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對山

《對山醫話》~ 補編 (3)

回本書目錄

補編 (3)

1. 電氣治病

有患暴絕及中風麻木,肢體不仁者,電能療之。法以電線按患處,若針灸然,或蓄電於筒,令患者身貼而手按之,即取效。蓋電能隨人筋絡,以運行骨節間,其功固甚速耳。

白話文:

電氣治病

若有人患有突然昏迷或中風導致肢體麻痺、感覺遲鈍等症狀,可以用電來治療。方法是用電線按壓患處,如同針灸一般;或者將電儲存在容器中,讓患者身體貼近容器,同時用手按壓容器,即可見效。這是因為電能沿著人體的經絡運行,暢通骨骼關節之間的氣血,所以療效非常迅速。

2. 聽肺木

泰西醫士有聽肺木,長不過尺,遇患肺疾者,一頭依病者胸前,醫者枕其一端而聽之。隨聽隨移,審其呼吸,辨其部位,能知病之所在而施治云。

白話文:

西方醫生會用聽診器診斷肺部疾病。聽診器不過尺許長,遇到肺部有疾病的病人,醫生將聽診器的一端放在病人胸前,醫生自己則枕著聽診器的另一端來聽診。醫生一邊移動聽診器一邊仔細聆聽病人的呼吸聲,辨別聲音的部位,就能夠知道疾病的位置而對症治療。

3. 戒菸良方

鴉片煙為中國四千年來未有之毒,今竟於數萬裡外傳染及之,抑且日變月異,幾不知遷流所極,在受其害者,既難屈數,即言其害者,率多痛哭流涕,不能更贅一詞。然其間亦有創深痛鉅,悔之甚而仍不戒者,則以煙有癮而未易脫也。是欲戒菸,當先除癮,而欲除癮,必先覓方。

今肆中所售戒菸藥,品目種種,服之似皆有效,而不知其仍用煙膏,故不服而癮如故。近於友人處得方,藥以易而價廉,功雖緩而無損。據云已救多人,如浙寧葉某,煙癮本大,如法制服,不半年而戒絕矣,其方惟用粗大粉甘草一味,不拘兩數,熬膏如煙。初以煙九分,入甘草膏一分,照常吸之。

繼則煙遞減,而膏漸增。至膏有八九分,煙僅一二分,則癮自斷矣。所願有志之士,咸起而試之。如果有效,則是方也,不誠煙瘴世界中之特健藥哉!

兩蒼氏曰:余嘗集方十餘,出試諸人,初無不驗,而卒無一能脫。靜思其故,知凡人幹事,皆氣為之帥,但煙之為癮,恰非一日,而氣之所用,多在一時,再而衰,三而竭,及氣餒而癮猶未絕,則攻敗矣。昔人謂慷慨殉節易,從容赴義難,亦此意也。然則當如何?曰:法宜恆久,更忌因循。

必絕之甚確,而持之又甚堅,然後選方服藥。如是而猶不驗,我不信矣。又嘗聞之友人曰:卉本棉花,初產西藏,元世祖謂可以被天下,因欲帶入中原。時有老僧止之曰:利與害常相因。是物雖甚利賴,然願陛下姑舍之,若必傳種入內,恐五百年後。復有一物踵此而進,為華人害,世祖不聽,棉遂盛傳,而其所謂為害者,由今思之,疑即鴉片。故或於花時擇棉之雄者,取根搗汁飲之,即可止癮,似乎物理相制,其間原有交關云云。

據此則鴉片之害,或不盡由人事,倘得天去其疾,陡絕來源,則是癮也,豈待戒而始除哉。

白話文:

戒菸良方

鴉片煙是中國四千年來從未出現過的毒物,如今卻從數萬里外傳播過來,而且日益蔓延,其擴散之勢難以預料。受害者無數,即使只是談論其危害,許多人也都痛哭流涕,說不出更多話。然而,有些人雖然深受其害,痛悔不已,卻仍然戒不掉,這是因為煙癮難以克服。想要戒菸,必須先去除煙癮,而要去除煙癮,就必須找到方法。

市面上販賣的戒菸藥,種類繁多,服用似乎都有效,但不知是否仍然含有鴉片膏,所以服用後煙癮依舊。我最近從朋友那裡得到一個方法,藥物簡單且價格便宜,效果雖然緩慢,但沒有副作用。據說已經幫助很多人戒菸,比如浙江寧波的葉某,煙癮原本很大,按照這個方法戒菸,不到半年就戒掉了。這個方法只用粗大的粉甘草一種藥材,用量不限,熬成膏狀像煙膏一樣。一開始,用九分煙膏加一分甘草膏,照常吸食。

然後逐漸減少煙膏的比例,增加甘草膏的比例。直到甘草膏佔八九分,煙膏僅佔一二分,煙癮自然就會斷了。希望有志戒菸的人都能嘗試一下。如果有效,那這個方法就是真正的良方,豈不是煙禍盛行的世界中的一劑特效藥嗎!

