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對山

《對山醫話》~ 卷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7)

1. 卷三

乾隆初,郡城某紳,患腹痛,發必昏厥,勢甚危篤。四方醫士,延聘殆盡,諸藥畢投,竟無一驗。乃榜示通衢,有能治者酬千金。時逢歲試,士子咸集郡中。金邑有周生者,性好博,場後與發,薄資盡罄,招覆,案發,周不與,同寓亦大半散去,周坐困族邸,欲歸不時。忽夢亡師某謂曰:汝已得取,不負此來。

周曰:昨已出案,門生無分,先生尚未知耶。某曰:汝案在紅箋上。周方欲再問,某遽起曰:速取看案。周醒,以為妄想所致,晨起無聊,遂至貢院,見案傍果有紅箋,視之,乃某官招醫帖也。因思正無歸計,姑就之,倘有機會,亦未可料。遂貿然往略,一診視,詭言此症非湯藥可療,余手製靈丹,方期有效。

約以翌日,回寓沉思,必得一物,庶可偽為丹藥,因徘徊戶外,見牆邊有半朽蒲包,乃以黃土封固,炙為灰,分作數包,袖以往。曰:越兩時可一服,不過三服,病當愈,然是非尋常藥肆中物,價值昂貴,必先稍償藥資。主人言若有驗,不靳重酬,預付不能應命。周不得已,爽然反寓。

越日,有干僕數輩,輦金而至。曰:先生妙藥,昨進三服,即吐一血塊,腹痛頓愈,聊奉薄酬,還求覆診。周曰:今病根已去靜養自安,無須用藥,余有急務欲歸,不克再往,為我謝覆可也。時我邑楊介眉,醫名重海內,紳延伊調理,稱周術之神。楊令將所吐之物,洗去血汙,置清水內,頃之蠕蠕自動,引之長四五寸,乃一螞蝗也。

曰:此必飲水誤吞入腹,幸未生子,故得一吐而盡。然私慕周之技,乘間往訪,登堂肅拜,執弟子禮甚恭。周駭曰:先生醫道,誰不敬服,僕素無學問,何敢當此。楊曰:願聞所以知某紳之患而治之。周見其誠,遂實告。楊曰:蒲包灰尚有否?周乃取余灰出,楊嘗之曰:是已,此鹽包也,鹽能殺蛭,故有此驗耳。

古有防風粥,以真珠蘭碎金犀取油,煮五香稻為糜耳,一盂價值一金。白居易在翰林日,上嘗賜一甌,食之口香七日,云可除風去濕。是亦芳香逐濕之意也。

按《梁州雜記》餳醋能消介類。憶《說部》載有少年眼中嘗見一鏡,醫者言其必吃鱠太多,有魚鱗在胸,致眼生花耳。乃設芥醋一瓶,令於飢時啜之,疾遂愈。又有為魚骨所鯁,幾廢飲食,後服白餳而解。證此則餳醋之可消介類,其說信然。

走方醫賣藥市中,或曰:一日必療一病,雖未必然,而亦時有驗者。邑有李跛,開魚行於東門外,自言其幼時,足背生細瘡數顆,無甚痛苦,絕不為意。夏月赤足坐門首,有走方醫目之曰:此非癬疥疾也,毒伏陽明已久,亟宜外達,不治當發腸癰,此足廢矣。伊父怒其妄而叱之,遂去。

不逾月病發,醫藥半年始愈,而足果廢。可見走方祝由之類,雖多以小術惑人,訛取財物,而於方藥所不能療之痼疾,往往以符咒草藥取效,即此可見其非全妄也。

白話文:

[卷三]

乾隆初年,縣城一位有身份的紳士,患了腹痛,每次發作都會昏厥,病情十分危急。各地醫生都請遍了,各種藥都用盡了,卻一點效果也沒有。於是他在大街上張貼告示,說誰能治好,就給他一千兩黃金作為酬謝。那時正逢科舉考試,很多考生聚集在縣城。金邑有個叫周生的讀書人,性格好學,考試後囊空如洗,被牽連進一場案件,但他拒不承認,同住的夥伴也都四散逃走了,周生窮困潦倒,想回家卻沒有盤纏。

