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澍

《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109)

回本書目錄

本經疏證 (109)

1. 本經疏證第六卷

「身熱,皮中如火燒」,散也;「腹中積聚、邪氣、煩滿」,聚也。聚而能散,則在內者,釋散而終不能聚,則在外者已,又何必究其為標與本哉!風引湯入此於中,以治外熱內滿,亦可見其滿之不僅為實,而熱則已造其極。故與大黃、石膏、滑石伍,以勝外熱,而內之滿,終不能廢乾薑、桂枝矣。

乾薑:味辛,溫、**大熱,無毒。**主胷滿,欬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溼痹,腸澼,下痢,**寒冷腹痛,中惡,霍亂,脹滿,風邪諸毒,皮膚間結氣,止唾血。**生者,尤良。**生薑:味辛,微溫。主傷寒,頭痛,鼻塞,欬逆,上氣,止嘔吐。**久服,去臭氣,通神明。生犍為川谷及荊州、揚州。九月採。秦椒為之使,殺半夏、莨菪毒,惡黃連、黃芩、天鼠糞

薑,宜原隰沙地。四月取母薑種之,五月生苗,如初生嫩蘆,高二、三尺。葉如竹,兩兩對生,辛香可愛。秋社前後,新芽頓長,如列指狀,色黃尖紫,謂之「紫薑」,亦曰「子薑」,釆食,無筋。自此,以漸充壯,霜後則老,謂之「宿薑」,即「母薑」也。薑,惡沮洳,又畏日畏熱。

凡秋熱則無薑,故六月間,須作葦屋蓋之。參《齊民要術》、《圖經》、《綱目》

作乾薑法,取白淨堅結者,水淹三日,去皮,置長流水中六日,更刮去皮,曬乾,置瓷缸中釀,三日乃成。弘景

物之燥者,不惡溼,為恃其氣,足以禦之也。物之溼者,不畏熱,為假其氣,足以助之也。薑,則偏生沙燥之地,厭惡沮洳,且復畏日,至為蓋葦棚,以避酷暑。又曰「秋熱則無薑」,是何故哉?蓋四時遞嬗,六氣流遷,百物生長收藏其間。拈一物而諦審之,似若氣依物為轉旋。

究其實理,則何物非因氣觸動也耶?薑以中夏發生,是感火氣以動矣,故其性溫。乃旋交溼令,而薑枝葉長茂,根株橫溢,是感土氣以昌盛矣,故其色黃。於是金經一氣,以培以充。迨交燥令,而氣乃全,用乃具。故其味辛,統而計之,則火者其稟,土者其體,金者其用。貫而屬之,則具火性於土中,宣土用於金內,薑之能事盡矣。

蓋土者,脾也,胃也,以厚德載物,而敷布一身。金者,肺也,大腸也,以節宣諸氣,而泌清洩濁。假使中宮清氣阻遏,而不至肺,則氣壅於上,胷滿、咳逆上氣之病生。濁氣扞格,而不至大腸,則氣滯於下,腸澼下利之患作。原其所以阻遏扞格者,非他,則以中土無火,故使土用乖,而金不效其節宣之職。

火之所以生土,土之所以生金,考厥機緘,端在是也。雖然肺為嬌臟,旣惡痰涎之裹,尤畏炎𭶟之鑠,與薑之性,誠有酷肖者矣。獨肺喜清肅,薑非致清肅者也。以謂「土之生金,其機在是」,不更有說乎?夫仲景曰「太過可怪,不及亦然」,論衇也。臟氣何獨不爾?薑之用,前固曰「緣火不生土,土遂不生金」,此中土之火不及也。

白話文:

**身體發熱,感覺皮膚像被火燒一樣,這是因為熱氣發散;腹部有積聚、邪氣、煩悶脹滿,這是熱氣積聚。**熱氣能從積聚轉為發散,那麼病邪在內者,就會散開而最終不會積聚;如果熱氣只能發散而不能積聚,那麼病邪就在體表了。又何必去追究它是屬於標還是本呢?風引湯裡加入薑,用來治療外熱內滿的病症,也可以看出這種滿不僅僅是實證,而且熱已經發展到極點。所以用大黃、石膏、滑石等藥物來對抗外熱,但對於內部的滿脹,終究不能廢除乾薑、桂枝這些藥物。