兩蒼氏說:我曾經收集了十多種戒菸方法,讓很多人嘗試,一開始都見效,但最終沒有一個人能徹底戒掉。靜下心來思考原因,我明白人做任何事,都依靠氣力,但煙癮可不是一天形成的,氣力耗費大多集中在一時,再而衰,三而竭,等到氣力衰竭,而煙癮卻還沒斷,那就失敗了。古人說慷慨赴死容易,從容就義難,也是這個道理。那麼應該怎麼辦呢?方法應該持久,更忌諱拖延。

一定要下定決心戒菸,並且堅持下去,然後再選擇方法和藥物。如果這樣還沒有效果,我不相信了。我又聽朋友說:棉花最初產於西藏,元世祖認為它可以造福天下,於是想把它引進中原。當時有位老僧阻止他說:利益和禍害總是相伴而生。雖然棉花有很多好處,但希望陛下暫時不要引進,如果一定要種植,恐怕五百年後,還會有別的東西效仿它,危害中國人。世祖不聽,棉花於是廣泛傳播,而老僧所說的危害,現在想來,大概就是指鴉片。所以有人在棉花開花的時候,選擇雄性棉花的根,搗汁飲用,就可以止癮,似乎是物性相克,其中自有聯繫。

由此看來,鴉片的危害,或許並非完全由人為造成,如果能從根本上杜絕它的來源,那麼煙癮又何須費力戒除呢?

4. 聖治丸方論

夏令暑熱炎蒸,濕濁上騰,人在蒸淫熱迫中,設或正氣不足,最易感病。矧南方地卑氣薄,更多中痧吐瀉之症。推其致病之原,或過於貪涼,風寒外受;或困於行路,暑濕相干;或口腹不慎,為冷膩所滯;或飲食不節,使輸化失宜;或感時行疫癘之邪;或觸穢惡不正之氣,皆能致脾土不運,陰陽反戾,升降失司,卒然腹痛,上下奔迫,四肢厥冷吐瀉並作,津液頓亡,則宗筋失養,故足攣筋縮,先起兩腿,或見四肢,名曰霍堆亂轉筋。

生死瞬息,年來此症大行,我邑地窄人稠,互相傳染,甚有一家數人而同時告斃者,深可畏也。茲故不揣鄙陋,爰擬一方,名曰聖治,入夏可預合備用。如遇疫癘時行,痧暑並觸,或感穢氣,或入病家,心懷疑慮,胸覺痞悶時,即以一丸入口,藉以解穢卻邪,勿亂其氣。

方用正號仙居野術(烘燥勿令焦黑)二兩,真川厚朴二兩,白檀香(研細末)一兩,降真香(研細末)一兩,新會皮(鹽水炒)二兩,以上五味,再同研為極細末,以廣藿香六兩,煎濃湯泛丸,如大黃豆大,每服二三丸,細嚼和津嚥下。

野術味甘能和脾,苦能燥濕,定中止嘔,扶正卻邪,開胃氣以除積飲,故用以為君;樸苦辛,能瀉實而化濕,平胃調中,消痰行水,兼治瀉痢嘔惡,陳皮為脾肺氣分之藥,能快膈導滯,宣通五臟,並可除寒散表,故用此二味為臣;檀香調脾利膈,正氣驅邪,降香能闢穢惡怪異之氣,故用為佐使;藿香稟清和芬芳之氣,為達脾肺之要藥,氣機通暢,則邪逆自定,故用為引。

其曰聖治者,以聖人有治病治未病之旨,蓋思患預防,莫若服藥於未病之先,使輕者解散,而重者化輕,未必非卻病養生之一助云。

童菽原曰:是方出而修合者頗多,服之有驗,藥似平易,而其詳審氣味,精悉功能,足稱盡善,固非泛然者所能企及也。

白話文:

盛夏暑熱潮濕,濕濁之氣上升,體質虛弱的人容易生病。南方地區氣候潮濕,痧症、吐瀉等疾病更為常見。這些疾病的成因,可能是過度貪涼受寒,或是勞累導致暑濕入侵;也可能是飲食不當,導致寒涼之物停滯;或是飲食無度,影響消化吸收;或是感染流行性疾病;或是接觸污穢之氣,都會導致脾胃失調,陰陽失衡,氣機紊亂,突然腹痛,四肢冰冷,伴隨嘔吐腹瀉,體液大量流失,筋脈失養,導致腿腳抽筋,甚至四肢抽搐,這就是俗稱的霍亂。

此病來勢兇猛,近年來流行甚廣,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很容易傳染,甚至一家數人同時死亡,令人恐懼。因此,我斗膽獻上一方,名為「聖治丸」,夏季即可預先準備。若遇到流行病、中暑,或是接觸污穢之氣,或到病人家中,感到心中不安,胸悶時,即可服用一丸,以解毒避邪,調理氣機。

藥方:仙居野術(烘乾,勿烤焦)二兩、真川厚朴二兩、白檀香(研成細末)一兩、降真香(研成細末)一兩、新會陳皮(鹽水炒)二兩。以上五味研磨成極細粉末,用廣藿香六兩煎煮濃汁,製成如黃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至三丸,細嚼慢嚥。

野術味甘能和脾,味苦能燥濕,止嘔止瀉,扶正祛邪,開胃消積,故為君藥;厚朴苦辛,能瀉實化濕,調和脾胃,消痰利水,治療嘔吐腹瀉,陳皮是脾肺藥物,能消食導滯,疏通五臟,還能散寒解表,故此二味為臣藥;檀香調和脾胃,扶正祛邪,降真香能驅除污穢之氣,故為佐使藥;藿香氣味芳香,是疏通脾肺要藥,氣機通暢,邪氣自然消除,故為引藥。

此方名為「聖治」,取自聖人治病、預防疾病之意,意思是預防疾病,莫過於在發病前服用藥物,使輕症得以緩解,重症得以減輕,可謂是養生防病之良方。

童菽原曰:此方流傳甚廣,服用有效,藥物平易,但其精妙之處在於對藥物氣味及功效的精確把握,非一般人所能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