通關節,久服可以減輕體重,增強正氣,營實根可以止瀉、止腹痛、治療五臟鬱熱、消除邪氣逆氣、疽瘡、癩病等各種惡瘡、刀傷、擦傷,能生肌、修復肌肉,別名有牆薇、牆麻、牛棘、牛勒、薔蘼、山棘,生長在零陵的川穀地帶和蜀郡,在八月、九月採收,陰乾。

營實,薔薇子也。薔薇,野生林塹間,春抽嫩蕻《唐韻》「蕻,草菜心長也」。小兒搯去皮刺,食之。旣長,則成叢似蔓,而莖硬多刺。小葉,尖薄,有細齒。四、五月開花,四出黃心,有白色、粉紅二種。結子成簇,生青熟紅。其核有白毛,如金櫻子核,八月釆之。根釆無時。《綱目》

白話文:

營實,又稱薔薇子,薔薇是生長在野外森林中的植物,春季抽出嫩芽。小孩採摘後去除外皮和刺來食用。長大後,它會長成叢狀,莖硬且多刺。小葉片尖薄,有細齒。四、五月開花,花朵呈四瓣狀,花心黃色,有白色和粉紅色兩種。果實成簇生長,從青色逐漸成熟變成紅色。果核上覆蓋著白色的絨毛,類似於金櫻子的果核,在八月採收。根部則可以隨時採收。《綱目》

凡草木之叢生者,非一根生多莖,則每根各生莖。未有莖多、根多,而離地之所自彙為一者,則薔薇是。是其莖之氣并於下,根之氣并於上,必有交互之理。凡草木生刺於莖者,必刺根深在莖中,莖皮連蒙刺上,縱削去之,莖必有節。未有纔剝,即刺脫。非特脫去,無傷皮之痕,即削去其皮,莖間并無刺根之跡者,亦惟薔薇是。

白話文:

植物草木的生長,不是一根生出多個莖,就是每根莖生長出多個莖。沒有莖多根多,而離地生長的地方匯聚成一個的,只有薔薇。它的莖的氣息匯於根部,根的氣息匯於莖上,必然有互相交錯的道理。凡是植物草木的莖上長有刺的,那麼長刺的根一定是深紮在莖中,莖皮連著覆蓋在刺上,縱使削掉刺,莖必定還有節。沒有哪個植物剛一剝,刺就脫落,不僅脫落後,皮上沒有傷痕,即使連皮一起削掉,莖內也沒有刺根的痕跡的,只有薔薇。

是其贅於外者,可使離於內;脫於外者,可使不傷其內。交互之理,蓋即寓於此矣。其理云何?曰「實主歸藏,則收功於內;根主發散,則收功於外」而已。何以言之?夫「癰疽、惡瘡、結肉、跌筋、敗瘡、熱氣、陰蝕不瘳」,病根皆在關節之外,而致關節不利,則是邪從外擾。

白話文:

如果腫塊在外邊,則可以治療內部;如果脫離在外邊,則可以不傷到內部。交互的道理,大概就蘊含在其中。其中的道理是什麼?就是「實主歸藏,則收功於內;根主發散,則收功於外」而已。為什麼這樣說?「癰疽、惡瘡、結肉、跌筋、敗瘡、熱氣、陰蝕不瘳」,這些病竈都在關節之外,而導致關節不利,這是邪氣從外部侵擾造成的。

用能使內者安而外者自脫,非所謂病在外而使收功於內乎?「五臟客熱、邪逆氣、疽、癩,諸惡瘡、金瘡、傷撻」,病根咸在肌肉之內,而致肌肉久不斂,則是邪從內外達。能使外者斂而內者自和,非所謂病在內而使收功於外乎?不然,則洩利必隨腹痛。未有腹痛不瘳,洩利先止者。

白話文:

能夠使內在的病因安穩,外在的病症自然消失,這不正是所謂的「疾病在體外,根源卻在體內」嗎?「五臟有熱、邪氣逆行、癰疽、癩瘡,各種惡瘡、刀傷、瘀傷」,病根都存在肌肉內部,導致肌肉長期收縮不能舒展,則是邪氣從內到外到達。能夠使外在的病症收斂,內在的病因自然平復,這不正是所謂的「疾病在體內,根源卻在體外」嗎?如果不是這樣,那麼腹瀉一定會伴隨腹痛。沒有腹痛而先停止腹瀉的。

自當曰「止腹痛、洩利」矣,而曰「止洩利、腹痛」,何哉?營實,方書用者甚罕。薔薇根皮,則《千金》、《外臺》於口瘡,為必需之物。亦可見,為病發於內而甚於外,外不差,則內決無可安之理者所倚藉矣。

白話文:

如果真的止腹痛和腹瀉,那麼為什麼說止腹瀉和腹痛呢?營實,方書很少用。薔薇根皮,《千金》、《外臺祕要》中要治療口瘡,這是必需的。也可以看到,內部的疾病比外部的更嚴重,那麼,外部不治好,那麼內部絕對不會好,這是互相依賴的。

丹薓:味苦,微寒,**無毒。**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止煩滿,益氣,**養血,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痹,除風邪畱熱。久服,利人。**一名郄蟬草,一名赤薓,一名木羊乳。生桐柏山川谷及泰山。五月采根,暴乾。畏鹹水,反藜蘆

白話文:

丹薓:味道苦,性微寒,沒有毒。主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除癥瘕,止煩滿,益氣,養血,主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僵硬,腳痹,祛除風邪留在體內的熱氣。長期服用,有益於健康。又名郄蟬草,又名赤薓,又名木羊乳。生長在桐柏山的川穀和泰山。五月採摘根部,暴曬乾燥。怕鹹水,與藜蘆相剋。

丹薓,二月生苗,高一尺許。莖方有稜,青色,一枝五葉。葉相對如野蘇、薄荷,背尖皺且有毛。三月至九月,開小花成穗,如蛾,紫色,中有細子。根大者,如指,皮丹肉紫,長尺餘,一苗數根。參《圖經》、《綱目》

白話文:

丹薓,在二月生長嫩苗,高度能長到一尺左右。莖部有稜角,呈青色,一枝有五片葉子。葉子對稱,像野蘇、薄荷,背面尖皺並有絨毛。從三月到九月,會開出小花,小花穗狀,像蛾一樣,呈紫色,裡面有細小的種子。根部較大的,像手指頭那麼大,外皮呈丹色,裡面肉質是紫色,長一尺多,一株有數個根。參照《圖經》、《綱目》記載。

「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癥瘕,煩滿」,不必盡由心腹邪氣,而冠以心腹邪氣者,見諸證若不由心腹邪氣,則不得用丹薓也。心腹邪氣不僅為「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癥瘕、煩滿」,而首揭「心腹邪氣」者,見諸證外,若更有他病,縱係乎心腹邪氣,亦不得用丹薓也。然則《別錄》所載諸證,若心腹痼疾、結氣、風邪、畱熱,固與《本經》相應而相發明矣。

白話文:

腸鳴幽幽,像是流水的的聲音,寒熱積聚,形成癥瘕,令人煩躁,這些不一定是由心腹邪氣引起的,但是冠以心腹邪氣,是為了說明這些症狀若不是由心腹邪氣引起的,就無法使用丹薓。心腹邪氣不僅會導致「腸鳴幽幽,像是流水的聲音、寒熱積聚、癥瘕、煩躁」,而是首先出現「心腹邪氣」,然後纔出現這些症狀。如果除了這些症狀之外,還有其他疾病,即使是心腹邪氣引起的,也不能使用丹薓。《別錄》中記載的各種症狀,如心腹痼疾、結氣、風邪、積熱,與《本經》是一致的,並且相互發明。

惟養血及腰脊強、腳痹,豈亦可係於心腹邪氣耶?係乎心腹邪氣者,尚除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癥瘕、煩滿外,不得用丹薓。況不係心腹邪氣,烏乎可用?殊不知「養血、主腰脊強、腳痹」,正所以發明「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癥瘕、煩滿」,係心腹邪氣所為耳。何以言之?夫腹而冠以心,則非胷中、腹中之謂;邪氣而揭以心腹,則非表邪、裏邪之謂。

白話文:

只有補養血氣才能讓腰脊強健、腿腳不麻痹疼痛,難道也是因為心腹有邪氣造成的嗎?如果是心腹有邪氣,還會有腸鳴聲如水奔流、寒熱積聚、癥瘕、煩滿等症狀,就不能使用丹薓。況且若不是心腹有邪氣,怎麼能用丹薓呢?殊不知「養血,主腰脊強、腳痹」,正是為了說明「腸鳴聲如水奔流、寒熱積聚、癥瘕、煩滿」這些症狀,都是心腹有邪氣造成的。為什麼這麼說呢?腹而冠以心,就不是指肚臍或腹部;邪氣而揭以心腹,就不是指表邪或裏邪。

心者,主運量血衇。腹者,主容受水穀。血衇者,水穀精微之所由敷布。水穀者,血衇運量之所以資藉。不正之氣,結於兩處,所資旣滯,運量遂不靈。而極滑利、道遠之所,先受其殃。強者強,痹者痹矣。故惟腰脊強、腳痹,而不發熱、不痠疼,方可以知病在血衇而係乎心,故有煩;惟心煩而不發熱、不痠疼,方有以知病在水穀之氣滯,而係乎腹,故有滿。旣煩且滿,則氣之環周不休者,將盡為之痹。

白話文:

心臟,主要負責運送血液。腹部,主要負責容納水穀。血液,是水穀精華所流通的地方。水穀,是血液運送所依賴的資源。不正之氣,聚集在心臟和腹部,血液運輸的資源被阻滯,運送就不靈活了。而極滑利、路途遙遠的地方,首先受到影響。原本健壯的人會生病,原本生病的人病情會加重。所以,只有腰脊強健、腿腳痺痛,但沒有發熱、沒有痠痛,才能知道病在血液而與心臟有關,所以感到煩躁;只有心煩但沒有發熱、沒有痠痛,才能知道病在水穀之氣滯,而與腹部有關,所以感到腹滿。既煩躁又腹滿,則生生不息的氣血循環,就要全部被痺阻了。

而尋其治,遂不得不求之於能養血者矣。丹薓之養血,在取其色;丹薓之色,外丹而內紫。紫者,赤黑相兼,水火竝形之色也。水火竝形而和,原係太和之象。惟其內雖紫而外則丹,丹不能入,紫不能出。則紫為寒熱、積聚,丹為致生氣於寒熱積聚之象。惟能致生氣於寒熱積聚中,故逢春半而苗莖勃發。

白話文:

如果要找尋治療的方法,就不能不尋求能滋養血液的藥物。雞血藤滋養血液,在於取它的顏色;雞血藤的顏色,外表是紅色,內部是紫色。紫色,是紅色和黑色相互混合的顏色,兼具水元素和火元素的性質。水元素和火元素相互交融而和諧,這是太和之象的根本。雖然雞血藤內部是紫色,外表卻是紅色,紅色不能入內,紫色不能外出。那紫色代表寒熱、積聚,紅色則代表把生氣帶入寒熱積聚的現象。由於能把生氣帶入寒熱積聚中,所以到了春季,苗莖就開始蓬勃生長。

數根而共一苗,一苗而發多枝,一枝而標五葉。葉必相對,且皺而有文有毛。是其內引肝脾所統、所藏之血,一歸心之運量,敷布於兩兩相對之經衇,且外及乎皮毛。尤可貴者,三月開花,九月乃已。他物之發揚底蘊,無有過於此者。惟其如是,方有合乎!血旣盛而華遂不易衰,則其能使在內之血,方與熱為水穀之氣所搏,激而為聲,凝而成塊者,無不血復為流動之血,熱化為溫煦之氣,而敷布周浹。

白話文:

幾條根共用一個苗,一個苗生長出許多枝,一根枝上長出五片葉子。葉子必定是相對生長,而且皺曲,有紋路和絨毛。這是肝脾統攝、儲藏的血液,全部歸心運行,分佈在左右相對的經脈裡,並到達皮毛。更可貴的是,三月開花,九月才凋謝。其他事物發揚精華的,沒有超過它的。只有這樣,才配得上「合乎」二字!當血液旺盛,花就不容易凋謝,才能讓體內的血液,與熱量為水穀之氣所激發,激盪而發出聲音,凝結而形成塊狀的,都能使血液恢復流動,熱量化為溫煦的氣,並分佈周遍。

豈復有腸鳴幽幽如走水之寒熱積聚與癥瘕、煩滿之患哉?曰益氣者,正詡其流動溫煦之功,否則味苦氣寒,安能益氣。

白話文:

哪裡還會出現肚子咕嚕咕嚕的像水流過去的狀況、寒熱積聚和癥瘕、煩滿的疾病呢?說益氣的,正是讚美其流動溫煦的作用,否則味道苦、性情寒涼,怎麼能益氣呢?

