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疏證》~ 本經疏證 (10)
本經疏證 (10)
1. 本經疏證第一卷
蓋滌者,溥詞,如大黃之蕩滌腸胃。是在腸胃之病,無不蕩滌淨盡。特彼曰「蕩」,則有動之義。今祇曰「滌」,則僅澣濯之而已。以明凡病,不受泛治者,不得用也。逐者,單詞,如乾薑之逐風溼痹,山茱萸之逐寒溼痹,地黃之逐血痹,黃芩、苦薓之逐水,白頭翁之逐血,水蛭之逐惡血,皆特指一節,示不他及。則此亦僅能於六腑中,去積聚之結固畱癖者。
以明凡病,散而未結者,不得用也。試更參仲景之用二消,消石礬石散之治,非臟中鬱熱耶?大承氣湯、調胃承氣湯、茈胡加芒消湯之治,非腑中結熱耶?大陷胷湯丸、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消湯之治,非腑中畱癖耶?是皆其性之所向,徵之於理,固不悖。體之於情,尤脗合者也。
而所謂「適與病機會」者,則更有精密焉。如芒消豈能治渴,己椒藶黃丸偏加之以治渴。芒消安能止利,小茈胡湯偏加之以止利,是也。蓋津液與固癖結,遂不得上潮為渴。去其固癖,正使津液流行。積聚結於中,水液流於旁,為下利。去其積聚,正所以止其下利耳。又豈有他奇也哉!
赤消,想即朴消之赤者。據《別錄》,能殺人,仲景鼈甲煎丸用之,且與為君之鼈甲同用至十二分。豈以服之最少,不厭其毒耶?抑欲其入血化堅開結,必不可闕耶?亦無從臆斷其是否矣。
滑石:味甘,寒、**大寒,無毒。**主身熱,洩澼,女子乳難,癃閉,利小便,蕩胃中積聚、寒熱,益精氣,**通九竅、六腑津液,去畱結,止渴,令人利中。**久服,輕身,耐饑,長年。一名液石,一名共石,一名脫石,一名番石。生赭陽山谷及泰山之陰,或掖北白山,或卷山。採無時。石葦為之使,惡曾青
滑石,潔白如雪,膩滑如脂。其初出時,柔輭似泥。久漸堅強成石者,以在地中氣熱,故也。一切布帛,凡著油汙,即屑滑石其上,熾炭熨斗中烙之,油汙遂盡,布帛竟能無跡,此與天虋冬之挼水、浣縑素,同。第天虋冬,僅能令縑素柔白,此則無論何色,均堪復故。且一用水,一用火。
故天虋冬裕肺腎精氣,此則通六腑九竅津液也。六腑者,胃為之長,非胃中積汙,無有內旣為洩為澼,外仍身熱者。藉其外之身熱,為熨斗中熾炭,使滑石者,浥去其汙,從下竅而出。則利小便,蕩胃中積聚寒熱,均在此矣。女人乳,為衝衇之所屆。衝衇者,隸於陽明。「乳難,癃閉」,陽明衝衇之病,與胃有汙,而小便不利者,同一理也。
由是推之,滑石之運化上下,開通津液,除垢存新,端借病勢之身熱,為藥力之助。若身不熱者,恐未必能奏績矣。
《本經》於藥之去病,不肯輕用「蕩」字。惟大黃、巴豆、滑石,則有之。蕩,盪也,排蕩去垢穢也《釋名》〈釋言語〉。動也《文選》〈西京賦〉薛注。搖也左僖三年賈注。放也《漢書》〈丙吉傳〉注。散也《後漢書》〈馮衍傳〉注。若於辭氣間分輕重,則蕩練巴豆、蕩滌大黃,自應作排蕩觀。
白話文:
本經疏證第一卷
「滌」字的意思是廣泛的,就像大黃能蕩滌腸胃一樣。它主要用於腸胃的疾病,可以把所有不好的東西都清除乾淨。但「蕩」字帶有動的意思,而「滌」字則只是像洗滌一樣,說明凡是不適合廣泛治療的疾病,就不能使用這個字。
「逐」字是單獨指向的,就像乾薑能驅逐風濕,山茱萸能驅逐寒濕,地黃能驅逐血痹,黃芩、苦參能驅逐水邪,白頭翁能驅逐血毒,水蛭能驅逐惡血一樣,它們都只針對某個特定部位,不會影響其他地方。所以,這裡的「逐」字也只能用在六腑中,去除那些積聚形成的結塊。說明凡是病邪分散而沒有結成塊的,就不能使用這個字。
