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續疏 (1)

回本書目錄

本經續疏 (1)

1. 本經續疏目錄

武進鄒澍學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右上品,石一味,草三十四味,木十四味,獸三味,蟲六味,果四味,穀二味,菜三味。

第四卷

第五卷

白話文: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本草上品,含石材一味,草藥三十四味,藥木十四味,動物藥材三味,蟲類藥材六味,果品四味,穀物藥材二味,菜蔬藥材三味。

第四卷

第五卷

右中品,石三味,草二十七味,木五味,獸五味,蟲三味,果三味,穀五味,菜四味。

白話文:

其中品,包括三種石頭、二十七種草藥、五種木頭、五種動物、三種昆蟲、三種水果、五種穀物和四種蔬菜。

第六卷

右下品,草十三味,木三味,獸一味,蟲二味,菜一味。

三總,石四味,草七十四味,木二十二味,獸九味,蟲十一味,果七味,穀七味,菜八味,凡一百四十二味。

白話文:

下品

  • 草藥:13 種
  • 木材:3 種
  • 動物:1 種
  • 蟲類:2 種
  • 蔬菜:1 種

總計

  • 礦石:4 種
  • 草藥:74 種
  • 木材:22 種
  • 動物:9 種
  • 蟲類:11 種
  • 水果:7 種
  • 穀物:7 種
  • 蔬菜:8 種

共計 142 種藥材

序曰「蓍婆學醫七年,師見其勤且敏也。一日與劚藥、盛藥具,令徧察國中。凡草木不中藥用者,悉為取來。蓍婆求之不獲,空器以復其師,師大稱賞焉」,佛氏主宏悟,予以為非是。《本經》為神農親定,設如彼所云,則凡典章法度,經世大則,在黃帝時,規模略具,何以歷唐虞三代,其制乃備。孔子猶欲兼收節取,如虞樂、夏時、殷輅、周冕也。

白話文:

序言中提到:「蓍婆學習醫術七年,她的老師看到她勤奮且聰明。有一天,老師給她一些草藥和盛放草藥的器具,讓她到全國各地去觀察。她所見過的草木,只要不是藥材的,都要採集回來。蓍婆找了很久都沒找到,只能空著器具回到老師那裡,老師對此大加讚賞。」佛經主張宏觀的頓悟,但我認為這是不對的。《本經》是神農親自制定的,照佛經所說,如果在黃帝時代,所有典章法度、治國大則,已經有了大概的規模,那麼在唐、虞、三代的時候,這些制度為什麼才完備呢?孔子尚且希望廣泛地收集和吸收,比如虞樂、夏時、殷輅、周冕等。

夫肖物刻範,因弊設防,究之未事已前,證之成驗已後。經制固應如是,藥物豈獨不然。蓋一人效技,必備數十百藥而用始周;一藥意旨,必歷數十百人而情乃確。如果學七年所見,竟無非藥,一日嘗藥,至遇七十毒,則今所傳《本經》者,蓋可旦募明之,而旬日間得期於通矣。

白話文:

仿照事物探究規律,找出危害隱患並加以防範,究其原因是在事情發生之前,驗證其正確性是在事情發生之後。推行制度和制定法令本來就應該是這樣,藥物豈獨不然。一個人要發揮醫術,必須備齊數十、上百種藥物才能周全;一種藥物的藥理、效用,必須經過數十、上百個人服用才能確切。如果依照《本經》所載,學習七年所見到的,竟然沒有一種不是藥,一天嘗過的藥,竟會遇到七十種毒藥,那麼,如今流傳的《本經》,大概可以在一個早上就明白它,十天之內就能夠通曉它了。

曾謂其易如是哉?陰陽紓斂,期之以時日,終不能無愆;高下燥溼,限之以方罫,猶恐其有忒。何況取以研覈物之形色氣味,用以衡量人之強弱疾厄,自宜積歲月,乃得要領。以故,歷數十年,始增一物;更千百年,得一會歸。

白話文:

曾經說過中醫診斷容易嗎?陰陽氣血的舒展和收斂,以時日來推算,但終究無法沒有誤差;高低燥濕,以器物來限制,還是擔心會有所失誤。何況是根據物件的形狀、顏色、氣味,以及人的強弱、疾病來推敲診斷,更應該經過多年的累積,才能掌握要領。因此,歷經數十年,才能增加一種藥物的使用知識;經過上千年時間,才能獲得一種全面歸納的診斷方法。

不然,周秦以上,三百六十五味,固託始神農,漢魏以下,迄於齊梁,藥物已倍,何不聞又有神農耶?自是以降,增至三百餘種者,有《拾遺》、《綱目》;增百餘種者,有《唐本》、《開寶》。其嘉祐《圖經》,皆至七十餘種。不及五十種者,指不勝屈。善夫!宇文虛中稱唐慎微為士人治病,概不受酬,但以名方祕錄為請。

白話文:

如果沒有神農,周秦以前的三百六十五種草藥,該歸功於誰呢?從漢魏到齊梁,藥物已經增加了一倍,為什麼沒有聽說過又有神農呢?從那以後,草藥增加到三百多種的有《拾遺》、《綱目》;增加到一百多種的有《唐本》、《開寶》。嘉祐《圖經》只有七十多種。不及五十種的,太多了。宇文虛中說唐慎微給人看病,從來不收錢,只求病人把名方祕錄給他。

以故,士人於經史書中得一藥名一方論,必錄以告,遂積成卷軸為《證類本草》。噫!古人之勤乃爾。訂《本經疏證》訖,豫春復以常用之藥為請,續疏如右,自知詒誚。然固有所本,與憑空增藥,異矣。

鄒澍識

白話文:

因此,學者在經史書中發現一個藥名、方論,一定把它抄錄下來,於是逐漸累積成卷軸,就是《證類本草》。唉!古人的勤奮到了這種地步。完成《本經疏證》以後,豫春又繼續把常用的藥物請我疏證,續寫於上,我自己知道會引來責難。然而確實有根據的,與憑空增加藥物不同。

鄒澍識

2. 本經續疏第一卷

武進鄒澍學

上品,石一味,草十七味。

白話文:

上品,由一味石頭、十七味草藥組成。

石鍾乳:味甘,溫,**無毒。**主欬逆,上氣,明目,益精,安五藏,通百節,利九竅,下乳汁,益氣,補虛損,療腳弱疼冷、下焦傷竭,強陰。久服,延年益壽,好顏色,不老,令人有子。不鍊,服之令人淋。一名公乳,一名蘆石,一名夏石。生少室山谷及泰山,採無時。蛇牀為之使,惡牡丹、玄石、牡蒙,畏紫石英、蘘草

白話文:

石鐘乳:味道甘甜,性溫,無毒。功效:治療打嗝、呼吸急促、眼睛明亮、益精、五臟安康、百節通暢、九竅暢通、乳汁通暢、益氣、補虛損,治療腳軟無力、疼痛、下焦受傷、強健陰精。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容顏常駐、永葆青春,讓人有子嗣。不經過煉製,服用會讓人小便淋漓不盡。石鐘乳又叫公乳、蘆石、夏石。生長在少室山谷和泰山,採摘沒有時間限制。蛇牀為它的使者,不喜歡牡丹、玄石、牡蒙,害怕紫石英、蘘草。

鍾乳,係山洞石穴中陰處,溜汁所成。凡仰視石衇湧起處,即有乳狀下垂,如倒生山峯。峯端漸銳,且長如冰柱。柱端輕薄中空,如鵝翎。係石液滴瀝,且滴且凝而成。以色潔白微紅,碎之如爪甲,中如雁齒,光明者為善。參《桂海志》、《吳氏本草》、《圖經》

白話文:

鍾乳石,是指在山洞或石穴中的陰暗處,由石灰質溶液滴落下來凝結而成的石頭。 當人們仰視石洞中湧起的地方,就能看到乳狀的石鐘乳下垂下來,就像是倒過來的山峯。 石鐘乳的頂端逐漸變尖,並且像冰柱一樣細長。柱子的頂端輕薄中空,就像鵝毛一樣。 這是由於石液一滴一滴地滴落下來,並在滴落的時候凝固而成。 石鐘乳以顏色潔白略帶微紅的為佳,碎開後像人的指甲一樣,裡面像雁齒一樣有光澤的為上品。 以上內容出自《桂海志》、《吳氏本草》和《圖經》。

乳與泉,皆山石中潤澤之氣所結,而性體不同,為用迥殊者。以乳得其陰而化於陽,泉得其陽而化於陰耳。惟得其陽,故專行流動旋轉空隙之地;惟化於陰,故仰出而性寒。惟得其陰,故專行嶄巖犖确艱阻之所;惟化於陽,故俯出而性溫。其在人身,一則似溺似津,行陽道而質清冽;一則似液似精,行陰道而質稠黏也。

白話文:

乳汁和泉水,都是山石中潤澤之氣所凝聚而成,但性質和形態不同,用途也迥然不同。乳汁得到陰氣而轉化為陽氣,泉水得到陽氣而轉化為陰氣。正因為得到陽氣,所以它專門在流動旋轉的空隙之地運行。正因為轉化為陰氣,所以它向上湧出而性質寒冷。正因為得到陰氣,所以它專門在崎嶇不平、堅硬阻礙的地方運行。正因為轉化為陽氣,所以它向下湧出而性質溫和。在人體中,乳汁就像甘甜的津液,在陽性經絡中運行,質地清澈;泉水就像濃厚的精華,在陰性經絡中運行,質地粘稠。

質稠黏而性溫,形中空而有竅,體潔白而通明,何能不「明目,益精,通百節,利九竅,下乳汁」。石屬金而性下行,何能不主欬逆上氣。五臟主藏精而不瀉,精旣充盈,且能彼此輸灌,五臟又何能不安。特味甘氣溫,其用在補,則祇有合於肺虛且寒,氣餒不降,絕無與於風寒熱溼之客為欬逆上氣者矣。故《千金》於肺虛冷,有補肺湯第二方、第四方、第五方。

白話文:

質地黏稠而性情溫和,形狀中空而有孔洞,身體潔白而透明,怎麼能不「明亮眼睛、增進精氣、疏通百個關節、通暢九個竅穴、促進乳汁分泌」呢?石頭屬於金屬,性情往下行,怎麼能不主導咳嗽、逆氣上升呢?五臟主藏精氣而不瀉散,精氣充盈,而且可以互相輸送灌溉,五臟怎麼能不安寧呢?特別是味道甘甜、氣性溫和,其作用在於補益,那麼只有適用於肺虛寒冷、氣餒不降的情況,絕對不會與風寒熱濕的外邪引起的咳嗽、逆氣上升有關。因此,《千金要方》中針對肺虛寒冷,有補肺湯第二方、第四方、第五方。

於氣極,有鍾乳散。於欬嗽,有鍾乳七星散。又七星散,大都合溫補藥用之是明目,為明精氣不充,神光昏暗之目;益精,為益陰寒痠削,氣化清冷之精;安五臟,為安氣失聯絡,不相裒益之五臟;通百節,為通骨屬乏澤,屈伸不利之百節;利九竅,為利氣道窘濇,開闔不便之九竅;下乳汁,為下衝衇旣上,無陽以化之乳汁。其與一切外感及他內傷,均無涉也。

白話文:

到了氣血萬分充足,有鍾乳散可以服用。在咳嗽時,有鍾乳七星散可服用。七星散的功能是溫補藥的合用,使眼睛更加明亮,治療眼睛精氣不足,神光昏暗的症狀;增益精氣,治療陰虛寒冷,消瘦削弱,氣血清冷的精氣;安撫五臟,治療氣血失去聯絡,不能互相幫助的五臟;疏通百節,治療骨骼缺乏光澤,屈伸不利的百節;使九竅通暢,治療氣道狹窄閉塞,開合不利的九竅;催乳汁通暢,治療衝脈既向上,沒有陽氣來轉化乳汁。這些症狀都與一切外感和其它內傷無關。

夫補之為補,於無形易,有形難。精乃五臟液之至粹,其成尤不易。乃觀鍾乳功力,多在補精,且若不甚難者。《千金》治陰痿精薄而冷方,云「欲多精,倍鍾乳」,是鍾乳之益精甚速也殊不知有形之生長消歇,皆視無形為指使。〈陰陽應象大論〉所謂「精食氣,精化為氣」,則氣為精母,古訓甚明。

白話文:

所謂的補充精華,在無形之中很容易,但在有形之中卻很難。精華乃五臟液之中最精華的部分,其形成尤其不易。所以觀察鐘乳石的功效,多在於補精,而且似乎不是那麼難的事。《千金方》中治療陰莖勃起功能障礙和精子稀少且冷的方劑中說:「想要精子多,就加倍使用鍾乳石」,由此可見,鍾乳石增益精華的速度非常快。但是,殊不知有形之物(即精子)的生長和消滅,都受無形之物(即氣)支配。《陰陽應象大論》中說:「精氣相食,精華轉化為氣」,則氣為精華之母,古訓非常明確。

即以泰西所謂「質具之德,傳生之用」,而論其義,亦為氣聚生火,火盛迫液,儘可頃刻而成,初非難事。即鍾乳之所以生,原石中潤澤之氣,被陽氣蒸逼而流。旣已液中有氣,氣中具陽,其蒸騰變化,亦又何難?況觀於《別錄》之義,尤有遞相補綴之妙。譬如調兵剿狄,則令禁兵守要害,腹裏之兵防邊,以易邊兵出塞,為其風土合宜,人情不甚相遠耳。鍾乳之用,具有此義。

白話文:

即使以西方所說的「物質的特性、生命的功能」來討論其含義,也是氣聚生火,火盛逼出液體,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這並非難事。就像鐘乳石的形成,是岩石中的水氣被陽氣蒸發而流出來。既然液體中有氣體,氣體中有陽氣,那麼它們的蒸騰變化也就沒什麼難度了。況且從《別錄》的意義來看,還有互相補足的妙處。就像調兵剿匪,讓禁軍守衛要害,腹地的士兵守衛邊防,讓邊防士兵出塞,因為那裡的風土人情與他們比較接近。鐘乳石的作用正是如此。

調在上未虛之陽,和在下失偶之陰。而恃其甘溫氣味,踞守於肺,使源源繼進,務令火下歸而水上濟,成不偏不倚,平治之功。此益氣之下,所以復贅「補虛損」一言,而「腳弱疼冷,下焦傷竭,強陰」,均一以貫之矣。乃世俗所謂補精,動以質膩性寒者當之,名曰「以類相求」。

白話文:

調整身體上部未虛損的陽氣,調和身體下部偏盛的陰氣。藉助補藥甘溫的氣味,使藥物積於肺部,使陽氣源源不斷地增長,讓下部的火氣下降,上部的水氣上升,達到陰陽平衡、病症痊癒的效果。而在益氣的基礎下,再補充「補虛損」一句,使得「手腳軟弱疼痛怕冷,下焦氣血虧虛,陰氣過剩」的症狀都能一併治好。但世俗所說的補氣,往往使用性質油膩、寒涼的藥物,名為「以類相求」。

豈知無陽,則陰何由生,是以不阻於中,即滯於下。初為胃減,續為便溏,馴至心之化物無權,肺之治節失職而斃,宜乎視補精為甚難之事也。孰知以陽生陰,推近及遠,為易易耶?

白話文:

如果沒有陽氣,陰精怎麼能產生呢?因此胃腸沒有阻滯,就會積滯在下面,腸胃道功能減退,接著就是排便不通暢,漸漸到心臟無法將消化後的有用物質分配到身體的各個角落,肺臟無法調整氣血,最後死亡,以保養精氣為難事,這一點是理所當然的。誰知道以溫熱的陽氣生長陰精的是,慢慢地由近及遠,很簡單的做法啊!