茜根:味苦,寒,**無毒。**主寒溼風痹,黃疸,補中,止血,內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蠱毒。久服,益精氣,輕身。可以染絳。一名地血,一名茹藘,一名茅蒐,一名倩。生喬山川谷。二月、三月采根,暴乾。畏鼠姑

白話文:

茜根:味道苦,性寒,沒有毒性。 主治:寒溼風痹、黃疸、補益中氣、止血、內崩、下血、膀胱不足、跌打損傷、蟲毒。長期服用,可以增益精氣,讓人身體輕盈。可以拿來染紅布。別名:地血、茹藘、茅蒐、倩。生長在喬山川穀。二月、三月採收根,曬乾。怕鼠姑。

茜草,十二月生苗,蔓延數尺,生草木上。方莖,中空有筋,外有細刺。數寸一節,每節五葉,葉如烏藥葉而糙濇,面青背綠。七、八月開花,結實如小椒大,中有細子,根紫赤色。《綱目》

白話文:

茜草在十二月長出幼苗,藤蔓可蔓延數尺,生長在草木上。其莖呈方形,中間空心有筋,外側有細刺。每數寸具有一節,每節有五片葉子,葉子形狀和烏藥葉相似,表面青色、背面綠色,質地較粗糙。茜草在七、八月開花,果實形狀像小辣椒一樣大,內有細小的籽,根是紫紅色。《綱目》

桂枝附子湯、白朮附子湯、甘草附子湯,為「寒溼風痹、補中」者也。茵陳五苓散、小建中湯、小半夏湯,為「黃疸、補中」者也。奈何茜根亦能為寒溼風痹、黃疸、補中?夫惟入必有蹤,守必有界。使寒溼風外據,氣遂應之而成痹;溼熱內蘊,又招外邪而為疸。樞機悉在氣化,患害不出筋骨,則欲為之補中,誠無踰於諸方矣。

白話文:

桂枝附子湯、白朮附子湯、甘草附子湯,都是治療「寒濕風痹、補中」的方劑。茵陳五苓散、小建中湯、小半夏湯,都是治療「黃疸、補中」的方劑。為什麼茜根也能治療寒濕風痹、黃疸、補中呢?這是因為,藥物進入人體就一定有作用的部位,藥物的作用部位一定是有一定的範圍。如果寒濕風邪在體外侵襲人體,氣就會受到影響而結成痹症;如果濕熱在體內積蘊,又會引發外邪而形成疸症。樞紐關鍵都在於人體的氣化,病患的疾病不在筋骨以外,那麼想要為病人補中,就真的沒有比這些方劑更好的了。

孰知能為痹者,豈但筋骨,凡膚腠、肌肉、血衇,皆能致之。即如血衇有壅,營氣遂痹而不與衛諧,衛失營歡,捍禦弛縱。如是,外有寒溼風,則得而乘之;內有溼熱,則不得而驅之。此其所謂補中,固宜有異於氣化為之者。而必以茜根之色赤、莖空者,為行其壅而通血衇矣。

白話文:

誰曉得能導致痺症的,不僅僅是筋骨,凡是皮膚、肌肉、血脈,都能導致痺症。比如血脈有壅塞,營氣就會痺而不與衛氣協調,衛氣失去營氣的輔助,防禦功能就會鬆弛。這樣,外有寒溼風,就會乘虛而入;內有溼熱,就無法驅散。所以,所謂的補中,應當與氣化所致的有所不同。而一定要用茜根,是因為茜根的顏色是紅色的,莖是空的,可以暢通血脈,消除壅塞。

雖然,此其功在行壅,則謂能通血者,有之。而《別錄》偏以之止血,主內崩下血,何耶?夫衇絡結濇,則血不四周。血不能四周,則不為內崩下血,且將何往?通其衇絡,正以使血不內崩,此最淺近易明者也。特驗證之法,主治之所以然,尚宜明晰體究耳。茜以十二月生苗,二月、三月釆根,七月、八月開花結實,是取其氣方行於莖時也。

白話文:

雖然,它功效是治療氣血運行不暢,有人說是因為它可以通血。但《別錄》卻用它來止血,治療崩漏,為什麼呢?經脈阻塞不通,血液就不能到處流動。血液不能到處流動,就不會發生崩漏,還跑到哪裡去呢?疏通經脈,正是為了讓血液不再崩漏,這是最淺顯易懂的道理了。只是驗證的方法,方劑之所以有效的道理,還應該明白地詳細研究。茜草在十二月生出幼苗,二月、三月採根,七月、八月開花結果,這是因為取它的藥性在莖的生長期。

其根紫赤,其莖緣物中空,不似血之行於衇乎?莖上有刺,不似衇之有絡乎?數寸一節,每節五葉,不似衇之有穴有會乎?葉糙濇而不光,不似血之結濇乎?能使血行於衇,且偏使結濇乾涸之所自通,停頓會聚之所不滯,是主治之所以然也。若驗證之方,則《別錄》固已言之矣,曰踒跌是也。

白話文:

它的根部呈紫赤色,莖部沿著物體生長且中空,不就像血在經脈中流動嗎?莖上有刺,不就像經脈上有血管嗎?每幾寸就有一個節,每個節有五片葉子,不就像經脈上有穴位和交匯點嗎?葉子粗糙沒有光澤,不就像血凝固後沒有光澤嗎?它可以使血在經脈中流動,並且使那些凝固和乾涸的地方重新通暢,使那些停滯和聚集的地方不再停滯,這就是它能治療疾病的原因。至於驗證它的功效的方法,《別錄》中已經有記載了,就是治療跌打損傷。

蓋絡衇不澤,則機關必有弛處,行動之時,遂善跌矣。然則膀胱不足,何也?〈血氣形志篇〉曰「太陽常多血少氣。夫足太陽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是其用,重在氣也。而其經,支別之多,穴會之多,甲於十二經。幸其灌輸相通,呼吸相濟,猶足以自立,而血且結濇焉,尚能為有餘哉?

白話文:

如果經絡損傷不滋潤,那麼關節必有鬆弛的地方,行動的時候,很可能會容易跌倒。那麼,膀胱不足的原因是什麼呢?《血氣形志篇》中說:「太陽經的氣血常常是血多氣少,而足太陽膀胱經是人體州都之官,津液藏於其中,氣化了就能夠排出」,這說明膀胱經的功能主要靠氣。而它的經絡,支別最多,穴位最多,在十二經脈中是首屈一指的。幸好膀胱經的經絡互相溝通,呼吸互相協調,尚且能夠獨立運作,而氣血如果凝結阻塞,怎麼會有富餘的呢?

蘭草:味辛,平,**無毒。**主利水道,殺蠱毒,辟不祥,**除胷中痰癖。**久服,益氣,輕身,不老,通神明。一名水香。生大吳池澤。四月、五月采。

白話文:

蘭草:味道辛辣,性平,無毒。主要療效:疏通水道、消除毒素、驅除不祥、消除腹部積痰。長期服用,能增強體質、減輕體重、延緩衰老、增強智力。又名水香。生長在吳地的大水池和沼澤地。在四月和五月採摘。

蘭,喜生陰地幽谷,葉如麥虋冬而闊且韌,長及一、二尺,四時皆青。花黃綠色,中間瓣上有細紫點。根土黃色,一本數十株,大如筯頭,虯曲而耎,形似續斷,故名土續斷。其花,初冬即發,春仲乃開,畏寒惡熱,最利和風疏蕩。灌水宜令常溼,又不得沮洳。參《本草衍義》

白話文:

蘭花,喜歡生長在陰涼潮濕的山谷中,葉子像麥苗,但更寬而堅韌,長達一、二尺,一年四季都保持青翠。花朵黃綠色,花瓣中間有細小的紫色斑點。根部土黃色,一株蘭花可以長出幾十個根莖,根莖像蘆葦頭一樣粗大,彎曲而堅硬,形狀像續斷,因此得名土續斷。蘭花的花朵,初冬即開始發育,春天仲月才開放,它怕冷怕熱,最喜歡和風吹拂。澆水時要保持土壤經常濕潤,但不能積水。詳細參閱《本草衍義》。

《素問》〈奇病論〉「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氣之溢,名曰脾癉。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而多肥。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白話文:

皇帝問:「有的人得了口甘的病,請問這種病是什麼名字,又是怎麼得的?」岐伯回答:「這是五種氣溢出來所致,名叫脾癉。五味入口,積存在胃中,脾臟幫助運行精氣。津液在脾臟中,所以使人口中感到甘甜,這種甜味是肥美之氣所造成的。患這種病的人一定很常吃且常吃很多肥膩的東西。肥膩會令人內熱,甘味會令人胸腹滿脹。所以這種氣向上溢出,轉變為消渴病。治療的方法是用蘭花來除去體內的陳腐之氣。」

」津液在脾,不輸化而上溢,自關水道不利,積久相因。陽盛者,為內熱中滿;陽虛者,為胷中痰癖。故宜以辛平,氣味不燥,復不滋者,引而利之,除而去之。水道旣通,肥甘自化。《本經》、《素問》原默相印合,無二致也。畜蘭家論溉灌之法,曰「凡水,須用雨水、河水、皮屑水、魚腥水、雞毛水、浴湯,尤善積久陳水,上生綠苔者。大忌井水、雪霜。

白話文:

津液聚集在脾臟,無法被輸化而向上溢出,阻塞了關道的運行,久而久之會相互影響。陽氣旺盛的人,會出現內熱中滿的症狀;陽氣虛弱的人,則會出現胷中痰癖。因此,宜使用辛平,氣味不燥,不滋膩的藥物,引導並利尿,以去除水濕。當水道通暢後,肥甘厚味自然能夠被消化。

《本經》和《素問》的原理解釋是互相印證的,沒有什麼不同之處。栽種蘭花的人討論澆灌的方法,說到「所有的水,都應該使用雨水、河水、野狐狸尿、魚腥水、雞毛水、洗浴後的水,尤其適合作為長期積累的老水,上面生有綠色的苔蘚。非常忌用井水和雪水。」

尤忌春雪,一滴著葉,則一葉焦枯」,觀此,則病之受清洌者,與此不相宜矣。其論位置之法,曰「不宜太高,高則衝陽;亦不可太低,低則隱風。地不必曠,曠則有日;亦不可太狹,狹則蔽氣」,觀此,則著於四畔之病,亦與此不宜矣。其論趨向之法,曰「前宜面南,後宜背北。

白話文:

特別要注意春天的雪,一滴雪落到葉子上,這片葉子就會枯萎。由此可見,受風寒而得病的人,如果不適合清冷之氣,就不要使用該方法。

關於位置的原則,有云:「不宜過高,過高則陽氣受沖;也不可過低,過低則陰風難除。地方不用太寬敞,寬敞則陽光多;也不可太狹窄,狹窄則空氣不流通」,由此可見,病竈處於四方的病人,也不適合使用該方法。

關於朝向的原則,有云:「前面宜朝南,後面宜朝北」。

蓋欲通南薰,而障北吹也。右宜近林,左宜近野,欲延東日,而避西陽也」,觀此,則病之偏寒偏熱者,又與此不宜矣。惟其獨標清化,不厭肥甘;飽飫肥甘,偏培清化。可謂鍾清化於肥甘,引肥甘從清化者,非耶?此《素問》之旨也。惟其愛趨陽和,乃嫌烈日;最喜疏蕩,復惡寒風。

白話文:

意圖讓南風吹入,而阻擋北風的吹拂。右邊宜靠近樹林,左邊宜靠近原野,意圖獲得東邊太陽的照射,而避開西邊的陽光。」根據這段話,那麼,對於寒症、熱症患者來說,就不適合用這種方法了。只有那些獨自標榜清淡口味的人,纔不厭棄肥甘食物;如果一直飽食肥甘食物,又會使清淡口味偏於增長。這種人可謂是在肥甘食物中容納了清淡口味,也把肥甘食物引導到清淡口味中,不是這樣嗎?這就是《素問》的旨意。這樣的人由於喜愛溫和的陽光,所以厭惡烈日;最喜疏朗氣流,又討厭寒風。

可謂延溫煦以化陰,引陰凝使隨陽者,非耶?此《本經》之旨也。蔣漢房曰「他草他花芳者,皆得收藏以為香。獨蘭,陳則絕無香味,故取其新鮮,以化陳腐。有貴者喜蘭,畜百千本,命僮司之。

白話文:

可以說是延續溫暖氣息來改變寒冷,使寒冷凝結之氣隨著陽氣走,不是嗎?這是《本經》的旨意。蔣漢房說「其他有香味的草和花,都可以收藏起來當作香料,只有蘭花,陳腐後就完全沒香氣,為此取用它新鮮的枝葉,使陳舊的氣味改變。有地位的人喜歡蘭花,養了上百上千棵,命令僕人專門負責管理。

其僮竊取花瓣露珠,積成盈甌,一夕啜之,覺沁入,徧體皆為爽然而口氣清芳者,經時歷月,因致多壽」,是其化陳為新之功,固何如乎?李瀕湖等毒口詆蘭,以為盜竊蘭名,而以孫兒菊為真蘭。不知所謂真蘭者,其功能果得與《素問》、《本經》切合如此否也。

忍冬:味甘,溫,無毒。主寒熱身腫。久服,輕身,長年,益壽。十二月采,陰乾。

白話文:

他的僕人偷偷採集花瓣上的露珠,積累到一整杯,晚上喝酒時喝下,感到沁人心脾,遍體舒暢,而且口中芳香,持續了很長時間,因此活得很長壽,這是蘭花將舊的化為新的功效,難道不是這樣嗎?李瀕湖等人惡毒地詆毀蘭花,認為它是偷竊蘭花的名稱,而把孫兒菊當作真正的蘭花。不知道所謂的真正的蘭花,它的功效是否真的與《素問》、《本經》相符合呢?

忍冬:味道甘甜,溫和,無毒。主治虛寒發熱、四肢腫痛。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延年益壽。在十二個月中都可以採收,陰乾保存。

忍冬,藤生,覆草木上。莖苗紫赤色,宿蔓有薄皮膜之。其嫩蔓有毛,對節生葉。葉似薛荔而青,有濇毛。三、四月開花,長寸許,一蔕兩花二瓣,一大一小,如半邊狀,長蕋。花初開者,蕋瓣俱色白,經二、三日,則變黃色。新舊相參,黃白相映,故呼金銀花。氣甚芬芳,花四月采。參《唐本》、《綱目》

白話文:

忍冬是一種藤蔓植物,生長在草木之上。它的莖和苗都是紫赤色的,老藤蔓有薄薄的皮膜覆蓋。嫩蔓上有絨毛,葉子對生,形狀像薛荔,但顏色是青色的,有絨毛。忍冬在三、四月間開花,花朵長約一寸,一個花萼上有兩朵花,兩片花瓣,一大一小,形狀像半邊,長長的雄蕊。花剛開的時候,花瓣和雄蕊都是白色的,過了二、三日,就會變成黃色。新舊花朵交錯在一起,黃白相映,因此被稱為金銀花。金銀花氣味芬芳,在四月採摘。內容參考《唐本草》和《綱目》。

李瀕湖謂「忍冬,古人稱其治風除脹,而後世不知。後世稱其消腫散毒,而昔人未言。乃知古今之理,萬變不同,不可一轍論也」。嗚呼!以寒熱身腫為瘡癰,猶之喻日形以銅槃,喻日光以燭也。以寒熱為風,以腫為脹,則扣槃得聲,捫籥得形,而謂為日矣。《金匱要略》曰「諸浮數衇,應當發熱,而反灑淅惡寒。

白話文:

李瀕湖說:「忍冬,古人稱它可以治療風病和腹脹,但後世不知道了。後世稱它可以消腫散毒,但古人沒有說過。可見古今的道理,千變萬化,不能一概而論。」唉!把寒熱引起的腫脹叫做瘡癰,就像用銅盤比喻太陽的形狀,用蠟燭比喻陽光一樣。把寒熱叫做風,把腫脹叫做腹脹,那麼敲擊銅盤就可以發出聲音,摸蠟燭就能感覺到形狀,並認為這就是太陽了。《金匱要略》中說:「各種浮數的脈象,應該發熱,但反而汗流浹背,惡寒。」

