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醫案》~ 《程杏軒醫案》輯錄 (13)
《程杏軒醫案》輯錄 (13)
1. 朱百春兄令嬸半產崩暈寒熱似瘧
質虧,生育多胎,此番重身三月,又復半產,氣隨血脫,昏暈頻發,幸賴獨參湯挽回。日來熱發不退,時時怯寒,舌白,喜飲熱湯,頭痛形倦,脈急無力,合參脈證,明是氣血兩虛,即有外邪,投鼠忌器。丹溪云:產後當以大補氣血為主,他證從末治之。仿甘溫除大熱之旨。
白話文:
這位病人體質虛弱,過去生過很多孩子。這次懷孕已經三個月,卻又發生了早產,導致氣血虧損,經常昏昏沉沉。幸好服用了「獨參湯」才得以挽回性命。
近來她發熱不退,而且怕冷,舌苔白,喜歡喝熱湯,頭痛乏力,脈象浮數無力。綜合她的脈象和症狀,很明顯是氣血兩虛,雖然有外邪入侵,但也不敢輕易用藥。
正如丹溪先生所言:「產後當以大補氣血為主,其他症狀可以隨後治療。」因此,我們要仿照「甘溫除大熱」的原則,以溫補氣血為主。
下午復診,脈象彷彿,早間服藥,安眠片時,頃復寒熱交作,此屬陰陽兩虛,正氣不勝,非瘧證也。原方更進一渣,明日再議。兩進甘溫,昨午寒後熱甚,扶掖下床,小溲遺出,直至半夜,熱始漸緩。切恐今午寒熱復來,撐持不住,揣其寒熱之故,非陰陽兩虧,即正虛邪陷,當此危迫,不問有邪無邪,一意扶元固本。蓋輔正即所以祛邪也。
白話文:
下午再次診察,脈象與早上相似,早上服藥後,小睡了一會兒,隨後又出現寒熱交替,這屬於陰陽兩虛,正氣不足,並非瘧疾。繼續按照原方服藥,再觀察一天。連續兩次服用甘溫藥後,昨日午後寒退後熱勢更盛,患者需要攙扶才能下床,小便失禁,直至半夜熱度才稍緩。擔心今日午間寒熱再次發作,患者恐怕難以支撐。仔細推測這寒熱的原因,或是陰陽兩虧,或是正氣虛弱,邪氣內陷。在此危急之時,無論體內有無邪氣,都應全力扶助元氣、固本培元。因為扶正就是驅邪的方法。
本草謂人參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古人治氣隨血脫之候,悉仗參力斡旋,昨藥分兩固雖加重,惜乏參力,故難奏效耳。昨午寒熱仍來,神形益倦,二更後熱勢漸平,然起床勞頓,即作昏暈,頃進診間,暈又復發,連服溫補大劑,尚未見功,即云寒熱由於外因,睹此狼狽情形,焉可再從標治。仍守原制,佐以河車,亟挽真元。
白話文:
中醫書上說人參能將人體的元氣從虛無飄渺的狀態中喚回來。古人用人參來調理氣隨著血流失的情況,都依賴人參的藥效來斡旋。前天開的藥方雖加重了劑量,但可惜沒有人參,所以難以發揮療效。前天下午寒熱仍然發作,精神和體力都比之前更虛弱。半夜後熱勢漸漸平息,但起牀活動時還會頭昏眼花。剛才進診間,又暈倒了。雖然服了大劑量溫補藥,但還沒看到療效。有人說寒熱是外因所致,但看到現在這個狼狽的樣子,又怎能再只治標不治本呢?我仍堅持原本的方劑,再加點河車草,希望能迅速挽救元氣。
醫當醫人,不當醫病。昨夕昏暈頻作,頃診右脈虛要,左猶帶數,體倦無力,氣怯懶言,虛象無疑。病緣質虧半產,加之寒熱糾纏,波濤洶湧。現在熱退神清,固見小效,奈病來勢暴,大廈搖搖,前議補元歸脾,更從養營進步。兩日未診,脈象依然,在前發熱之際,脈由熱搏而數,今外熱既退,理當和緩,何至數猶未平。口不乾渴,並無火象。
白話文:
現代化的城市裏,人們卻依舊這麼疲倦、慵懶,緣於空虛,緣於糾纏的濤踊不前,現在呢,廈依舊屹立着,脾依舊壞着,依然搏,依舊渴。
無非產時血去過多,營陰受虧,脈乃血派,是以急數不平耳,但諸藥皆是草木根荄,人身真元耗傷,倉卒焉能挽轉。參力既艱,他策又無可畫,前方減去辛溫,稍佐柔和之品。產後崩暈,血氣大虧,陰陽樞紐不固,見出種種疲憊之候,賴諸溫補藥餌,竭力挽回。寒熱已除,胃安穀納,無如事多磨折,臀生瘍毒。
白話文:
通常是因為生產時失血過多,導致體內的營陰受損。脈絡是血流的管道,所以脈搏會急促而不平穩。然而,所有的藥物都是來自於草木根莖,人體的真元一旦受損,不能倉促地恢復。人參的功效雖然強大,但其他辦法都無濟於事。前面提到的藥方可以減少辛溫藥物的用量,稍微添加一些柔和的藥材。
產後崩暈,血氣大傷,陰陽樞紐不穩固,會出現各種虛弱的症狀。需要依賴各種溫補的藥物,盡力挽回局面。如果寒熱已經消除,胃部安穩,能吃下食物,但仍然會遇到很多挫折磨難,臀部還會長出毒瘡。
痛楚不安,瘍甫潰膿,痛勢稍定,又加時感濕邪,腹痛便瀉,節外生枝。暫與香砂六君,俟其痛瀉愈後,仍須峻補真元,冀圖恢復。
安波按:先生方必中肯,劑不虛投。但此婦真元已敗,冥遊已近,不過聊盡人事矣。
白話文:
病人感到疼痛不安,膿瘍剛剛潰爛流膿,疼痛症狀稍有好轉,又因為後來受了濕邪的影響,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又有了新的變化。暫時給予香砂六君丸治療,等腹痛腹瀉好了以後,仍須用強壯的藥物來滋補元氣,以期恢復健康。
2. 王氏婦妊娠二便閉塞
孕婦脈來滑數,證見便溺不通,二陰牽脹,足膝浮腫,醫藥滋陰,疏利升舉,屢施不驗。按肺與大腸相表裡,又與膀胱通氣化,是二便之通閉,肺有所關係焉。金燥水無以生,清肅之令不能下降,是以二腸交阻。喻氏謂人身之氣,全關於肺,肺清則氣行,肺濁則氣壅。清肺之熱,救肺之燥,治其源也。
白話文:
溺水引起膀胱腫脹,與尿道不通暢有關,導致小便無法排出。
氣行則壅自通,源澄斯流清矣。凡禽畜之類,有肺者有溲,無肺者無溲,故諸水道不利而成腫滿者,以治肺為急。前商清燥救肺,小溲雖通,大便未暢,足腫未消,二陰仍然牽脹,夜臥不適,口苦舌黃,原方加枯芩梨汁。
安波按:議論神妙,使讀者滿舌生津。
白話文:
氣血運行正常,堵塞處自然就會通暢,肺部疾病得到改善,水液代謝也會好轉。像禽類和家畜等有肺臟的動物都有排尿功能,沒有肺臟的動物則沒有排尿功能。因此,如果水液代謝不順暢而導致腫脹,治療肺部疾病就非常重要。
之前的治療方案是使用清燥救肺的藥方,雖然排尿功能有所改善,但大便仍不暢通,腳部腫脹也還沒消退,陰部仍然有緊繃脹痛感,夜間睡眠不適,口苦舌苔發黃。現在要將枯芩和梨汁加入原先的藥方中。
3. 李某鼻淵孔潰
經云:肺氣通於鼻。又云: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可知鼻淵一證,病端雖責於肺,實由膽熱移腦之所使然。證經數載,腥涕流多,肺腎為子母之臟,金被火刑,陰液受傷,加之鼻竅右側,舊夏曾已穿潰,甫經收口,左側又潰一孔,至今紅腫未消。經謂熱勝則腫。雖由膽移之熱,醞釀為患,但治病須分新久,診脈數大無力,是屬恙久,陰虛陽浮,非新病實熱可比,苦寒傷胃,洵非所宜。計惟壯水保金,冀其水升火降,庶幾紅腫可消,潰口可斂也。
