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146)

回本書目錄

本經疏證 (146)

1. 本經疏證第七卷

設使水不至於火,而氣不能化血。於是,火遂不為金用而肺虛。肺虛,則欬逆上氣作矣。更火不合於金,而刑於金,輕則喘欬,重則欬唾膿血,且有虛而成勞者矣。紫菀,色紫質柔,為水與火合紫者,赤黑相兼也。凡物煮之則柔,是為水火合德。其味苦勝辛,為火為金用。

水旣與火合,火旣為金用,寧有胷中寒熱結氣不散,欬逆上氣不除者耶?抑痿蹷屬何因,亦以紫菀療之也。〈痿論〉曰「肺者,臟之長,心之蓋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鳴則肺熱葉焦,發為痿蹷。夫有所亡失則思,所求不得則慮,舉是二端以類推,其煩心、耗血,皆能致肺之陰氣消而葉焦舉矣。〈舉痛論〉曰「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上焦不通,營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

是不可證肺之熱而葉舉者,皆由於心歟?然則,肺所以主氣而行營衛、治陰陽者,豈徒恃有八葉,葉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以行諸臟之氣哉?蓋亦以心主,其下有心包絡之生血,不致因熱鬱蒸,令陽中之陰,上與清虛之肺合,故能行營衛、治陰陽耳。知此,則紫菀之所以安五臟、療痿蹷者,固的係「火為金用」矣。

雖然紫菀所主治,尚當推尋其故,使輔之者各得其當,乃收全功。如在上熱壅,以致包絡陰傷,則宜清熱;在下陰傷,相火竝於包絡,則宜益陰。若肺之陰氣不足,陽氣益微,則宜補益,不得以切於治而徒手使之,則善矣。

薿冬花:味辛、**甘,溫,無毒。**主欬逆,上氣,善喘,喉痹,諸驚癎、寒熱、邪氣、**消渴、喘息、呼吸。**一名橐吾,一名顆凍,一名虎鬚,一名菟奚,一名氐冬。生常山山谷及上黨水傍。十一月採花,陰乾。杏仁為之使,得紫菀良,惡皂莢、硝石、元薓,畏𦮷母、辛夷、麻黃、黃芪、黃芩、黃連、青葙

款冬花,根紫色,葉似萆薢,叢生。十二月於根畔開花,黃青紫。萼去土一、二寸,初出如菊花萼,通直而無子。《圖經》

劉潛江云「《易》〈繫辭〉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積陽為天,積陰為地』。故在天,則陰為主而生陰;在地,則陰為主而生陽。然天之陽,不得陰和,則為亢陽,不能化陰以降;地之陰,不得陽和,則為窮陰,不能化陽以升。人氣應之,故腎為陰中之陽,能上際乎天;肺為陽中之陰,能下極於地。

然肺必得腎氣至而降,腎必得肺氣至而升。腎不升,則水氣腫滿之患作;肺不降,則欬逆、上氣、喘息、喉痹之病生。是故,『欬逆、上氣、喘息、喉痹』者,陰中之陽不上朝,以致陽中之陰不下降也。款冬花,氣,得天之溫;味,其辛甘發散。本為至陽之物,特當隆冬,天地閉塞之候,以堅冰為膏壤,吸霜雪以自濡。

白話文:

如果水無法到達火的位置,那麼氣就無法轉化成血液。這樣一來,火就無法被金(肺)所用,導致肺虛。肺虛就會出現咳嗽、氣逆上衝的症狀。如果火與金不和,反而傷害金(肺),輕則喘咳,重則咳出膿血,甚至會因為虛弱而變成勞損的疾病。紫菀,顏色紫,質地柔韌,是因為水與火結合呈現的紫色,有紅色和黑色交雜的特性。凡是經過煮過的物質都會變得柔韌,這就是水火相合的表現。紫菀味道苦味勝過辛味,表示它能被火和金所用。

水既然能與火結合,火又能為金所用,那麼胸中寒熱交雜、氣結不散、咳嗽氣逆上衝的症狀,又有什麼不能消除的呢?還有,四肢痿軟無力的原因是什麼?也可以用紫菀來治療。《痿論》說:「肺是五臟之首,是心的屏障。」如果人有失落、慾求不得,就會引發肺鳴。肺鳴就會導致肺熱葉焦,進而發展為四肢痿軟無力。人有失落就會思念,慾求不得就會憂慮,以上述兩種情況來推論,過度煩惱和耗血都會導致肺的陰氣消散,肺葉焦枯。《舉痛論》說:「悲傷會使心脈緊張,肺葉舒張,上焦不通,營衛之氣無法散佈,熱氣積聚在體內,導致氣機消散。」

難道可以認為肺熱葉焦的原因都是因為心嗎?那麼,肺之所以能主導呼吸、運行營衛之氣、調節陰陽,難道只是依靠自身八片葉子、葉中二十四個空隙、整齊排列以運行各臟腑之氣嗎?其實也是因為心的主導,心臟下面有心包絡產生血液,不至於因為熱而鬱積,使陽中的陰(心包絡之陰)向上與清虛的肺結合,才能運行營衛之氣、調節陰陽。了解這個道理,就知道紫菀之所以能安和五臟、治療四肢痿軟無力,的確是因為它能「使火為金所用」。

雖然紫菀可以治療這些疾病,但還需要探求病因,使輔助藥物各得其所,才能發揮全部功效。例如,如果是上焦有熱壅塞,導致心包絡陰傷,就應該清熱;如果是下焦陰傷,相火上炎到心包絡,就應該滋陰。如果肺的陰氣不足,陽氣也衰微,就應該補益,不能單純只用藥物來治療,這樣才能達到好的療效。

**款冬花:**味道辛辣、甘甜,性溫和,無毒。**主要治療咳嗽、氣逆上衝、喘息、喉痹、各種驚癇、寒熱、邪氣、**消渴、氣喘、呼吸困難。**別名橐吾、顆凍、虎鬚、菟奚、氐冬。**生長在常山的山谷和上黨的水邊。十一月採花,陰乾。杏仁可以作為它的藥引,與紫菀搭配效果更好。忌與皂莢、硝石、元參同用,畏懼貝母、辛夷、麻黃、黃芪、黃芩、黃連、青葙。

款冬花的根部是紫色的,葉子像萆薢,叢生在一起。十二月在根旁邊開花,顏色有黃、青、紫。採收時去除靠近泥土的一、二寸,剛長出的花像菊花的花萼,筆直而沒有果實。《圖經》記載

劉潛江說:「《易經》〈繫辭〉說:『一陰一陽叫做道。』《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說:『陽氣積聚為天,陰氣積聚為地。』所以在天,陰為主而產生陰;在地,陰為主而產生陽。然而,天的陽氣如果沒有陰氣調和,就會成為亢陽,無法化生陰氣下降;地的陰氣如果沒有陽氣調和,就會成為窮陰,無法化生陽氣上升。人體的氣機也與此呼應,所以腎是陰中的陽,能上達於天;肺是陽中的陰,能下達於地。

然而,肺必須得到腎氣的到來才能下降,腎必須得到肺氣的到來才能上升。腎氣不上升,就會出現水氣腫脹的病患;肺氣不下降,就會出現咳嗽、氣逆上衝、喘息、喉痹等疾病。因此,『咳嗽、氣逆上衝、喘息、喉痹』是因為陰中的陽氣不能向上朝見,導致陽中的陰氣不能下降。款冬花,它的氣,得到天地的溫煦;它的味道,辛甘而發散。本來是至陽的藥物,特別在隆冬、天地閉塞的時候,它能以堅冰為膏壤,吸收霜雪來滋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