若有痛處,當發其癰。師曰『諸癰腫,欲知有膿無膿,以手掩腫上,熱者為有膿,不熱者為無膿』。」前則言痛而不言腫,後則言腫而不言痛,亦可謂之風痛膿脹乎?是知,言痛則腫在其中,言腫則痛在其中,互文見義,無不可者。則寒熱身腫,非癰膿而何?且古人措意命物,必有精詣。

白話文:

如果疼痛處有膿腫,就應該將膿腫挑破。老師說:「所有的膿腫,想要知道裡面有沒有膿,可以用手按壓腫處,如果按壓的時候感覺到熱,那麼裡面就有膿,如果沒有感覺到熱,那裡面可能就沒有膿。」先前提到的只說疼痛,沒有說腫,後者只說腫,沒有說疼痛,難道也可以說是風痛膿脹嗎?由此可知,當提到疼痛時,腫脹包含在其中;而當提到腫脹時,疼痛也在其中。文章的意思互相闡述,沒有什麼不可以理解的地方。那麼,身體腫脹發熱,如果不是膿腫又是什麼呢?況且古人措辭命物,必定有精闢的見解。

從紫莖以開白花,從白花而轉黃色,不似由血衇生腫腐,即腫腐致潰膿耶?人身氣血,以是而變生為死,即使草木精神,以是而變瘁為榮者,與之,此所謂「鍾生氣於病中,化病氣為生氣」者也。故其所主,不出於由寒熱而身有腫處,由腫而遂痛,由痛而肉腐,由腐而潰膿。

白話文:

從紫紅色的花莖開出白色花朵,從白色花朵轉變為黃色,不像由血氣凝聚而生出腫脹腐爛,即腫脹腐爛導致潰膿嗎?人體氣血,以此而變化生成為死亡,即使是草木精神,以此而變化枯萎為茂盛者,都是這樣,這就是所謂的「在疾病中積聚生氣,將病氣化為生氣」的意思。因此,它所主治的疾病,不出於因寒熱而身體有腫脹處,因腫脹而疼痛,因疼痛而肌肉腐爛,因腐爛而潰膿。

善夫!後人之以是治熱毒、下利膿血也。亦以血衇遇熱,而腫痛,而腐潰,而下膿血。然究其源,亦必始於寒熱乃當,則所謂寒熱身腫者,古今不易之理,未嘗稍變。謂為萬變不同,不可一轍論也,冤矣。

白話文:

對啊!後人用此法治療中毒發熱、膿血性腹瀉。也是因為血液遇到熱氣,而發生腫痛、腐爛潰敗,最後流出膿血。然而追究其根源,也必定開始於受寒受熱,這才正確,因此所說的寒熱身腫,是古今不變的道理,從未稍稍改變。如果說它萬變不同,不可一概而論,那就太冤枉了。

地膚子:味苦,寒,**無毒。**主膀胱熱,利小便,補中,益精氣,**去皮膚中熱氣,散惡瘡、疝瘕,強陰。**久服,耳目聰明,輕身,耐老,**使人潤澤。**一名地葵,一名地裂。莖葉搗絞取汁,主赤白利,洗目,去熱暗、雀盲、濇痛。苗灰主利,亦善。生荊州平澤及田野。八月、十月采實,陰乾。

白話文:

地膚子:味道苦澀,性寒涼,無毒。主要治療膀胱熱症,利尿通淋,補益中氣,增強精氣,清熱涼血,散瘀消腫,補益肝腎。長期服用,可以明目聰耳,輕身延年,使人面色紅潤有光澤。別名地葵,也叫地裂。取莖葉搗碎絞汁,可以治療赤白痢疾,洗眼睛,消除眼部熱症、夜盲症、眼痛。嫩苗燒成灰可以利尿,效果也很好。生長在荊州的平原和田野中。在八月和十月採摘果實,在陰涼處晾乾。

地膚子,根獨條叢,每根發二、三十莖,莖有赤有黃,柔弱不勝舉。一條之上,復發多枝,葉青而細。七月開黃花,旋即結子。《圖經》參《唐本》

白話文:

地膚子,根部獨自成條狀生長,每條根部長出二、三十莖,莖有紅色和黃色,柔弱得無法提起。一條根莖上,又長出許多枝條,葉青而細。七月開黃花,旋即結子。《圖經》參照《唐本》。

盧芷園曰「地膚子,味苦氣寒,得太陽寒水氣化。蓋太陽之氣,上及九天,下徹九泉,外彌膚腠。故地膚之功,上及頭而聰耳明目,下入膀胱而利水去疝,外去皮膚熱氣而令潤澤」。劉潛江曰「膀胱與腎為表裏而屬太陽。太陽者,主統陽氣,護衛一身,所謂『衛出下焦,為陰中之陽』者也。

白話文:

盧芷園說:「地膚子,味道苦、性寒,蘊含著太陽寒水之氣。太陽之氣,上達九天、下通九泉,外及皮膚腠理。因此,地膚的功效,上可達頭部而使耳聰目明,下可入膀胱而利水除疝,外可祛除皮膚熱氣而使其滋潤。」劉潛江說:「膀胱與腎臟表裡相通,且都歸屬於太陽。太陽主司主持陽氣,保護一身,所謂『衛出下焦,為陰中之陽』就是這個意思。

膀胱有熱而小便不利,固病於府之陽不得宣。然其源,莫不成於藏之陰不能濟。於《本經》以『補中,益精氣』踵於『主膀胱熱,利小便』之後,遂確可知。在府之陽和,則在藏之陰清;在藏之陰清,則在府之陽宣。陰陽合同,以化為氣矣。但觀其去根不多,隨即分枝莖葉,周遭四出,層擁而上。

白話文:

膀胱有熱,小便不利,這是膀胱的陽氣無法宣通所造成的。然而,它的根源,大多是腎臟的陰氣無法充分流通而造成的。在《本經》中,將「補中,益精氣」緊接著「主膀胱熱,利小便」的條文,就可以明確地知道這一點。膀胱的陽氣和諧,則腎臟的陰氣清澈;腎臟的陰氣清澈,則膀胱的陽氣宣通。陰陽結合,化為氣。但是,從根源上來看,問題並不多,但隨即又分出枝莖葉,周遭四處擴散,層層疊疊地往上發展。

非其不離陰之厚,以為陽之茁者乎?原從陰之厚以宣陽,還從陽之宣以歸陰。故方書用之治淋與目疾,不一而足也」。予謂「信如此,則似地膚子之性主上行者,無如太陽本下行。衛氣之發韌也,亦下行。惟其下行極而上,少陰遂曳之復升。是利水去熱,助太陽之降;而補中益精氣,則資少陰之升之謂也」。

白話文:

難道它不離開陰氣的濃厚之處,反而認為它是陽氣的嫩芽嗎?原來是從陰氣的濃厚之處宣發陽氣,再從陽氣的宣發之處歸於陰氣。因此,方書用生地黃治療淋病和眼疾,不勝枚舉。我認為「如果是這樣,那麼似乎地膚子的藥性主於上升,但沒有像太陽經那樣本來就往下降的。衛氣的生發也往下降。只有當下降到極點之後才開始上升,少陰經絡遂牽引它再升上。這就是利水去熱,幫助太陽經下降;而補益中氣,增強精氣,就能資助少陰經絡上升的意思」。

試覈以張隱庵「根莖升,子降」之義,則莖葉搗汁主利,治目熱暗。子主利水,兩俱諧適。於星羅碁布中引陰,以除膀胱之熱。即從絪縕化育中引氣,以承少陰之行。於以上徹耳目,外達皮毛,咸得其益,可謂補中益精氣也。不然,苦寒斷非補中之品,疏利決無益精之能,何可恃耶!

白話文:

試用張隱庵「根莖升發,果實下降」的理論來解釋,那麼莖葉搗汁服用有滋潤的作用,可以治療眼熱和視力模糊。果實有清利水的作用,兩者都可以協調適宜。在星羅棋佈的腎中引導陰氣,以消除膀胱的熱。從錯綜複雜的化育過程中引導氣血,以支持少陰經脈的運行。對於以上的滋潤耳目,通達皮毛,都得到了滋養,可以說它是補益中氣、增益精氣的藥物。如果不是這樣,苦寒的藥物決不是補益中氣的藥物,疏通利尿的藥物也絕沒有滋養精氣的功能,怎麼可以依賴它呢!

杜若:味辛,微溫,**無毒。**主胷脅下逆氣,溫中,風入腦戶,頭腫痛,多涕,淚出,**眩倒,目䀮䀮,止痛,除口臭氣。**久服,益精,明目,輕身,**令人不忘。**一名杜蘅,一名杜連,一名白連,一名白芩,一名若芝。生武陵川澤及冤句。二月、八月采根,暴乾。得辛夷、細辛良,惡柴胡、前胡。豆蔻:味辛,溫,無毒。主溫中,心腹痛,嘔吐及口臭氣。生南海。《別錄》肉豆蔻:味辛,溫,無毒。主鬼氣,溫中,治積冷、心腹脹痛、霍亂、中惡、冷疰、嘔沫、冷氣,消食,止洩,小兒乳霍。生胡國,名迦拘勒。宋附白豆蔻:味辛,大溫,無毒。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穀,下氣。出伽古羅國,呼為多骨。七月采。宋附

白話文:

杜若:味道辛辣,微溫,無毒。主治脅下逆氣,溫中,風入腦戶,頭腫痛,多涕,流淚,眩暈,眼睛昏花,止痛,除口臭氣。長期服用,可以益精,明目,輕身,令人記憶力增強。別名有杜蘅、杜連、白連、白芩、若芝。生長在武陵川澤和冤句。二月、八月採集根部,曬乾。與辛夷、細辛配伍使用效果好,與柴胡、前胡配伍使用效果不好。

豆蔻:味道辛辣,溫暖,無毒。主治溫中,心腹痛,嘔吐及口臭氣。生長在南海。

《別錄》記載,肉豆蔻:味道辛辣,溫暖,無毒。主治鬼氣,溫中,治療積冷、心腹脹痛、霍亂、中惡、冷疰、嘔沫、冷氣,消食,止洩,小兒乳霍。生長在胡國,名稱為迦拘勒。

宋朝附錄白豆蔻:味道辛辣,大溫,無毒。主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穀,下氣。產於伽古羅國,當地人稱之為多骨。七月採集。

杜若,生陰地。苗似廉薑,葉似薑而有文理,根似高良薑而細。又似旋覆花,殆欲相亂。味辛香,花黃,子赤色,大如棘子,中似荳蔻。參隱居《唐本》、《蜀本》

白話文:

杜若生長在陰涼的地方。它的幼苗和廉薑相似,葉子像薑葉,有條紋,根像高良薑,但更細長。另外還和旋覆花相似,特別容易混淆。它的味道辛辣香甜,花朵為黃色,果實為紅色,個頭與棘子相當,中間像荳蔻。根據參隱居的《唐本》和《蜀本》,以上描述了杜若的特徵。

荳蔻,即今草荳蔻也。苗似蘆,葉似山薑、杜若輩,根似高良薑。當春,花作穗,嫩葉卷之而生。初如芙蓉,穗頭深紅色,葉漸展,花漸出而色漸淡,亦有黃白色者。實若龍眼子而銳,皮無鱗甲,中子若石榴瓣,十月采。《圖經》參《唐本》、《蜀本》

白話文:

荳蔻,就是現在的草荳蔻。它的苗株像蘆葦,葉子像山薑、杜若一類,根像高良薑。每當春天,花朵結成穗狀,嫩葉捲起來生長。剛開始像芙蓉花,穗頭是深紅色,葉子逐漸舒展開來,花朵逐漸顯露,顏色也逐漸變淺,也有黃白色。果實像龍眼子,但形狀尖銳,外皮沒有鱗甲,果核像石榴瓣一樣。在十月採摘。《圖經》參考了《唐本》、《蜀本》。

肉荳蔻,春生苗,實以荳蔻而圓小,皮紫緊薄,中肉辛辣,六月、七月采。《圖經》

白話文:

肉荳蔻,春天長出嫩苗,果實形狀像小豆蔻,但更圓且小,表皮紫紅色且緊密,果肉辛辣,於六月、七月採摘。《圖經》

白荳蔻,苗類芭蕉,葉似杜若,長八、九尺,冬夏不彫。花淺黃色,子作朵,如葡萄,初出微青,熟則變白。《拾遺》、《圖經》

白話文:

白荳蔻是一種苗類植物,葉子像杜若,可以長到八、九尺高,冬夏常青。它的花色是淺黃色,果實成朵生長,像葡萄,剛開始是微青色,成熟後會變成白色。《拾遺》、《圖經》都有記載。

詠美人香草者,古云杜若,不云荳蔻。今云荳蔻,不云杜若。《蜀本》云「杜若子如荳蔻」,則杜若者,荳蔻之根;荳蔻者,杜若之用。至草荳蔻、肉荳蔻、白荳蔻,則皆荳蔻之別種矣。其所以古今異尚者,蓋取氣為用之物,愈南愈佳。邃古以來,僻壤未通,土產之物,何由識拔,故杜若者,《別錄》謂生武陵。

白話文:

讚美美人香草的,古代說杜若,不說荳蔻。現在說荳蔻,不說杜若。《蜀本》說「杜若子如荳蔻」,那麼杜若就是荳蔻的根;荳蔻就是杜若的用途。至於草荳蔻、肉荳蔻、白荳蔻,那都是荳蔻的不同種類。所以古今喜好不同,那是因為取氣為用之物,越往南越好。從遠古以來,偏僻的地方不互相往來,產於當地的東西,哪裡知道能拔萃,所以杜若,《別錄》說產於武陵。

後世聲教日擴,沅湘已南,遂有百粵,百粵已外,聯及島夷,故草荳蔻生於閔,肉荳蔻生於粵,而白荳蔻則自番舶來。非是者,不中藥用也。且肆志者,今甚於古;恬澹者,古勝於今。恬澹者為病,多取乎藥物之發;肆志者為病,多取乎藥物之降。根者本發,實者本降,故根之功用日泯,實之功用日著,始自人情之趨嚮,遂感騷客之雅懷。

白話文:

隨著後世教育和文化的發展,沅水和湘水以南,逐漸出現了百粵地區,百粵地區之外,還與島上的夷人聯繫起來。因此,草豆蔻生長在閔地,肉豆蔻生長在粵地,而白豆蔻則是從番邦船舶運來的。如果不是這些地方生長的,就不能用作藥材。此外,放縱逸樂的人,現在比古代多;恬淡寡慾的人,古代比現在多。恬淡寡慾的人得病,多服用藥物來發散,放縱逸樂的人得病,多服用藥物來收降。根部的作用是發散,果實的作用是收降,所以根部的功能日益衰弱,果實的功能日益明顯。這種現象的開始是源自人們的情緒傾向,繼而影響了文人的雅緻情懷。

今時杜若,無有識者;荳蔻,則人多囊貯,為爽口之需,此藥物興滅之由,即世道升降之會也。杜若,今人不用,且無有識者,而仍疏之,亦使人知諸荳蔻為杜若之類,非古人不知用也。且根之用,今時仍有高良薑。高良薑子即紅荳蔻,所謂講明杜若之用,即可以擴充高良薑之用。

白話文:

當今杜若,沒有人認識;豆蔻,則很多人收藏儲備,作為爽口的食品,這是藥品興盛、衰敗的途徑,也是社會升降的交替。杜若,當今的人不使用,而且也沒有人認識,也疏忽了它,這也使人知道,豆蔻是杜若的同類,並不是古代的人不用它。而且根部的應用,當今仍然有高良薑。高良薑就是紅豆蔻,所謂講清楚杜若的用法,就可以推廣高良薑的使用。

至根實之異,以云乎味,則辛者,在根為升,在實為通;苦者,在根為發,在實為降;甘者,在根為緩中,在實為橫散。以云乎氣,則溫者,在根為煦,在實為疏。是故,以根而言杜若,於中,則主胷脅下氣、溫中。以胷脅下氣結而不解,多由水飲。芳香流氣之物,使飲與氣和,斯解。

白話文:

依照根與果實不同的功用,來分析味道,那麼,辛味,在根部可以升發,在果實可以流通;苦味,在根部可以發散,在果實可以下降;甘味,在根部可以緩和中間,在果實可以橫向散發。依照氣味來分析,那麼,溫性,在根部可以溫煦,在果實可以疏通。所以,根據根而言,杜若,對於人體中部,治療脅下氣滯、溫暖中間。脅下氣滯結塊而不散,多是由於水飲。芳香流散之物,使飲與氣和順,這樣就散開了。

以明中無從寒而化者,則不受溫,遂非杜若之所可治也。於上,則主風入腦戶、頭腫痛、多涕淚出。以涕淚,由風鼓而出。芳香流氣之物,使風不鼓津,乃解。以明上無涕淚,雖頭腫痛,則不勝升煦,亦非杜若所可治也。所以上則關風木,而中則關寒水者,以風原飄揚而上,水原順流而下。

白話文:

如果中焦沒有寒氣,則無法轉化為熱,就不能用杜若來治療。在上焦,杜若可以治療風寒侵入腦戶、頭腫痛、多涕淚的症狀。因為涕淚是由風鼓動出來的,芳香流氣的東西可以使風不鼓動津液,從而緩解症狀。在上焦,如果沒有涕淚,即使頭腫痛,由於不能升煦,也不能用杜若來治療。所以在上焦,杜若可以治療風木之疾,而在中焦,則可以治療寒水之疾,這是因為風的本性是飄揚向上,水的本性是順流而下。

寒主凝水,風主激水,杜若之治,則上可及巔,而下止及胷脅。自腹已下,雖有水飲與氣相結,非杜若可為力,以杜若原主升也。以實而言,則諸荳蔻之味極後,皆涼。涼者,收肅之象也。白荳蔻之味惟辛,故其治最在上,為自肺及胃,疏滯去冷之用,曰「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穀、下氣」,皆係上焦之患。

白話文:

寒冷主導著水的凝結,風則促使水流動。杜若的功效,可以向上到達頭頂,向下到達胸脅。從腹部以下,即使有水飲和氣相結合,杜若也無能為力,因為杜若原本的作用是向上升發。

實際上,各種豆蔻的味道都偏向辛涼。涼性具有收斂肅清的特性。白豆蔻的味道僅有辛辣,所以它的治療作用主要集中在上焦,從肺部到胃部,疏通阻滯、去除寒氣。因此,它「主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穀、下氣」,這些都是上焦的病症。

草荳蔻,辛後有微甘,則其治在中,為脾胃間,疏滯去冷之用,曰「主溫中、心腹痛、嘔吐」,皆係中焦之患。肉荳蔻,辛中帶苦,故其治最在下,為自胃及大腸,疏滯去冷之用,曰「主溫中、治積冷、心腹脹痛、霍亂、中惡、冷疰、嘔沫、消食、止洩」,皆從中及下之患。大率三物之所長,而與眾疏滯去冷不同者,惟在味後之涼。

白話文:

草蔻,辛味中略帶微甜,所以它治療的範圍在中間,即是脾胃之間,疏通、散寒的作用,說它是「主治溫中,心腹痛,嘔吐」,都屬於中焦的疾病。肉蔻,辛味中帶有苦味,所以它的治療作用最在下,即從胃到大腸,疏通、散寒的作用,說它是「主治溫中,治療積冷,心腹脹痛,霍亂,中惡,寒疰,嘔沫,消食,止洩」,都屬於從中到下的疾病。總體來說,這三種藥物的作用不同於其他疏通、散寒的藥物,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味辛後帶有涼性。

涼為收肅,故上中得之,則止嘔吐;中下得之,則止洩利,皆以其收肅也。疏在前而收在後,亦順氣中良劑哉!無怪乎嗜者之多也。別有草果者,因瀕湖混於草荳蔻條中,後人遂以草荳蔻主治當之,詳其味極辛,其氣猛,而臭似斑蝥,以驅脾胃寒溼鬱滯,辟嶺南瘴癘猶可,若屬以「溫中、心腹痛、嘔吐」,用不勝任,徒削人元氣,用者審之。

白話文:

涼性具有收斂的作用,所以上中焦受涼了,就能止嘔吐;中下焦受涼了,就能止腹瀉,都是因為它的收斂作用。發散在先,收斂在後,也是順應氣機的良好藥劑啊!怪不得喜愛的人很多。另外有一種草果,因為在湖邊與草荳蔻混雜在一起,後人就用草荳蔻來治療它所要治療的疾病,仔細品味它的味道極辛,它的氣味很猛烈,而臭氣像斑蝥,用來驅除脾胃寒濕鬱滯,驅避嶺南瘴癘還可以,如果用它來「溫中、治療心腹疼痛、嘔吐」,就勝任不了,反而會削弱人的元氣,用藥者要仔細辨別。

沙薓:味苦,微寒,**無毒。**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療胷痹、心腹痛、結熱、邪氣、頭痛、皮間邪熱,安五藏,補中。久服,利人。

白話文:

沙薓:具有苦味,性質微寒,性質無毒。主治血積、驚嚇、消除寒熱、補益中氣、增益肺臟之氣。療治胸膜炎、心腹疼痛、結熱、邪氣、頭痛、皮膚裏的邪熱,安撫五臟、補益中氣。長期服用能令人身體輕靈。

沙薓,二月生苗,葉如初生小葵葉,而團扁不光。八、九月,抽莖,高一、二尺。莖上之葉,則尖長如枸杞葉而小,有細齒。秋月,葉間開小紫花,長二、三分,狀如鈴鐸,五出白蕋,亦有白花者,竝結實,大如冬青。實中有細子,霜後苗枯。其根,生沙地者,長尺餘,大一虎口;黃土地者,短而小。

根莖皆有白汁。深秋釆者,白而實;春月釆者,微黃而虛小。《綱目》

白話文:

沙薓,在二月生出幼苗,葉子像剛長出來的小葵葉,但是很圓扁而且不光滑。到了八、九月,沙薓就會抽莖,長到一、二尺高。莖上的葉子,形狀尖長,像是小枸杞葉,但更小,還有細細的鋸齒。秋天時,葉子之間會開出小紫花,長約二、三分,形狀像鈴鐺,有五片白色的花瓣,也有白色的花。沙薓會結果,果實像冬青子那麼大。果實裡面有細小的種子,霜降後,沙薓的幼苗就會枯死。沙薓的根莖,生長在沙地上的,長度超過一尺,直徑有一虎口的寬度。生長在黃土地上的,根莖較短且小。

根莖都有白色汁液。深秋採集的,顏色白而飽滿;春天採集的,顏色淡黃而瘦小。——《綱目》

氣者,物之陽;味者,物之陰。沙薓,於氣得其陰,於味得其陽苦屬火,甘屬土,所謂「質陰用陽」者。人身質陰用陽,惟脾與肺,以其體柔而動,性降而處高也。而沙薓發於早春,釆於深秋,偏膺酷暑餘化,開紫色之花,不似肺挹土氣,以供火氣之化乎?抑其任炎𭶟之逼爍,終白汁之流漓,不似中焦之化津化血,竝行不悖,無相奪倫乎?曰「補中,益肺氣」,明所以益肺氣者,由於補中也。曰「血積、驚氣、除寒熱」者,何謂?能於兩項病中,除寒熱爾。

白話文:

氣,是物質的陽性成分;味,是物質的陰性成分。沙薓,在氣候方面得了它的陰,在味道方面得了它的陽。苦味屬火,甘味屬土,這就是所謂的「體陰用陽」。人體體陰用陽的,只有脾和肺,因為它們的組織柔軟而活動,它的性質是向下而處於高位。而沙薓在早春發芽,深秋採摘,偏遇酷暑的餘熱,開出紫色的花,不像是肺吸取土氣,來提供火氣的轉化嗎?抑或它承擔著熱火的逼迫和灼燒,最終流出乳白色的汁液,不像是中焦把津液轉化為血液,並行不悖,互不侵犯嗎?說「補益中氣,增強肺氣」,明顯是說增強肺氣,是來源於補益中氣。說「治療血積、驚悸、祛除寒熱」的,是什麼意思?能在兩類疾病中,祛除寒熱而已。

蓋寒熱,皆由陰陽相爭。血積,則阻氣之行;氣亂,則礙血之流,多有成寒熱者。沙薓,藏白汁而開紫花,開紫花而仍藏白汁。氣亂者,按而收之,優而柔之;血積者,迎而化之,條而行之。則血與氣,遂道順而暢達,寒熱有不止者哉?此言其因也。若其狀,則《別錄》所謂者是。

白話文:

寒症與熱症的產生,都源自於陰陽二氣的相互爭鬥。氣血積聚,阻礙氣的運行;氣亂了,阻礙血的流動,很多因此形成寒症或熱症。沙薓這種植物,蘊藏著白色的汁液而開紫色的花,開紫色的花而仍然蘊藏著白色的汁液。對於氣亂的人,按壓推拿而聚斂吸收氣,溫和柔順地調整氣;對於氣血積聚的人,迎合體內的氣血流動而促進其運化,令其順暢地運行。這樣一來,氣血就會通暢無阻,寒症與熱症還能不停止嗎?這就說到了沙薓的功效了。至於它的形狀,就是《別錄》裡所說的這樣的。

夫胷痹,本氣病,然有心痛而無腹痛。胷痹而心腹俱痛,則涉於血矣。惟假氣之澤,滑血之流,血之積者,自隨氣而化,而氣之阻者,自隨血而行,此津枯血阻,氣遂不利之胷痹也。頭痛、皮間熱,本外感證,然未有不惡風惡寒者,即但熱無寒為陽明熱病,始得之,一日亦必惡寒。今頭痛、皮間熱,乃結熱邪氣所成,旣明無與於風寒,則其為氣亂而生熱,熱蒸而血沸矣。

白話文:

脾胃氣虛則氣血運轉不利,導致手腳麻木疼痛,稱之為脾痹。脾痹患者通常會感到心痛,但不會感到腹痛。如果脾痹患者同時感到心痛和腹痛,則說明病情已涉及到血。脾痹的治療方法是通過補益氣血來化解血瘀,使氣血運行通暢。

頭痛、皮膚發熱是外感證的常見症狀。外感證患者通常會出現畏風畏寒的症狀。如果患者僅有發熱而無畏風畏寒的症狀,則說明患者患有陽明熱病。陽明熱病患者在剛發病時,通常也會出現畏寒症狀。如果患者頭痛、皮膚發熱,且沒有畏風畏寒的症狀,則說明患者患有氣亂生熱,熱蒸血沸的疾病。

惟布津以柔氣,順氣以定血。氣之亂者,自隨血而化;血之沸者,自隨氣而化,此津枯氣入,血因沸逆之頭痛、皮間熱也。氣行血隨,血澄氣靜,此之謂五臟安。溯五臟之所以安,能外於補中乎?氣血之不利,因此而利,則氣血之利者,因此則為利人矣,故曰「久服利人」。

白話文:

只有佈施柔順之津液,順應氣機,才能穩定血氣。氣血混亂的人,跟著血氣而變化;血氣沸騰的人,跟著氣機而變化,這是因為津液枯竭,氣機進入血分,造成血氣沸騰逆行所產生的頭痛、皮膚發熱。氣血流通,血氣平穩,這就叫做五臟安和。探究五臟安和的原因,能排除補中藥材嗎?氣血不通暢的人,因此而通暢,那麼氣血通暢的人,因此也就會對人有利,所以說「長期服用對人有利」。

石龍芻:味苦,微寒、**微溫,無毒。**主心腹邪氣,小便不利,淋閉,風溼,鬼疰,惡毒,**補內虛不足,痞滿,身無潤澤,出汗,除莖中熱痛,殺鬼疰、惡毒氣。**久服,補虛羸,輕身,耳目聰明,延年。一名龍鬚,一名草續斷,一名龍朱,一名龍華,一名懸莞,一名草毒。九節多味者,良。生梁州山谷溼地。五月、七月采莖,暴乾。

白話文:

**石龍芻:**味道苦,微寒(有些說微溫),無毒。

**主治:**心腹邪氣、小便不利、淋病、風濕、瘧疾、惡毒(惡性瘡毒)、補虛弱不足、痞滿(胸腹脹滿)、身體無光澤、盜汗、消除莖中的熱痛、殺死瘧疾和惡毒之氣。

長期服用可補虛弱的人,使身體輕盈,耳聰目明,延年益壽。又名龍鬚、草續斷、龍朱、龍華、懸莞、草毒。九節且味道多的,品質較好。生長在梁州山谷潮濕地區。五月、七月採收莖,曝曬至乾。

龍鬚叢生,狀如粽心草及鳧茈苗直上。夏月,莖端小穗開花,結細實,竝無枝葉。《綱目》

白話文:

龍鬚草叢生,形狀像糉心草和鳧茈,苗直直地向上生長。夏季,莖端的小穗開花,結出細小的果實,沒有枝葉。《綱目》

凡物之生,必與天地之氣相呼吸。旣與天地之氣相呼吸,則必獻技效靈,以昭秉畀之所自。在動物,則革角爪牙;在植物,則枝葉氣味是也。獨石龍芻者,無枝無葉,味淡氣微,森然叢立於風日雨露中。謂其不與天地之氣相呼吸,則亦開花結實;謂其與天地之氣相呼吸,則漠然無鍾賦之情狀可紀,此物之秘其氣而不發洩者。然惟如此,乃發洩愈甚耳。

白話文:

世間萬物,都依賴天地之氣生長。一旦有了天地之氣,勢必會發揮其功能,展現出大自然賦予的特質。在動物,表現在皮毛、角、爪和牙齒;在植物,則表現為樹枝、葉片、氣味和味道。獨石龍芻這一種,沒有枝葉,味道微弱,氣味輕微,卻依然鬱鬱蔥蔥地生長在風吹日曬、雨淋露濕的環境中。如果說它沒有與天地之氣相呼吸,那它還是會開花結果;如果說它與天地之氣相呼吸,那它卻似乎沒有任何特殊的氣韻或特徵可供記錄。這正是這種植物的神奇之處:它雖然沒有枝葉和氣味,但它卻能發揮出更大的功效。

夫無葉之草,麻黃、木賊皆為發洩之尤,然猶有枝;鳧茈之苗,足與此類,然其用猶在根。此則不用其根與花與實,但有取於不生枝葉之莖。直已兼麻黃、木賊之發洩遏鬱,鳧茈之消磨通降,而胥擅之矣。蓋其外似毛,色白而甚纖,發洩之驗也;中似穰,彌疏而有間,通降之驗也。

白話文:

那些沒有葉子的草,麻黃、木賊都特別具有發散宣洩的功效,然而它還會有枝幹;鳧茈的秧苗,可以與它們相提並論,但它的功效卻在於根部。這唯一的草不用根、花和果實,只取那些不長枝葉的莖。它兼有麻黃、木賊發散宣洩、祛除鬱結,鳧茈消磨通降的功效,而且都十分擅長。它的外表像毛,顏色白色而且十分纖細,這是發散宣洩的功效驗證;它的內部像是穰,孔隙很大而且有間隙,這是通降的功效驗證。

第通牽於發,發掣於通,則力不純,氣不猛。故凡心腹邪氣,緣內虛不足、痞滿、身無潤澤而應汗者,取六分之發,四分之通;小便不利、淋閉、風溼、鬼疰、莖中熱痛而應利者,取六分之通,四分之發。以正氣實,則邪并;正氣虛,則邪漫。惟其并,而後可或發或通,徑情直行。

白話文:

第通牽制於發,發制於第通,那麼力量就不純正,氣勢也不猛烈。所以凡是心腹有邪氣,是由於內臟虛弱不足、腹中痞滿、身體不潤澤而應該出汗的,取六分發,四分第通;小便不通、淋病閉塞、風溼、鬼邪病、莖中疼痛而應該通利的,取六分第通,四分發。以正氣充實,邪氣就會彙集;正氣虛弱,邪氣就會蔓延。只有彙集了,才能或發或通,徑直通行。

解一面,則面面自然消渙。惟其漫,則僅可發中寓通,通中寓發,兩路開導,邪氣方得流行。且取其無葉無枝,不至別出他歧,更生患害。此摧剛以柔,用分為合之權衡也。

白話文:

只要打開一個缺口,其他的缺口自然就會消散。因為穴道是虛無的,所以只能在發病中寄託通暢,在通暢中寄託發病,兩路開導,中醫認為邪氣才能流動。而且,選擇無葉無枝的穴道,避免出現其他岔路,產生新的隱患。這就是以柔克剛,用分化來達到合一的權衡之術。

薇銜:味苦,平、**微寒,無毒。**主風溼痹,歷節痛,驚癎,吐舌,悸氣,賊風,鼠瘻,癰腫,**暴癥,逐水,療痿蹷。久服,輕身,明目。**一名糜銜,一名承膏,一名承肌,一名無心,一名無顛。生漢中川澤及冤句、邯鄲。七月采莖葉,陰乾。得秦皮良

白話文:

**薇銜:**味道苦,性平,微寒,無毒。**主治風溼痺痛,**關節疼痛,**驚風癲癇,**吐舌頭,**心悸氣短,**癲癇風,**鼠瘻,**癰腫,**突發性疾病,**利水消腫,**治療痿痹症。服用久後,**身體輕盈,**視力明晰。別名糜銜,承膏,承肌,無心,無顚。生長在漢中川澤、冤句、邯鄲。每年七月採收莖葉,陰乾。獲得秦皮為良藥。

薇銜,叢生似茺蔚、白頭翁。其葉有毛,莖赤,花黃,根赤黑色。有風不動,無風獨搖。參《唐本》、《蜀本》、《水經注》

白話文:

薇銜,叢生,類似於茺蔚、白頭翁。 它的葉片有細毛,莖是紅色的,花朵是黃色的,根部是赤黑色的。 當沒有風的時候它不會動,但是如果沒有風吹的時候,它獨自會搖動。 參照《唐本》、《蜀本》、《水經注》。

氣鼓津溢,火動水隨。科其咎,固係鼓動之非宜;究其歸,應思隨從之何易。薇銜,根黑兼赤,雖已火攪水中,然發莖但赤,則僅火動而水不動,故卒能花開黃色,下足以致水氣之轉輸,上即可吸火氣為生氣而收縮。夫陰陽,兼操乎動靜,是其有風不動,為不受病氣憑陵,而無風獨搖,為暗使元氣生長矣。

白話文:

氣勢高亢,津液外溢,陽氣旺盛,水液隨之而動。究其原因,固然是鼓動之法不適宜;探究其歸宿,應思考隨從之法如何才能順利。薇菜的根黑兼紅,雖然已經在火中攪動,但莖葉卻只是發紅,可見只是陽氣旺盛,而水液沒有變動,所以最終能夠開花黃色,既能促進水氣的轉運,也能將陽氣吸為生氣而收斂。陰陽,兼具動靜,所以有風不動,是不受病氣侵襲,而無風獨搖,則暗中使元氣生長。

夫風溼痹,靜病也,風溼痹而歷節痛,則其患在動矣。悸氣,水病也,悸氣而為驚癇之掣縱,吐舌之伸縮,則其患在火矣。即鼠瘻癰腫,固亦靜病,乃實由於賊風之動。動者,能使之不動;不動者,能使之動,竟已可制病之變幻。而況化火氣為生氣,浥水氣得灌輸,以大會於中黃,和調於上下。

白話文:

風濕痹痛,是靜止的疾病,如果風濕痹痛而關節疼痛,那麼它的病因就在於活動。悸氣,是水的疾病,如果悸氣而發生驚癇之類的抽搐,吐舌頭伸縮,那麼它的病因就在於火。就連老鼠瘡、癰腫,本來也是靜止的疾病,但實際上是起因於賊風的活動。能活動的,可以使它不能活動;不能活動的,可以使它活動起來,這樣就可以控制疾病的變化了。更何況把火氣化為生氣,讓水氣得到灌輸,在大會於中黃,上下和調。

則癥之暴者,為適動而纔靜;水之可逐者,為方靜而今動;痿蹷之得受療者,為上逆而欬所發《素問》〈生氣通天論〉。猶不可以皆已乎?爛醉,受風酒之氣,隨風氣而外飄揚,酒之質侵脾家而中遲鈍,是以身熱懈惰,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治其中,治其質,則朮與澤藛優為之;治其外,治其氣,則惟薇銜是賴矣。

白話文:

如果疾病突然發作,是因為剛動完馬上又安靜了;水之所以可以流動,是因為原本靜止現在又動了;四肢痿廢的人可以接受治療,是因為上逆的氣息被嘔吐發散掉了。《素問》〈生氣通天論〉。難道不能都治好嗎?爛醉之後,受到風酒之氣的侵襲,隨風氣飄散到體外,酒的本質侵犯脾臟,導致脾臟運化遲緩,所以身體發熱、疲倦、盜汗,怕風、氣短。治療其中的原因,治療本質,則白朮和澤蘭的療效最佳;治療外在的原因,治療氣息,則只有薇銜散可以依靠了。

槐實:味苦、**酸、**鹹,寒,**無毒。**主五內邪氣熱,止涎唾,補絕傷,五痔,火瘡,婦人乳瘕,子藏急痛。以七月七日取之,擣取汁,銅器盛之,日煎,令可作丸,大如鼠矢,內竅中,三易乃愈。又墮胎。久服,明目,益氣,頭不白,延年。枝主洗瘡及陰囊下溼癢。皮主爛瘡。根主喉痹寒熱。生河南平澤。可作神燭。景天為之使槐花:味苦,平,無毒。治五痔,心痛,眼赤,殺腹藏蟲及熱,治皮膚風,并腸風瀉血,赤白利,竝炒服。葉,平,無毒。煎湯,治小兒驚癎,壯熱,疥癬及丁腫,皮莖用同。宋附

白話文:

槐實:味道苦、酸、鹹,性寒,無毒。主要用於治療五臟的邪氣熱、止涎唾、補絕傷、五痔、火瘡、婦女乳瘕、子藏急痛。在七月七日採摘,搗碎取汁,用銅器盛放,每天煎煮,直到能做成藥丸,大小如老鼠糞便,放入肚臍中,更換三次才能痊癒。另外還有墮胎的作用。長期服用,可以明目、益氣,頭髮不白,延年益壽。槐枝主要用於清洗瘡口和治療陰囊下濕癢。槐皮主要用於治療爛瘡。槐根主要用於治療喉痹寒熱。槐樹生長在河南平澤。可以用來製作神燭。景天是槐樹的使者。

槐花:味道苦,性平,無毒。用於治療五痔、心痛、眼赤、殺死腹藏蟲和熱毒,治療皮膚風、並腸風瀉血、赤白利,一併炒服。槐葉,性平,無毒。煮成湯,用於治療小兒驚癎、壯熱、疥癬和丁腫,皮莖可一同服用。宋代人附

槐,極高大,其木材堅重,有青、白、黃、黑等色。其葉,有大而黑者,有細而青綠者,有晝合夜開者。竝以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更旬而始規,二旬而葉成。四月、五月,開黃花,當未開時,狀如米粒,花以是時采。六月、七月,結實,作角連珠,中有黑子,以子連多者為好,十月上巳日,釆之。《圖經》參《綱目》

白話文:

槐樹,高大粗壯,木材堅硬沉重,有青、白、黃、黑等多種顏色。它的葉子有寬大而呈黑色者,也有細小而呈青綠色者,有的白天合起來,晚上開放。一到春天,每五天長出像兔子眼睛形狀的葉子,每十天長出像老鼠耳朵形的葉子,再過十天開始成圓形,再過十天葉子長成。四、五月開黃色的花,還沒有盛開時,形狀就像米粒一樣,在這種時候採摘槐花。六、七月結實,形成像連在一起的角形的種子,裡面有黑色的種子,種子連得越多的越好,在十月初六日採摘。

陽淫於上,不與陰浹,則津自不攝;陽實於下,不與陰浹,則血自不藏。而陽則咸化為風,特在上為風虛,在下為風燥,斯其異耳。風虛且津不攝,則五內邪氣熱而目暗;風燥且血不藏,則五痔火瘡而絕傷。然欲求其本,皆當責之於肝,所謂「木熱則津溢,肝熱則血漏」是也。

白話文:

陽氣在上盛而和陰氣無法交合,那麼體液就不能凝聚;陽氣在下盛而和陰氣無法交合,那麼血液就不能收藏。而陽氣則全部化為風,特別在上體則是風虛,在下體則是風燥,只是它們的表現不同而已。風虛再加上體液不能凝聚,那麼五臟中的邪熱之氣就會旺盛,而眼睛就會昏花;風燥再加上血液不能收藏,那麼五痔就會化火生瘡,而容易導致死亡。然而,想要探求疾病的根本原因,都應該責備於肝臟,正如那句話所說:「肝木火熱,津液四溢;肝熱,則血漏。」

肝木之熱,何以取治於槐?《周禮》「四時改火,冬取槐檀」,非以其能生木耶?且開花於陽之極盛,結角於陽之未衰,而得味為苦,得氣且寒,可不謂當至陽之化育,得鍾純陰之性味乎?血者,源於水而成於火,正與是相肖,故為入肝涼血之劑,無惑也!然其花與實之別何在?蓋花者,開散之告終;實者,生發之能始。故婦人乳瘕、子藏急痛,病之在內者,則於子有專功。

治皮膚風、腸風瀉血、赤白利,病之連外者,則於花為獨效。同為涼血,而用有內外之殊,是其別矣。

白話文:

肝屬木,熱性較強,為什麼會採用槐花來治療?《周禮》中記載著「四時改火,冬取槐檀」,不就是因為槐樹能生木嗎?而且,槐花在陽氣最盛的時候開花,槐實則在陽氣未衰時結出,其味道是苦澀的,氣質是寒冷的,豈不是正符合至陽之氣的化生,同時也蘊含著純陰的屬性與味道嗎?血液的生成來源於水,卻因火的熱量而形成,與槐花之性相類似,因此槐花成為治療肝病、涼血的藥物,一點也不奇怪。但是,槐花與槐實之間有什麼區別呢?槐花是開敗凋謝的表徵,而槐實則是生長發育的開始。因此,當婦女患有乳瘕、子藏急痛等內科疾病時,槐實具有專門的療效。

治療皮膚疾患、腸道風疾導致泄血、赤白痢疾,此類病症多與外邪有關,因此使用花朵藥材有獨特功效。同樣是涼血藥材,但根據病症不同而有內外之分,這是區別所在。

枸杞:味苦,寒、**根大寒、子微寒,無毒。**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痹,風溼,**下胷脅氣、客熱,頭痛,補內傷、大勞噓吸,堅筋骨,強陰,利大小腸。**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一名杞根,一名地骨,一名枸忌,一名地輔,一名羊乳,一名卻暑,一名仙人杖,一名西王母杖。生常山平澤及諸邱陵阪岸,冬采根,春夏采葉,秋采莖實,陰乾。

白話文:

枸杞:它的味道是苦的,性質是寒冷的,根的性質是大寒,果實的性質是微寒,沒有毒。功效:主治五臟六腑的邪氣,體內燥熱、消渴、周身關節疼痛、風寒濕痹,下肢脅肋疼痛、外感熱邪頭痛,補助內臟虧損、過度勞累引發的呼吸淺快、增強筋骨,益腎壯陽,通利大小便。

