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118)
本經疏證 (118)
1. 本經疏證第六卷
一曰「風病,下之則痓,復發汗,必拘急」。一曰「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痓」。三者,何處可攙入溼耶?要之,挾溼自有挾溼之痓。解仲景書,則不必闌入溼耳。或曰「賁豚湯,治氣上衝。竹葉湯,治喘。方中皆有葛根,適與治痓病之氣上衝胷者合。且葛根,氣平主降,向謂『鼓胃陽,洩脾陰』,得毋猶有疵乎」?曰「論方甚難,但舉方中一味而論尤難」。何則?一方所主之病不止一端,所用之藥不止一味。
欲以一味牽合一端,雖亦往往而符,然有求之他處卒不可通者。如子之所問,謂「賁豚湯證、竹葉湯證,正有合於葛根湯所治之痓」,則極有至理。若以其有上氣有喘,遂目葛根為降氣之劑,則斷斷然不可矣。賁豚湯之證,曰「賁豚,氣上衝胷,腹痛,往來寒熱」。竹葉湯之證,曰「產後中風,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若項強,則附子用大者」。
是一則氣上衝胷,一則面赤項強痓病,頭熱,面赤,目赤,皆深有合於痓矣,而處方之旨則不然。夫往來寒熱,茈胡證也。氣上衝胷,則可見腸胃中無結,不必用茈胡。腹痛,則知其血分必有結,而當比用芎藭、當歸、芍藥。又腹痛去脅痛無幾,則大棗宜去。雖不言心煩與否,然用李根皮之止煩逆,則又可知其必煩,人薓亦當去矣。
夫如是,則遂可謂「葛根代茈胡為一方主」哉!殊不知,賁豚本氣上衝之候。用茈胡更疏土氣,則上衝之氣道愈空,適足以增其熱;用葛根則胃陽振,而能遏其衝,脾陰順而不助其熱。辛甘能散,寒熱自除,肺氣通調,衝逆自定,此其不可同日語者也。「中風、發熱、喘而頭痛」,桂枝證也。
若面戴陽,則為下虛,遂不可用芍藥,而宜加附子。又陽不蠖屈於下而蟠於上,則不能不以竹葉清之,桔梗開之,如火之旣煙焰,不能復返於薪也。然旣有先聲,必有踵至。陽之離根而上者,未必遽因附子,遂猝然止也。故用防風,使之隨衛氣外達而行一身,藉其發散,即藉其捍護。
用人薓,使安輯中氣,內顧根本,藉為腹心,即藉為禦侮。夫如是,葛根又協桂枝為一方偏主矣。乃孰知桂枝之止逆解肌,僅僅行血衇,以和津液。其起脾陰,滋肺氣,俾治節不失其常,而降令流通,灌溉無缺者,又豈得以葛根與桂枝竝列而言哉!是葛根烏得為降。特脾旣散精,上歸於肺,肺又何能不和調四臟,灑陳六腑耶?然則,雖謂之降,亦無不可。
栝蔞根:味苦,寒,**無毒。**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絕續傷,**除腸胃中痼熱,八疸,身面黃,脣乾口燥,短氣,通月水,止小便利。**一名地樓,一名果臝,一名天瓜,一名澤姑。實,名黃瓜,主胷痹,悅澤人面。莖、葉,療中熱,傷暑。生宏農川谷及山陰地。入土深者,良。生鹵地者,有毒。二月、八月採根,暴乾,三十日成。枸杞為之使,惡乾薑,畏䒜膝、乾漆,反烏頭
白話文:
[本經疏證第六卷]
一種情況說:「風病,如果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就會導致痙攣,如果再用發汗的方法,一定會出現拘急的症狀。」另一種情況說:「瘡瘍患者,即使身體疼痛,也不可以用發汗的方法,發汗會導致痙攣。」這兩種說法,怎麼可以隨便把濕邪也摻雜進去呢?總而言之,夾雜濕邪的痙攣自有其夾雜濕邪的特性。要理解張仲景的著作,就不必把濕邪隨意加入討論。