黃精:味甘,平,無毒。主補中益氣,除風溼,安五臟。久服,輕身,延年,不饑。一名重樓,一名菟竹,一名雞格,一名救窮,一名鹿竹。生山谷。二月采根,陰乾。

白話文:

黃精: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補益中氣,增強體質,祛除風濕,安撫調養五臟六腑。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延年益壽,不會感到飢餓。別名有:重樓、菟竹、雞格、救窮、鹿竹等。生長在山谷中。二月採挖根莖,在陰涼處晾乾。

黃精,三月生苗,高一、二尺。葉如竹葉,不尖而短,兩兩對生。莖梗柔脆,頗似桃枝,本黃未赤。四月,開青白花,狀如小豆花。結子,白如黍粒,亦有無子者。根橫行如嫩生薑,亦如萎蕤,黃色,蒸熟則黑。參《圖經》、《綱目》

白話文:

黃精:三月份開始長出幼苗,苗高一、二尺。葉子像竹葉,但比較短而且不尖,兩片葉子一對一對地生長。莖梗柔軟而脆,很像桃樹枝條,莖的顏色是黃色,還沒有變成紅色。四月開青白色的小花,外觀類似小豆花。結出的果實是白色的,像黍米一樣大小,也有沒有籽的果實。根莖橫著生長,像嫩生薑,也像萎蕤,是黃色的,蒸熟後會變成黑色。參考《圖經》、《綱目》

黃精,根旣黃,幹復本黃末赤,是其歸根復命,在火土之化。以為補中益氣,確鑿無疑。或謂「其獻技效能在青白之花,青以勝土而除溼,白以勝木而除風」,予則以為牽強附會。謂青屬木,獨不可以助風乎?謂白屬金,獨不可以凝溼乎?安在其能除風溼也。且黃精之補中益氣,本為除風溼耳。

白話文:

黃精,根部已經變黃,莖幹再恢復本來的黃色,末端結成紅色的果實,這是它的歸根復命,在火土之氣的變化。認為它可以補益中氣,確實是無可置疑的。或者有人說「它的獻技效能體現在青白色的花上,青色可以用來勝過土氣而除溼,白色可以用來勝過木氣而除風」,我認為這牽強附會。說青色屬木,就一定不能夠助長風氣嗎?說白色屬金,就一定不能夠凝聚溼氣嗎?哪裡能夠證明它可以除風溼呢。而且黃精補益中氣,本來就是為了除風溼的。

非「補中益氣」、「除風溼」,兩分功效也。蓋黃精之寬緩猶夷,決非治外受風溼之物。所謂「風必淫於外而不反之陽」,所謂「溼必滯於內而不化之氣」,惟氣滯於內而不化津化血,斯陽淫於外而不反本還原。此風溼是一氣之不諧,非兩氣之互合矣。不然,烏得以補中益氣之物治之耳。

白話文:

黃精不僅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還可以「除風溼」。但是,這並不是黃精的兩種功效,而是黃精治療風溼的原理。

黃精具有寬緩柔和的特性,所以它不能治療外感風溼。所謂「風必淫於外而不反之陽」,就是說風邪侵襲人體,導致陽氣被阻滯於外,不能溫煦內臟。所謂「溼必滯於內而不化之氣」,就是說寒溼之邪侵襲人體,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津液不能化生為血。只有當氣滯於內而不能化生津液和血液時,陽氣才會淫於外而不能反本還原。因此,風溼是氣機不調的結果,而不是風和溼兩種邪氣的相互作用。

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就不能用補中益氣的藥物來治療風溼了。

且氣血陰陽,皆綱維於中焦。惟其脾輸心化,方足供一身運動。然脾輸,賴肝之疏;心化,藉肺之布。倘肺不布,則心所化之陽,淫於外而為風;肝不疏,則脾所輸之精,滯於中而為溼。青者,風氣;白者,燥氣。風溼之病,得風燥之化行,溼遂不能拒風於外,風遂不能旋溼於中。

白話文:

人體的氣血陰陽,皆以中焦為根本。只有脾臟輸化的心血,才能滿足全身的活動。然而,脾臟的輸化,依賴肝臟的疏通;心臟的化生,藉助肺臟的佈散。倘若肺臟不佈散,那麼心臟所化生的陽氣,就會向外淫越,化為風;肝臟不疏通,那麼脾臟所輸化的精氣,就會停滯在中焦,化為濕。青色的,是風氣;白色的是燥氣。風濕病症,得風燥的化行,濕氣就無法抵禦外來的風,風也就無法旋轉體內的濕氣。

風則仍為陽氣而內歸,溼則化為津血而外布。此青白之用,所以密托於本黃末赤之體。而脾之力,尤在行氣於四末,此其兩兩相對之葉,又確然象人之手與足。黃精功用,在四支痠疼遲重,不為風雨而增,不因晴明而減。又復中氣虛餒者,即輕身不饑,亦一以貫之矣。

白話文:

風仍是陽氣,會內歸於身體;濕則轉化為津液和血液,在體外流佈。這青白的作用,因此緊密地依附於黃色和紅色且末端赤紅的身體。而脾臟的作用,特別在於將氣行於四肢末端,這兩者相對應的功用,又確實像人的手和腳。黃精的功用,在於四肢痠痛沉重,不會因為風雨而加劇,也不因晴天而減輕。同時,又治療中氣虛弱的人,即即使身體輕盈不饑餓,也一以貫之。

菖蒲:味辛,溫,**無毒。**主風寒溼痹,欬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藏,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主耳聾,癰瘡,溫腸胃,止小便利,四支溼痹,不得屈伸,小兒溫瘧,身積熱不解,可作俗湯。**久服,輕身,**聰耳明目,**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一名昌陽。生上洛池澤及蜀郡嚴道。一寸九節者,良。露根不可用,五月、十二月采根,陰乾。秦皮為之使,惡地膽、麻黃

白話文:

菖蒲:性味辛、溫,無毒。 主治風寒溼痹,咳嗽、嘔吐、氣急、疏通心竅,補益五臟,疏通九竅,明目聰耳,發出聲音,主治耳聾,瘡癰,溫暖腸胃,止遺尿、小便頻數,四肢溼痹,無法屈伸,小兒溫瘧,身體積熱不退,可以用來煮湯。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聰耳明目,不健忘,不迷惑,延年益壽,增強心智,志向高遠,不衰老。別名昌陽。生長在上洛的池澤和蜀郡嚴道。一寸有九節的,品質好。露在外面的根不能用,五月、十二月採挖根部,在陰涼處晾乾。秦皮與之一起服用,不宜與地膽、麻黃一起服用。

菖蒲,生水石間,葉如韭,中心有脊,無花實,經冬不彫。根盤屈有節,一根旁引三、四根,旁根節尤密。釆之,初虛輭,乾方堅實;折之,中心色微赤;嚼之,辛香少滓。《圖經》

白話文:

菖蒲生長在水石之間,它的葉子像韭菜,中間有莖,沒有花和果實,經冬不凋。根部盤旋彎曲,有節,一根旁生三、四根,旁根的節尤其密集。採摘它,剛開始是空虛柔軟的,乾燥後才堅實;折斷它,中間略微有些赤色;咀嚼它,有辛香味,渣滓很少。《圖經》

火媾於土,變而為金。其已趨於金,未離於土者,為石。石之異於金,以擊之能碎而有火也。石之異於土,以堅剛而不化於水也。惟然,則設有石者,清於水,而水不能入;含夫火,而火不能出。陰與陽相拒,而不相謀;水與火相守,而不相化。下之氣,不能交乎天;上之氣,不能交乎地。

白話文:

火與土混合在一起,演變成了金。如果某個東西快要變成金屬,但它仍然沒有完全脫離泥土,那麼就是石頭。石頭與金屬的不同點是,如果用敲打的方式就可以把它弄碎,並且會產生火花。石頭與泥土的不同點是,石頭堅固且堅硬,不會溶解在水裡。既然如此,那麼就把石頭放在乾淨的清水中,水就無法滲透進去;把石頭放在火中,火也無法從石頭中冒出來。陰與陽相互排斥,沒有辦法協調;水與火相互依賴,但無法互相改變。下面的氣體,無法上升到天空;上面的氣體,無法下降到地面。

又何自沾生趣,而為物賴以發育耶?人身靈明,猶火蓄石中;人身軀體,猶石能蓄火。假使軀體為寒水所蒙,靈明為痰涎所壅,則運動不周,視聽不協,可謂「非因內不能出,而外遂不化」乎?菖蒲者,不藉纖毫土氣,生於水底碎石之間。隔水能通,以無竅為有竅;自地接天,以不聯為聯。

白話文:

又怎麼能夠沾染生命的情趣,而使萬物賴以成長呢?人體的靈明,就像藏在石頭中的火種;人體的身軀,就像能夠儲存火的石頭。假如身軀被寒水所覆蓋,靈明被痰涎所阻塞,那麼身體的活動就會不協調,視聽就不會靈敏,可以說「不是由於內部不能顯現,而外部就不能變化」嗎?菖蒲這種植物,不需要依靠一絲一毫的泥土養分,生長在水底碎石之間。隔著水也能流通,使沒有孔竅的地方變成有孔竅;從地一直通到天,使沒有連結的地方變成連結了。

且其氣芳烈味辛溫,有陽畢達,有陰悉布,劉潛江所謂「非至陰之貞,不能發至陽之光;發至陽之光,乃益暢至陰之用者」,信矣。否則外有風寒溼痹,內為欬逆上氣者,何以不治痹,亦不治欬,而用此。況補五臟者,非一開心孔可了事,而明耳目、出音聲,又豈通九竅所堪致也。

白話文:

這種藥物具有芳香濃烈、辛辣溫暖的氣味,它有(治療)陽症達到極致,也有(治療)陰症遍及全身的作用。劉潛江所說:「不是極陰的節操,不能彰顯極陽的光芒;彰顯極陽的光芒,才能更加發揚極陰的作用」,真是正確。否則像外感風寒溼痹,內為咳嗽逆氣的症狀,為什麼不治療痹症,也不治療咳嗽,而使用這種藥物呢?況且只有補益五臟,並不是輕而易舉地打通九竅就可以完成,而使耳目清明、發出聲音,又豈能通過打通九竅所達到呢?

蓋視聽言動,皆靈明之用。然靈明猶燈,藉膏乃燃。火者,氣之靈;氣者,火之使。而氣曳水以行,水由氣而阻。行氣,即所以行水;行水,即所以濬靈明。靈明暢而氣條達,氣條達而水流通,水流通而靈明遂有所依。

白話文:

人的視覺、聽覺、言語、行動,都是靈明的作用。然而,靈明就像一盞燈,需要燈油才能燃燒。火是氣的靈魂,氣是火的使者。氣帶動水流動,水被氣阻擋。疏通氣,就是疏通水;疏通水,就是開濬靈明。靈明暢通,氣血通暢,氣血通暢,水液流通,水液流通,靈明就有所依託。

曰「開心孔,補五臟,利九竅,明耳目,出音聲」,一而已,更何憂乎風寒溼痹中之欬逆上氣哉?至《別錄》所增,主「癰瘡,溫腸胃,小兒溫瘧,身積熱不解」,皆火為水遏,欲出不得,與前旨不異。惟於痹,則專及四支不得屈伸;於九竅,則偏止小便過利,又獨重耳聾。

白話文:

意思是說,人蔘可以打開人的毛孔,滋補五臟六腑,疏通九竅,使人耳聰目明,並使人說話聲音洪亮,這些作用只是一個方面,那還用擔心風寒濕邪阻滯中焦引起的嘔逆,和上氣喘息的問題嗎?《別錄》所增加的人蔘的功效,如主治「癰瘡、溫暖腸胃、治療小兒溫瘧、身體積熱不解」等,這些都與人蔘的溫熱性質有關,人蔘的火被水遏制,想釋放出來卻不能,這是與前文所述的人蔘的功效不矛盾的,不同的是,人蔘對痹症的治療,主要集中在四肢不得屈伸的情況;對九竅的作用,則主要只表現在小便過多;還有,人蔘對於耳聾的治療作用尤為顯著。

何也?夫固因其節數耳。津液之流,不為節礙,倘使無節,不將傾瀉淨盡乎?是故,菖蒲需促節者,一有取於節宣,一有取於節制。宣則不壅,所以「主四肢溼痹不得屈伸」也;制則不濫,所以「止小便利」也。不壅則濁去,不濫則清澄。澄澈清瑩,映物所以能明,而耳遂不聾。

白話文:

為什麼菖蒲能這麼神奇呢?這完全是因為它的節數啊!體內津液的流動,如果沒有關節節制,恐怕會傾瀉一空吧?因此,菖蒲之所以會有如此的神奇功效,一個原因在於它的節宣,另一個原因在於它的節制。節宣則不會壅塞,所以能「治療因為濕氣過重而導致的四肢麻痺、無法彎曲伸展」;節制則不會過度,所以能「治療小便頻數」等症狀。不壅塞,則濁氣才能排出;不過度,則才能澄澈清瑩。水質澄澈清瑩,映照出景物自然清晰,所以就能治療耳聾。

要之,菖蒲不可徒視為開邪,亦不可徒視為崇正。邪開而正自崇者,有之;正崇而邪自開者,有之。故凡水液渾濁為神明之翳者,咸有取於是也。

白話文:

總之,菖蒲不能只被視為驅邪之物,也不能只被視為扶正之物。有邪氣驅散,正是自然提升的;也有正氣扶持,邪氣自然消散的。所以凡是水液渾濁、阻礙精神清明的,都可以用菖蒲來治療。

菟絲子:味辛、**甘,**平,**無毒。**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汁去面䵟,**養肌,強陰,堅筋骨。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餘瀝,口苦、燥、渴,寒血為積。**久服,明目,輕身,延年。一名菟蘆,一名菟縷,一名蓎蒙,一名玉女,一名赤網,一名菟纍。生朝鮮川澤田野,蔓延草木之上,色黃而細為赤網,色淺而大為菟纍,九月采實,暴乾。得酒良,薯蕷、松脂為之使,惡雚菌

白話文:

菟絲子:味道辛辣、甘,性平,沒有毒。

  • 功效
  • 接續斷傷,補益不足,增強氣力,使身體肥壯健美。
  • 將菟絲子的汁液塗抹在臉上,可以去除臉上的皺紋,滋養肌膚,增強陰氣,堅固筋骨。
  • 治療莖中寒冷,精液自動流出,小便有餘瀝,口苦、乾燥、口渴,寒血積聚。
  • 長期服用,可以明目,減輕體重,延年益壽。
  • 別名
  • 菟蘆
  • 菟縷
  • 蓎蒙
  • 玉女
  • 赤網
  • 菟纍
  • 生長環境
  • 生長在朝鮮的川澤、田野、草地上,蔓延在草木之上。
  • 色黃而細為赤網,色淺而大為菟纍。
  • 採集與加工
  • 九月採集菟絲子的果實,曬乾。
  • 用酒、薯蕷、松脂等作為輔料,忌用雚菌。

菟絲子,初夏生苗,亦有根。苗如絲綜,及長,延著草木,其根自斷,無葉有花,白色微紅,香亦襲人。六、七月,結實極細,如蠶子,土黃色,九月收采。參《圖經》、《綱目》

白話文:

菟絲子,在初夏的時候生長,也具有根系。它的莖葉細長如絲線,向上生長後也會蔓延到其他草木上生長,它的根系則會自行斷裂。菟絲子沒有葉子,但是有著白色帶有微紅色的花朵,花香撲鼻。在六、七月份,菟絲子會結出極為細小的果實,如蠶子一般,呈現土黃色。在九月份的時候採集菟絲子。參考《圖經》、《綱目》。

兔無雄,陰獸也。然狡獪若猿,竄疾若蛇,則其用皆陽矣。兔,微物也。故諸獸與遇,皆欲得為餐。兔或無可遁,則聳尻伏地,他獸近而搏焉。則環後足以蹏之,他獸多反傷,兔已乘蹏遁。是其絕有力處,深伏於踵,所用之陽皆在是。菟絲之根,猶其踵也。為四月盛陽所迫,屈蠖之陰,竝從陽化。

白話文:

兔子沒有雄性的,它是陰性的動物。但是,兔子狡猾得像猴子一樣,逃跑得像蛇一樣快,因此它的作用都是陽性的。兔子是微小的動物,所以當其他動物遇到它時,都會想要吃掉它。兔子有時無處可逃,就會把屁股翹起來,伏在地上,其他動物靠近並企圖攻擊它時,兔子就會用腳踢它,其他動物常常反而受傷,兔子則趁機逃跑了。這就是兔子最強壯的地方,深深地藏在腳跟處,它所運用的陽性力量都在這裡。菟絲子的根就像兔子的腳跟。在四月份強烈的陽光照射下,彎曲的陰性力量也跟著陽性力量變化。

如絲如縷,宣布無方,則猶其狡獪竄疾也。迨至七月,感受初陰,遂結為實。實中無他,不過稠黏絲縷,屈曲蟠繞於中,則猶其抵穴伏處也。陰者,陽之種,乃遇陽,輒化而宣布;陽者,陰之用,乃遇陰,輒屈而歸根。是其能聯屬浮越無根之氣,化為生陽,以媾於陰,而返本還元,歸於窟宅,為不動之陽。

白話文:

宛如絲線般纖細、如煙霧般飄散,變化無常,猶如狡猾的兔子在竄逃。到了七月,受到初秋的陰氣,逐漸凝結成實體。實體中沒有別的,只是稠密黏膩的絲線,盤曲纏繞在其中,猶如兔子躲藏在洞穴中。陰氣是陽氣的根源,遇到陽氣,就會化開而散佈;陽氣是陰氣的功用,遇到陰氣,就會屈曲而回歸根源。因此,它能夠連接浮游變動、沒有根的氣,化為生機勃勃的陽氣,與陰氣交合,然後回歸本源,回到藏身之所,成為不動的陽氣。

故其治,可分為四端,曰不激則不化,是《別錄》「療口苦燥渴」之義也。不空則不布,是《本經》主「續絕傷,補不足」之義也。不媾則不結,是《本經》主「明目,益氣力,肥健」,《別錄》主「養肌,強陰,堅筋骨」之義也。不遇窟則不伏,是《別錄》主「莖寒,精自出,溺有餘瀝,寒血為積」之義也。

白話文:

所以,它的治療,可以分成四個方面:所謂「不激則不化」,是《別錄》中「療口苦燥渴」的道理。所謂「不空則不布」,是《本經》中「續絕傷,補不足」的道理。所謂「不媾則不結」,是《本經》中「明目,益氣力,肥健」,《別錄》中「養肌,強陰,堅筋骨」的道理。所謂「不遇窟則不伏」,是《別錄》中「莖寒,精自出,溺有餘瀝,寒血為積」的道理。

遇陽斯布,即以布為歸;遇陰斯屈,便用屈為發。如環無端,正似其絲上結實,實中藏絲,所以為上品要藥。雖然《傷寒》通衇四逆證之面赤戴陽,茯苓四逆證之身有微熱,皆浮越之陽。何不用是物,化為生陽而使之歸也?夫太和之元氣,固有陰有陽,以相播蕩而為生化。

白話文:

當人體遇到陽氣時,陽氣就會發散;當人體遇到陰氣時,陰氣就會收縮。就像環形沒有端點一樣,就像絲線上結出的果實一樣,果實中藏有絲線,所以它是上品要藥。雖然《傷寒論》中提到通衇四逆證的臉色發紅、戴陽症的身上有微熱,都是浮越的陽氣。為什麼不用這種藥物,使它變成生陽的藥物,使陽氣歸位呢?太和之元氣,本來就有陰有陽,互相播散而產生生化。

與駁戾之邪氣,亦有寒有熱,以相激逐而為患害者,烏可同日語?則菟絲者,焉能以優柔溫潤之氣,折暴戾嚴肅之陰,而令陽得歸耶?