長期服用,可以增強筋骨,減輕體重,延緩衰老,耐寒抗暑。別名有杞根、地骨、枸忌、地輔、羊乳、卻暑、仙人杖、西王母杖。生長在常山的平原及各個丘陵、山坡、河岸邊,冬天採收枸杞根,春天和夏天採收葉子,秋天採收莖和果實,陰乾後儲存。

枸杞,二月生葉,如石榴葉而輭薄,五月再生,七月復發,隨開小紅紫花,便結紅實,形微長,如棗核。其根皮,如遠志。《圖經》

白話文:

枸杞,在二月生出葉子,葉子的形狀如同石榴葉,但更薄且柔軟,五月再出新葉,七月又再次發出枝葉,接著開出細小紅紫色的花,花落後就結成紅色果實,果實的形狀微微細長,像棗核。枸杞的根皮,和遠志的根皮相似。《圖經》

晷度愈西,收肅愈甚。枸杞為物,葉歲三發,木氣最暢。乃當收肅之候,且花且實,此之謂「以金成木」。色赤屬火,火衰畏水,火盛耗水。枸杞之實,內外純丹,乃飽含津液,嚴寒不墜,此之謂「從火制水」。以金成木,是於秘密中行生發,故主五內邪氣;從火制水,是於焦涸中化滋柔,故主熱中、消渴。此一根之功,一實之效,已明晰曉示,無復遺義。

白話文:

越往西方,秋氣就會越重,草木也逐漸凋零。枸杞這種植物,每年的葉子會抽出三次新芽,所以木氣最為暢旺。正逢秋氣收斂的季節,枸杞卻花果同生,這就叫做「以金成木」。枸杞的顏色是紅色,屬火,火衰弱就會畏懼水,火旺盛就會耗損水。枸杞的果實,內外都是鮮紅的,含有大量的汁液,即使在嚴寒的天氣也不會掉落,這就叫做「從火制水」。以金成木,是在秋氣收斂中行使生發之功,所以能治療五臟內部的邪氣;從火制水,是在燥熱中化育出滋潤柔養之氣,所以能治療熱病、消渴。這都是一根枸杞的功效,一個果實的效用,已經非常清楚地說明瞭,沒有什麼遺漏的意義了。

然所謂周痹、風溼者,卻宜何所取裁?夫周痹,在血衇之中,隨衇以上,隨衇以下。由風寒溼客於外分肉之間,迫切而為沫。沫得寒則聚,聚則排分肉而分裂,分裂則痛。因邪而成沫,以沫而致痛,謂不似其實之嵌紅色於津液中,包津液於紅裹內,不可。夫惟津液與紅釀成一體,是以能使風與溼相攜而化,不相逐以爭。

白話文:

但是,所謂周圍痺症、風濕病,又應該取哪些藥材呢?周圍痺症發生在血脈的內側,會隨著血脈向上、向下流動。風寒濕邪侵襲人體的肌肉表層之間,緊迫而形成積液。積液在寒冷的時候會凝結,凝結後就會排擠肌肉而導致分裂,分裂就會引發疼痛。由於外邪而形成積液,積液導致疼痛,理論上似乎和毒瘡的紅色膿血夾雜在津液中,以及津液包裹在毒瘡的紅色膿血裡面,比較相似,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正是因為津液和膿血結成一體,才能讓風和濕邪相互結合而發生變化,不會相互追逐而發生爭鬥。

曰周痹、風溼者,以味苦氣寒之資,不能已寒,特可治周痹之屬風溼者。雖然《別錄》所著「下胷脅氣、客熱、頭痛」,是升而有降之功;「補內傷、大勞、噓吸、堅筋骨、強陰、利大小腸」,是降而得升之益。仍可一係之根,一係之實者,又緣何而有此效?夫實主退藏,根主生發,原草木之恆性。

白話文:

有人說周痹、風濕病,因為它性味苦寒,無法去除寒氣,所以特別適合治療周痹等風濕病。雖然《別錄》記載它能「下胷脅氣、客熱、頭痛」,這是上升而能下降的功效;它也能「補內傷、大勞、噓吸、堅筋骨、強陰、利大小腸」,這是下降而能上升的好處。但它既能根治,又能治標,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因為「實」主退藏,「根」主生發,這是草木的本性。

所謂的周痹、風濕,由於其性質屬於苦寒,不能夠消除寒氣,只能夠治療那些屬於風濕類型的周痹。

中醫古文:

「雖然《別錄》所著「下胷脅氣、客熱、頭痛」,是升而有降之功;「補內傷、大勞、噓吸、堅筋骨、強陰、利大小腸」,是降而得升之益。」

雖然《別錄》中記載「下胷脅氣、客熱、頭痛」,是具有升散和降泄的功能;「補內傷、大勞、噓吸、堅筋骨、強陰、利大小腸」,是具有降補和升通的作用。

中醫古文:

「仍可一係之根,一係之實者,又緣何而有此效?夫實主退藏,根主生發,原草木之恆性。」

既然如此,那麼它怎麼還能夠既具有根的生發之性,又具有實的收斂之性呢?這是因為實主退藏,根主生發,這是草木的本性。

白話文:

所謂的周痹、風濕,由於性質偏寒,無法完全消除寒氣,只能治療那些屬於風濕類型的周痹。

《別錄》中記載它能「下胷脅氣、客熱、頭痛」,這說明它具有升散和降泄的功能;同時它也能「補內傷、大勞、噓吸、堅筋骨、強陰、利大小腸」,這表示它具有降補和升通的作用。

那麼,它既有根的生發之性,又有實的收斂之性,這是怎麼做到的呢?這是因為「實主退藏,根主生發」,這是草木的自然特性。

則實,際水土而轉生發;根,極暢茂而轉退藏。獨非草木常理乎?特枸杞者,其水木之氣,究竟須得金火,乃能致功。就「下胷脅氣、治客熱、頭痛」,固呈效於至高,而補內傷、大勞、噓吸者,又豈不在心肺。蓋水木之用,成於金火,然火之所以麗,金之所以位,卻終賴水火之精華奉養。

白話文:

那麼,水土真實存在,因此草木可以轉換生存的環境和生長發育;草木的根極其茂盛,因此草木可以轉換衰退和收藏。這難道不是草木常理嗎?特別是枸杞,枸杞是水木之氣,最終必須得到金火才能取得功效。在「疏通脅下氣,治療暑熱,緩解頭痛」中,枸杞的功效極高,而補益內傷、大勞、噓吸的人,枸杞的作用又豈不在心肺。因為水木的功效取決於金火,金火所以光彩動人的原因,終究是依靠水火精華的滋養。

乃克就昌明治節之勛,往還相承,周旋相濟,而實有益於形體者,則曰「堅筋骨、強陰」是已。後人所謂「枸杞根能退有汗之熱,枸杞實能益心中之液」,不甚有意乎!

白話文:

他們致力把昌明治病的方法,代代相傳,互相配合,而實際上有益於形體的,就叫做「增強筋骨、鞏固陰液」。後人所說的「枸杞根能退卻因出汗引起的熱氣,枸杞實能增益心中的液體」,也許有點道理吧!

琥珀:味苦,平,無毒。主安五臟,定魂魄,殺精魅、邪鬼,消瘀血,通五淋。生永昌。

白話文:

琥珀:味道苦,性平,沒有毒。主要功效是安定五臟,使魂魄安定,能祛除鬼怪,消除瘀血,通利小便。琥珀產於永昌。

琥珀,乃松樹枝節榮盛時,為炎日所灼,流脂入土,歲久為土所滲洩,而光瑩之體獨存。其地有琥珀,則旁無草木。入土淺者,五尺;深者,八、九尺。取純赤晶瑩,摩呵吸草者,佳。《本草別說》參《衍義》

白話文:

琥珀,是松樹枝幹茂盛的時候,被炎熱的太陽灼傷,樹脂流入土中,經過多年被泥土滲透,只有晶瑩光亮的部分保留下來。有琥珀的地方,周圍就沒有草木。埋在土裡淺的,有五尺;深的,有八九尺。取呈純紅色、晶瑩剔透的,用來摩擦並可以吸住草屑的,是上品。《本草別說》參考《衍義》

松脂能流入地,遂可謂「通五淋」乎?琥珀,自黃變赤,遂可謂「消瘀血」乎?淺之乎論琥珀矣。夫豈不曰「松脂入地,千年乃成琥珀」耶?松脂為物,遇熱能流,得火能燃。惟淪入地中,日久化成。其能燃之性,被水養而至難燃;能流之性,被土養而至難流。遂火化為色,水化為光。

白話文:

松脂可以流入地下,因此可以說它能「通五淋」嗎?琥珀,從黃色變成紅色,因此可以說它能「消瘀血」嗎?這都是對琥珀的膚淺認識。難道不知道「松脂掉到地裏,千年以後才能成為琥珀」這句話嗎?松脂這種東西,遇到熱能流動,遇到火能燃燒。只有埋入地底,經過很長時間才能轉化成琥珀。它能燃燒的特性,被水滋養後變得難以燃燒;能流動的特性,被土滋養後變得難以流動。於是火將它轉化為顏色,水將它轉化為光澤。

故其殷赤,是火麗於水也;其晶瑩,是水凝於火也。火阻水而成淋,水違火而為瘀,不藉之可消、可通耶?且消瘀血,非行瘀血;通五淋,非利小便。曰消,則可見能化死為生;曰通,則可見能使止為行。是故,欲知非行瘀、非利水之故,則當審所謂消瘀血、通五淋者,必在五藏不安,魂魄不定中,施其作為,而後此義可明。魂,神之凝於氣者也;魄,神之凝於精者也。

白話文:

因此,它殷紅鮮豔,是火氣盛於水氣;它的澄澈晶瑩,是水氣凝結於火氣。火氣阻滯水氣而導致淋病,水氣違逆火氣而形成瘀血,不藉助它能消散、能疏通嗎?另外,化解瘀血,並非移動瘀血;疏通五淋,並非利水。說到「化解」,就可以見到它能使死血再生;說到「疏通」,就可以見到它能使停滯之血運行起來。因此,想要知道不移動瘀血、不利水的緣故,那麼就應審查所謂化解瘀血、疏通五淋的,必定是在五臟不安,魂魄不定時,施以它的作為,然後這個意思才能明白。魂,是精神凝聚於氣的;魄,是精神凝聚於精的。

五臟有所不安,精氣有所不攝,則魂魄遂不定。蓋魄藏於肺,肺不安,則治節失職而火阻夫水。魂藏於肝,肝不安,則疏洩失宜,而水違於火。此其證,必精神恍惚,夢寐紛紜,驚惕不安,語言少序。即使有瘀,而不得行攻伐;有阻,而不得極導洩之候。故以此呼吸,噓植其精神,膠黏其水火,而後可消、可通也。

若因瘀滯而成瘕癖,因邪火而致淋瀝者,原非所宜用。

白話文:

當五臟有所不適,精氣無法正常運轉,魂魄就會失去控制。魄藏於肺,肺臟失衡,則調控功能失常,火氣阻礙了水氣;魂藏於肝,肝臟失衡,則疏洩失常,水氣與火氣相違。表現出來的症狀是精神恍惚,夢境紛亂,驚恐不安,語言紊亂。即使有淤塞,也無法暢通無阻,有阻礙,也不能徹底疏通。因此,必須透過呼吸吐納,呵護精神,調和水火,才能消解病症,暢通經脈。

如果因血瘀而形成腫塊結節,因邪熱而導致小便淋漓澀痛,原本就不適宜使用。

榆皮:味甘,平,**無毒。**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氣,**腸胃邪熱氣,消腫,性滑利。**久服,輕身,不飢。其實尤良,**療小兒頭瘡、痂疕。花,主兒癎,小便不利,傷熱。**一名零榆。生穎川山谷。二月采皮,取白,暴乾。八月采實,竝勿令中溼,中溼傷人。

白話文:

榆皮:味道甘甜,性質平和,沒有毒性。

主治:大小便不通暢,利尿通便,驅除邪氣,腸胃邪熱,消腫,性味滑利。

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不感到飢餓。它的功效尤其好,治療小兒頭瘡、痂疕。花,主治小兒驚風,小便不利,傷熱。

別名:零榆。

生長在穎川山谷。二月採摘樹皮,取白色的,曝曬乾燥。八月採摘果實,都要避免受潮,受潮會傷人。

小便數,大便必鞕;大便溏,小便必難,此通塞之由陽分也。津液饒,大小便俱利;津液竭,大小便俱秘,此通塞之由陰分也。然有大小便不利,但得大便通,小便即隨之行者;有得小便行,大便乃隨之通者,此又不得以陰陽言。蓋大腸盛滿,能使膀胱亦阻;膀胱盛滿,能使大腸亦阻耳。

白話文:

小便次數多,大便一定難於通暢;大便溏薄,小便一定不通暢,這是陽氣通暢或阻塞引起的。津液豐富,大小便都通暢;津液枯竭,大小便都閉塞,這是陰氣通暢或阻塞引起的。然而,有大小便都不通暢的情況,但只要大便通暢,小便就會隨之通暢;也有小便通暢,大便才隨之通暢的情況,這就不能用陰陽來解釋了。大概是大腸裡面充滿糞便,就會使膀胱也閉塞;膀胱裡面充滿尿液,就會使大腸也閉塞。

此其故,當驗之於虛實。實者,須先通大便;虛者,宜先行小便。雖未必盡能準此,以是體之,亦思過半矣。曰「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氣」,非先通小便乎?榆皮所以能於大小便俱不通證,先行小便,何故?夫凡木之液,多由其皮輸引津液,故去皮輒死。榆則去皮仍生,可見其內外皆能輸引也。

白話文:

造成大小便不通的原因,應該根據是虛證還是實證來判斷。是實證的,必須先通大便;是虛證的,應該先通小便。雖然未必全部都能按照這個方法來判斷,但以此作為依據,也能判斷出大半了。古書上說:「主治大小便不通,利水之道路,清除邪氣」,這不正是先通小便嗎?榆皮之所以能在大小便都不通的情況下,先通小便,原因是什麼呢?一般來說,凡是樹木的液體,大多從它的樹皮輸送水分,因此去皮就會死亡。榆樹去皮後還能生長,可見它的內外都能輸送水分。