有人問:「賁豚湯治療氣上衝的症狀,竹葉湯治療喘的症狀,這些方劑中都有葛根,正好與治療痙攣病氣上衝胸部的症狀相符。而且葛根藥性平和,主要作用是降下,之前有人說它『鼓舞胃的陽氣,洩瀉脾的陰氣』,難道沒有什麼問題嗎?」
我回答說:「討論方劑是很難的,只拿方劑中的一味藥來討論更是難上加難。」為什麼呢?因為一個方劑所治療的疾病不止一種,所用的藥物也不止一種。如果想用一味藥來牽強附會一個症狀,雖然有時也能對上,但要從其他方面來看卻完全不通。就像你問的,認為「賁豚湯證、竹葉湯證,正好符合葛根湯所治療的痙攣」,這確實很有道理。但如果因為它們有氣上衝和喘的症狀,就認為葛根是降氣的藥,那就絕對不對了。
賁豚湯的症狀是:「賁豚,氣上衝胸部,腹痛,出現往來寒熱。」竹葉湯的症狀是:「產後中風,發熱,臉色潮紅,喘且頭痛,如果出現頸項強直,就要用大劑量的附子。」一個是氣上衝胸部,一個是臉色潮紅、頸項強直的痙攣病症,頭部發熱、臉色發紅、眼睛發紅,這些都與痙攣的症狀很符合,但處方用藥的用意卻不同。
往來寒熱,是柴胡證的特徵。氣上衝胸部,則可以判斷腸胃中沒有結塊,不必用柴胡。腹痛,則知道其血分一定有結滯,應當比照使用川芎、當歸、芍藥。腹痛的部位離脅痛不遠,所以要去除大棗。雖然沒有說明是否有心煩,但用了李根皮來止煩逆,就可以知道必定有心煩,人參也應當去除。
如果這樣,就可以說「葛根代替柴胡成為方劑的主藥」嗎?並非如此,賁豚本來就是氣上衝的症候。用柴胡反而會疏散土氣,使上衝的氣道更加空虛,反而會加重熱象;用葛根則能振奮胃的陽氣,遏制上衝之氣,使脾的陰氣順暢而不助長熱邪。辛甘的藥性能夠發散,寒熱自然消除,肺氣通暢,衝逆自然平定,這其中的道理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中風、發熱、喘而頭痛」,是桂枝證的表現。如果臉色出現陽氣上浮的表現,則是下虛的徵兆,就不能用芍藥,而應該加用附子。又因為陽氣不能向下潛藏,反而盤踞在上,就必須用竹葉來清泄,用桔梗來疏通,就像火焰已經燃燒,不能再返回到柴火中一樣。但既然有了先前的症狀,必定會有後續的發展。陽氣離開根部而上浮,未必會因為用了附子,就突然停止。所以用防風,使陽氣隨著衛氣向外散發而運行全身,藉由它的發散作用,同時達到保護身體的作用。
用人參,使中氣安穩,內顧根本,藉以為腹心,同時也起到禦侮的作用。這樣看來,葛根又與桂枝一起成為方劑的主要藥物。但又有誰知道桂枝的止逆解肌,只是疏通行血脈,以調和津液。它所起到的滋養脾陰、滋潤肺氣,使機體的調節功能恢復正常,使降下的命令流通無阻,灌溉全身無所遺漏的作用,又怎麼能和葛根並列而言呢!所以說葛根哪裡是降下的藥物。只是脾氣已經散精,向上歸於肺,肺又怎麼能不調和四臟,散佈津液於六腑呢?這樣看來,即使說葛根是降下的藥物,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栝蔞根:味苦,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消渴病,身體發熱,煩躁,大熱,補虛,安定中焦,治療斷續性的損傷,**可以清除腸胃中的頑固熱邪,治療黃疸病,使臉色和身體發黃、嘴脣乾燥、口渴、氣短,能通月經,止小便不利。**別名地樓,**也叫果臝、天瓜、澤姑。它的果實,名叫黃瓜,能治療胸痹,使人容顏潤澤。它的莖和葉,可以治療中焦的熱邪,以及中暑。主要生長在弘農的川谷和山陰等地方。生長在土層深厚的地方品質最好。生長在鹽鹼地的地方則有毒性。在二月和八月採摘根部,曬乾,三十天可以完成。枸杞是它的使藥,它討厭乾薑,畏懼牛膝、乾漆,反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