再看看張仲景使用二消(硝石、朴硝)、消石礬石散來治療的,不都是臟腑中的鬱熱嗎?大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柴胡加芒硝湯治療的,不都是腑中的結熱嗎?大陷胸湯丸、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治療的,不都是腑中留下的病根嗎?這些都表明它們的藥性有所指向,從道理上講是符合的,從實際情況來看也是相符的。
而所謂「適合疾病的機會」,則更加精確。例如芒硝並不能治療口渴,己椒藶黃丸卻偏偏要加上芒硝來治療口渴。芒硝並不能止瀉,小柴胡湯卻偏偏要加上芒硝來止瀉,就是這個道理。這是因為津液與固結的病塊結合在一起,導致津液不能向上滋潤而引起口渴。去除病塊,就能使津液正常運行。積聚在中焦,水液流向下方,就會引起腹瀉。去除積聚,自然就能止瀉了。難道還有什麼其他的奧秘嗎?
赤硝,應該就是朴硝中顏色發紅的那種。根據《別錄》記載,它能使人喪命。但張仲景的鱉甲煎丸卻使用了它,而且與作為主藥的鱉甲一起用到了十二分。難道是因為用量極少,就不怕它的毒性嗎?還是說需要它入血化解堅硬的結塊,所以必須使用它?這些也無法妄自推斷了。
**滑石:味甘,性寒、大寒,無毒。主要治療身體發熱、腹瀉、婦女產後乳汁不通、小便不暢、利小便。可以盪滌胃中的積聚、寒熱,益精氣,通利九竅、六腑的津液,去除留下的結塊,止渴,使人體內通暢。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耐飢餓、延年益壽。**又名液石、共石、脫石、番石。產於赭陽山谷及泰山的陰面,或掖北白山,或卷山。採集沒有固定時間。石葦是它的引導藥,它怕曾青。
滑石潔白如雪,細膩光滑如油脂。它剛出來的時候,柔軟像泥。時間久了,因為地下的熱氣,才慢慢變得堅硬像石頭。一切布料如果沾上油污,只要把滑石粉撒在上面,再用加熱的熨斗燙一下,油污就會完全消失,布料也會完好如初。這就像用天門冬的水來洗滌綢緞一樣。但天門冬只能使綢緞柔順潔白,而滑石無論什麼顏色的布料都能恢復原樣。而且一個用水,一個用火。
所以天門冬能滋養肺腎的精氣,而滑石則能通利六腑九竅的津液。六腑中,胃是主導。如果不是胃裡有積聚的污垢,就不會出現內部腹瀉,外部身體發熱的情況。借助身體的發熱,就像熨斗中的熱炭一樣,使滑石去除污垢,從下竅排出。這樣就達到了利小便、盪滌胃中積聚寒熱的效果。婦女的乳汁,是衝脈所主導的,衝脈屬於陽明經。「乳汁不通、小便不暢」,是陽明衝脈的疾病。與胃裡有污垢,小便不暢的道理是一樣的。
由此推論,滑石的運化上下,開通津液,去除污垢保留新的功能,都是借助疾病自身發熱的力量,來輔助藥力。如果身體沒有發熱,恐怕很難見效。
《本經》在描述藥物的去病作用時,不輕易使用「蕩」字。只有大黃、巴豆、滑石才用這個字。「蕩」字的意思是排蕩去除污垢。《釋名》〈釋言語〉中說「蕩」是動的意思,《文選》〈西京賦〉薛注中說是搖的意思,左僖三年賈注中說是放的意思,《漢書》〈丙吉傳〉注中說是散的意思,《後漢書》〈馮衍傳〉注中也說是散的意思。如果要從字面語氣上區分輕重,那麼「蕩練巴豆」、「蕩滌大黃」,就應該理解成排蕩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