白話文:

與脾氣暴戾不正之邪氣,同樣有寒有熱,以互相激蕩而造成禍患的,能夠同日而語嗎?那麼菟絲子,怎麼能夠以溫柔潤澤之氣,折除脾氣暴戾嚴肅之陰邪,而讓陽氣得以回復呢?

䒜𧀬:味苦、**酸,平,無毒。**主寒溼痿痹,四支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傷熱,火爛,墮胎,**療傷中少氣、男子陰消、老人失溺,補中續絕,填骨髓,除腦中痛及腰脊痛,婦人月水不通、血結,益精,利陰氣,止髮白。**久服,輕身,耐老。一名百倍。生河內川谷及臨朐。二月、八月、十月采根,陰乾。惡螢火、陸英、龜甲,畏白前

白話文:

**白蘚皮:**味道苦、酸,性平,無毒。**主要用於治療寒溼引起的四肢麻木不仁、屈伸不利、膝痛、瘀血、發燒、火瘡、墮胎、**治療外傷引起的氣短、男性性功能減退、老年人尿失禁、補益身體、續絕精氣、填補骨髓、治療腦中痛和腰脊痛、婦女月經不調、血凝塊、補益精氣、增強陰氣、止白髮。**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延緩衰老。別名:百倍。**生長在河內川穀和臨朐。在二月、八月和十月採收根部,陰乾。與螢火蟲、陸英、龜甲相剋,畏懼白前。

牛膝,秋收子,至春種之。其苗,方莖暴節,高二、三尺,青紫色。節如鶴膝,又如牛膝。葉皆對生,頗似莧而長且尖⿰韋備。秋月,於節上生花作穗,結子如鼠婦,有濇毛,皆帖莖倒生。九月采根,以極長、大至三尺而柔潤者,佳。中有白汁。《圖經》參《綱目》

白話文:

牛膝,在秋天收穫種子,到了春天種植。它的幼苗,莖呈方形,莖節突出,高二、三尺,青紫色。莖節像鶴膝,又像牛膝。葉子都是成對生長,很像莧菜,但又更長且尖銳。秋天,在莖節上生出花朵形成穗狀花序,結出的種子像鼠婦,有柔軟的毛,都緊貼著莖倒生。九月採收根部,以極長、大於三尺且柔潤的為佳。其中有白色的汁液。《圖經》參照《綱目》。

寒溼能成痹,不能成痿。痹能為「四支拘攣,膝痛不可屈伸」,痿則不能。曰「寒溼痿痹,四支拘攣,膝痛,不可屈伸」,將痿痹,遂可無別耶?且《素問》於二者,各自為論,皆辨之明且晰,不言其因有同焉者。何也?蓋痿與痹,皆筋節間病,而寒溼有已化、有未化。未化,則浸淫筋節為病;已化,則薰灼筋節為病。

白話文:

寒冷濕氣可以導致痹症,但不能導致痿症。痹症能導致「四肢拘攣,膝蓋疼痛,無法屈伸」,而痿症則不能。有人說「寒冷濕氣導致痿痹,四肢拘攣,膝蓋疼痛,無法屈伸」,將痿症和痹症混為一談,這是不對的。而且,《素問》中將痿症和痹症分開論述,分別進行了明確清晰的辨別,並沒有說它們的病因相同。為什麼呢?因為痿症和痹症都是筋節間的疾病,而寒冷濕氣有的已經轉化,有的還沒有轉化。沒有轉化的,瀰漫於筋節間而導致疾病;已經轉化的,薰灼筋節而導致疾病。

《素問》論痹,多病於浸淫;論痿,多起於薰灼。〈痹論〉曰「其畱連筋骨間者,疼久」,曰「在於筋,則屈不伸」,〈痿論〉曰「肝氣熱則膽洩,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筋急而攣」,以是知「四支拘攣,膝痛不可屈伸」,細體之,原有分別;概目之,則固有因同者在矣。牛膝之治此,妙在不必問其已化、未化。

白話文:

《素問》中論述痹症,多是由於浸淫的病因引起的;論述痿症,多是由於薰灼的病因引起的。《痹論》中說:「痹症的病邪滯留在筋骨之間,疼痛較長時間」,「如果痹症在筋,則屈曲不伸」。《痿論》中說:「肝氣過熱,則膽氣洩散,出現口苦,筋膜乾燥。筋膜乾燥,則筋急而攣。」由這些我們可以知道「四肢拘攣,膝蓋疼痛且不能屈伸」,詳細地探究,原因各有不同;概括地看,其病因也必定有相同的因素在。牛膝的治療妙處在於不必考究病邪是已經轉化還是未轉化。

但執定其病在筋節間,痛而不可屈伸者,皆能已之。蓋其體柔韌似筋,而一綫直下。上生之莖有節,下達之根無節,不用其莖,但用其根。是可知筋節間病,凡自下而上者,則以此自上而下。長於下,短於上者,因其上行,轉而下達,且柔則可屈,直則可伸,安在其有不合也。

白話文:

但是認定病症在筋骨之間,疼痛到不能彎曲伸展的,都能治好它。因為它的莖柔軟有韌性像筋,而且一線直直地往下長。上面生長的莖有節,下面到達的根沒有節,不用它的莖,只用它的根。由此可知筋骨之間的病症,凡是由下往上的,那麼就用它從上往下。長在下短在上的,因為它的向上生長,轉而向下到達,而且柔軟就可以彎曲,筆直就可以伸展,哪裡有不合適的呢。

然則曰「逐血氣,傷熱,火爛」,何也?夫熱火,爍烙肌肉,血氣沸騰。其應自上而下者,必為之阻,反逆而上出;其應自下而上者,遂為之吸引,以入於其中。上出者,遇筋節亦能停畱;上引者,在下遂由是乾涸。停畱者,可致四肢拘攣;乾涸者,能得膝痛不可屈伸。以是知「血氣,傷熱,火爛」,亦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之源,與因寒溼為痿痹者,所傷雖殊,然推類至盡,原有不異者在矣。牛膝之治此,妙在其味苦,本係火化。

白話文:

因此說「熱火傷血氣」,又是怎麼回事呢?熱火灼傷肌肉,使血氣沸騰。應當向上宣降的,必定被它阻隔,反逆而向上發出;應當向下輸布的,全被它吸引,進入體內。上發出來的,遇到筋節也會停留;下引的,下半身就因此而乾涸。停留的,會導致四肢抽搐;乾涸的,就會膝蓋疼痛,無法屈伸。因此可知「血氣傷熱,火爛」,也是四肢抽搐、膝蓋疼痛,無法屈伸的根源。雖然與因寒溼導致的痿痺不同,但推究到極致,實際上根本沒有不同。牛膝治療這類疾病,妙在味道苦,原本就屬於火氣化解。

其體柔潤,中有白汁,上短下長,又協水形。是為納火氣於水中,化炎上為潤下。火者,受傷之本;水者,制火之資。能使火隨水而下,水抑火而平,則血氣被熱火傷爛,又安有不除也。況胎者,原係火養水中,水澄而不流,火定而不搖者也。驅其水使流,引其火使隨,水又焉有不墮者哉?然則《別錄》續增所主,皆融會《本經》之旨而擴充者也。

白話文:

它的質地柔潤,裡面有白色汁液,上面短下面長,又像水的形狀。這是將火氣納入水中,把炎上之火化為潤下之水。火是受傷的根本原因;水是制火的資助。能使火跟著水往下走,水壓制火而平息,那麼被熱火灼傷腐爛的血氣,怎麼可能不消除呢?況且胎兒,本來就是火在水中滋養,水澄靜而不流動,火穩定而不搖動的。驅使水流動,引導火跟著流動,水怎麼會不下降呢?所以,《別錄》續增的主治作用,都是融會《本經》的旨意而加以擴充的。

大率,強者使柔,槁者使潤,上者使下,斷者使連,阻者使通,盡「抑火,令就水;助水,令充行」之治。獨「老人失溺」一語正相背,此無他,不過火不入水,而氣不攝溺,仍是苗短根長,凝陽於陰之治耳詳見秦艽下。惟莖色青紫,葉皆對出,開花節間,又有濇毛帖莖倒生。

白話文:

總體而言,正是以強壯者來使柔弱者強壯,以枯燥者使滋潤者滋潤,以上面者使下面者往上,以斷裂者使連接者連接,以阻隔者使通暢者通暢,盡數用了「抑制火,使其就水;幫助水,使其充滿通行」的治療方法。只有「老人失溺」一句話正好相反,這是沒有別的原因,只是火不入水,而氣不攝溺,仍然是苗短根長,凝結陽氣於陰血之中的治療方法。詳見秦艽的下方。只有莖的顏色是青紫色,葉子都是對生,花開在節間,又有柔毛貼著莖倒生。

當明其賴水火之交混,始不閡於關節。就關節之阻撓,為收成之所自。即欣榮以向長,覩逆折已具形。於是牛膝之功能性味,盡在隱約中,呈露其天真矣。

白話文:

當我們瞭解草藥依靠水火交融的原理,才能明白草藥不會阻塞關節。草藥應用於關節的阻撓,才能達到收成的目的。也就是當草藥欣欣向榮並生長時,已經可以看到它反覆修剪的形狀。因此,牛膝的功能和特性,都隱約地展現出它真實的本質。

充蔚子:味辛、**甘,**微溫、**微寒,無毒。**主明目,益精,除水氣,**療血逆,大熱頭痛,心煩。**久服,輕身。莖主癮疹癢,可作浴湯。一名益母,一名益明,一名大札,一名貞蔚。生海濱池澤。五月采。

白話文:

充蔚子:味道辛、甘,性質微溫、微寒,沒有毒。主治眼睛明亮,使精液充足,消除水氣,治療血液倒流,嚴重的發燒頭痛,心中煩躁。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莖可以治療癮疹發癢,可用來做洗澡水。又名益母、益明、大札、貞蔚。生長在海邊的池沼地帶。在五月的時候採集。

茺蔚,喜生近水溼處。春初,生苗如嫩蒿。入夏,長三、四尺。莖方如黃麻,莖葉如艾而背青,一梗三葉。葉有尖歧,寸許一節,節節生穗,叢簇抱莖。四、五月間,穗內開小花,紅紫色,亦有微白色者。每萼內有細子四粒,粒大如同蒿子,有三稜,褐色。其草,生時有臭氣,夏至後即枯。其根白也。《綱目》

白話文:

茺蔚喜歡生長在靠近水和潮溼的地方。春天剛開始的時候,生出的苗就像嫩蒿。夏天到了,長到三、四尺高。莖是方形的,像黃麻。莖和葉像艾草,但背面是青色的,一個莖有三片葉子。葉子有尖刺,一寸多一節,節節生長穗,叢密地抱住莖。四、五月間,穗內開出小花,花色是紅紫色,也有淡白色的。每個萼片內有四粒細小的種子,種子大小就像蒿子,有三個棱,呈褐色。這種草在生長時有臭味,夏至後就枯萎了。根是白色的。《綱目》

火是氣之靈,水是氣之粹。氣和,則火麗於水為精明;氣乖,則水拂於火為水氣。水氣盛而精明衰,益精明,正以除水氣。除水氣,即以益精明。茺蔚子,得水之餘也,而能會神聚精於火也。子是氣之精,莖是氣之道。氣盛,則血順而流行;氣衰,則血違而畱滯。畱滯於節,而癮疹癢。

白話文:

火是氣的精靈,水是氣的精華。氣融合,則火麗於水為精明;氣不和,則水拂於火為水氣。水氣盛而精明衰,想要增加精明,正是要除去水氣。除去水氣,就是為了增加精明。茺蔚子,是得到水之餘的精華,而且能會聚心神於火。子是氣的精華,莖是氣的管道。氣盛,則血順而流通;氣衰,則血違而留滯。留滯於關節,而引起癮疹和搔癢。

去癮疹,正以行氣血。行氣血,即以除癮疹。茺蔚之莖,得木之條達,而偏開花結實於節也。蓋嘗讀《易》而玩夫「節」焉。節者,陰陽適均之分限,而在下者整,在上者微,此其取象也。節者,陽上出以化陰。而下者猶麤,上者愈精,此其義旨也。乃茺蔚者,開花結實,不上不下,適當其節。

白話文:

除去癮疹的正道,是疏通氣血。疏通氣血,癮疹自然會消除。茺蔚的莖,得到了木的條理分明,雖然在節上開花結果。曾經讀《易經》且玩味「節」這個字。節,就是陰陽適度均勻的分界線,在下則整齊,在上則稀微,這是取象。節,是陽氣上升以改變陰氣。而在下則較粗糙,在上則較精緻,這是它的旨意。茺蔚卻是開花結果,不上不下,適當地在其節上。

是子為遇陰陽之相值,以翕其和;莖為就陰陽之相續,以致其通。彼陰陽欲相續而不通,為癮疹作癢;陰陽旣相值而不和,為水泛目暗。得此,何能不和且通耶?雖然世之視茺蔚也,美厥名曰「益母」,任以職曰「行瘀」。

白話文:

這個孩子因為遇上了陰陽之氣的交合,因而和順融合;莖葉接近陰陽的延續,因而暢通無阻。那陰陽想要互相延續卻不暢通,就會長濕疹使人發癢;陰陽既已交合卻不和順,就會有水溢的現象,導致眼睛昏花。得了這個病,怎麼可能不和順暢通呢?雖然世人看女貞草時,讚美它的別名叫「益母」,賦予它「行經活血」的功用。

行瘀是已,血行不止者,又復資之,婦孺咸知,村野廣用,而實堪取效,乃《本經》絕無一言道及,豈古人之智不若今耶?曷不究夫《別錄》乎?試觀盛夏蘊隆,日近如炙,土焦如渴,而水反盛漲。在人,則津液消耗而百衇反憤盈,是何故哉?以諸陰盡為陽所劫持也。不然,血旣逆矣,烏得更為大熱。

白話文:

瘀血要消散後就不痛了,如果血行不止,繼續加上這個藥方,婦女小孩都知道,在鄉間也廣泛使用,而且真的有效,但是《本經》上卻完全沒有提到,難道古人的智慧沒有現在人高嗎?何不仔細研究《別錄》呢?夏天陽氣盛,烈日高照像火烤一樣,土地乾枯就如同很渴一樣,但水反而漲起來。人體也一樣,津液消耗了,但各種腺體反而腫脹起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各種陰液都已被陽氣劫持了。不然,如果血都逆流了,哪來的大熱。

而心煩、頭痛,絕似外感之所為耶?婦人當胎產時,血亦已傷矣。而種種患害,復皆本於血。血旣為逆,則一身所聚之水氣及津液、涕唾、便溺,何者不可從血以為患。益母者,不及盛暑,已告收成,明明不與浮陽為伍。且當夏氣初動,隨即處處會精聚神於陰陽交屆之節。是益母行瘀,非行瘀也。

白話文:

心煩頭痛,還以為是遭受到外邪侵犯所引起。產婦生小孩的時候,血氣已經受損了啊。而各種患病的傷害,都本質上來說都是源於血。血脈逆亂,那麼人體一身上下聚集的水氣、津液、涕唾液體、大小便,哪一種不能跟隨血脈而導致疾病呢?澤蘭在盛夏還未到就已經收成,明顯與浮陽不是一夥的。並且在夏季天氣剛開始變暖的時候,澤蘭就會到處聚集精華於陰陽交錯之時。這就是澤蘭可以行瘀,但卻不是行瘀。

取其未及盛滿,先畱餘地也。益母止血,非止血也。取其不劫持陰氣,盡化為血也。由是言之,則莖葉所主,仍是其子除水之功。特通暢條達,令其行所當行,止所當止,奏效更長耳。

白話文:

取其未及盛滿,先留下餘地也是。益母草止血,不是單純止血。而是取其不劫持陰氣,全部化為血的功效。由此看來,莖葉所主導的,仍然是其子除水的功效。特別是疏通條達,讓其行所當行,止所當止,療效更長久罷了。

車前子:味甘、**鹹,**寒,**無毒。**主氣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溼痹,**男子傷中,女子淋瀝,不欲食,養肺,強陰,益精,令人有子,明目,療赤痛。**久服,輕身,耐老。**葉及根,味甘,寒,主金瘡,止血,衄鼻,瘀血,血瘕,下血,小便赤,止煩,下氣,除小蟲。**一名當道,一名芣苜,一名蝦蟇衣,一名牛遺,一名勝畱。生正定平澤邱陵坂道中。五月五日采,陰乾。

白話文:

車前子:味道甘甜、鹹,性寒,無毒。主要治療氣滯引起的小便不通,疼痛,利尿通小便,去除風濕痹痛,男性生殖器受傷,女性淋漓不盡,沒有食慾,補益肺氣,強壯陰精,增益精液,使人生育,明目,治療胃痛。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延緩衰老。車前子的葉子及根,味道甘甜,性寒,主要治療刀傷、刀傷出血,鼻出血,瘀血,血癤,便血,小便發紅,止煩熱,降氣,驅除腸道寄生蟲。別名為當道、芣苜、蝦蟇衣、牛遺、勝畱。生長在正定平澤地區的邱陵坂道中。在五月五日採摘,陰乾。

車前子,春初生苗。葉布地,如匙面,中抽數莖,作長穗,如鼠尾。花甚細密,色青微赤。五月結實,如葶藶,赤黑色。《綱目》

白話文:

車前子,在春初的時候生出小苗。它的葉子散佈在地面上,形狀像匙子的面,中間抽出了幾根莖,形成細長的穗狀花序,像老鼠的尾巴。花朵非常細密,顏色是青色略帶紅色。在五月的時候結出果實,形狀像蔞蒿,顏色是赤黑色。《綱目》

或問「車前之子治氣,根葉治血,同一本也,而二其德。且顯然有彼此之殊,其故安在」?夫車前,疏利水道之物也。氣水相阻而結濇,血水相隨而流蕩。得此,則行者行,順者順,恰似治氣治血。若究其實,子亦何嘗治氣,根亦何嘗治血。善夫!徐洄溪之言,曰「凡多子之物皆應屬腎」。

白話文:

有人問:「車前子的種子能治療氣,根和葉能治療血,它們都是同一個本源,但功效卻不同。而且顯然有彼此的區別,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車前是疏利水道的一種藥物。氣和水互相阻礙而凝結,血和水互相隨行而流動。有了車前,那麼氣血就能順暢運行,恰似治氣治血。但是,如果仔細研究,種子實際上並不能治療氣,根實際上也不能治療血。

徐洄溪說得好:「凡是多子之物都應該歸屬於腎。」

腎者,人之子宮也。車前多子,自當隸腎。特質滑氣薄,則不能補而為輸洩。人身賴腎以輸洩者,非水道而何?且葉又先莖而生,莖又先葉而槁。然葉終不如莖之高,莖終不如葉之廣。一則透空而出,一則帖地而生,正似氣呼吸於中,血盤旋於外。氣易成易傷,血難長難竭也。

白話文:

腎臟是人體的水道,就如同車前草多籽,自然與腎臟有關。車前草質地光滑氣薄,無法補益腎臟,只能作為輸洩之用。人體依靠腎臟輸洩,不就是水液的通行嗎?車前草的葉子比莖早生,但莖卻又比葉子早枯黃。然而,葉子最終不如莖高,莖最終不如葉子茂密。一個直通天空,一個貼近地面生長,就像氣在體內呼吸,血液在體外旋轉。氣體容易生成和受傷,血液難以生長和耗盡。

又其物,不生於耕撥空鬆之土,亦不生於築治堅實之土,獨於道旁,人畜所踐而不常踐處則出。根雖不長,入土甚固。欲拔其莖,一撮即起;欲拔其根,必全引其葉,用力拔之,方得離土。苟一葉不在引中,則餘葉皆脫,根仍在土,兀然不動。

白話文:

這種植物不生長在耕整播種的鬆散土地上,也不生長在築治堅固的土地上,而是在道旁,人畜踐踏但不是經常踐踏的地方。它的根雖然不長,但進入土裡非常堅固。想要拔出它的莖,輕輕一拉就起來了;要拔它的根,必須整株摘下它的葉子,用力拔才能離開土壤。如果少摘了一片葉子,那麼其餘的葉子都會脫落,根部仍然留在土壤裡,堅決不動。

而根色白,葉深青,莖青白,子黑,不又似生於金土膠固之中,適被四月正陽火化,乃各分道揚鑣,歸於色青、色黑之肝腎耶?是可知,其功能所由,在虛處之土與火;其作用境界,在實處之肝與腎。而上則發始於胷膈,下則直竟於前陰矣。雖然《千金》、《外臺》,子多入於補劑,葉僅恃之疏洩,何也?夫其味甘,固近於補;氣寒,則終歸於洩,兩者本無異。特水流氣順,則下益於精;血蕩水隨,係上釀有火。

白話文:

根部是白色,葉子是深綠色,莖是青白色,果實是黑色的,這些是否又類似生長在金屬性與土屬性固定的土壤之中,適逢四月正陽之火孕育,才各自發展、分道揚鑣,回歸到屬於肝腎的青色與黑色呢?由此可知,它的作用機能是由虛處的土和火所產生;它的作用境界在於實處的肝和腎。而上則從胸膈開始發育,下則一直通達前陰。儘管《千金》和《外臺》將果實多用於補益藥劑中,將葉片僅用於疏通的作用,為什麼呢?它的味道甘甜,本就接近於補益作用;它的氣性寒涼,則最終還是歸於疏通作用,兩者原本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水流與氣順暢,則有助於精力的增益;血亂與水隨之,會導致體內鬱積火氣。

故子之治,非特氣癃而痛,水道不利而溺濇,因溼而痹者可除,即目赤痛而不明者,亦可已。蓋水與氣,相阻則火生。火在水中,於是一身宜得水之益者,反遭火之累。氣順水流,斯火清。火清,斯還受益而不受累。故充類之極功,曰「養肺,強陰,益精」也。根葉之治,非特血行之金瘡、衄鼻可除,即血停之瘀血、血瘕、下血,亦可已。

白話文:

因此,我的治療方法,不僅能夠治療氣滯而疼痛、水道不通而小便淋漓、因濕邪而痹痛的疾病,還可以治療眼睛發紅疼痛而視物不清的疾病。這是因為水與氣相互阻滯,就會產生火。火在水中,因此整個人體原本應該從水那裡得到好處,卻反而遭受火的傷害。氣順暢,水流動,這時火就會清涼。火清涼,人體就會得到水的好處而不會受到傷害。因此,充實肺氣、增強陰氣、益精的最佳方法,就是順氣活血。根葉治療方法,不僅能夠治療血行不暢造成的金瘡、鼻衄等疾病,還可以治療血瘀引起的瘀血、血瘕、下血等疾病。

蓋惟血之流蕩忘反,必緣火迫。火旣迫血,血無以繼,則水隨之。於是,水亦竭而小便為之赤。能去血中之火,正以其能去水中之火,故充類之極,曰「止煩,下氣」也。反而觀之,則水道不利證,任是「溺濇,氣癃,溼痹,目赤」,凡不痛者,則非車前子可治。其「金瘡,血不止,衄鼻,瘀血,血瘕,下血」,凡小便不赤、不煩、不氣逆者,皆不得用車前根葉矣。

白話文:

因為血液運行不暢,循環失常,一定是由於火氣逼迫的緣故。火氣迫血,血液無以為續,於是水液也跟著枯竭,導致小便發紅。如果能夠去除血液中的火氣,也就是能夠去除水中的火氣,所以《神農本草經》中稱車前子能「止煩,下氣」。反過來觀察,則水道不通的證狀,比如「小便不通、氣喘、關節疼痛、眼睛發紅」等,凡是不疼痛的,就不是車前子可以治療的。而「金瘡,血不止,鼻出血,瘀血,血塊,便血」等,凡是小便不發紅、不煩躁、不氣喘的人,都不能用車前根葉來治療。

木香:味辛,溫,**無毒。**主邪氣,辟毒疫、溫鬼,強志,主淋露,**療氣劣、肌中偏寒,主氣不足,消毒,殺鬼精物、溫瘧、蠱毒,行藥之精。**久服,不夢寤魘寐,輕身,致神仙。一名蜜香。生永昌山谷。

木香,形如枯骨,味苦黏牙者,良。《圖經》

白話文:

木香:味道辛、溫,沒有毒。可以驅除外來邪氣、預防瘟疫、溫和鬼魂、增強意志,主治淋病,治療氣虛、肌肉偏寒,主治氣虛,消毒、殺死鬼神精怪、溫瘧、蠱毒,促進藥物精華的運行。長期服用,不作夢、不夢魘、不吃安眠藥,身體輕盈,可以成仙。另一個名字是蜜香。生長在永昌的山谷中。

木香,形狀像枯骨,味道苦且黏牙的,就是好藥材。出自《圖經》。

強志之義,具見遠志。木香,氣溫味辛苦,其氣芳郁,宜乎性剛而散發者。豈亦能凝神於精,攝陽於陰耶?夫燈燭之譬,在於遠志,原喻以芯。剔翳沁膏,厥功懋矣。然膏中有故,獨不能使燈不明乎?即膏中有故,係滓厚而沉濁者,猶非木香能為力也。燈旣張矣,飛蛾青蟲集焉。

白話文:

堅定意志的道理,充分展示在遠志上面。木香,氣溫味辛苦,香氣芳鬱,適宜性剛而發散香氣的物質。木香豈能使神凝於精,將陽攝藏於陰嗎?燈燭的比喻,在於遠志,原意是用於燈芯。剔除煙翳、浸透蠟油,它的功勞很大。然而蠟油中自有雜質,難道不能使燈不亮嗎?即使蠟油中有雜質,係因為雜質厚而渾濁,這也不是木香能夠去除的。燈已經亮了,飛蛾、青蟲就會聚集在它周圍。

漬於膏而難出,將死未死,宛轉蠕動,膏蕩搖,燈亦為之不明,非剛者挑而去之不可,此木香所為強志也。夫木香之首功為主邪氣,則明非膏中所自有矣。曰「毒」、曰「鬼」,皆陰也,必麗於陰。然毒而曰「疫」,鬼而曰「溫」,不猶么麼之類。雖屬夜出,然能飛揚者乎?是木香之治,治陰厲之氣,反受質於陽。

白話文:

附著在脂肪上的蟲,難以取出,將死未死,不停地扭動蠕動,膏油也因此晃動,連燈火也受到了影響而昏暗不定,若不是品行剛正的人挑出它來,根本沒辦法清除,這正是木香強志的作用。木香主要作用在於驅邪,顯然不是脂肪中原本就有的。稱之為「毒」或「鬼」,都是陰性的,必附著於陰性之處。然而說到「毒」就稱之「疫」,說到「鬼」就稱之「溫」,難道不像是模糊不清的說法嗎?即使它們屬於夜裡出現,卻能飛揚飄動的嗎?因此木香的治療,在於治療陰性兇猛之氣,反過來接受陽氣的影響。

善飛揚而著人身之陰者,則導而出之於陽。以成其神,不搖於精。陽自攝於陽,而不耗夫陰之功。能入於陰,以其似枯骨也。能去陰中之客陽為累,以其氣溫味辛也。能不耗降,以其質粘牙也。故夫淋露者,火在水中,致水流濇;夢寤魘寐者,神歸陰分,為熱所擾。皆陰中不靖,棲陽不穩之病。

白話文:

善於升揚,附著於人體陰位上的病邪,應該用溫陽的方法把陰的部分驅趕出來,才能把神氣扶持起來,使它不受精氣的搖晃。陽氣自身收攝於陽位,而不要消耗陰氣的功能。靈骨針宜進入陰位,因為它是似枯骨。宜去陰中客邪陽熱之累,因為它氣溫味辛。宜不耗降,因為它質粘牙。所以淋露病,是火在水中,致使水流通不暢;夢寤魘寐病,是神歸陰分,為熱所擾。這些都是:陰不調和,陽不安穩的病。

與遠志之使陽歸陰,而陽不受翳累者,原大相逕庭。至於《別錄》所增治療,若主氣不足,致毒鬼溫邪之伏於陰;氣劣不行,致陽之不得徧於外,皆注《本經》而推廣之詞。獨「行藥之精」一語,他味不常有。夫藥物行陽行陰者,多矣。若陰中行陽、陽中行陰者,則較寡。而此非特於陰中行陽,且能於陰中行陰。

白話文:

遠志使陽氣回歸陰氣,而陽氣不受陰翳的累積,這與其他藥物的性質截然不同。至於《別錄》中新增的治療方法,如果氣血不足,導致有毒的鬼魅和溫邪侵伏於陰;氣勢衰弱不流行,無法將陽氣遍佈於外,這皆是註解《本經》並加以推廣的用詞。唯有「行藥之精」一詞,其他藥味就不常見了。藥物中,有許多是行陽行陰的。但是,能於陰中行陽、陽中行陰的,卻很少。而遠志不僅能在陰中行陽,還能於陰中行陰。

藥之精微,使合於陽而成化育,則亦以其味辛在苦中。而其質粘牙而不粘舌,比之龍骨粘舌而不粘牙者為不侔。以彼之攝火於土,則知此為攝火於水,仍能使交於火矣。

白話文:

藥物的精細(指藥的藥性和藥效),使其符合陽氣而使生命得到變化發展,那麼它的味道也是辛中帶苦的。然而它的藥質粘住了牙齒,但不粘住舌頭,如果和龍骨(味苦、甘,性溫)粘住了舌頭而不粘住牙齒相比,兩者是不相同的。因為龍骨能夠制約水中的火,就知道(本藥)這是制約水中的火,仍能使它交於火。

遠志:味苦,溫,**無毒。**主欬逆,傷中,補不足,除邪氣,利九竅,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力,**利丈夫,定心氣,止驚悸,益精,去心下膈氣、皮膚中熱、面目黃。**久服,輕身,不老,**好顏色,延年。**葉名小草,**主益精,補陰氣,止虛損、夢洩。**一名棘菀,一名葽堯,一名細草。生泰山及冤句川谷。四月采根葉,陰乾。得茯苓、冬葵子、龍骨良,殺天雄、烏頭、附子毒,畏珍珠、藜蘆、蜚蠊、齊蛤

白話文:

遠志:味道苦,性質溫和,無毒。主治嘔吐、噁心、呃逆,中氣受傷,補充不足之元氣,排除邪氣,疏通九竅,增強智慧,使耳目聰明,不健忘,增強意志力,倍增體力,對男子有益,能夠安定心氣,止驚悸,益精,消除心窩的膈氣、皮膚中的熱氣、面黃的症狀。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延緩衰老,容顏美麗,延長壽命。葉子叫做小草,主治益精,補陰氣,止虛損,夢洩。別名叫棘菀、葽堯、細草。生長在泰山及冤句川穀。四月採收根、葉,在陰涼處晾乾。與茯苓、冬葵子、龍骨一起服用效果很好。能夠化解天雄、烏頭、附子的毒性,但懼怕珍珠、藜蘆、蜚蠊、齊蛤。

遠志,有大葉、小葉二種。大葉者,似大青而小;小葉者,似麻黃而青,亦似畢豆葉。三月開花,亦有紅白二色。紅者,屬大葉也。根長及一尺,色黃黑,去心用。參《圖經》、《綱目》

白話文:

遠志有兩種:大葉和常葉。大葉的一種,葉子和大青葉很相似,但要更小一點;小葉的一種,葉子很像麻黃葉,但顏色比較青,也與畢豆葉相似。遠志在三月開花,花有紅白兩種顏色。紅色的花是屬於大葉的一種。遠志的根大約長一尺,顏色是黃黑色,要去掉根心才能用。參考《圖經》、《綱目》。

或問「劉潛江於遠志,自詡『陰中醒本作發陽,陽中宅陰』兩語為中肯,不知當否」?予謂「譬之燈膏盈而火闇者,必挑其芯,此陰中醒陽之意也。譬之燭必芯具而膏始得附,必火燃而膏始得融,此陽中宅陰之意也。兩語者,誠為扼要。且人之智慧、聰明、記憶、志力、運動,皆火;其精血、津液、涕唾、泗洟、便溺,皆膏。

白話文:

有人問:「劉潛江對於遠志,自誇『陰中醒本作發陽,陽中宅陰』兩句話表達中肯,不知道是否恰當」?我認為:「譬如燈盞裡的油添滿了,火焰反而暗淡,必須撥動燈芯,這便是陰中醒陽的意思。譬如蠟燭,必須有燭芯才能粘上蠟油,必須點燃了蠟燭才能使蠟油融化,這便是陽中宅陰的意思。這兩句話,的確是抓住要害的。而且,人的智慧、聰明、記憶、意志、活動,都是火氣;人的精血、津液、涕唾、汗液、排洩物,都是油液。

火以化膏為用,膏以資火為用。而火之餘燼,不可使畱,以翳夫火。故隨其所翳,挑而剪之」。遠志者,苗短根長苗名小草,根長尺餘。根之長,有以見其入膏之深;苗之短,有以見其剪翳之淨。此「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力」之說也。陽之所在,即陰之所隨;陰之所資,即陽之所運。

白話文:

火需要膏脂才能燃燒,膏脂需要火才能融化。但火燃燒後剩下的灰燼,不能讓它留著,會覆蓋火苗。所以要根據灰燼的位置,挑出來並剪掉。遠志的幼苗很短,根卻很長,幼苗的名字叫小草,根有一尺多長。根的長度,顯示了它深入泥土的深度;幼苗的短,顯示了它剪除灰燼的乾淨徹底。這就是「增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力」的說法。陽氣所在的地方,陰氣就會跟隨;陰氣所依賴的地方,就是陽氣運行的地方。

兩者必膠黏融液,竝無乖隔。斯得運動靈,開闔利。苟有纖塵干於其間,即機關窒強矣。遠志者,根似牛膝,葉似麻黃。惟其入陰者深,出陽者淺。外出之力為入下之性所掣,是以不能如麻黃之大發其陽,隨竅皆透,而僅能去九竅之翳累,此「除邪氣,利九竅」之說也。震動於上,能使陽離於陰;洩澼於下,能使陰離於陽。

白話文:

陰陽二者必定緊密結合、融洽無間,沒有隔閡。這樣才能靈活運動,開闔順利。如果有細微的灰塵幹擾其間,那麼機關就會阻塞僵硬。

遠志的根部像牛膝,葉子像麻黃。它之所以能深入陰部,淺出陽部,是因為它外出的力量受到向內下降的天性所牽制。因此,它不能像麻黃那樣大力發散陽氣,通過所有的孔竅透出,而只能去除九竅的障礙,這就是「除邪氣,利九竅」的說法。

在上部震動,能夠使陽氣離開陰氣;在下部洩除積水,能夠使陰氣離開陽氣。

離之甚者,上傷及下,下傷及上;離之淺者,則僅傷中。若上久震動,在中津液遂漓,而有陰不攝陽之兆。惟使陽能入陰,陰從陽化,乃得兩氣復相聯聚。遠志者,從上下下,最為有力,猶不能及泉;從下上上,終不能及其根之分寸,故僅能使由上病而傷中者復,此「欬逆、傷中、補不足」之說也。三項之中,最精微者,置之極後;極籠統者,反著最前。

