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152)

回本書目錄

本經疏證 (152)

1. 本經疏證第八卷

武進鄒澍學

中品,草六味,木十一味。

王瓜:味苦,寒,**無毒。**主消渴,內痹,瘀血,月閉,寒熱,酸疼,益氣,愈聾,**療諸邪氣、熱結、鼠瘻,散癰腫、畱血,婦人帶下不通,下乳汁,止小便數、不禁,逐四肢骨節中水,療馬骨刺、人瘡。**一名土瓜。生魯地平澤田野及人家垣牆間。三月採根,陰乾。

王瓜,三月生苗,其蔓多鬚,葉圓如馬啼而有光,面青背淡,濇而不光。六、七月,開五出小黃花,成簇。結子纍纍,殼亦粗濇,徑寸,長二寸許,上微圓,下尖長。七、八月熟,有紅、黃二色,殼中子,如螳螂頭,人謂之赤雹子。其根,即土瓜根也。如栝蔞根之小者,於細根上,又生淡黃根,三五相連,須深掘二、三尺,乃得正根,澄粉甚白膩。參《衍義》、《綱目》

王瓜與栝蔞,種種頗同,故其性情,亦多相近者。特栝蔞,實中結蔞,子攢蔞上,故為啟脾陰,以奉極高之心肺。王瓜,蔓上多鬚,根根疊接,三五相連,故為行脾精,以輸經絡隧道。又栝蔞之蔓,光滑;王瓜之蔓,麤濇。栝蔞之子,酸;王瓜之子,酸苦。是其性有純駁之分,純者主益,駁者主行。

故栝蔞功用多在滋養,王瓜則專事通行,似適相反,然亦有相竝而不相背者。蓋胷膈,能乾涸枯澀,經絡間豈不能乾涸枯澀。但胷膈緣枯澀而不行者,必係燥痰凝結;經絡間緣枯澀而不行者,必係瘀血敗液。觀其不但曰「消渴」,而曰「消渴內痹」,不曰「血閉癥瘕」,而曰「瘀血月閉,寒熱酸疼」。又如《別錄》所謂「婦人帶下不通,小便數、不禁,四肢骨節中水」,竝推挽備見之辭。

可見其致病之源,皆有物畱著,而其物僅能畱而不能結,又烏可謂「非緣所行之道枯澀不通,如舟之阻淺」者耶?

〈經衇別論〉所列飲入胃至下輸膀胱,周回曲折乃爾,其經由之道,豈能不藉滋溉,而有所耗減者。乃消渴之為病,則飲水一斗,小便亦一斗。飲已即溺,是其必不回環,而徑情直行,不使他處得滋且溉,可見矣。則向之所謂「四布竝行之地」,庸詎非因內痹而不納耶?又庸詎非因不得滋且溉,而遂內痹耶?〈五臟生成篇〉「諸血者,皆屬於心。人臥,則血歸於肝。

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為痹,凝於衇為泣,凝於足為厥」。彼其風吹之能凝,則熱爍之亦能濇。濇則太衝衇不通,月事遂不能應。然究係濇而非結,結則近在一處,濇則徧體皆然。在一處者,為癥、為瘕、為痃、為癖,已耳;徧體皆然,則氣道不利,陰陽相軋,而陰勝陽為寒,陽勝陰為熱,溼阻為酸,熱阻為疼矣。脾陰旣周,徑道滑澤,何濇不利,何阻不通。

白話文:

本經疏證第八卷 武進鄒澍學

王瓜味苦性寒,無毒。主治消渴症、內部阻塞、瘀血、月經閉止、寒熱交替、酸痛,並能益氣、治癒耳聾,治療各種邪氣、熱結、鼠瘻(鼠疫的一種)、癰腫、出血,以及婦女帶下不通、乳汁不下、小便頻繁或失禁、驅除四肢骨節中的積水、治療馬骨刺和瘡瘍。又名土瓜。生長在魯地平坦的田野和人家牆垣之間。三月採收根部,陰乾備用。

王瓜三月發芽,莖蔓上長有很多鬚,葉片圓形像馬蹄,表面青綠,背面淡白,粗糙不光滑。六月七月開出簇生的五瓣小黃花。果實纍纍,果殼也粗糙,直徑約一寸,長約二寸,上端略圓,下端尖長。七、八月成熟,果實有紅、黃兩種顏色,果殼內的種子像螳螂頭,人們稱之為赤雹子。它的根就是土瓜根,像栝蔞根但較小,在細小的根上又生出淡黃色的根,三五根相連,需要深挖二三尺才能挖到主根,磨成的粉末潔白細膩。參閱《衍義》、《綱目》。

王瓜與栝蔞的種類和形態頗為相似,因此它們的藥性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栝蔞的果實內有蔞(栝蔞的果實內瓤),種子附著在蔞上,因此能滋養脾臟陰氣,以濡養心肺。王瓜的莖蔓上有很多鬚,根與根相連,三五根相連,因此能運行脾臟精氣,輸布到經絡的通道中。此外,栝蔞的莖蔓光滑,王瓜的莖蔓粗糙;栝蔞的種子味酸,王瓜的種子味酸苦。所以它們的藥性有純粹和駁雜之分,純粹者偏於滋補,駁雜者偏於通利。

因此,栝蔞的功效多在於滋養,王瓜則專於通利,看似相反,但也並存而不相悖。因為胸膈部位可以因乾燥而阻塞不通,經絡之間同樣也可以因乾燥而阻塞不通。但是胸膈部位因乾燥而阻塞不通,一定是燥痰凝結;經絡之間因乾燥而阻塞不通,一定是瘀血敗液。觀察王瓜的功效,它不僅說能治「消渴」,還說能治「消渴內痹」,不僅說能治「血閉癥瘕」,還說能治「瘀血月閉,寒熱酸疼」。此外,《別錄》中所說的「婦人帶下不通,小便數、不禁,四肢骨節中水」,也都是通利之功。

由此可見,致病的根源都是有物質阻塞,而這種物質只是阻塞而不凝結,怎麼能說是「非緣所行之道枯澀不通,如舟之阻淺」呢?

《經絡別論》中記載,飲水入胃向下輸送到膀胱,周而復始,其經絡通道怎麼能不依靠滋潤,而有所損耗呢?消渴病症,喝水一斗,小便也一斗,喝下去就排出來,這說明水液必然不迴圈,而是直接通行,不讓其他部位得到滋潤,由此可見。那麼,先前所說的「四布並行之地」,難道不是因為內部阻塞而不能吸收嗎?難道不是因為得不到滋潤,而導致內部阻塞嗎?《五臟生成篇》說:「諸血者,皆屬於心。人臥,則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為痹,凝於衇為泣,凝於足為厥」。風吹都能使血液凝結,那麼熱也能使血液凝滯。凝滯則太衝脈絡不通,月經也就不能按時來了。但是,究其原因是凝滯而非凝結,凝結侷限於一個部位,凝滯則遍及全身。侷限於一個部位的,就是癥、瘕、痃、癖等病症;遍及全身的,則氣道不利,陰陽失調,陰勝於陽則為寒,陽勝於陰則為熱,溼邪阻滯則為酸,熱邪阻滯則為痛。脾臟陰氣周流,經脈暢通,則不會有凝滯不通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