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對山

《對山醫話》~ 卷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7)

1. 卷四

菌之種類甚多,閩粵間人所植楠木,沃以米汁而生者,名曰香菌,乃可充饌。若生墟落穢濕之地,則本鬱蒸之氣所化,其性多毒,食之殺人。我邑新橋鎮,昔有農人於竹園中得鮮菌數枚,甚肥白,煮而食之,竟以腹瀉死。憶道光己酉春,淫雨經月,遍地生菌,友人謝月屏家於庭角忽生一菌,大如盆,色淺紅,其紋隱有鳥獸形,謝以為瑞芝,邀余往觀。余曰:此毒菌也,不久當萎。

越夕果漸小,未幾而蔦。謝以人咸為芝,而余獨曰菌,且知其敗之速,謂必有所見。余曰:嘗閱珍珠船所載李涼公鎮朔方時,耕甿於園,樹下產菌一本,大數尺,上有樓臺,中間二叟對博,併成三字曰朝榮觀。公聞而疑之,乃令甿掘其地。僅三四尺,即有巨蟒穴,其下目光如鏡,口吐沫成菌。

今觀君家所生,疑即此類,見背有蓑紋,故知非芝,以氣化必易萎也。

閩產桂圓,味甘肉厚,能悅胃養營,凡勞損心脾而血耗者宜食之。因其形如龍目,故又名龍眼。道家每取肉細嚼,待滿口生津,汩汩下咽,名飲玉泉。余嘗試之,頗益。昔華亭陸平泉宗伯,享壽百齡,日惟食龍眼數千,顏色如少時。然其味過甘,多食令人中滿,有痰熱者,似亦不甚宜也。

初摘鮮蓮,氣清味美,能和中養心氣;煮粥食之,益人脾胃。昔人言生食須去心,否則恐患霍亂。按蓮子中青心,能清心去熱,霍亂之說,不知何據。惟今肆中所賣石蓮,產粵東樹上,其味大苦。曾見食之而作嘔者,今人每用以治痢,誤矣。

側柏代茗,別有一種清芳之氣。當春末夏初,嫩葉方長時採服之,能除風濕。但其性味苦燥,非壯水之品,而丹溪以為補陰要藥,說恐未然。咸豐癸丑洞庭陸秋谷販於陝遇盜迷入山谷,行數里,杳無人跡,忽聞林間人語,周視恰無所見,惟有大柏一株,枝幹修偉,高出雲際。時腹中甚餒,因採葉食之,遂忘飢渴。

今年逾周甲,鬚髮未斑,步履飲啖,一如少時,每言食柏之驗。曩閱《涵海續編》,廣成子取雲陽液以療世人疾苦,雖垂死可活。初不知雲陽液為何物,後觀抱朴子,山中樹能人語者,非樹語,乃雲陽為之,注云陽樹精也。陸之所食,或唧此耳。

王宇泰云,病酒者,當服枳懼。按枳懼一名木密,又名金鉤,樹似白楊,其子著枝端,長才盈寸,駢生如指,屈曲相連,春生秋熟,霜後味甘如飴。昔人有造酒庫而以枳懼木架屋者,其後一室之酒皆淡薄無味。余少時曾傷酒發熱,取汁服之,反覺中滿,是或味甘所致耳。

鴆,毒鳥也。邕州朝天鋪及深山處有之,其種有二,一大如鴉,黑身赤目;一大如鶚,毛紫綠色,頸長七八寸。雄曰運日,雌曰陰諧,聲如羯鼓。遇毒蛇,則鳴聲邦邦,蛇入石穴,禹步作法,石裂蛇出。秋冬解羽蟄穴,熏之出走,暈眩而斃。以法取膽,盛以銀瓶,倘染指,指即斷;用作毒矢,著人立死。

白話文:

[卷四]

菌類種類繁多,福建廣東一帶人們用楠木種植,澆灌米汁而生長的菌,叫做香菌,可以食用。如果生長在村落潮濕污穢的地方,那就是陰鬱蒸騰之氣所化成的,多有毒性,食用會致命。我家鄉新橋鎮,以前有個農人在竹園裡採到幾朵鮮菌,非常肥白,煮了吃,結果腹瀉而死。記得道光己酉年春天,連月淫雨,到處長菌,友人謝月屏家在庭院角落突然長出一朵菌,大如盆子,顏色淺紅,紋理隱約有鳥獸形狀,謝月屏以為是祥瑞的靈芝,邀請我看。我說:這是毒菌,不久就會枯萎。