白話文:

如果病情嚴重,上部會影響下部,下部也會影響上部;如果病情較輕,則僅會影響中間。如果上部長期震動,中間的津液就會流失,出現陰虛不攝陽的症狀。只有讓陽氣進入陰中,陰氣跟隨陽氣運行,才能使兩氣重新聚合。遠志藥性從下往上,最為有力,但仍不能到達泉水;從下往上,最終也到不了根部,所以只能治療由上病而傷中的情況,這就是「曖逆、傷中、補不足」的道理。三項中,最精微的放在最後,最籠統的反而放在最前。

何也?是蓋順病之高下以為言,且以明遠志之用雖廣,而其實,在由陽病以累及陰。其於由陰病而累及陽者,猶隔膜也。至若《別錄》所著,皆《本經》注腳,曰「去心膈氣、皮膚中熱、面目黃」,即所謂「欬逆、傷中、補不足」也。曰「定心氣,止驚悸」,即所謂「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也。

白話文:

那是什麼意思呢?實際上是根據病情的輕重而說的,並且以此來說明遠志的用途雖然廣泛,但實質上,是在由陽性疾病累及陰性疾病。至於由陰性疾病累及陽性疾病的,就像隔著一層膜似的。至於《別錄》所記載的,都是《本經》的註文,說「去除心膈之氣、治療皮膚中熱、治療面部發黃」,也就是上面所說的「治療呃逆、治療身體受傷、治療身體虛弱」。說「安定心氣,停止驚悸」,也就是上面所說的「增加智慧、使耳目聰明、永不遺忘、增強意志」。

古今注本草家,類以遠志《本經》有「不忘強志」之文,《別錄》有「益精」之文,遂互相牽合,謂「惟能益精,故有不忘強志之效」。不知味苦、氣溫、性燥之物,豈是益精之品。必也精本不虧,而運精之神有翳累,故撥去其翳累而神自清,神清而精自融液,謂為益精,可也。〈本神篇〉曰「腎藏精,精舍志」,又曰「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

白話文:

歷代註解本草的醫家,一般都引用《本經》中「不忘強志」這句話,而《別錄》中又列出「益精」這項功用,於是一般人就認為「因為遠志可以益精,所以它才具有不忘強志的功效。」但是卻不知道遠志味苦、氣溫、性燥,根本不是益精的藥品。如果人的精氣,原本就沒有虧損,只是運轉精氣的神明受到矇蔽,所以去除矇蔽之後,神明就能清明,而精氣也自然會融液,這樣才能稱為益精。所以〈本神篇〉說:「腎臟藏精,精舍藏志。」,又說:「腎臟旺盛的怒氣無法停止,那麼就會傷害志。」

志傷,則喜忘其前言」,明明因暴怒,引火上浮,致神離於精耳,精亦何從驟虧。惟引其火,使歸於精。精與神相合而自復,又何必益精。《千金》〈雜補門〉治陰痿精薄而冷方,後注「欲多房室,倍蛇牀。欲堅,倍遠志。欲大,倍鹿茸。欲多精,倍鍾乳」,亦可見用遠志者,為堅志意,非益其精之謂也。

白話文:

當人感到精神上的傷害,往往會想忘記之前的事情。這是因為極度憤怒會讓人失去理智,就像火焰上升一樣,讓人的靈魂和精氣分離。但如果能夠調控這股怒氣,讓它回歸到人的精氣中,精氣和靈魂就能重新結合,自然而然地恢復,就不需要再刻意增加精氣了。《千金翼》一書中的《雜補門》提到了一個治療性功能障礙和精神虛弱的方法,說到如果想要性能力更強,就要加倍使用蛇床子;如果想要更堅定,就加倍使用遠志;如果想要體積增大,就加倍使用鹿茸;如果想要精氣更多,就加倍使用鍾乳石。這裡提到使用遠志是為了增強決心和意志,而不是單純增加精氣。

遠志何以能堅其志?蓋房室之事,源發於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其志不回,則其火不散,而陰不洩,此即與「不忘、強志、倍力」之經文一貫矣。於此,見善忘,即志不堅。志之不堅,即神之注於精不純。一其取義,仍在遠志之苗短根長,自上下下,苦溫以醒發其火耳,益精云乎哉?

白話文:

為什麼遠志能堅定人的志向?房室之事,源發於心。心中有所記念,稱為意,意念存留的東西,稱為志。志向不改變,火氣就不會散失,元精也不泄漏。這就符合「不忘、強志、倍力」的經文,的意思是一致的。因此,見到善忘者,就是志向不堅定。志向不堅定,就是元精不能專一地供給陽精。採取這個意義,還在於遠志的苗短而根長,從上到下,苦溫性質,以喚醒元精,使元氣增強。

龍膽:味苦,寒、**大寒,無毒。**主骨間寒熱,驚癎,邪氣,續絕傷,定五臟,殺蠱毒,**除胃中伏熱、時氣溫熱,熱洩下利,去腸中小蟲,益肝膽氣,止驚惕。**久服,益智不忘,輕身,耐老。一名陵游。生齊朐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十二月采根,陰乾。貫眾為之使,惡防葵、地黃

白話文:

**龍膽:**味道苦,性寒,大寒,沒有毒。 **主治:**骨間寒熱,驚悸,邪氣,續絕傷,安定五臟,殺蠱毒,消除胃中積伏的熱氣,時氣溫熱,熱洩下痢,去除腸胃中的小蟲,增益肝膽之氣,止驚惕。長期服用,增益智慧,不忘失,身體輕捷,延緩衰老。別名陵遊。生長在齊朐山谷及冤句。在二月、八月、十二月採收根部,陰乾。貫眾為之使藥,禁止與防葵、地黃合用

龍膽,宿根黃白色,下抽根十餘本,大類牛膝,直上生苗,高尺餘。四月生葉,似柳葉而細,亦如嫩蒜。莖如小竹枝。七月開花,如牽牛花,作鈴鐸形,青碧色。冬後結子,苗便枯。《圖經》

白話文:

龍膽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呈黃白色,從根部可以抽出十幾根根莖,形狀類似牛膝。龍膽的莖直立向上生長,高度可達一尺多。四月時,龍膽開始長出葉子,葉子形狀類似柳葉,但更細,也像嫩蒜。龍膽的莖像小竹枝一樣。七月時,龍膽開花,花朵像牽牛花,呈鈴鐺狀,顏色為青碧色。冬天後,龍膽會結出果實,然後植株就會枯萎。《圖經》中記載了龍膽的這些特徵。

龍膽,至苦極寒。論其性體,定能逢熱則清,遇火則折,宜乎降洩無餘,堪與大黃鬪技爭捷矣。乃其功效,不曰「蕩滌」,不曰「推逐」,而曰「主骨間寒熱,驚癇,邪氣,續絕傷,安五臟」,一若自內達外者何?夫無平不陂,無往不復。惟其苦寒屆至極,斯不洩不降,已寓其間。

白話文:

龍膽草,性味極苦且寒。根據其特性,可以得知它一定能夠遇熱則清涼退火,遇火則折斷。它降泄無餘,所以能與大黃互相爭奪療效的高下。但它的功效,並不像是「蕩滌」、「推逐」那樣,而是主治骨間寒熱、驚癇、邪氣、續絕傷,安五臟。這就好像它能從內而外發揮作用似的。沒有平坦的地方就不會有傾斜的地方,沒有往的地方就不會有復的地方。龍膽草的苦寒性味達到極致,纔不會洩氣和降熱,其中已蘊含了這種道理。

蓋苦本主發,龍膽苦之至而兼濇。濇者,至苦之中有至酸也。酸稟春之發育,苦稟夏之暢達,乃相聯屬焉,則其寒,非極洩而為極入矣。味陰而氣陽,陽唱則陰隨,故味之暢發,不能違氣之深入。然進銳者,退必速。

白話文:

苦味本性具有發散的功能,龍膽味最苦,並兼有酸味。酸味具有春天的發育特性,苦味具有夏天的暢達特性,兩者互相關聯。因此,龍膽的寒性,不是極度發散,而是極度收斂。味道是陰性的,氣味是陽性的,陽性引導則陰性追隨,因此味道的發散,不能違背氣味的深入。然而,進展太快的人,退步也一定很快。

氣寒旣引味苦以深入,而寒力先退,苦力方優,能不謂其功為「暢發極內之火邪」耶?極內者何?在軀體為骨,在五志為神,則龍膽之用,在驅體,為除骨間寒熱;在五臟,為除驚癇邪氣。又何疑焉?極內所藏,自極精微。其行止動作,皆暗相輸灌,默相交會,而有邪氣干於其間,則有形者為斷絕,無形者為不安,曰「續絕傷,安五臟」者,即「骨間寒熱,除驚癇,邪氣散」之效驗也。雖然深中有淺,淺中亦有深。

白話文:

寒氣既被苦味引發而深入,但寒氣的力量先已退去,苦味的力量方始優勢,難道不該說它的功效是「痛快發散極內火邪」嗎?極內是什麼呢?在身體是骨髓,在五志是神識,由此可見龍膽的作用,在身體,是消除骨節之間的寒熱;在五臟,是消除驚恐抽筋的邪氣。為什麼還有疑問呢?極內所珍藏的,必定十分精微。它的活動運行,都暗中相互貫通,無聲交流,而有邪氣幹擾於其間,則有形的就中斷了,無形的就不安了,所謂「續絕傷,安五臟」,就是「骨節之間寒熱消除,驚恐抽筋消除,邪氣散去」的功效驗證。然而深中有淺,淺中也有深。

皮毛血衇,固不得為深矣。在軀體之內,豈無捨五臟間神志外,亦有深焉者乎?《別錄》緣其如此,故又補出「驅六腑間邪熱」一層。六腑中,氣之極深者,第一則膽中清淨之氣,其次則腸胃三焦中水穀運行之氣。熱邪干膽中清淨之氣,則為熱洩下利;干腸胃三焦中水穀運行之氣,則為胃中伏熱,腸中小蟲。「熱洩下利」之上,又冠以「時氣溫熱」者,明下利非由時氣溫熱。

白話文:

皮毛和血脈只能算淺,在身體的內部,除了五臟間和神志之外,難道沒有更深的地方嗎?《別錄》正因如此,才補充了「驅逐六腑之間的邪熱」一層。六腑之中,氣極深的地方,第一是膽中清淨之氣,其次是腸胃三焦之中水穀運行之氣。邪熱侵犯膽中清淨之氣,就會導致熱瀉、下利;侵犯腸胃三焦之中水穀運行之氣,就會導致胃中伏熱、腸中小蟲。「熱瀉、下利」之上,又冠以「時氣溫熱」,是為了說明下利並非由時氣溫熱引起。

其故,則在水穀不得為熱洩也。龍膽之功,由淺及深。在淺,則去著物之熱;在深,則除不著物之熱。〈陰陽應象大論〉曰「陽化氣,陰成形」,此天地之規模,以生人生物者也。惟此,能於陽分,和化氣之樞;於陰分,去成形之累。猶不可謂「鍾生氣於病中,化病氣為生氣」耶?《本經》列之上品,治非無由,而後人視為苦寒峻利,殊失厥旨。故其續增主治如「黃疸,狂煩,疥瘡,癰腫,喉痛」等證,盡是有形間病。

然能於水中求火之所在,則亦不能不服其苦思深得也。

白話文:

原因在於人體的水榖沒有受到熱氣的洩散。龍膽草的功效是從淺到深的。在淺層,它可以去除外表的熱氣;在深層,它可以去除內部的熱氣。《陰陽應象大論》中說:陽氣化生為氣體,陰氣凝聚成形體,這是天地運行的規律,也是生人生物的規律。龍膽草只能在陽性的部分,調和化生氣的樞紐;在陰性的部分,去除形成形體的累贅。因此,龍膽草算得上是「在病中生出元氣,將病氣化為元氣」的藥物。把它列入上品,是有道理的。但後人卻把它看作是苦寒峻利之品,實在是誤解了它的本意。所以,後世增補的主治功效,如「黃疸、狂煩、疥瘡、癰腫、喉痛」等病症,都是有形體的疾病。

既然可以從水中尋找火的蹤跡,那麼你也不能不服他苦思鑽研後的深刻見解。

石斛:味甘,平,**無毒。**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藏虛勞羸瘦,強陰,**益精,補內絕不足,平胃氣,長肌肉,逐皮膚邪熱、疿氣,腳膝疼冷痹弱。**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定志,除驚。**一名林蘭,一名禁生,一名杜蘭,一名石遂。生六安山谷水傍石上。七月、八月采莖,陰乾。陸英為之使,惡凝水石、巴豆,畏殭蠶、雷丸

白話文:

石斛:味道甘甜,性質平和,沒有毒性。

主要用於治療損傷、消除痺痛、下氣、補益五臟虛損、勞累消瘦、滋陰、益精、補益內部虛損、平胃氣、長肌肉、驅除皮膚邪熱、毒氣以及腳膝疼痛、寒冷、麻痺、虛弱等症狀。

長期服用,可以增強胃腸功能、減輕體重、延長壽命、鎮定精神、消除驚怖。

別名有林蘭、禁生、杜蘭、石遂等。生長在六安山谷中,水邊的石頭上。在七月、八月採集莖部,在陰涼處晾乾。

陸英可以用作君藥,忌諱與凝水石、巴豆同用,害怕僵蠶、雷丸。

石斛,叢生石上。其根,斜結甚繁,乾則白輭。五月生莖,似小竹節,節間出碎葉,生皆青色,乾則黃。七月開花紅色,十月結實。節上自生根鬚,人亦折下,以沙石栽之,或以物盛挂屋下,頻澆以水,經年不死。參《圖經》、《綱目》

白話文:

石斛生長在石頭上,它的根斜著生長,非常茂盛,乾枯後呈白色。五月時長出莖,像小竹節,節間長出碎葉,都是青色,乾枯後變黃。七月時開花,花朵紅色的,十月結出果實。石斛的節上會自己長出根鬚,人們也會將它折下來,用沙石栽種,或用器皿盛放,掛在屋簷下,經常澆水,一年都不會枯死。出處:《圖經》、《綱目》

凡水土媾乃生木。草,木類也。未有草藉水石而生,不資纖土者。有之,則石斛是。凡水石相漬,縱千百年,水不爛石,石不耗水。惟旣生斛,則若石挹水以灌斛,斛因石以引水。石屬金,內應乎肺,水則內應乎腎。是石斛者,引腎陰以供肺,通調下降者也。斛以五月生,其時,則陰姤於下,而勢浸長;陽拔隊,而浮於土。

白話文:

所有的水土混合在一起才能生長出樹木。草和樹木都是同類,沒有見過不需要一點泥土,只依靠水和石頭就能生長的草木。如果有的話,那就是石斛了。所有的水和石頭互相浸漬,即使過去了上千年,水也不會腐蝕石頭,石頭也不會耗盡水。只有當石斛生長出來後,就像石頭吸收水來澆灌石斛,石斛依賴石頭引水。石頭屬於金,與肺臟相應;水則與腎臟相應。所以石斛的作用是把腎臟陰液引到肺臟,使之通調而下行。石斛在五月生長,這個時候陰氣在下面集聚,力量逐漸增長;陽氣則向上升發,浮於地面。

以十月實,其時,則陽復於下,而力頗厚;陰連引,而際於天。是其功用,究竟為助肺降而洩陽使下,引腎升而交陰於天。夫陰沉於下而不動,陽痹於中而不散,氣結於上而不降。其中之傷,為何如?但使陰濟於上,相和而下交;陽歸於下,成化而上濟,斯可謂「主傷中、除痹、下氣」否耶?脾肺腎旣受益,則心與肝自不能不受益。五臟皆受益,斯虛勞羸瘦,何能不復,而其歸著,則盡由於強陰。

白話文:

十月是豐收的季節,這時陽氣回到下面,力量比較厚重;陰氣向上引導,而與天相連接。這種作用,最終是幫助肺臟下降而使陽氣下降,引導腎氣上升而與天際的陰氣交合。陰氣沉於下面而不動,陽氣阻塞於中部而不能散發,氣結於上面而不下降。其中的傷害,是怎麼樣的?只要使陰氣滋潤於上面,互相和諧而向下交合;陽氣歸於下面,形成氣化而向上滋潤,這難道可以稱為「主治內臟的傷害、消除寒痹、下降氣體」嗎?脾臟、肺臟、腎臟都受益了,那麼心臟和肝臟自然也受益。五臟都受益了,虛勞羸瘦,怎麼能不恢復,而其歸宿,則完全是強盛陰氣的結果。

蓋斛,固得金水之專精,而莖生青乾黃,花紅,原具五藏之全也。「益精,補內絕不足,除腳膝冷疼痹弱」,此其故皆在肺腎不連。「平胃氣,長肌肉,逐皮膚邪熱,疿氣,定志,除驚」,此其故,皆在熱氣中痹。得《別錄》一證,《本經》益明,而用者,遂有可遵循,此古人用意深處,所宜細繹者也。

白話文:

蓋斛,它自然生長在金水相交的地方,而它的莖上長有青、乾黃、紅色的花朵,原本就具備了五臟的全部精華。「益精、補內絕不足、除腳膝冷疼痹弱」,其原因皆在肺腎不連接。「平胃氣、長肌肉、逐皮膚邪熱、疿氣、定志、除驚」,其原因皆在熱氣中痹阻。從《別錄》中的一證,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經》,而用者,遂有可遵循,這是古人用心深遠之處,值得我們細細體味。

