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159)
本經疏證 (159)
1. 本經疏證第八卷
胃者,受盛之府;腸者,傳化之府。旣受而盛,則非火莫化;旣化而用,則非火莫行。牡丹非能助火之行也,凡火結不行者,牡丹能開降之,此所以專主畱舍腸胃中癥堅瘀血也。
腎氣丸之治,在《金匱要略》中有四,而皆涉及小便,與牡丹無涉者也。牡丹果何為者哉?〈金匱真言論〉云「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水熱穴篇〉云「腎者,胃之關。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夫腎,兼畜水火。火不宣,則水不行;水不行,則火益餒。
於是不行之水鬱而生熱,益餒之火暗而不燃。水中有熱,則小便反多;火中有寒,則小便不利。水中有熱,火中有寒,非牡丹色丹氣寒,味辛苦者,孰能治之。此桂、附之壯陽,地黃之滋水,雖能為之開闔,不能為轉其樞,則牡丹之功,不小矣。是方也,養陰之力雖厚,振陽之力亦雄。
養陰之力厚,恐其水中之熱延畱,故必以牡丹洩陰中之陽者,佐之。振陽之力雄,恐其燥急而難馴,故以山茱萸於陰中攝陽者,輔之也。
白前:味甘,微溫,無毒。主胷脅逆氣,欬嗽,上氣。
白前,生洲渚沙磧上。苗高尺許,其葉似柳。根白色,似牛膝、白薇輩,但比白薇,麤長堅直,脆而易斷。參《開寶》、《蒙筌》
劉潛江云「《別錄》白前主治,首言『胷脅逆氣』。夫胷中,固肺所治;脅,則陰陽升降之道路也。次言『欬嗽上氣』,氣升降之相隨,即陰陽之分而合者也。升多降少,則或陰或陽,皆能病之。如下之真陰不足,即無以召上之陽,而氣不降;上之真陽不足,即不能生下之陰,而氣亦不降。此皆屬虛,固非白前輩所能治。
惟後天之病,外邪所感,如痰熱上壅,賁豚上衝之類,所謂『上實下虛、下實上虛』者,隨其所主,而以是為先導,庶幾近之。此其所當然,固如是矣。其所以然,卒未明也」。予謂「白前與白薇,形本相似,故其功能,亦復相似。但一雖柔軟,以其味鹹苦,更加以氣平,故力反能自上抵下。
一則麤長堅直,絕似力益猛者,然脆而易折,究竟進銳退速,且味甘微溫,自然降力覺緩。是其形質,受牽制於氣味,即遂其所欲詣,亦不過自上及中,止矣。雖然方其胷脅逆氣,欬嗽上氣之際,縱使鹹苦而平,直達於下之白薇,終不能參一臂之助,以其柔軟,故也。而此,則堅剛俊爽,一往無前,不過不能耐久,乘興而行,興盡即止耳。
若如澤漆湯之治欬而衇沉,在上,竝以生薑之橫散,紫薓之下洩;在下,竝以桂枝之止逆,澤漆之收水。偏得成其治下之功,又可謂僅及中乎!剪裁之妙,輔相之宜,原用藥之權衡也」。
桑根白皮:味甘,寒,**無毒。**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衇絕,補虛,益氣,**去肺中水氣,唾血,熱渴,水腫,腹滿,臚脹,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縫金瘡。採無時,出土上者,殺人。**葉,主除寒熱,出汗。生犍為山谷。六月多雨時採,即暴乾。
白話文:
胃是負責容納食物的器官,腸是負責消化食物的器官。食物被容納後,需要陽氣的熱力才能消化;食物被消化後,也需要陽氣的推動才能運行。牡丹並非直接幫助陽氣運行,而是針對那些因陽氣鬱結而導致運行不暢的情況,牡丹能疏通並使其下降,這就是為什麼它主要用於治療腸胃中堅硬的腫塊和瘀血的原因。
