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156)

回本書目錄

本經疏證 (156)

1. 本經疏證第八卷

然虛者反挾熱,實者反挾寒,此其間則亦有出。蓋惟其虛與熱,斯飄於外,舉於上;惟其實與寒,斯著於內,沉於下。此防己黃芪湯、防己茯苓湯,所以用芪用朮,木防己湯所以用薓,己椒藶黃丸所以用椒目也。

防己地黃湯,地黃最重,防風、桂枝次之,防己、甘草最少,偏以防己名湯,且冠於地黃之上,何歟?夫固因證之主為之名耳。《靈樞》〈顛狂篇〉曰「狂言,驚亂,善笑,好歌樂,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取手陽明、太陽、太陰」。《素問》〈舉痛論〉曰「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

今曰「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不與精卻而上焦閉者,合乎!用地黃,是治精之卻也。用防己,是治上焦之閉,下焦之脹也。曰「無寒熱」,恐其誤以為外感也。曰「其衇浮」,恐其直以為內傷也。夫氣之乍動,上下拂逆顛倒,命曰傷,而實未有所去。命曰無所傷,則方之奉我生者,且倒戈反與我為難矣。

然與我為難之氣,終不能復奉我以生,如火之旣煙焰,則不能復反於薪,而旣煙焰之薪中,非不有未燃者在也。故治之之道,以補為行,以行為補。以補為行,是地黃之潤下,使得大便,而已下焦之脹,即藉以益精髓,而安其居,使不卻也。以行為補,是防己逐腎氣之貫於肌肉血衇者,使潤其道,而通且降。

防風,使氣之可復反者,還於衛,以布一身,則血衇肌肉中得其常,不反攻以凌於心也。如此,又何能不以二物名湯,又安得不以防己冠地黃耶?《傷寒論》曰「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彼因汗多心虛,胷中飲氣凌心,此則血衇中水氣凌心。

然胷中之飲,乃實有是物,血衇中水,則但有其氣,竝無其質。故一則實煎與之,一則以酒浸取汁,亦僅取其氣也。

防己之莖如木,故名木防己,後世以其出漢中,故又名「漢防己」,非二物也。故仲景但以防己名湯,則曰木防己湯,連他物以為名,則除去木字,以便稱謂耳。後人以莖為木,以根為漢,及治風治水之用,均可弗論。

紅藍花:味辛,溫,無毒。主產後血運,口噤,腹內惡血不盡,絞痛,胎死腹中,竝酒煮服,亦主蠱毒。

紅藍花,冬月布種,至春生苗,葉如藍,夏乃有花,花下作梂彙,多刺。花出梂上,乘露采之,釆已復出,至盡而罷。梂中結實,白顆如小豆大。其花釆得,熟搗,以水淘之,絞去黃水者再三,乃捏成餅,陰乾入藥,搓碎用。

紅藍花,初搗,出水色黃,黃水去盡,方有紅色。以染布帛,其紅甚鮮澤,而味辛性溫,其有力於行血,固宜。《開寶》所臚「產後血運口噤」,正與仲景六十二種風合。蓋口噤,非風不能成也。腹內惡血不盡,絞痛,又與腹中血氣刺痛合。蓋但瘀作痛,定而不移,曰絞,曰刺,仍是氣為之也。

白話文:

[本經疏證第八卷]

然而,虛弱的病症反而可能伴隨發熱,實證的病症反而可能伴隨寒冷,這其中其實是有道理的。因為只有虛弱和熱邪才會往外飄散,向上升;只有實證和寒邪才會滯留在體內,向下沉。這就是防己黃芪湯、防己茯苓湯要使用黃芪和白朮的原因,木防己湯要使用人參的原因,己椒藶黃丸要使用椒目的原因。