是通小便中,寓通大便意。特皮之力終優於木,且正服其皮,所以小便應先行也。然木皮輸引津液,本以上資,非以下溉,而謂能行小便,詎不悖哉?《周官》曰「以滑養竅」,《戴記》曰「堇亘枌榆,兔薨滫髓,以滑之」,則榆者,以滑竅而使之通耳,非通利也。且大小便之通滓穢,固欲其下;津氣,卻欲其升。

白話文:

將利尿與通便的意義隱藏在文章中。皮的力量終究勝過木,而且直接服用其皮,所以小便應先行。然而,木皮輸引津液,本是以上滋生,而不是以下灌溉,卻說它能通小便,豈不是矛盾嗎?《周官》說:「用滑潤的藥物來養護孔竅」,《戴記》說:「堇亙、枌榆、兔薨、蠐髓,用這些來滑潤孔竅」,這就說明榆的功效是滑潤孔竅而使之通暢,而不是通便利尿。而且,大小便的滓穢,本來就要向下排出;津液之氣,卻要向上升發。

非必相偕盡下,不得為悖也。然則滑竅耳,又烏得云「除邪氣」?夫邪氣者,不過下文《別錄》所注「腸胃邪熱氣」而已。腸胃有邪熱氣而大小便不通,但大小便得通,邪熱氣且能自解。

白話文:

不必完全配合到最下面的部份,不能算是違背。然而,是滑腸的功能罷了,又怎麼能說「要驅除邪氣」?「邪氣」,不過是下文《神農本草經》別錄所註解的「腸胃邪熱氣」罷了。腸胃有邪熱氣而大小便不通,可是隻要大小便能順暢,邪熱氣也就能自然解除。

何況以竅濇而致不通,腸胃間因畜邪熱,則通後,邪熱氣又為所據耶?然則其仁,《養生論》謂「令人善瞑」,《別錄》則僅謂「療小兒頭瘡痂疕」疕,頭瘍,又謂禿也,何也?夫榆,當春先生莢以成實,至莢⿰土𠩋,乃生葉,是就生氣為收氣也。旣能就生氣為收氣,定能即收氣中延生氣。

白話文:

更何況因竅門堵塞而無法完全通暢,腸胃中因此積蓄了邪熱,那最後通暢後,邪熱的氣又依舊佔據著嗎?這樣看來,榆樹果實,《養生論》說它「讓人睡得好」,《別錄》則僅僅說「治療小兒頭瘡痂疹」。痂疹,是一種頭部潰瘍,又說它可以治療脫髮,這是為什麼呢?榆樹在春天長出嫩莢,結果實,等到莢子成熟了,才長出葉子,這是利用生氣來助長收斂的氣。既然能夠利用生氣來助長收斂的氣,肯定也能夠在收斂的氣中延續生氣。

小兒生氣最盛,頭尤當生氣之衝,而為瘡且結痂疕,有不脫者哉?若令人瞑,則固生氣之收,能毓生氣而不傷毓,同育。得初春便實之物,自然隨發涵毓,與收中寓鬯,何異鬯,同暢。

白話文:

小孩子的生氣最旺盛,頭部更是生氣衝擊的地方,而瘡疕結痂,有哪個不脫落的呢?如果讓人睡著,就能夠很好地收斂生氣,讓生氣受到保護而不受傷害,共同滋養。在初春時節獲得堅實的東西,就會自然而然地隨著生機的萌發而滋生長大,並且在收斂中蘊含著芳香,和芳香也沒有什麼不同,都是一起暢通。

楮實:味甘,寒,**無毒。**主陰痿,水腫,益氣,充肌膚,明目。**久服,不飢,不老,輕身。生少室山。**一名榖實。所在有之,八月、九月采實,日乾,四十日成。葉,味甘,無毒。主小兒身熱,食不生肌,可作浴湯,又主惡瘡生肉。樹皮,主逐水,利小便。莖,主癮疹癢,單煮洗浴。皮間白汁,療癬。

白話文:

楮實:味道甘甜,性寒,無毒。主治陰莖痿弱,水腫,增強體力,皮膚潤澤,眼睛明亮。長期服用,不飢餓,不衰老,身體輕盈。生長在少室山。又名楮子。各地都有,在八月和九月採集果實,曬乾,四十天後製成。葉子,味道甘甜,無毒。主治小兒身熱,飲食不生肌,可用於浴湯,還能主治惡瘡生長出新肉。樹皮,主治水腫,利小便。莖,主治癮疹瘙癢,單獨煮沸後洗澡。樹皮中的白色汁液,可以治療癬。

楮有兩種,雄者,皮斑而葉無椏叉,三月間開花成長穗,如柳狀,不結實。雌者,皮白而葉有椏叉,亦開碎花,結實如楊梅,初青綠色,至六七月漸深紅色,乃成熟。八、九月采,水浸,去皮穰,取子用。樹極易生,葉多澀毛,摘斷其枝葉,均有白汁。《綱目》參《圖經》

白話文:

楮樹有雄雌兩種。雄性楮樹,皮有斑點,葉片沒有分叉,三月間開花,花序細長,如同柳樹,但不會結果。雌性楮樹,皮色白色,葉片有分叉,也會開碎花,果實如同楊梅,剛開始是青綠色,到了六、七月逐漸變深紅色,纔算成熟。八、九月採收,浸泡在水中,去除外皮和果核,取用果肉。楮樹非常容易生長,葉片上有許多粗糙的毛,如果折斷枝葉,可以看到白色的汁液。《綱目》參閱《圖經》的記載。

水不為火用,而不充周一身;火不能驅水,而畜縮委頓,是非水盛,亦非火衰,直二氣不相濟耳。濟之奈何?則取水周一身之物,被火逼而生,生且最速者,引動其機括。於是陽起而不痿,水行而不腫,水火旣交,氣道遂順,而流行有力。於以充上而目明,充外而肌膚澤,詎非理之合,情之當哉?楮生極速,三年可成大樹,而其布種之時,必雜以麻,使其同出於地。冬,則賴之以幛嚴厲;春,則焚之以資發育。

白話文:

水不能被火所用,不能充盈週流全身;火不能驅趕水,只能委頓萎縮。這不是水勢盛,也不是火勢衰,而是兩氣不相交濟的緣故。那麼如何交濟呢?那就取能讓水週流全身的東西,被火逼迫而生長,而且生長最迅速的,來引動它的機關。於是陽氣就會升起而不會萎靡,水液就能運行而不會腫脹。水火既交,氣道就通暢,運行有力。由此充盈於上,眼睛就能明亮;充盈於外,肌膚就會潤澤。這難道不是道理相符,情理相宜嗎?楮樹生長極快,三年就能長成大樹,而在播種時,一定要摻雜麻子,讓它們一起出土。冬天,可以用它來遮擋嚴寒;春天,則可以焚燒它來促進生長。

《齊民要術》種楮法「取子和麻漫散之,屆冬,畱麻勿刈,為楮作暖。明年正月初,附地芟殺,放火燒之。若不和麻種,率多凍死。不燒者,楮瘦而長亦遲」。迨其成樹也,則白汁貫中,徹上徹下,隨取而隨有,隨去而隨盈。及其結實也,則味甘氣寒,以致生氣於畜縮之火中。

等到桑樹長成後,乳白色的汁液貫穿整個樹體,從上到下都是如此,隨時採集隨時都有,採集後樹汁很快就會再填滿。當桑樹結出果實時,果實味道鮮美,性情偏寒。這種寒涼之性可以讓內熱鬱積之火熄滅,從而生髮出新的生機。

白話文:

《齊民要術》種植楮樹的方法:「收集楮樹果實和麻子,將它們散播在一起。到了冬天,將麻子留下不要砍除,讓它為楮樹保暖。明年正月初,在靠近地面處將麻子割除,然後放火燒掉。如果不去和麻子一起種植,那麼到冬天楮樹很容易被凍死。如果不燒掉它,那麼楮樹就會長得很瘦弱,而且生長也很慢。」

等到楮樹長成之後,乳白色的汁液貫穿它的整個樹幹,從上到下都充滿了汁液。隨時採集隨時都有,採集後樹汁會很快填滿。當楮樹結出果實時,它的果實味道鮮美,而且性情偏寒。這種寒冷的性質可以讓內熱鬱積的火氣熄滅,從而產生新的生機。

藉火以植其生,浚水以交於火。而「起陰痿、去水腫、益氣、充肌膚、明目」,非治外感也,亦非治內傷也。乃撥動關鍵,使不替其素所常行已耳。夫水之充周,火之化物,不僅一端,隨處異名,隨地致用。自其體言,不能不謂之一氣貫注;自其用言,則彼此相制,界劃截然,故楮之實、葉、莖、皮、白汁,《別錄》各推所主。

白話文:

藉助火來培植它的生機,疏通水來匯集在火中。而「治療陽痿、消除水腫、增補元氣、充實皮肉、明目」,不是治療外感,也不是治療內傷。而是撥動了關鍵部位,使它不違背它本來的正常功能了。水的充盈週遍,火的化生萬物,不僅僅體現在一個方面,各地名異同,各處通用。從它的本體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元氣貫注;從它的作用來說,則彼此相互制約,界限截然分明,所以楮樹的果實、葉子、莖、樹皮、白汁,《別錄》各推它主治的疾病。

如「療癬、癮疹癢、逐水、利小便、惡瘡生肉、小兒身熱、食不生肌」,細尋其故,究不外於《本經》數語。大率使陰氣順,則陽不鬱;陽氣暢,則陰自行。然汁主皮裏膜外之疴,莖除水火不和之病。水在皮而腫,則因皮以行水;火在上而壅,則用葉以散火,竝欲聯兩氣而和,不使偏一隅而滯。即後人以之治血,亦可於是而擴其旨矣。

白話文:

治療癬、癮疹癢、逐水、利小便、惡瘡生肉、小兒身熱、食物不生肌,若細心探求其原因,其實不外乎《本經》中所述。大體而言,使陰氣運行順暢,則陽氣就不會鬱結;陽氣流通順暢,則陰氣自然會順行。不過,汁液主要用於治療皮膚表層和黏膜之外的疾病,而莖則用於治療水火不調的疾病。水在皮膚而腫脹,則因皮膚而行水;火在上面而壅塞,則用葉來散火,並希望聯繫兩氣而使之和諧,不使偏向一隅而滯留。即使後人用它來治療血病,也可以由此而擴大其意義。

五加皮:味辛、**苦,**溫、**微寒,無毒。**主心腹疝氣,腹痛,益氣,療躄、小兒不能行、疽瘡、陰蝕、**男子陰痿、囊下溼、小便餘瀝、女人陰癢及腰脊痛、兩腳疼痹風弱、五緩、虛羸,補中,益精,堅筋骨,強志意。久服,輕身,耐老。**一名犲漆,一名犲節。五葉者,良。生漢中及冤句。五月、七月采莖,十月采根,陰乾。遠志為之使,畏蛇皮、元薓

白話文:

五加皮:味道辛、苦,性質溫、微寒,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心腹疝氣、腹痛,增強元氣,治療不能行走的兒童、疽瘡、陰蝕、男性陽痿、陰囊潮濕、小便餘瀝、女性陰部瘙癢及腰脊疼痛、兩腳疼痛麻木風濕、五緩、體弱虛虧,補益中氣,增進精血,增強筋骨,增強志趣。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別名犲漆、犲節。以五片葉子的為佳。生長於漢中和冤句。五月、七月採集莖,十月採集根,陰乾。以遠志為配伍藥,忌用蛇皮、元薓。

五加,春月於舊枝上抽條,苗葉俱青,莖轉赤色,似藤而作叢,有刺如薔薇。高三、五尺,有至一丈者。葉生五枚,作簇者良。每一葉下生一刺,三、四月開白花,結青子,至六月漸黑色,根若荊根,骨硬,皮輕脆芬香,皮黃黑,肉白,取皮入藥。參《圖經》《綱目》

白話文:

五加,在春季,從舊枝上抽出新枝,新芽和葉子都是青色的,莖變成了紅色的,像藤蔓一樣生長著,有刺像薔薇花。高度在三、五尺之間,也有長到一丈高的。葉子長著五片,成簇生長的比較好。每片葉子的下面長著一根刺,三、四月開白色花,結果青色,到六月逐漸變成黑色,根像荊棘的根,骨頭堅硬,皮輕脆芬香,皮黃黑色,肉白色,取皮入藥。參考《圖經》《綱目》。

按《素問》〈衇要精微論〉中「診得心衇而急,此名心疝。心為牡藏,小腸為之使,故少腹當有形也」,王注「心為牡藏,其氣應陽,今衇反寒,故為疝」,則心腹疝氣、腹痛,乃陰之遏陽矣。〈痿論〉曰「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王注「躄,謂攣躄,足不得伸以行,肺熱則腎受熱氣,故耳」,則躄不能行,乃陽之劫陰。五加皮一物,旣能主陰遏陽,又能主陽劫陰。

白話文:

根據《素問》〈衇要精微論〉中記載的「診斷出心臟衇(即心臟周圍組織)反常而緊急,這就是所謂的心疝氣。心臟是陽性的臟腑,小腸是它的使者,因此少腹應該有形體」,王注認為「心臟是陽性的臟腑,其氣應當是溫暖的,現在衇反而寒冷,所以是疝氣」,那麼心腹疝氣、腹痛,就是陰氣遏制陽氣了。〈痿論〉中說「肺熱葉焦,就會導致皮毛虛弱、緊繃、單薄,沾染上就會得痿痺(肢體萎縮、癱瘓)」,王注認為「痿痺是指痙攣、癱瘓,足不能伸展以行走,肺熱則腎臟受到熱氣,所以這樣」,那麼痿痺不能行走,就是陽氣劫持陰氣了。五加皮一種藥物,既能治療陰遏陽的疾病,又能治療陽劫陰的疾病。

劉潛江曰「腎肝氣虛,故病於溼。溼者,陰之淫氣也,陰淫則陽不化而為風。風者,陽之淫氣也,陽淫則陰愈不化,而更病於溼。至病溼,固已陰錮陽、陽蝕陰,而成溼熱矣」,〈生氣通天論〉曰「溼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緛短,故迫促而氣詵詵上行;弛長,故懈緩而不能束骨,利機關」,則疝之與躄,皆歸一本。五加皮,氣味辛苦及溫,散其陽實之淫氣,行其滯窒之陰氣。

白話文:

劉潛江說:「腎氣和肝氣虛弱,所以會生病,而濕邪是陰邪的淫氣,陰邪淫盛則陽氣不能化陰而形成風。風是陽邪的淫氣,陽邪淫盛則陰氣更加不能化陽而更加生病,而濕邪是一種病,是陰氣閉塞陽氣、陽氣蝕損陰氣而最後生成濕熱。」《生氣通天論》裡提到:「濕熱邪魔不去,大筋變得拘攣而短,小筋變得鬆弛而長。拘攣短縮的筋脈,所以會促迫而使氣息咻咻地往上走,鬆弛加長的筋脈,所以會鬆緩而不拘束四肢骨節,造成機關肢節不利。」那麼疝氣和跛腳的發病原因,都是出自同一個根源。五加皮,其氣味辛辣而溫和,能散去盛實的陽邪淫氣,能運行阻滯不順的陰邪之氣。

是其袪風淫,以宣溼者,即賴其逐溼淫,以清氣也。所以然者,根皮之黃黑,顯然水土和於下;肉之白,又顯然邪氣淨於內。而骨之鞕,不更可見「和於外,淨於內,而其中遂不得不強」乎?此行於下者也。其行於上者,莖則赤而有刺,子則青而變黑,不又顯然「下旣強而陽上行,陽旣行而邪遂解,邪旣解而陰乃復順」乎?五色分絢,五葉交加,是謂五加,覩名可思義也。曰「益氣」、曰「堅筋骨」、曰「強志意」,皆身半已上事。

白話文:

它能祛除外來的風邪,用來宣通濕邪,這就依靠它能驅逐體內的濕邪,用來清化體內的氣。之所以這樣,它的根和樹皮是黃黑色的,很明顯是水土在下部協調融合;它的木質是白色的,又很明顯是體內的邪氣已經清淨。而它的骨幹堅實,不更加可以看出「外在協調融合,內在清淨,而中間就不得不堅固強壯」嗎?這些都是它作用於下部的。它作用於上部的,莖是紅色的而且有刺,果實是青色的而且變成了黑色,不又很明顯是「下部已經堅固強壯而陽氣上升,陽氣已經上升而邪氣就消散,邪氣已經消散而陰氣就恢復正常」嗎?五種顏色交錯輝映,五種葉子交相掩映,所以叫做五加,看到它的名字就可以推知它的功效。說「益氣」、說「堅筋骨」、說「強志意」,都是身體腰部以上的事情。

曰「疽瘡、陰蝕」、曰「囊下溼、小便餘瀝」,皆身半已下事。惟五加之莖柔以似蔓故而根鞕,於上,則以柔而濟其強;於下,則以剛而勝其溼。曰「風弱、五緩、虛羸、補中、益精」,當觀其所以除邪,而後可以明其崇正矣。

白話文:

我說「疽瘡、陰蝕」,我說「囊下濕、小便餘瀝」,這些都是身體一半以下的事情。只有五加的莖柔軟又像蔓草,所以根部曲折,在上,用柔軟的莖以調和其強壯的根;在下,用剛強的根以勝過潮濕。我說「風弱、五緩、虛羸、補中、益精」,應該先觀察它可以驅邪的原理,然後纔可以明白它可以增強正氣的道理。

蔓荊實:味苦、**辛,**微寒、**平、溫,無毒。**主筋骨間寒熱溼痹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竅,去白蟲、**長蟲,主風頭痛,腦鳴,目淚出,益氣。**久服,輕身,耐老,令人光澤脂緻。小荊實亦等。惡烏頭、石膏。

白話文:

蔓荊實:帶有苦、辛的味道,藥性微寒、平、溫,無毒。它主要用於治療筋骨間寒熱溼痹拘攣的疾病,有明目、堅固牙齒、疏通九竅的功效,也可以驅除白蟲、長蟲,主治風頭痛、腦鳴、目淚,並能增強元氣。長期服用蔓荊實,可以減輕體重,延緩衰老,使人容光煥發、皮膚潤澤。小荊實的功效與蔓荊實相似。蔓荊實不應與烏頭、石膏一起服用。

蔓荊,苗莖高四尺,小弱如蔓,對節生枝。初春,因舊枝而生葉,類小楝。至夏盛茂,開花作穗,淺紅色,蕋黃色、白色。花下有青萼,至秋結實斑黑,如梧子,大而輕虛,八月、九月采。《圖經》參《綱目》

白話文:

蔓荊,植株高四尺,枝條細弱如蔓藤,對生的枝節上生出枝條。初春,在舊枝上長出新葉,葉片像小楝樹葉。到了夏季,枝葉茂盛,花朵成穗狀開放,花色淺紅,花萼黃色或白色。花萼下面有青色的萼片,到了秋天結果,果實斑駁呈現黑色,像梧桐子,但果實較大、較輕且空心,在八月和九月採收。以上記載參考《圖經》和《綱目》。

筋骨間寒熱而為溼痹拘攣,其邪定聚於關節。欲去關節間寒熱與濕,一當使行,一當使散。蔓荊實蓋均有焉。柔條似蔓,就舊發新,生必對節,似經衇之周行無間,過節不停,所謂行也。開花成簇,瓣淺紅,蕋黃白,萼青,似關節之流行,屈伸洩澤筋骨,所謂散也。兩者之所以然,尤在味苦而氣微寒。

白話文:

筋骨間寒熱交加,形成溼氣導致拘攣,病邪積聚在關節。想去除關節的寒熱和濕氣,一種方法是讓它流通,另一種方法是讓它散開。蔓荊實兼具這兩種功能。它的柔韌枝條像蔓藤,在舊枝上抽生新芽,生長時一定會一節對一節,就像經絡在體內周流不息、通過關節而不停滯,這就是所謂的「行」。它開花時成簇,花瓣淺紅,花蕊黃白,萼片青色,就像關節可以屈伸,疏通筋骨,這就是所謂的「散」。蔓荊實之所以有這樣的特性,主要是因為它的味道苦而性微寒。

苦主發,寒主洩。耳目者,精神之簇於一處者也。齒者,形質之簇於一處者也。精神混以邪氣,則昏暗;形質混以邪氣,則動搖。行其邪,散其邪,精神形質遂復其常,故在目曰明,在齒曰堅。目與齒,即九竅之三,旣利其三,遂推夫餘,再合以《別錄》之風頭痛、腦鳴而利九竅之故,并可識矣。雖然盡蔓荊實所治之證,皆病形不病氣;舉蔓荊實之性情功用,皆在血不在氣。

白話文:

苦味能發散,寒性可瀉氣。耳目是人體精神所聚集在一個地方。牙齒是人體血氣聚集在一個地方。人的精神混雜邪氣,就會昏暗;血氣混雜邪氣,就會動搖。身體的邪氣行到哪裏,就會在哪裏散發出去,這樣精神和血氣就會恢復正常,所以,在眼睛上表現為明亮,在牙齒上表現為堅固。眼睛和牙齒,是九竅中的三個竅,既然已經治理好了三個竅,那就繼續推治理好其餘的竅,再結合《別錄》中記載的蔓荊實可以治療頭痛、腦鳴而治理好九竅的記載,就可以明白了。儘管蔓荊實作用的證狀都是血氣方面的毛病而不是精神方面的毛病;蔓荊實的性質和功效,都體現在血上,而不是精神上。

而《別錄》誇之曰「益氣」,其義何居?劉潛江曰「至陰虛,則天氣絕。蔓荊實成於涼降,故能涼諸經之血,以湊夫陽之所在。使陽得陰以化,而陽道行,所謂『以陰達陽,由陽徹陰』者也」。是故,氣之虛者欲補,而此能清其氣以達之;氣之戾者欲散,而此能清其氣以化之。

白話文:

《別錄》誇獎它「益氣」,這是什麼意思呢?劉潛江說:「到了陰虛的時候,火氣就絕了。蔓荊果子在涼天氣形成,所以能涼諸經的血液,使火氣匯聚到陽氣所在的地方。讓陽氣得到陰氣作相佐,然後陽氣的運行能得到推動,這就是所謂的『以陰通達陽,由陽暢通陰』的意思」。因此,氣虛者想要補氣,而它能清化氣血,周流全身;氣逆者想要散氣,而它能清化氣血,促消化。

旣於氣有造,謂為「益氣」,可也。試覈之,頭痛則腦鳴,目暗則泣出,非津不凝於氣耶?津得凝於氣,氣自健於行,不可云與氣無涉也。

白話文:

既然和氣的性能有關係,可以把它稱為「益氣」。試著考證一下,頭痛就會腦鳴,眼睛昏暗也會流淚,這不是津液凝聚於氣嗎? 津與氣相互凝聚,氣才能順暢運行,不能說它與氣無關。

辛夷:味辛,溫,**無毒。主五藏身體寒熱,風頭腦痛,面䵟,溫中,解肌,利九竅,通鼻塞涕出,治面腫引木賊,眩冒,身兀兀如在車船之上者,生鬚髮,去白蟲。**久服,下氣,輕身,明目,增年,耐老,**可作膏藥。用之,去心及外毛,毛射人肺,令人欬。**一名辛矧,一名候桃,一名房木。生漢中川谷。九月采實,暴乾。芎藭為之使,惡五石脂,畏菖蒲、蒲黃、黃連、石膏、黃環

白話文:

辛夷:味道辛辣,溫和,無毒。主要治療五臟身體寒熱、風頭腦痛、面部麻木、溫中、解肌、通達九竅、通鼻塞流涕、治療面部腫脹引用木賊、眩暈、身體搖晃如在車船之上者。生長鬍鬚頭髮,去除白蟲。長期服用,可以宣通肺氣,增強輕盈感,明目,延年益壽,延緩衰老。可以製成膏藥。使用時,去除心部和外層毛髮,因為毛髮會對著人的肺部,使人咳嗽。別名:辛矧、候桃、房木。生長在漢中地區的川穀中。九月採收果實,在陽光下曬乾。芎藭為其引經藥,反惡五石脂,畏懼菖蒲、蒲黃、黃連、石膏、黃環。

辛夷,木高三、四丈,其枝繁茂,正、二月開花,紫白色。花落乃生葉,夏初復生花。初出枝頭,苞長半寸而尖銳,儼如筆頭,重重有青黃茸毛順鋪,長半分許。經伏歷冬,葉落則苞漸大,至來年正、二月,則苞坼花開,似蓮花而小如盞,紫苞紅燄,作蓮及蘭花香。當苞未坼時,采用之。《蜀本》參《綱目》

白話文:

辛夷是一種喬木,高度可以達到三、四丈,枝葉繁茂。每年的正、二月,辛夷就會開花,花朵呈紫白色。花朵凋落後,辛夷會長出葉子,到了夏初又會重新開花。辛夷的花蕾最初長在樹枝上,花苞長半寸,尖銳如筆頭,花苞上布滿青黃色茸毛,長約半分許。經過夏季和秋季,辛夷的葉子會凋落,花苞則會逐漸長大。到了來年的正、二月,花苞就會裂開,花朵綻放。辛夷的花朵形似蓮花,但體積更小,像一個小茶杯。花苞呈紫色,花朵鮮紅,散發出蓮花和蘭花混合的香氣。在花苞未裂開之前,採摘下來使用。

無五臟身體寒熱而風頭腦痛者,是陽淫極上,不得陰交而化風,非辛夷所可治也。五臟身體寒熱而不風頭腦痛者,是邪連中外,不隨陽氣而透達,亦非辛夷所可治也。惟風頭腦痛之屬五臟身體寒熱者,乃可以辛夷治。蓋辛溫本主開發,且其樹,雜植眾木間,必高於眾木,然後止。

白話文:

沒有五臟身體寒熱,而出現風頭腦痛的人,是因為陽氣侵淫極度向上,不得陰氣交合而化為風,不是辛夷所能治癒的。有五臟身體寒熱,但不出現風頭腦痛的人,是因為邪氣連接內外,不隨陽氣而透達,也不是辛夷所能治癒的。只有風頭腦痛屬五臟身體寒熱的,纔可以辛夷治癒。因為辛夷性辛溫,本主開發,而且其樹木,雜植在眾木之間,一定要高於眾木,然後才停止生長。

而其花,不開於枝,不附於葉,而獨出於木杪杪,小也,木細枝。況不待葉發而花先開,不待葉彫而花先茁。自今夏及來歲之春,雖日生日長,皆甲而不坼,必至四序竝經,乃刳苞以出。而所用者,即其方開未坼之花。以是知,所謂五臟身體寒熱風頭腦痛者,必腦本有宿風,營為巢窟。

白話文:

它的花,不開在樹枝上,也不附著在樹葉上,而是獨自在樹梢的頂端開放,花朵很小,樹枝很細。況且,它不等到樹葉萌發就先開花,也不等到樹葉凋落就先發芽。從今年夏天到明年春天,雖然日照漸長,但花苞只是長大而不裂開,必須經過四季輪迴,才能破苞而出。而所採集的花,就是那些剛剛開放、還沒有裂開的花苞。由此可知,所謂的五臟身體寒熱風頭腦痛,必定是因為腦部本來就有宿風,營壘為巢穴。

凡表間感寒感熱,五內任疚任勞,均不外發、不下洩,而獨出於上,引動宿風為頭腦痛。則取其歷久不開,今始開之氣,以發越之。而覆其巢,不使易種。於茲,即所謂面䵟,亦於此取義。大抵病之所營,即正氣之所注,而神亦於是乎萃。曰「眩冒、身兀兀如在車船之上」,正疏其病根及病未發時情狀也。

白話文:

凡是表裡之間感受到寒熱,五臟內臟充塞著內疚和疲勞,都無法發散或下泄,而單獨出現在上部,引動舊風就會出現頭腦疼痛。那麼採用治療方法是取其長期沒有打開,現在開始打開之氣,從而發散它出來,並關閉它所在的巢穴,不讓它輕易滋生。在這裏,所謂的「面䵟」也取這個意思。總之,疾病所盤踞的地方,就是正氣的注視之處,而神魂也就在這裡匯聚。說「頭暈眼花、身體晃動得像在車船上一樣」,正是揭示了這種疾病的根源和疾病未發作時的症狀。

由是推之,則小小有勞,水小感冒,隨即鼻塞、涕出、面腫引齒痛,發而即愈,不久復作,經年積歲,無有已時者,正與此相符。曰「溫中、解肌、利九竅」,則其巢之所由覆,邪之所由去,固已瞭如指掌矣。

白話文:

由此推論,如果勞累過度、輕微感冒,很快就會鼻塞、流涕、臉腫、牙痛,發病後不久就會痊癒,但不久又會復發,經年累月,沒有治癒的時候,這正與此相符。所謂「溫中、解肌、利九竅」,那麼感冒病竈所在的地方就會被覆蓋,邪氣就會被排出,這已經是很清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