治療腎虛的「腎氣丸」在《金匱要略》中有四種用法,但都與小便有關,與牡丹無關。那麼牡丹的作用是什麼呢?《金匱真言論》說:「北方屬黑色,與腎相通,並在二陰(大小便)開竅。」《水熱穴篇》說:「腎是胃的關卡。關卡不暢通,就會積水並形成同類的病變。」腎臟既儲存水液也蘊藏陽氣。陽氣無法宣發,水液就不能運行;水液不能運行,陽氣就會更加衰弱。
這樣一來,停滯的水液會鬱積生熱,衰弱的陽氣則會變得微弱而無法燃燒。水液中有熱,就會導致小便增多;陽氣中有寒,就會導致小便不利。水液中有熱、陽氣中有寒的狀況,若非牡丹這種顏色丹紅、氣味寒涼、味道辛又苦的藥材,誰能治療呢?桂枝、附子能增強陽氣,地黃能滋養陰液,雖然它們也能開闔陰陽,卻不能轉動陰陽的樞紐,所以牡丹的作用非常重要。這個藥方雖然滋養陰液的力量很強,但振奮陽氣的力量也很雄厚。
滋養陰液的力量強,恐怕水液中的熱會停留不去,所以一定要用牡丹這種能洩陰中陽氣的藥來輔助。振奮陽氣的力量雄厚,恐怕會過於燥熱而難以控制,所以用山茱萸這種能從陰中攝取陽氣的藥來輔助。
白前:味甘,性微溫,無毒。主要治療胸脅氣逆、咳嗽、氣喘。
白前生長在洲渚沙灘上。植株高約一尺,葉子像柳樹。根部白色,類似牛膝、白薇等,但比白薇粗長堅硬,脆而易斷。參看《開寶》、《蒙筌》等書的記載。
劉潛江說,《別錄》記載白前主治,「胸脅氣逆」排在首位。胸腔本來是肺所主管,脅肋則是陰陽之氣升降的通道。其次提到「咳嗽、氣喘」,氣的升降是相隨的,也就是陰陽的分合。如果上升多下降少,無論陰或陽都可能生病。如果下焦真陰不足,就無法引導上焦陽氣下降,導致氣逆;如果上焦真陽不足,就無法產生下焦陰液,也會導致氣逆。這些都屬於虛證,並不是白前這類藥物所能治癒的。
只有後天因為外邪侵襲而導致的疾病,例如痰熱壅塞上焦、奔豚氣衝上焦等,也就是所謂的「上實下虛、下實上虛」等證,需要根據病情的主次,以此作為先導藥物,可能才會有效。這是白前使用的道理,但其根本原因,還不夠明確。我認為,白前和白薇外形相似,所以功能也相似。但白薇質地柔軟,味道鹹苦,而且藥性平和,所以能自上而下發揮作用。
白前則粗長堅硬,好像力道更猛,但是它卻脆而易斷,其實是來得快去得也快,而且味道甘微溫,自然下降的力量會比較緩慢。這是因為它的形質受到了氣味的限制,即使能達到它想去的地方,也只能從上到中,無法再深入了。雖然如此,當胸脅氣逆、咳嗽氣喘的時候,即使味道鹹苦而性平,能直接下行的白薇,終究也無法提供一臂之力,因為它過於柔軟。而白前則堅硬剛強、行動迅速,一往無前,只不過不能持久,乘興而來,興盡即止。
就像澤漆湯治療咳嗽時,如果脈沉、病在上,則用生薑的橫散,紫薺的下洩;如果病在下,則用桂枝的止逆,澤漆的收水。能恰到好處的發揮其治療下焦的功效,又怎麼能說只能到中焦呢!選藥的精妙,輔助的恰當,本來就是用藥的權衡。
**桑根白皮:味甘,性寒,**無毒。**主要治療體內損傷,五勞,六極,身體消瘦,崩漏,脈象消失,補虛,益氣,**去除肺中的水氣,咯血,口渴,水腫,腹脹,肚皮脹大,利尿,殺蟲,可以縫合金瘡。採收時間不拘,但從土裡挖出來的桑根會殺人。**桑葉,主要祛除寒熱,使人發汗。**生長在犍為山谷。六月多雨時採收,然後暴曬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