有一天晚上,他夢見已故的師父對他說:「你已經得到了,不要辜負這次來意。」

周生說:「我昨天已經被牽扯進案子裡,當學生的我沒有份,老師您還不知道嗎?」師父說:「你的案子在紅紙上。」周生正想再問,師父卻急忙起身說:「快去看案卷。」周生醒來,以為是夢境,早上無聊,就去了貢院,看見案卷旁邊果然有一張紅紙,一看,原來是某位官員招募醫生的告示。他正愁沒地方去,就去了,想說萬一有機會也好。於是貿然前去,診脈後,謊稱這種病不是湯藥能治好的,他手裡有自己製作的靈丹妙藥,才能有效。

他約好第二天回覆,回到住處後冥思苦想,一定要找到一樣東西,才能偽裝成丹藥,於是他在屋外徘徊,看見牆邊有一個半腐爛的蒲包,就把它用黃土封好,燒成灰,分成幾包,揣在袖裡。他說:「隔兩個時辰服用一次,最多服用三次,病就會好了,但這不是尋常藥鋪裡有的東西,價值昂貴,必須先支付一些藥資。」病人說如果有效,就不吝重謝,但預付錢財卻不能答應。周生沒辦法,只好爽快地回去了。

第二天,有幾個僕人抬著黃金來了。他們說:「先生的妙藥,昨天服用了三劑,就吐出一塊血塊,腹痛立刻就好了,略微奉上一些酬謝,還請再診治一下。」周生說:「現在病根已經去了,靜養就能痊癒,不需要用藥了,我有急事要回家,不能再去,請替我謝絕吧。」當時我們縣楊介眉,醫術名揚天下,紳士請他來調理病情,讚揚周生的醫術神妙。楊介眉把吐出來的東西洗淨血污,放在清水裡,過了一會兒,它蠕蠕而動,拉長了四五寸,原來是一條水蛭。

楊介眉說:「這一定是喝水時不小心吞進肚子裡的,幸好還沒生仔,所以一次就吐出來了。」但他私下佩服周生的醫術,趁機去拜訪他,登門拜謝,行弟子禮十分恭敬。周生驚訝地說:「先生的醫術,誰不敬佩,我一個沒有學問的人,怎麼敢當此大禮?」楊介眉說:「想聽聽您是如何知道那位紳士的病並治好他的。」周生見他誠懇,就把他遇到的經過都告訴了他。楊介眉說:「蒲包灰還有嗎?」周生就把剩下的灰拿出來,楊介眉嘗了一下說:「就是它,這是鹽包灰,鹽能殺水蛭,所以才有這樣的效果。」

古時候有防風粥,用真珠蘭、碎金犀榨油,煮五香稻米做成粥,一碗價值一兩黃金。白居易在翰林院工作時,皇上曾賜給他一碗,吃後口裡香了七天,說能除風去濕。這也是芳香之物驅除濕氣的意思。

按《梁州雜記》記載,餳醋能消滅介類。記得《說部》記載有位少年,眼睛裡總是看到鏡子一樣的東西,醫生說他一定是吃了太多鱠(一種魚),魚鱗在胸腔裡,導致眼睛模糊。於是準備了一瓶芥末醋,讓他餓的時候喝,病就好了。還有一個是被魚骨卡住了,幾乎不能吃東西,後來服用白餳就好了。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餳醋能消滅介類的說法是可信的。

走方郎中在市場上賣藥,有人說:他一天必須治好一種病,雖然不一定,但也有時有效的。縣裡有個叫李跛的人,在東門外開魚行,自己說他小時候,腳背上長了幾個小瘡,沒有什麼痛苦,從來沒在意。夏天光腳坐在門口,一個走方郎中看見了,說:「這不是癬疥之疾,是毒氣潛伏在陽明經脈很久了,應該讓它排出體外,不治療就會發作腸癰,這條腿就廢了。」他父親生氣地斥責他胡說八道,就讓他走了。

不到一個月病就發作了,用了半年的藥才治好,而腳果然廢了。可見走方郎中、祝由之類的人,雖然大多用一些小伎倆迷惑人,訛詐錢財,但對於方藥不能治療的頑固性疾病,卻往往能用符咒、草藥治好,由此可見他們也不是完全胡說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