**乾薑:味道辛辣,性溫,藥性大熱,無毒。主要治療胸部脹滿、咳嗽氣逆、氣喘、溫暖脾胃、止血、發汗、祛除風濕痹痛、腸道發炎、痢疾、**寒冷引起的腹痛、中邪、霍亂、脹滿、風邪引起的各種毒素、皮膚間的結氣,以及止住咳血。**生用,效果尤其好。**生薑:味道辛辣,性微溫。主要治療傷寒、頭痛、鼻塞、咳嗽氣逆、氣喘、止嘔吐。**長期服用,可以去除身上的臭氣,使人精神清明。**生薑在川谷、荊州、揚州一帶生長。九月採摘。秦椒是它的使藥,能解半夏、莨菪的毒性,忌與黃連、黃芩、天鼠糞同用。

薑,適合生長在平坦、潮濕的沙地。四月取出母薑種植,五月長出幼苗,像剛長出的嫩蘆葦,高二三尺。葉子像竹葉,兩兩相對生長,散發辛香氣味,十分可愛。秋社前後,新芽突然長出,像排列的手指,顏色黃色尖端紫色,稱為「紫薑」,也叫「子薑」,可以採摘食用,沒有筋。從此以後,逐漸長得粗壯,霜降後就變老,稱為「宿薑」,也就是「母薑」。薑,不喜歡潮濕泥濘的環境,又怕太陽曬和熱。

凡是秋天天氣炎熱,就沒有薑,所以六月間,需要用蘆葦搭蓋屋子遮陰。參考《齊民要術》、《圖經》、《綱目》的記載。

製作乾薑的方法,取白色、乾淨、堅實的薑,用水浸泡三天,去除表皮,放置在長流水中沖洗六天,再次刮去表皮,曬乾,放置在瓷缸中釀製,三天就製成了。弘景說的。

乾燥的東西,不怕潮濕,是因為它本身有足夠的氣,可以抵禦潮濕。潮濕的東西,不怕熱,是因為它能借助熱的氣來幫助自己。薑,偏偏生長在乾燥的沙地,厭惡潮濕泥濘,而且又怕太陽曬,甚至需要搭蓋蘆葦棚來遮擋酷暑。又說「秋天熱就沒有薑」,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四季更替,六氣流轉,萬物在其中生長收藏。拿起一樣東西仔細觀察,好像是氣隨著物體而轉動。

但究其根本道理,沒有哪一樣東西不是因為氣的觸動而發生的。薑在盛夏時節生長,是感應了火氣而發動,所以它的性質溫熱。然後與濕令交替,薑的枝葉才長得茂盛,根莖橫向擴展,是感應了土氣而興盛,所以它的顏色是黃色的。接著經過金氣的作用,得到培養和充實。等到交替到乾燥的時令,氣就完整了,作用也具備了。所以它的味道是辛辣的。總的來說,火是它的稟性,土是它的本體,金是它的作用。貫穿起來說,它是在土中具備了火性,在金內宣發土的作用。薑的功能就全部體現了。

土,代表脾胃,以厚重的德性承載萬物,並將養分輸布到全身。金,代表肺和大腸,用來調節全身的氣機,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假設中焦的清氣被阻礙,不能輸送到肺,那麼氣就會壅塞在上,就會產生胸部脹滿、咳嗽氣逆的病症。濁氣被阻擋,不能輸送到大腸,那麼氣就會滯留在下,就會產生腸道發炎、下痢的病患。追究它被阻礙的原因,不是別的,正是因為中焦的脾土沒有火,所以使土的作用失調,而金也不能發揮它調節氣機的作用。

火生土,土生金,考察其中的關鍵,就在這裡。雖然肺是嬌弱的臟器,既厭惡痰液的包裹,又害怕炎熱的侵蝕,與薑的性質,確實有相似的地方。只是肺喜歡清肅的環境,而薑並不是使氣清肅的藥物。如果說「土生金,它的關鍵在這裡」,不是更有道理嗎?仲景說「太過不好,不及也不好」,說的是脈象。臟腑的氣機難道不也是這樣嗎?薑的作用,前面說過是因為「火不生土,土就不能生金」,這是中焦的火不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