要之,石斛自是補劑,然其調處陰陽,交聯上下,有扶危定傾之概,遂不得但目為補劑。故施之於外感,凡火痹於中,氣結於上,陰伏於下者,尤見收功莫測。以意消息而用之,也可。

白話文:

總之,石斛本身就是一種補品,但它平衡陰陽、連接上下、扶危定傾的能力,使得它不能僅僅被視為一種補品。因此,將它用於外感治療,對於那些因為火熱痹阻在中焦,氣鬱結在頭頂,陰寒潛伏在下焦的患者,尤其見其療效不可測。可以根據病情適當地使用它,效果很好。

巴𦺩天:味辛、**甘,**微溫,**無毒。**主大風邪氣,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療頭面遊風、小腹及陰中相引痛,下氣,補五勞,益精,利男子。生巴郡及下邳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陰乾。覆盆子為之使,惡朝生、雷丸、丹薓

白話文:

巴戟天:味道辛、甘,性微溫,無毒。主治大熱邪氣、陰莖痿弱不能勃起、增強筋骨、調和五臟機能、補益中氣、增強意志、增強元氣、治療頭面遊走性疼痛、小腹及陰部引起的疼痛、降氣、補益五勞損傷、增益精氣、使男子陽氣充盛。生長於巴郡或下邳山谷。在二月份、八月份採集根部,並在陰涼處晾乾。覆盆子為其佐使藥,巴戟天不宜與朝生、雷丸、丹薓同時使用。

巴𦺩天,生山林者,葉似茗;生內地者,葉似麥虋冬而厚大。至秋結實,經冬不枯。根如連珠,宿根青,新根白紫,用之皆同。以連珠多肉厚者為勝。《唐本》參《圖經》

白話文:

野生巴豆,生長在山林中的,葉子像茶葉;生長在平地上的,葉子像麥冬,而且比較厚大。到了秋季結出果實,經過整個冬天都不會枯萎。根部就像一串珍珠,老根是青色的,新長出來的根是白紫色,兩種根部都可以用來入藥。其中以根部串得像珍珠、而且肉厚實的品質最好。《唐本》所記載的,參照《圖經》所述。

夫風邪之於人,其始,能令人毫毛畢直;其繼,能令人多汗惡風已耳。陰痿不起,豈大風邪氣所能致耶?不知陰痿不起,非外中之風。猶口燥舌乾,非外受之燥也。然內涸之燥,有口燥舌乾可憑。

白話文:

風邪在侵犯人的時候,初期流感初期會令人汗毛直立,接著便會令人多汗惡風,耳朵不適。陰痿且無法勃起,難道是受到風邪的直接影響嗎?其實陰痿不起,並不是外在風邪侵襲所造成的。就如同嘴巴乾燥舌頭乾裂,並不是因為受到外在的乾燥所造成的一樣。然而內在的乾燥,確實會造成嘴巴乾燥舌頭乾裂的症狀。

陰痿不起,非風所能致,何以知其由大風邪氣?此則有說焉,三百六十五日分為七十二候,凡羽毛、鱗介、草木,生壯、老死於其間者,何限?而獨著為生殺之表率者,在立春第一候,曰「東風解凍」;在立秋第一候,曰「涼風至」,是風為生殺統領。物當生壯,設遇涼風,必遭抑遏;物垂老死,設遇東風,亦緩顦顇《玉篇》「顦顇,憂貌」。惟物,有屆時難挽之期;故風,無久違氣候之異。

白話文:

陰痿不能勃起,不是風病所造成的,怎麼知道它是因為天氣寒冷呢?關於這個問題,解釋如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劃分為七十二個候,凡是鳥獸昆蟲、魚類介蟲、草木樹林等,在其間生長壯大、衰老死亡的,不可勝數,其中只有立春的第一個候「東風解凍」和立秋的第一個候「涼風至」被認為是生殺的代表。這是因為風是生殺的統領。正當物應當生長壯大的時候,若遇到涼風,必然遭受抑制;物將要衰老死亡時,若遇到東風,也可暫時緩和一下。只有事物到了時候,便無法挽回。所以風,並沒有長時間違背氣候的變化。

此夏令風從西北,冬令風自東南,胥有之。特終未見積月累旬,不能休止也。人自生至病,原不得常以陰痿不起為病。適當二八已後,八八已前,不因精血之虧,不緣元氣之損,而肢體疲罷,筋骨懈弛,志氣虺頹。觀其狀,似蒲柳之易衰;究其歸,實樞機之完密。豈不似物當生壯,忽值涼飆,惟旋轉其風,則以厲階為榮資。

白話文:

這個夏季,風來自西北,冬季的風來自東南,都有各自的作用。但風的影響時間特別長,以月計,以旬計,不能停止。人從一出生就會生病,本來不可能一直處於陰痿不起的病態。恰好二十八歲以後,八十八歲以前,沒有因為精血的虧損,沒有因為元氣的損傷,而導致肢體疲乏,筋骨鬆弛,志氣頹廢。看他的樣子,似乎像蒲柳那樣容易衰老;究其原因,實際上是樞機的完整嚴密。難道不像事物本該生長壯大,卻突然遭遇了涼風,若要旋轉其風向,就可以以危險的階梯為榮譽和資產嗎?

譬之行舟,適纔「石尤打頭」,極費縴挽;忽而「揚帆鼓枻」,不由人力。是巴𦺩天之主「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不必謂之治風,直謂之「轉風」可也。雖然巴𦺩天能轉蕭索為溫茂,其故安在?蓋惟其色紫。紫者,陽入陰中,陰隨陽唱之驗也。而紫中間白,白則符於蕭索。

白話文:

比喻就像行船,剛才「石尤打頭」,極其費勁地拉縴;忽然「揚帆鼓枻」,不用人力。這是巴𦺩天這位神醫「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不必說他是治風,直接說他「轉風」也可以。雖然巴𦺩天能將蕭索轉變為溫茂,其緣故在哪裡呢?大概是因為他的顏色是紫色的。紫色,是陽氣進入陰氣之中,陰氣跟著陽氣而顯揚的徵兆。而紫色的中間是白色的,白色則符合蕭索。

然間歲則變青,青非鼓動陽風之色乎?紫之多,不能泯白;白之少,非特不化於紫,且能轉而為青。是蕭索,實溫茂之所由;溫茂,乃蕭索之所發。有紫色為根柢,而此則發其機耳。鍾陽氣於陰中,而陰賴以化;布陽氣於一身,而陰隨以生。此小腹陰中相引作痛,及頭面遊風,所以竝能療也。

設使火原偏旺,水原偏衰,縱有陰痿不起,少腹引痛,雖昧者,亦不恃此為救援矣。

白話文:

然而之間歲月一久就變成了青色,青色難道不是鼓動陽風的顏色嗎?紫色的數量多,不能掩蓋白色;白色的數量少,不僅不變化成紫色,而且還能轉變成青色。因此蕭索,實際上是溫茂的原因;溫茂,是蕭索的結果。有紫色的根柢,而這則發其機緣罷了。聚集陽氣於陰中,而陰氣因此得以化解;布滿陽氣於一身,而陰氣隨即產生。因此小腹陰中互相牽引而作痛,以及頭面遊走之風,所以都能療治。

如果肝火過盛,腎水不足,即使出現陽痿、小腹疼痛,即使是醫術淺薄的人,也不會只靠這個方法來治療。

赤箭:味辛、溫。主殺鬼、精物、蠱毒、惡氣,**消癰腫,下支滿、疝,下血。**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一名離母,一名鬼督郵。生陳倉川谷、雍州及泰山少室。二月、四月、八月采根,暴乾。

白話文:

赤箭:味道辛辣、溫熱。它的主要功效是殺死鬼怪、精怪、蠱毒、惡氣,消散癰腫,緩解支滿、疝氣,治療便血。長期服用可以增益氣力,增長陰精,讓人肥壯健康,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別名:離母、鬼督郵。生長在陳倉川穀、雍州以及泰山少室。在二月、四月、八月採集根部,曬乾。

赤箭,春生苗,初出如芍藥,獨抽一莖,挺然直上,高三、四尺。莖中空,色正赤。帖莖杪之半,微有尖小紅葉。四月,梢頭成穗作花,灰白色,宛如箭簳且有羽。有風不動,無風自搖,結實如楝子,核有六稜,中仁如麵,至秋不落。卻透空入莖中,還筒而下,下潛生土內。

白話文:

赤箭是一種春季生長的植物,它剛長出來時像芍藥,只有一根莖直直向上生長,可以長到三到四尺高。莖裡面是空的,顏色是正紅色。貼近莖尖的一半處,會長出很小很尖的紅葉。到了四月,它的頂部會結出穗狀花序,花是灰白色的,就像箭筒和羽毛。即使沒有風,花也會自動搖擺。結出的果實像楝樹的果實,也有六個稜,裡面的果仁像麵粉,到了秋天也不會掉落。果實會穿過莖進入莖內,然後再從莖中長出來,一直向下生長進土中。

根如芋,去根三、五寸,有游子十二枚,環列如衛,皆有細根白鬚。雖相須而實不相連,但以氣相屬耳。根大者,重半斤,或五、六兩,皮色黃白,即天麻也。赤箭是其苗。《乘雅》

白話文:

天麻的根像芋頭,挖出後去除三、五寸的根,有十二條遊子根,環繞著主根像衛兵一樣,這些遊子根都有細小的根鬚。雖然它們互相依靠,但實際上並不相連,只是靠氣息相通。天麻的根很大,可以重達半斤或五、六兩,皮色黃白,這就是天麻。赤箭是天麻的苗。

或曰「陽極變陰,發轉為斂,天麻之莖實有焉。宜乎能出陽入陰,為功甚鉅。今觀《本經》、《別錄》所著,一若殊狹,何哉」?曰「循環之數,天地僅足自主,不能制物也。火燃而難離,水流而莫返,能使不淨盡無餘,其用已不小。何況水火之相遭,火金之相鑠,餘燼遺鏐,珍藏什襲,不令同腐敗者均為棄物,其功詎不大哉?肌肉以火而豐,陰以火而強;力以火而大,氣以火而盛。然皆具往而不返之機。

白話文:

有人說:「陽極轉陰,舒張變成收斂,天麻的莖和果實都有這種作用。所以它能出陽入陰,發揮的作用很大。現在看《本經》、《別錄》的記載,似乎是很狹隘,這是為什麼呢?」回答說:「循環往復的規律,天地只夠維持自己,不能控制萬物。火點燃了很難熄滅,水流動了不能倒流,能使不潔之物全部消失沒有剩餘,這種作用已經很大了。何況水火相激,火金相剋,餘燼和廢金,小心收藏、珍藏幾十年,不讓它們和腐爛變質的東西一樣成為廢物,它的作用豈不是很大嗎?肌肉靠火而豐滿,陰氣靠火而增強;力氣靠火而大,氣血靠火而旺盛。但是都具備了只能前進,不能後退的規律。

其取義,猶赤莖之直上,支節不生。而孰知竟其所至,轉陽為陰。遂生六稜之實,且不墮他所,仍入莖中而歸根復命。是其往而能返,謂之『益氣力、長陰、肥健』,不亦可乎」?然則有游子十二,圍環其根,又何義?夫以環於中而言,則脾胃也。以十二而言,則臟腑之數也,經衇之數也。

白話文:

它的取義,就像直上生長的赤莖,不生長枝節。可是又有誰知道,它一直生長到最後,會轉變為陰性,於是就生出六稜的果實,而且不掉落到別的地方,仍舊進入莖中而回到根部,完成它的使命。它能夠去而復返,所以說「益氣力、長陰、肥健」,不是很合適嗎?那麼,有十二根遊子圍繞著它的根部,又是什麼意思呢?以環繞中而言,是指脾胃。以十二而言,是指臟腑的數目,經絡的數目。

臟腑經衇,以氣血而環周一身。氣之所歸,氣海也。血之所歸,血海也。氣旋繞於上,則支滿;旋繞於下,則為疝。氣血離而旋繞他所,則下血;氣血竝而旋繞他所,則癰腫,皆「瘦削、陰痿、無力、少氣」之根。得歸其所當歸,不旋繞其不當旋繞,則不特「益氣力、長陰、肥健」,且「消癰腫、支滿、疝、下血」焉。是《本經》述其正面,《別錄》抉其底蘊矣。

主蠱毒、惡氣者,俾正氣不助為虐,是取其功用。殺鬼、精物者,彤矢為陰類所畏,是取其形象也。

白話文:

人體各臟腑的經絡,以氣血循環貫通全身。氣的歸處,就是氣海;血的歸處,就是血海。氣旋繞在上面,就會造成支滿;旋繞在下面,就會形成疝氣。氣血分離而旋繞到別處,就會下血;氣血聚集而旋繞到別處,就會形成癰腫,這些都是「瘦弱、陽痿、無力、氣短」的根源。讓氣血歸於它們應該歸屬的地方,不讓它們在不該旋繞的地方旋繞,就不僅可以「增強氣力、增長精血、肥壯健康」,而且可以「消除癰腫、支滿、疝氣、下血」等疾病。這是《本經》所述的正面,而《別錄》則揭示了其中的奧妙。

針對蠱毒和邪惡之氣的狀況,使用彤矢,是因為它的藥性可以抑制邪氣的發作。而用彤矢來驅除鬼魅和精怪,是因為它的外形是陰類生物所畏懼的。

劉潛江云「天麻,在方書云『療風』,惟羅氏謂其『治風』,《大明》謂其『助陽氣』」,兩說不相謀,果孰是耶?夫人身,惟陰陽合和以為氣,而風木由陰以達陽,故陰虛則風實,陽虛則風虛。助陽氣者,正所以補風虛也。是故,虛風為病,有緣於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致肝木生發之氣,不得暢而生者;有因脾胃有病,致土敗木侮而生者。天麻為物,根則抽苗直上,有自內達外之理。

白話文:

劉潛江說:「天麻,在醫書中記載有『治療風』之功效,但羅氏認為天麻『治風』,而《大明》則稱其『助陽氣』」,這兩種說法分歧很大,到底哪個是正確的呢?人體之中,只有陰陽調和才能形成氣,而風木由陰而達陽,因此陰虛則風實,陽虛則風虛。所謂助陽氣,正是為了補充風虛。所以,虛風為病,有可能是因為清陽不能上升,濁陰不能下降,導致肝木生發之氣不能暢通而產生;也有可能是因為脾胃生病,導致土敗木侮而產生。天麻是一種根部抽出直上生長的植物,有由內而外生長的道理。

苗則結子下歸,有自表入裏之象。即其有風不動,無風自搖,乃暢其風之鬱,而不使濫;靜鎮其風之變,而不使羣動。暢風鬱,乃自內達外之功;鎮風變,乃自表入裏之效,就其一往一來而已。能使靜作動,返動為靜,是其功用斷在根,而不在苗。風為六氣之首,人身元氣,通天之本也。

白話文:

新的苗則結成種子並枯死,有由外向內傳播的跡象。即使在沒有風的情況下,也不動搖,但有風的情況下搖動,以便舒暢風的鬱結,而不讓它發作;消除風的惡變,而不讓它羣起作亂。疏通風的鬱結,是從內達外的功效;消除風的惡變,是從外向內傳播的效應,只是去和來的過程而已。能使靜止變為運動,使運動反過來變為靜止,這種功效斷絕在根本,而不是在苗頭。風是六氣之首,人體的元氣,是與天體相通的根本。

元氣出於地,風化即與之竝育竝行,故其治小兒驚氣風癇《開寶》,眩暈頭痛元素,皆風虛之不能達於陽也。可謂自內達外,然亦不外乎自表入裏之體。其治諸風溼痹《開寶》,冷氣𢂽痹,癱緩不隨甄權,可謂自表入裏,然即具有自內達外之用。是則,天麻之用,殆亦侈乎?所云木乘土虛,是木居其實矣。

白話文:

天地之氣,源於大地,天風吹遍大地,天地之氣並育並行。所以,元氣所生之小兒驚氣風癇、眩暈頭痛,都是因為風虛了,沒有到達陽氣的地方。可以說是由內而外,但也不外乎從表到裏的體例。元氣所治的諸風溼痹、冷氣𢂽痹、癱緩不隨,可說是從表到裏,但也有從內到外的作用。那麼,天麻的作用,難道不就是很誇張了嗎?所說的木乘土虛,就是木頭已經長得枝繁葉茂了。

何以亦曰風虛?蓋胃者,五臟六腑之本。食氣入胃,首即散精於肝中。土虛,則風木之化源傷,可不謂風虛乎?就風氣之能達,是為宣陰;挽風氣之能回,是為和陽。和陽,則所謂自表入裏者也。宣陰,則所謂自內達外者也。

白話文:

為什麼也叫做風虛呢?因為胃是五臟六腑的根本。食物進入胃中,首先將精華輸布到肝臟。脾胃虛弱,則肝木化風的來源受損,豈可不說是風虛?考慮到風氣能夠通達,這就是宣散陰氣;考慮到風氣能夠迴旋,這就是溫和陽氣。溫和陽氣,這是所謂的自表入裡。宣散陰氣,這是所謂的自內達外。

卷柏:味辛、**甘,**溫、**平、微寒,無毒。**主五藏邪氣,女子陰中寒熱痛、癥瘕、血閉、絕子,**止欬逆,治脫肛,散淋結,頭中風眩,痿蹷,強陰,益精。**久服,輕身,和顏色,**令人好容顏。**一名萬歲,一名豹足,一名求股,一名交時。生常山山谷石間。五月、七月采,陰乾。

白話文:

卷柏:味道辛辣、甘甜,溫暖、平和、略微寒冷,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治療五臟邪氣,婦女的陰部寒熱疼痛、癥瘕積聚、血閉、不孕,**止呃逆,治療脫肛,散結石,頭部中風暈眩,痿痹,增強陰氣,益精。**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改善膚色,**讓人容光煥發。**別名:萬歲、豹足、求股、交時。生長在常山山谷的石縫中。在五月、七月採摘,在陰涼處晾乾。

卷柏,宿根紫色,多鬚,春生苗,似柏葉而細碎,拳攣如雞足,青黃色,高三、五寸,無花子,多生石上。去下近石有沙土處用之。《圖經》

白話文:

卷柏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根部呈紫紅色,並有很多鬚根。春天時會長出新的枝條,葉子像柏樹葉,但更細碎,像雞爪一樣捲曲起來,顏色是青黃色,高度約三到五英寸。卷柏不開花,也不結籽,通常生長在石頭上。在石頭附近有沙土的地方,可以找到卷柏。

味辛氣溫之物,性秉於陽。計其狀,當魁梧奇偉,而胡為其攣拳曲跽也。攣拳曲跽之物,即使治攣拳曲跽之病,且何故哉?說者謂「春分之時,陰方離於陽。是物以發,故能使陰與陽交合,而主至陰之地為邪所薄者」,予謂不然。友人陸君子全,幼時畜此為戲,具言其乾時,黃萎拳曲,絕無可愛。

白話文:

帶有辛辣味道和溫熱氣質的東西,自然屬性傾向於陽性。如果按照它的外形來看,應該是魁梧奇偉的,但為什麼它卻蜷縮著拳頭、彎曲著身體呢?蜷縮著拳頭、彎曲著身體的東西,就算用它來治療蜷縮著拳頭、彎曲著身體的疾病,又怎麼能治得好呢?有人說:「春分時節,陰氣剛剛開始離開陽氣。這種東西在這個時候發芽,所以能使陰陽交合,並且主宰最陰虛、最容易受到邪氣侵襲的地方。」我不這麼認為。我的朋友陸君子全,小時候養過這種植物作為玩具,他詳細地告訴我,這種植物在乾旱的時候,葉子枯黃,拳頭狀的莖幹彎曲,一點也不可愛。

但漬之水中,則挺發森秀之概,扶搖動蕩之致。蒨翠蒼碧之色,片晌間,炫目驚人。及去水令乾,黃萎拳曲猶故。屢漬屢乾,不為敗壞。且徐氏《藥對》謂其「生於立冬,為桑螵蛸、陽起石使」,是其能於至陰中,熨帖以醒陽;於至陽中,委曲以和陰。試觀《本經》、《別錄》所主,何莫非陰中之陽不達,陽中之陰不順耶?則是物為體陽而就陰,用陰以起陽,無疑矣。

白話文:

但是將它浸泡在水中,就會呈現出挺拔茂盛的姿態,搖曳動蕩的意境。那翠綠蒼青的顏色,轉眼間,就能讓人眼前一亮,感到驚豔。等到把水去掉讓它變乾,它就會像以前一樣黃枯蜷縮。但反覆浸泡,反覆晾乾,也不會腐敗變質。而且,徐氏的《藥對》中說它「生於立冬,為桑螵蛸、陽起石使」,也就是說它能在極陰中調和以振奮陽氣;在極陽中委婉以調和陰氣。我們觀察《本經》、《別錄》中所記載的它的功效,無一不是陰中之陽不暢通,陽中之陰不通暢引起的疾病。所以,這種藥物是具有陽性的體質而附屬於陰性,運用陰性來激發陽氣,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藍實:味苦,寒,**無毒。**主解諸毒,殺蠱蚑、疰鬼、螫毒。久服,頭不白,輕身。其葉汁,殺百藥毒,解狼毒、射罔毒。其莖葉,可以染青。生河內平澤。

白話文:

藍實:味道苦,性寒,沒有毒。主治各種中毒,殺死蠱蟲、邪鬼、毒刺。長期服用,頭髮不會變白,身體輕盈。它的葉汁,可以解百種藥物的毒,解狼毒、射罔毒。它的莖葉可以用來染青色。生長在河內平澤。

藍,種頗多,然不離乎生甚晚而長最速,以夏茂而饒汁。盧子繇謂「肝主色,自入為青。青出於藍,而深於藍,則以色用為入肝矣。其多汁而氣寒,則為及腎。味苦而性通徹,則為及心」,劉潛江謂「其取精於水,長養於火,以達其木之用。木用達,則水火合和之氣畢達舉,五臟之鬱為火者,皆由此而達。

白話文:

藍草,品種繁多,但有個共同點,就是生長週期較晚,但生長速度最快,夏季茂盛,汁水豐富。盧子繇說:「肝主顏色,自身生成的顏色是青色。青出於藍,而比藍色更深,所以藍色的藥用價值可以入肝。藍草汁水豐富,性寒,所以它可以益腎。藍草味苦,性通徹,因此它可以益心。」劉潛江說:「藍草的水分來自於水,生長於火,通過木氣的運作實現其藥用的作用功能。木氣發揮作用,則水火合和之氣就能完全產生,五臟中被鬱熱所傷的部位,都能通過藍草來治療。」

正氣流行,邪氣渙釋,故曰解毒。毒,固熱入人身,而脅人正氣為附從者。正氣不為所脅,而自行所當行,毒又焉能為患,有不解散者哉」?予謂「如此疏藍,亦旣明徹矣」,第其所以內理痰火,外療盛熱者。謂何?夫木盛遇熱則津生,天地之軌則也。人身則有壯熱而陰反耗,陰耗而熱益猖者,投以寒涼,正患其拒而相搏。

白話文:

正氣運行流動,邪氣就會消散,因此說是解毒。毒素通常會熱入人體,並威脅人體的正氣,使其附從毒素。若正氣不受威脅幹擾,按照自己的規律運行,毒素又怎麼能夠為患呢?又有什麼不解散的呢?因此,我認為「這樣的話已經非常清楚通徹了」。不過,在內治痰火,外治盛熱方面又是如何呢?木盛遇熱則津生,這是天地運行法則。但是,人體則有壯熱而陰液反而消耗,陰液消耗而熱氣更加猖獗的情形。此時服用寒涼藥物,正犯了相抵抗相搏擊的問題。

改與滋養,又恐其壅而不化。惟此津隨熱極而生,熱以津濟而解者,豈不適相當耶?此其療盛熱也。至如痰火,則上之陽不入陰而與之化,反灼陰而使之消。若增陰,則徒能隨陰以消,暫延一時之涸竭;若散火,則并陰使盡,且不與陰濟之火,又焉能化而得散。此其充熱以津,化津入熱,為至理所注矣。

白話文:

如果採用改變體質和滋養的方法,又害怕造成淤積而難以轉化。只有這種體液隨著極熱而產生,熱藉體液的滋潤而消散,難道不是恰到好處嗎?這就是治療高度熱病的方法。至於痰火,是由於上焦的陽氣不能進入下焦的陰,而與之發生化合,反而灼傷陰液而使之消散。如果增強陰液,那麼陰液只能隨著消散而消散,暫時延緩一時的枯竭;如果分散火熱,那麼陰液也會全部耗盡,而且陰液不能滋潤火熱,又怎麼能轉化而得以分散呢?這是使火熱充滿體液,使體液轉化為火熱,這是最合乎自然規律的。

然急難稍延者,用藍汁;緩能及濟者,用藍實;微而未猖者,用青黛,各擇其宜焉,可矣。

白話文:

如果病情危急需要立即救治,用藍汁;病情比較緩和,能及時救治的,用藍實;病情輕微、尚未發作的,用青黛。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就可以了。

絡石:味苦,溫、**微寒,無毒。主風熱,死肌,癰傷,口乾,舌焦,癰腫不消,喉舌腫不通,**水漿不下,**大驚入腹,除邪氣,養腎。主腰臗痛,堅筋骨,利關節。**久服,輕身,明目,潤澤,好顏色,不老,延年,**通神。**一名石鯪,一名石磋,一名略石,一名明石,一名領石,一名懸石。生泰山川谷,或石山之陰,或高山巖石上,或生人間。正月采。杜仲、牡丹為之使,惡鐵落,畏𦮷母、菖蒲

白話文:

絡石:味道苦澀,性質溫和微寒,無毒。多用於治療:風熱疾病、肌肉壞死、膿瘍傷口、口乾舌燥、舌頭灼熱、膿腫不消、喉嚨、舌頭腫脹不通,水和湯藥都嚥不下去,受到很大的驚嚇之後而導致的腹痛、消除體內邪氣、滋養腎臟。主治腰部、臀部疼痛,堅固筋骨,使關節靈活。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眼睛明亮,皮膚滋潤,容顏不老,延年益壽,氣血通暢。別名:石鯪、石磋、略石、明石、領石、懸石。生長在泰山川穀,或石山的陰面,或高山岩壁上,或生長在人類居住的地方。正月採集。以杜仲、牡丹花為引,忌諱鐵落,不適合與附子、菖蒲一起使用。

絡石,生陰溼處,冬夏常青。其蔓,折之有白汁。葉圓如橘,正青色。其莖蔓延,莖節著處,即生根鬚,包絡石上,花白子黑。參《唐本》、《圖經》

白話文:

絡石這種植物,生長在陰暗潮溼的地方,冬夏常青。它的藤蔓,折斷後有白色的汁液流出。葉子圓形,像橘子葉,顏色是正青色。它的莖蔓延生長,莖節的地方,會生出根鬚,包裹在石頭上,花朵是白色的,果實是黑色的。根據《唐本草》和《圖經》的記載。

石者,土欲化金而未成也。於藏氣,為帖緊相承之脾肺。絡石者,木水土相參之化也。於藏氣,為間於脾腎之肝。肝,主疏洩暢達者也。乃絡石疏洩暢達,獨於帖緊相承之脾肺,依附甚固。則凡脾肺所主肌肉、皮毛間,倘有邪氣附著,生氣不榮,吸攝津液,以資啟溉,致津液乾涸,仍無濟於生氣者,得此,疏洩暢達焉。不特枯竭轉而榮茂,且乾涸轉而潤澤矣。

白話文:

石頭,是土想要變化成金屬,但還沒完全轉化好的東西,它在人體中與收藏氣的,緊密相連的脾和肺相通。絡石,是木、水、土三種元素混合轉化而成的物質。它在人體中與脾臟和腎臟之間的肝臟相連。肝臟,是主管舒展散發,暢通達到的。因此,絡石能幫助疏通暢達,但它卻獨獨對緊密相連的脾臟和肺臟,依附得很牢固。那麼,凡是脾臟和肺臟主導的肌肉、皮毛之間,如果有邪氣附著,生氣不旺盛,吸取津液,來滋潤啟發,導致津液乾涸,仍然無法幫助生氣的人,得到了絡石,就能疏通暢達了。不但枯竭轉變為茂盛,而且乾涸轉變為滋潤。

何則?以脾肺本主津液相輸灌也。惟然,則於「死肌、癰傷、口乾、舌焦、癰腫不消、喉舌腫、水漿不下」,固有會矣。特謂其主於風熱,何也?夫不因風熱,則「死肌、癰傷、口乾舌焦、癰腫不消、喉舌腫、水漿不下」,又何自而來?但其味苦溫。苦溫,非治風熱者,茲則所宜闡明者矣。

白話文:

為什麼呢?因為脾和肺本來就是主導津液相互輸送和濡潤的。這樣,纔不會出現「肌肉壞死、瘡口潰爛、口乾、舌頭焦黑、腫塊不消、喉嚨腫痛、水穀不能下嚥」的情況。特別說它主治風熱,為什麼呢?如果不是由於風熱,那麼「肌肉壞死、瘡口潰爛、口乾舌焦、腫塊不消、喉嚨腫痛、水穀不能下嚥」這些症狀,又從何而來呢?只是它性味苦溫。苦溫之性,不是治療風熱的良藥,這一點是需要闡明清楚的。

蓋諸證者,火結非假,津涸非真。乃陽劫陰以自資,陰被劫而不得化,故惟陽能入之,陰則不能入也。設使用寒,必被陽格;用熱,又屬耗陰。惟苦以發之,溫以散之,相比成功。仍是冬夏不彫,寒暑皆榮之物,生乎陰而長於陽,絡於陰而伸夫陽者。〈至真要大論〉所謂「微者逆之,甚者從之」是矣。

白話文:

所有證候,火氣凝聚是假象,津液枯竭是真象。它是陽氣劫持陰氣而自利,陰氣被劫持而不能化生,所以只有陽氣才能進入陰氣,而陰氣則不能進入陽氣。如果使用寒涼藥物,必然被陽氣阻隔;如果使用溫熱藥物,又會耗傷陰氣。只有用苦味藥物來發散陽氣,用溫和藥物來散發陽氣,才能相輔相成,取得療效。依然是冬夏不凋謝,寒暑都能生長的植物,生長在陰暗處而生長在陽光下,與陰相連而伸展到陽。〈至真要大論〉所說的「微弱的證候要逆向治療,嚴重的證候要順向治療」就是這個道理。

雖然《別錄》所係「大驚入腹,除邪氣」,則氣亂而邪從以入也。其所謂「養腎,主腰臗痛,堅筋骨,利關節」,不與他主治大相逕庭耶?蓋人氣升降,如環無端。第下者,必化於腎而後能升;上者,必化於肺而後能降。絡石之於肺,雖邪阻氣撓,顛連如石,亦能化而通之,行而降之。

白話文:

《別錄》上雖然寫著「大驚入腹,除邪氣」,那是因為驚恐使氣息紊亂,邪氣則趁虛而入。而絡石被記載「養腎,主腰臗痛,堅筋骨,利關節」,這些功效與其散結通絡的特性不一致嗎?人體氣息的升降循環,就像一個無始無終的環。下降的氣息,必定要轉化於腎才能上升;上升的氣息,必定要轉化於肺才能下降。絡石對於肺部的作用,即使邪氣阻滯、氣息不暢,顛顛倒倒,阻滯如石頭,但也能化解暢通,使其運行順暢而向下。

若是假使在上已無病,而下之機關猶未轉,則儘利其上,其在下者,能常自窒乎?矧絡石原生於陰溼處,則其機關,本自下而上;其奏功,則自上而下耳。逕庭云乎哉?

白話文:

如果在上部沒有疾病,而下面的機體功能還沒有恢復,那麼只治療上部就好了,下面的疾病能自己痊癒嗎?況且絡石生長於陰溼的地方,那麼它的機理本來就是從下到上;它的療效,也是從上到下啊。哪裡有可以直接治療的意思呢?

蒺藜子:味苦、**辛,**溫、**微寒,無毒。**主惡血,破癥結積聚,喉痹,乳難,**身體風癢,頭痛,欬逆傷肺,肺痿,止煩,下氣,小兒頭瘡、癰腫、陰㿉,可作摩粉。其葉,主風癢,可煮以浴。**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一名旁通,一名屈人,一名止行,一名豺羽,一名升推,一名即藜,一名茨。生馮翊平澤或道傍。七月、八月采實,暴乾。烏頭為之使

白話文:

**蒺藜子:**味道苦、**辣,**溫、**微寒,沒有毒。**主要治療惡血,破除癥結積聚,喉嚨腫痛,乳房難產,**身體風癢,頭痛,嘔吐傷肺,肺結核,止煩躁,消除口臭,小兒頭瘡、腫脹、陰囊濕疹,可以製成擦拭粉末。**它的葉子,主要治療風癢,可以煮水洗澡。**長期服用可以增強肌肉,增進視力,身體輕盈。**別名有旁通、屈人、止行、豺羽、升推,**又名藜,又名茨。**生長於馮翊平澤或道路旁。**七月、八月採摘果實,在太陽下曬乾。**烏頭是它的引導藥。

蒺藜,葉如初生皂角葉,齊整可愛。刺蒺藜,狀如菠稜子及細菱,三角四刺,實有仁。白蒺藜,結莢長寸許,內子大如芝麻,狀如羊腎而帶綠色。《綱目》

白話文:

蒺藜的葉子像剛長出來的皁角葉,整齊可愛。刺蒺藜的果實形狀像菠蘿籽和小的菱角,有三個稜角和四根刺,裡面有籽。白蒺藜的果莢長約一寸,裡面的籽像芝麻那麼大,形狀像羊腎,但帶有綠色。《綱目》

蒺藜子鋒穎四出,堅銳銛利,謂非象金不可。而其味苦,其氣溫,則又皆屬乎火。是之謂金與火遇,火在金中。夫金與火之接也,始則相守,繼則就鎔,終則交流。相守,則金之蕪雜難消者消;就鎔,則金之凝重不動者動;交流,則火之炎上不下者下。凝重者動,謂之形隨性化;炎上者下,謂之性隨形化。

白話文:

蒺藜子的尖端鋒利向四方輻射,堅硬銳利,說它不是像金屬都不行。而它的味道苦澀,性質溫熱,則又都屬於火。這就是所說的金火相逢,火在金中。金和火的接觸,開始時互相依存,然後逐漸融化,最後交融在一起。互相依存,金的混雜難以消散的便消散了;逐漸融化,金的凝重不動的便活動了;交融在一起,火的向上燃燒不會停止的便停止了。凝重不動的活動起來,稱之為形隨性化;向上燃燒的停止燃燒,稱之為性隨形化。

其在人身,性本於氣,形充於血,兩者不咸,則有性與形違而為積聚、喉痹者;有形與性違而為惡血、癥結、乳難者。得此交相化而適相成之物,又烏能不已耶?而《別錄》又恐後人誤會《本經》用蒺藜泛治腹中惡血、癥結、積聚也,故其命意措辭,若謂就金言金,在上治上焉者。夫曰身體風癢,則疾必不在分肉筋骨,而在肌膚。