第二天果然漸漸變小,不久就枯萎了。謝月屏大家都認為是靈芝,而我獨獨說是菌,並且知道它很快就會腐爛,一定是有所根據的。我說:曾經讀過《珍珠船》記載,李涼公鎮守朔方時,農民在園中樹下發現一株菌,高達數尺,上面有樓台,中間兩個老人對弈,合起來是三個字“朝榮觀”。李涼公聽說後懷疑,就讓農民挖開那裡的地。只挖三四尺深,就發現一條大蟒蛇的洞穴,洞穴下面光芒像鏡子一樣,蛇嘴吐出的沫液形成了菌。

現在看您家裡生長出來的這個,懷疑就是這種,看到菌背上有蓑衣一樣的紋理,所以知道它不是靈芝,因為由氣化而成的東西很容易枯萎。

福建產的桂圓,味道甘甜,果肉厚實,能滋養脾胃,凡是勞損心脾導致血氣虧虛的人都很適合食用。因為它的形狀像龍眼,所以又叫龍眼。道家常取其肉細細咀嚼,待滿口生津,慢慢吞咽,叫做飲玉泉。我嘗試過,很有益處。以前華亭的陸平泉宗伯,活到一百歲,每天只吃幾千顆龍眼,面色如同年輕時一樣。但是它的味道太甜,吃多了會讓人感到飽脹,有痰熱的人,似乎也不太適合吃。

新鮮採摘的蓮子,氣味清香,味道鮮美,能和中養心氣;煮粥食用,益人脾胃。古人說生吃蓮子必須去掉心,否則恐怕會患霍亂。按說蓮子中間的青色蓮心,能清心去熱,霍亂的說法,不知道根據是什麼。只是現在市面上賣的石蓮,產自廣東東部的樹上,味道很苦。曾經見過有人吃了它嘔吐,現在人們常用它來治療痢疾,這是錯誤的。

側柏葉可以代替茶葉,有一種獨特的清香。在春末夏初,嫩葉剛長出來的時候採摘服用,能除風濕。但是它的性味苦燥,不是滋補腎水的藥物,而丹溪卻認為它是補陰的要藥,這種說法恐怕是不對的。咸豐癸丑年,洞庭的陸秋谷在陝西經商遇到盜賊,迷路進入山谷,走了幾里路,杳無人跡,忽然聽到林間有人說話,四處查看卻什麼也沒看到,只有一棵很大的側柏樹,枝幹粗壯,高聳入雲。當時肚子很餓,於是採摘葉子吃,就忘記了飢渴。

今年已經七十多歲了,頭髮還沒斑白,走路、飲食,都像年輕的時候一樣,他總是說這是吃側柏葉的功效。以前讀過《涵海續編》,廣成子用雲陽液治療世人的疾病,即使是快要死了也能活過來。起初不知道雲陽液是什麼東西,後來讀了《抱朴子》,書中說山中能說話的樹,並不是樹自己說話,而是雲陽在說話,注釋說雲陽是樹精。陸秋谷吃的,或許就是這個吧。

王宇泰說,喝醉酒的人,應該服用枳椇。按說枳椇又名木蜜,又名金鉤,樹木像白楊樹,果實長在枝端,長約一寸,並排生長,像手指一樣,彎彎曲曲地連在一起,春天生長,秋天成熟,霜降後味道甘甜如飴。以前有人建造酒庫,用枳椇木做屋架,後來整個酒庫的酒都變得淡薄無味。我年輕時曾經因為喝酒傷到身體發熱,取枳椇汁服用,反而感到飽脹,這可能是因為它味道甘甜的緣故吧。

鴆,是毒鳥。邕州朝天鋪及深山裡有,種類有兩種,一種大小像烏鴉,黑色身體,紅色眼睛;一種大小像鶚,羽毛紫綠色,頸長七八寸。雄的叫運日,雌的叫陰諧,聲音像羯鼓。遇到毒蛇,就會發出邦邦的鳴叫聲,像禹王治水一樣,用腳踏步作法,石頭裂開,蛇就出來了。秋冬季節脫落羽毛進入洞穴冬眠,用煙熏它,它就會出來,然後暈眩而死。用特殊方法取它的膽汁,盛放在銀瓶裡,如果沾到手指,手指就會斷掉;用它做毒箭,射中人就會立刻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