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醫案》~ 《程杏軒醫案》輯錄 (13)
《程杏軒醫案》輯錄 (13)
1. 鮑禹京翁夫人厥證治法節略
虛則補其母,肝腎同治,乙癸同源乃治肝病第一要訣。然須俟其痞消厥定,以作善後之籌。若用六味湯,可加當歸白芍,或去山萸,恐其溫肝故也。如用須陳者乃佳,分兩減輕,並用鹽水拌炒。肢掣名為肝風,此非外來之風,由乎身中陽氣變化,故曰諸風眩掉,皆屬於肝。第肝為剛臟,須和柔濟之。
治用和陽熄風,及養陰甘緩等法。至於鉤藤、菊花、桑寄生,均有平肝熄風之能,發時隨宜加入。內經有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之語。金匱出甘麥大棗湯,只用甘草小麥棗肉三味。蓋小麥春生,肝之谷也,最能養肝,合諸甘草棗肉之甘,以緩其急,後賢治肝風諸病,每參此法。
木喜滋而惡燥,陰虧血燥之體,或逢天時陽氣泄越,或觸情志恚嗔,因而激動肝風,變幻痙厥,糾纏日久,陰液內竭,可以借用《千金》之復脈湯。蓋脈乃血派,血脈既虧,藉其藥力以通營衛,致津液,葉氏於方內除去薑桂益精。諸厥雖屬肝病,然心為君主之官,主安則十二官各得其職,厥發日久,肝風內扇,震動心營,養心安神藥品雖多,首推抱木茯神者。蓋茯神本治心,而中抱之木,又屬肝,以木製木之義。
其次柏子霜,既能養心,更可潤腎滋肝。用棗仁須豬心血拌蒸曬,用麥冬須辰砂拌染,或加琥珀龍蠣,均有鎮靜之功。肥人之病,慮虛其陽,瘦人之病,慮虛其陰。陰虧後下,則陽越於上,下虛上實,而為厥巔之疾。是故養陰藥中,必佐以潛陽者,如畜魚千頭,須置介類於池中之意。
牡蠣鱉甲淡菜龜板,皆介類也。方中只用牡蠣鱉甲者,取蠣之咸能軟堅,鱉之色青入肝,不獨潛陽已也。
安波按:肝厥良由腎陰枯涸,肝陽上冒所致。是以輕則竅絡阻塞,甚則瘛瘲痙厥,故厥者必挾痙,往往若是。
白話文:
虛證需補其根本,肝腎同治,乙癸同源是治療肝病的首要關鍵。但必須等到痞塊消退,厥證穩定後,才能進行善後調理。如果使用六味地黃丸,可以加入當歸、白芍,或者去掉山茱萸,因為山茱萸可能溫燥肝臟。如果使用陳年的六味地黃丸更好,劑量應減輕,並用鹽水炒制。肢體抽搐稱為肝風,這不是外來的風邪,而是人體內部陽氣變化所致,所以說各種眩暈抽搐都屬於肝病。但肝臟屬剛強之臟器,需要溫和柔順的藥物來調治。
治療方法應以溫陽熄風,滋陰柔緩為主。鉤藤、菊花、桑寄生等藥物都有平肝熄風的功效,發病時可以根據情況適量加入。內經有“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的記載。金匱要略中記載的甘麥大棗湯,只用甘草、小麥、大棗三味藥。因為小麥春季生長,是肝臟的穀物,最能養肝,配合甘草、大棗的甘味,以緩解肝臟的急躁,後世治療肝風諸病,常用到這個方法。
木材喜歡滋潤而厭惡乾燥,陰虛血燥的體質,或者遇到天時陽氣外泄,或者受到情志刺激,因而導致肝風激動,出現痙攣厥逆等症狀,時間久了,體內陰液耗竭,可以用《千金方》中的復脈湯。因為脈絡是血行的通道,血脈虧虛,藉助藥物之力來疏通營衛,滋養津液,葉氏在此方中去除了生薑、桂枝、益智仁。各種厥證雖然都屬於肝病,但心臟是君主之官,心臟安穩,其他臟腑才能各司其職,厥證發作時間長了,肝風內擾,震動心營,雖然養心安神的藥物很多,但首推茯神抱木。因為茯神原本治療心臟疾病,而抱木,木屬肝,用木來治療木,取其同類相生的意思。
其次,柏子仁可以養心,還能潤腎滋肝。使用棗仁需用豬心血拌和蒸曬,麥冬需用辰砂拌染,或加入琥珀、龍骨、牡蠣,都有鎮靜的作用。肥胖的人,擔心陽氣虛弱,瘦弱的人,擔心陰氣虛弱。陰虛則向下,則陽氣向上,下虛上實,導致厥逆巔頂之痛。所以養陰藥中,必須配合潛陽的藥物,如同養殖成千上萬條魚,必須在池塘裡放置貝殼類動物一樣。
牡蠣、鱉甲、淡菜、龜板,都是貝殼類藥物。方中只用牡蠣、鱉甲,取牡蠣的鹹味可以軟堅散結,鱉甲顏色青色入肝經,不僅可以潛陽。
按語:肝厥主要是由於腎陰枯竭,肝陽上亢所致。所以輕則經絡阻塞,重則出現瘛瘲痙厥,所以厥證必然伴有痙攣,往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