白話文:

中醫認為,人在人體中的特性來源於氣,外在的形狀,由血液填充而成。血氣二者對立,就會出現個性與形態不一致的情況,導致積聚、喉痹等疾病。有的人是形態與個性不一致,導致惡血、癥結、乳難等疾病。這些疾病都由相互轉化而來的東西引起的,又怎麼能不多發呢?《別錄》擔心後人誤會《本經》用蒺藜來普遍治療腹中的惡血、癥結、積聚,所以其立意措辭,好像是在說治療金的話就要用金,治療以上體的疾病就要用以上體的東西。如果說身體風癢的話,那麼這種疾病肯定不在分肉筋骨裏,而在皮膚上。

皮毛,固肺之合也。又況「頭痛、欬逆傷肺、肺痿」,皆火守於金之病。火與金本相仇,因相仇而致病,則以相守而生長之物,化病氣為生氣,猶不可謂極允帖之治乎?而後人識透此關,莫妙於《大明》,以此益精,療水藏冷、小便多,止遺瀝、洩精、溺血。夫火金相仇為病於上,但得其就鎔下流,則併化為水,且非冷水而為煖水,又何水藏精溺二道之不受益也。夫然,故沙苑蒺藜之刺在莖而不在實。

實形正似腎者,則金火之交鎔向下,竝在莖中,而實遂大擅益下之功於精溺二道,更著良猷矣。

白話文:

皮膚和毛髮,是肺臟的合體。更何況「頭痛、嘔吐傷肺、肺癆」都是火包圍金的病症。火和金本來就相剋,因為相剋而致病,那麼用能互相包容而生長的物品,將病氣轉化為生氣,難道不能說是極其貼切的治療方法嗎?而後人明白這個關竅,沒有比《大明》更巧妙的了,用它來滋補腎精,治療腎臟寒冷、小便多、遺尿、洩精、尿血等疾病。因為火和金相剋而導致上半身疾病,只要能讓它融化流到下半身,就會一起轉化為水,而且不是冷水而是溫水,那麼腎臟儲存精氣和小便的兩個管道怎麼會不受益呢?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沙苑蒺藜的刺長在莖部而不在果實上。

實形正似腎者,則金(肺)、火(心)之交鎔向下,並在莖中,而實遂大大擅長益下之功於精、溺二道,更加顯著良善的規治。

肉蓯蓉:味甘、**酸、**鹹,微溫,**無毒。**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多子,婦人癥瘕,**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久服,輕身。生河西山谷及代郡、雁門。五月五日采,陰乾。

白話文:

肉蓯蓉:味道甘、酸、鹹,性微溫,沒有毒。主治五勞七傷,補益中氣,消除莖中寒熱疼痛,滋養五臟,增強陰氣,增進精氣,令多子,婦女癥瘕,消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疾。長期服用,可使身體輕盈。主要產於河西山谷及代郡、雁門。五月五日採摘,陰乾。

肉蓯蓉,二月叢生大木間及土塹垣中。生時似肉,皮如松子,有鱗甲。苗下有根,廣扁柔潤,長尺餘。色紫黑,浸挼去黑水、鹹酸味《六書故》「挼,按揉也」,宛如殷紙,摺疊成卷殷,赤黑色。參《圖經》

白話文:

肉蓯蓉,在二月的時候叢生在大樹間隙和土牆、障壁旁邊。生長的時候,它看起來像肉;皮就像松子一樣,有鱗片和紋路。幼苗下有根,根很寬、扁平、柔潤,長尺餘。顏色是紫黑色,浸泡、搓揉去黑水、鹹酸味,就成了殷紙一樣,可以摺疊成卷。殷的顏色是赤黑色的。參考《圖經》。

陽翳於陰,其氣終伸;陽蠱於陰,其氣則撓。何也?翳陽之陰冽而易摧;蠱陽之陰,柔而難破也。然蠱於陰而不必於陰,則其性常欲伸。惟伸者自伸,蠱者自蠱,故推其源,為陰蠱陽;究其實,已陰隨陽矣。於此,而有物似焉。其入於人身,能不伸陰中之陽,而撓陽以毓陰耶?河西今甘肅最寒沍,八月已冰,二月未泮。大木間及土塹垣中,又日光所不屆。

白話文:

陽氣被陰氣籠罩,那麼它的氣勢最終會伸展開來;陽氣被陰氣侵蝕,那麼它的氣勢就會被挫敗。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籠罩陽氣的陰氣寒冷而容易被摧毀;侵蝕陽氣的陰氣,柔弱而難以被破壞。然而,侵蝕陽氣而不一定被陽氣所壓制,那麼它的本性總是想要伸展。只有伸展的纔能夠自行伸展,侵蝕的只能夠自行侵蝕,所以追究其根源,是陰氣侵蝕陽氣;追究其結果,已經是陰氣隨從陽氣了。在此,有種東西很像。它進入人體,能夠不伸展出陰中之陽,而挫敗陽氣來滋養陰氣嗎?河西地區,也就是現在的甘肅,最為寒冷,八月已經結冰,二月還沒有融化。大樹之間和土牆的縫隙中,以及日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適當其時,在地之陽,奮然欲出。上無所引,旁有所撓,於是生蓯蓉。質柔而屬陽,氣溫而主降,乃火為水制,故色紫黑而味甘酸鹹。陽不遂其升,陰方幸其固,乃不直伸而橫溢,故形廣扁而皮有鱗甲。須陰乾者,炙之以火,恐陰消於陽也。必浸去酸鹹味者,欲全陽之用也。

白話文:

到了適當的時候,陽氣在地面彙集,奮發向上生長。上部沒有什麼牽引,旁邊卻有幹擾的阻礙,所以生出了蓯蓉。蓯蓉質地柔軟,卻屬於陽性,氣味溫和,主降,所以是火制約了水,因此顏色紫黑,味道甘酸鹹。陽氣不能順利上升,陰氣則順勢佔據地形而固守,所以蓯蓉生長得不直也不伸展,反而橫著生長,因此形狀又寬又扁,皮上還長有鱗甲。蓯蓉必須在陰乾後使用,如果用火炙烤,則擔心陰氣被陽氣消滅。一定要浸去酸鹹味,才能充分發揮蓯蓉的陽性作用。

夫然,故味酸可去,鹹可去,而甘不可去;色紫可去,黑可去,而殷不可去。遂可知其義,取於陰蠱;其用,惟在陽伸。去其陰之蠱,正以佐其陽之伸。五勞七傷者,或因用力而劫陽於外,或因用心而耗陰於內。俾陽就陰範,陽供陰使,是為補中,因其「衰而彰之」之治也。

白話文:

因此,味道酸的可以去除,鹹的可以去除,但甜的不能去除;顏色紫的可以去除,黑的可以去除,但殷紅的不能去除。然後就可以知道它的含義,取於陰毒;它的作用,只在於陽氣的伸張。去除它的陰毒,正是用來幫助陽氣的伸張。五勞七傷的人,有的由於勞力而耗傷陽氣於外,有的由於勞心而損耗陰氣於內。讓陽氣屈服於陰氣的範圍之內,陽氣被陰氣所役使,這是補中的方法,因為它是「衰老而顯露它」的治療方法。

莖中陽盛而陰為所迫,則熱且遺;陰盛而陽不相下,則寒且痛。助其陽,即以和其陰,而痛自除,因其「重而減之」之治也。陰陽相浹,精氣相抱,斯藏精而不瀉之五臟自安。五臟旣安,而精何能不充,陰何能不強,而施化遂非浪舉矣。婦人癥瘕,亦陰不柔而陽遭困者,方宜。

白話文:

如果莖中陽氣太盛而陰氣被抑制,就會出現熱、遺精的症狀;如果陰氣太盛而陽氣不能舒展,就會出現寒、疼痛的症狀。增強陽氣,也就是調和陰氣,疼痛就會消除,這是因為採用了「重則減之」的治療方法。陰陽交融,精氣相抱,藏精不瀉的五臟就能安穩。五臟安穩了,精氣怎麼能不充盈,陰氣怎麼能不強盛,施化也就不是徒勞的了。婦女的癥瘕病,也是陰氣不柔順、陽氣受困擾導致的,採用這個方法也是合適的。

黃帝問五勞七傷於高陽負,負曰「一曰陰衰,二曰精清,三曰精少,四曰陰消,五曰囊下溼,六曰腰一作胷脅苦痛,七曰膝厥痛冷,不欲行,骨蒸,遠視淚出,口乾,腹中鳴,時有熱,小便淋瀝,莖中痛或精自出,有病如此,所謂七傷。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五曰疲勞,此為五勞」。

白話文:

黃帝問道,關於五勞和七傷,高陽負回答說:「所謂七傷包括:第一,陰氣衰弱;第二,精氣清澈過度;第三,精氣不足;第四,陰氣消耗;第五,睪丸部位潮濕;第六,腰部或胸脅劇痛;第七,膝蓋冰冷疼痛,不想走路,感覺骨頭裡像是在蒸煮,遠看東西會流淚,嘴巴乾燥,腹部發出聲響,時而感到發熱,小便時疼痛且滴滴答答,陰莖疼痛或精液無故流出,這些症狀就是所謂的七傷。所謂五勞則包括:第一,過於用心;第二,過多思考;第三,心神過度勞累;第四,擔憂負擔太重;第五,身體疲勞。這就是五勞。」

見《千金》石韋丸下孫真人曰「五勞者,一曰志勞,二曰想勞,三曰憂勞,四曰心勞,五曰疲勞。七傷者,一曰肝傷善夢,二曰心傷善忘,三曰脾傷善飲,四曰肺傷善痿,五曰腎傷善唾,六曰骨傷善饑,七曰衇傷善嗽。凡遠思強慮傷人,憂恚悲哀傷人,喜樂過度傷人,忿怒不解傷人,汲汲所願傷人,慼慼所患傷人,寒暄失節傷人,故曰『五勞七傷』也」。《千金》〈腎臟門〉補腎論其述五勞略同,七傷則有異。

白話文:

在《千金方》中,石韋丸下孫真人說:「五勞是指:一、志勞:過度用腦。二、想勞:過度思考。三、憂勞:過度憂愁。四、心勞:過度操心,神經緊繃。五、疲勞:過度勞累。七傷是指:一、肝傷:會造成多夢。二、心傷:會造成健忘。三、脾傷:會造成喜歡飲酒。四、肺傷:會造成痿弱。五、腎傷:會造成多唾液。六、骨傷:會造成飢餓。七、皮肉傷:會造成咳嗽。凡事想太多、考慮太多會傷害身體,憂愁、悲傷、哀痛會傷害身體,過度喜樂會傷害身體,憤怒、不平息的怨恨會傷害身體,汲汲營營追求所願會傷害身體,憂鬱、擔憂會傷害身體,寒熱不調、不適時宜的冷熱會傷害身體,所以說『五勞七傷』。」

《千金方》〈腎臟門〉補腎論的五勞描述,與上述相同;七傷的描述則略有不同:

一、肝傷:會造成夜盲。 二、心傷:會造成善忘。 三、脾傷:會造成腹脹。 四、肺傷:會造成咳嗽。 五、腎傷:會造成腰膝酸軟。 六、骨傷:會造成筋骨疼痛。 七、皮肉傷:會造成皮膚乾燥、脫屑。

即孫真人之論,亦有兩端。蓯蓉所主,究以何者為是?夫此,固不必深求其合,第別其用力、用心,可矣。且蓯蓉,須補中者乃可用,設中氣自旺而不必補,則非所宜。如善飲、善饑等候,何嘗不蒸騰有力,運化有權,猶可以味甘性溫之物與之乎?與之,是使渴者益渴,饑者益饑也。然則宜補中者,果安在?夫蓯蓉之生精固優,故能撓夫氣。

白話文:

即孫真人的論點也有兩種。蓯蓉的主治,究以哪一種為是?這個,實在不必深究其合不合,只要區別其用力、用心,就可以了。況且蓯蓉,必須是補中的人才能用,如果中氣旺盛而不需要補,那麼就不適合了。比如善於飲酒、善於飢餓等證候,哪有不蒸騰有力、運化有權的,難道就可以給他們服用味道甘甜、性質溫和的藥物嗎?給他們服用,是使渴的人更加口渴,飢餓的人更加飢餓。那麼,應該補中的人,究竟在哪裡呢?蓯蓉生精固然很好,所以能夠補充元氣。

氣固旺,故不致汨於精。五勞七傷,名目雖多,約其歸,不越傷氣、傷精二種。傷氣者,如燭之燃,芯盡而膏亦竭也;傷精者,如舟之行,水涸而棹難鼓也。是故,或精枯於下,而火浮於上;或火熾於上,而引精自資。中央者,須火下畜,其氣乃生,生乃固。火旣違順,容納自拙,得此「以氣致精,藉精行氣」之蓯蓉,使火回精聚,則在中之生氣,又何能不受益耶?就使善飲、善饑,亦難保無精竭火離,仍須補中者。是故,謂補中於五勞七傷,僅得治法之一節,則可;謂蓯蓉於補中,猶有所隔閡,則不可。

白話文:

人體的氣血充盛,所以不會因為精液而感到疲乏。五勞七傷,名稱繁多,歸納起來,不外乎傷氣和傷精。傷氣就像蠟燭燃盡,芯燒完了,蠟油也用盡了。傷精就像船在航行,水乾涸了,船槳就難以劃動。所以,有的人精氣枯竭,而虛火上升;有的人虛火上升,而精氣被虛火調動。人體的中央部位,需要虛火的下降,氣血才能產生,產生後才能鞏固。虛火如果違反了正常的升降,容納、吸收的能力就會變得遲鈍。此時,如果服用「以氣致精,藉精行氣」的蓯蓉,使虛火下降,精氣聚集,那麼人體中部的生氣,又怎麼能不受益呢?即使是善於飲食、善於飢餓的人,也很難保證精氣不會枯竭,虛火不會上升,仍然需要補中。所以,說補中是治療五勞七傷的方法之一,是可以的;說蓯蓉在補中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也是可以的。

謂蓯蓉之補中,僅得施於五勞七傷,則可;謂凡補中者,皆得用蓯蓉,則不可。以《本經》固云「主五勞七傷補中」,不云「補中主五勞七傷」也。

白話文:

認為蓯蓉可以補益中氣,僅限於五勞七傷的情況下,這是可行的;認為所有補益中氣的情況都適用蓯蓉,那是不行的。《本經》中明確說「主治五勞七傷補益中氣」,而不是說「補益中氣主治五勞七傷」。

蓯蓉之用,以陰涵陽,則陽不僭;以陽聚陰,則陰不離。是其旨,一近乎滑潤,一近乎固攝。《別錄》所謂「止利」者,為取其滑潤耶?抑取其固攝耶?夫《別錄》,固不但云「止利」,而云「除膀胱邪氣、腰痛、止利」,是亦可識其故矣。誠分而言之,則利有洩瀉、腸澼;腰痛有氣血痹阻;膀胱邪氣有淋濁、畜血。

白話文:

蓯蓉的作用,在於以陰涵養陽,則陽氣就不會過度;以陽氣凝聚陰氣,則陰氣就不會離散。它的這個作用方向,一個接近於潤滑,一個接近於固攝。《別錄》所說的「止利」功效,是爲了取其潤滑作用起到止瀉效果?還是取其固攝作用起到止瀉效果?《別錄》,不僅說「止利」,還說「除膀胱邪氣、腰痛、止利」,由此也可以認識它的功效了。如果分開來說,則利有洩瀉、腸澼;腰痛有氣血痹阻;膀胱邪氣有淋濁、畜血。

為寒、為濕、為熱,均無不可。若遽與蓯蓉,是使陽錮而終難伸,陰敝而終難化。可治之疾,不反致難治歟?惟合而言之,則因其氣之本相連屬,欲就陰而陰不容,遂轉隸於陽,而還攻夫陰。陰復不受,則或乘勢,累墜下迫,或痛甚不止,故曰「除膀胱邪氣、腰痛,止利」,不曰「除膀胱邪氣、腰痛,下利」也。此痛不常有,惟久病、久利始見之。

白話文:

寒、濕、熱三種病症都有可能。如果立刻使用蓯蓉,那就會使陽氣受到阻,陽氣難以伸發,陰氣被堵塞,陰氣難以化解。這樣一來,原本可以治療的疾病,豈不反而更加難治了嗎?只有結合起來分析,才能看到陰陽之氣本質上是相連且對立的,想要歸屬於陰而陰氣不接受,於是轉投陽氣,再回頭攻擊陰氣。陰氣再次不接受,陽氣或乘勢而上,連續向下壓迫,或疼痛劇烈而難以停止。所以說「除膀胱邪氣、腰痛,止利」,而不是說「除膀胱邪氣、腰痛,下利」。這種疼痛並不常見,只有久病、久利的人才會出現。

《千金方》冷利增損健脾丸,治丈夫虛勞,五臟六腑傷敗受冷。初作滯下,久則變五色,赤黑如爛腸,極腥穢者,中用蓯蓉,可證矣。其不利者,亦必腰痛而小便有故,方與之宜。

白話文:

《千金方》中記載的“冷利增損健脾丸”,是用來治療男性身體虛弱,五臟六腑受到寒冷損傷而衰敗的病症。早期症狀是腹瀉,時間久了之後會變成五顏六色,其中出現紅色和黑色,就如同腐爛的腸子一樣,而且極其腥臭。如果這種情況出現了,就可以服用“冷利增損健脾丸”來治療。這種病症如果不加以治療,還可能會出現腰痛和小便異常的症狀,所以應該及時服用此藥來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