防己地黃湯中,地黃的用量最重,防風、桂枝次之,防己、甘草最少,卻偏偏以防己命名,而且還排在地黃之前,這是為什麼呢?這當然是因為這個湯劑是根據病症的主要病因來命名的。《靈樞經》〈癲狂篇〉說:「狂躁、驚恐不安、喜笑、愛唱歌跳舞、胡亂走動不停的人,是由於受到極大的驚嚇所致,要取手陽明經、太陽經和太陰經的穴位來治療。」《素問》〈舉痛論〉說:「恐懼會使精氣退縮,精氣退縮會使上焦閉塞,閉塞則氣會逆流,逆流則下焦脹滿,所以氣無法正常運行。」

現在說「病得像瘋了一樣,胡亂走動,自言自語不停」,這不正是精氣退縮導致上焦閉塞的症狀嗎?使用地黃,是為了治療精氣退縮;使用防己,是為了治療上焦閉塞和下焦脹滿。說「沒有寒熱」,是怕人們誤以為是外感引起的;說「脈象浮」,是怕人們直接認為是內傷引起的。氣的突然躁動,上下運行不順,稱為「傷」,但其實體內並無實質的損傷。如果說沒有損傷,那麼原本用來維護生命的藥物,反而會倒戈與我為敵了。

然而,與我為敵的氣,最終不可能再幫助我生存,就像火燒成煙之後,不可能再回到木柴裡一樣,但是燒過的木柴中,仍然會有未燃盡的部分。所以治療的方法,要以補為輔,以通為用。以補為輔,就是用生地黃滋潤下焦,使其大便通暢,這樣下焦的脹滿就能解除,同時也能增益精髓,使其安穩不退縮。以通為用,就是用防己來疏通腎氣流通到肌肉和血管中的通道,使其潤滑暢通,並使其向下運行。

防風,是讓那些可以恢復的氣回到衛氣,佈散到全身,這樣血管肌肉就能恢復正常,不會反過來侵擾心臟。像這樣,又怎麼能不用這兩種藥來命名湯劑呢?又怎麼能不把防己排在地黃之前呢?《傷寒論》說:「發汗過多,病人會用手護住心口,心下悸動,想要按壓,這是桂枝甘草湯的主治症。」那是由於汗出過多導致心虛,胸中水飲之氣侵擾心臟;而這個症狀是血管中的水氣侵擾心臟。

然而,胸中的水飲是實際存在的物質,而血管中的水氣只是氣,並無實質。所以一個要用水煎藥,一個則用酒浸泡取汁,也只是取其氣的作用。

防己的莖像木頭,所以叫做木防己。後世因為它產自漢中,所以又叫做「漢防己」,但其實它們是同一個東西。所以張仲景只用防己來命名湯劑時,就叫做木防己湯,連同其他藥物一起命名時,就去掉「木」字,方便稱呼而已。後人將莖稱為「木」,根稱為「漢」,以及它們治療風和水的不同作用,都不必再討論了。

紅藍花:

紅藍花,味道辛辣,性質溫和,無毒。主要用於治療產後血氣運行不暢、口噤、腹內惡血沒有排盡、絞痛,以及胎兒死在腹中等症狀,都可配合酒煎服。也可以治療蠱毒。

紅藍花,在冬季播種,到春天長出幼苗,葉子像藍草,夏天開花,花朵下面會形成帶刺的球狀花托。花朵從花托上長出,要趁著露水採摘,採摘後還會繼續生長,直到最後才會停止。花托中會結出果實,白色的,像小豆子一樣大。採摘的花朵,要搗爛,用水淘洗,多次擠去黃色的汁液,然後捏成餅狀,陰乾後入藥,用時搓碎。

紅藍花,剛搗爛的時候,會流出黃色的汁液,黃色的汁液去除乾淨後,才會呈現紅色。用它來染布,紅色非常鮮豔,而且味道辛辣,性質溫和,它能活血,是理所應當的。《開寶本草》中記載它能治療「產後血運口噤」,正好與張仲景所說的六十二種風邪相符。因為口噤,並非風邪不能引起。它能治療腹內惡血不盡、絞痛,又與腹中血氣刺痛相符。因為只是瘀血作痛,疼痛固定不移,稱為絞或刺,仍然是氣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