安波按:擬清燥救肺法,輔金剎木,即所以治膽清肺,澄源,即所以治腎。
白話文:
經書上記載:「肺氣流通到鼻子。」又說:「膽熱上移到大腦,就會導致鼻子辛辣、鼻涕多。」可見鼻涕多的症狀,雖然病根在肺,但實際上是由於膽熱上移到腦部所導致的。這位患者的症狀持續了好幾年,鼻涕帶血且流得很多。肺和腎是相互依存的臟器,肺被膽熱「刑傷」,導致陰液受損。加上鼻孔右側過去曾經穿孔,最近剛癒合,左側又穿了一個孔,至今紅腫未消。經書上說:「熱氣過盛就會腫脹。」雖然鼻孔紅腫是由膽熱上移引起的,但治療疾病需要區分新舊。診脈時發現脈象洪大無力,這表示病情已經持續很長時間。陰虛陽浮,這不是新病實熱的症狀,用苦寒藥傷胃,實在不適宜。考慮到只有壯旺腎水才能保護肺金,希望通過升水降火,讓紅腫消退,潰口收斂。
4. 王某背瘍潰後餘毒未淨
癰從六腑生,疽從五臟生。營氣不循,逆於肉理,乃生癰腫。此先聖論癰疽之大端,瘍科之綱領也。證起月餘,毒發於背,始初平塌不痛,藥服溫補內托,得以由陰轉陽,掀腫潰膿腐化,新生瘡口漸斂。無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前齦微腫痛,漸次腫甚流血,病中飲食本少,茲因齦腫,米汁難啜,人以胃氣為本,瘍潰之後,胃氣空虛,全藉飲食精華,資其生氣。既不安穀,倉廩必傾,何恃不恐。
白話文:
癰瘡是由六腑產生的,疽瘡是由五臟產生的。當氣血運行不暢,逆流於肌肉之中,就會形成癰腫。這就是古代聖人對癰疽的總論,也是外科的綱領。
這位病人病發一個多月,背部出現毒瘡,一開始平平的、不痛。服用溫補內託的藥物後,得以由陰轉陽,腫脹潰膿、腐爛,新的傷口漸漸癒合。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近牙齦微腫疼痛,漸漸腫脹得厲害並出血。病中的飲食本來就少,現在因為牙齦腫大,連米湯都難以喝下。人以飲食為根本,瘡瘍潰爛後,會消耗胃氣,必須依靠飲食中的精華來補充元氣。現在既然不能進食,那麼胃氣就會虛弱,令人擔心。
且瘍後與產後同,理應培養氣血,現在齦腫咽乾,下利糞色如醬,利下齦腫稍松,利止腫痛復劇。詳審病機,似乎餘毒未清,奈病久困頓如斯,固正則火勢不平,清火則正氣不守。如何借箸,姑仿少陰不足陽明有餘之例,宗玉女煎方法。蓋腎主骨,齒者骨之餘,上齦屬手陽明,下齦屬足陽明。
據理推詳,冀圖僥倖。
白話文:
就像產後,拔牙後也應該調理氣血。現在牙齦腫脹、喉嚨乾澀,腹瀉的糞便顏色像醬油。腹瀉後,牙齦腫脹稍有緩解,腹瀉停止後,腫痛又加劇。
仔細觀察病情,好像餘毒沒有完全清除。但病情拖延已久,身體已經虛弱不堪,如果固本培元,火氣就會旺盛;如果清火降火,正氣就會受損。
如何兩全其美?不妨效仿「少陰不足,陽明有餘」的例子,使用宗玉女煎的方法。這是因為腎主骨,牙齒是骨頭的餘部,上牙齦屬於手陽明經,下牙齦屬於足陽明經。
安波按:擬於玉女煎外,再參入清胃散意方,有升麻使清升濁降,丹皮以疏其下滯,則斯候之上下處病,厥義無遺漏矣。
白話文:
安波注釋:建議在玉女煎之外,再加入清胃散方。因為清胃散方中含有升麻,具有升清降濁的作用;丹皮具有疏通下焦滯塞的作用。這樣一來,就能兼顧到病人的上下虛實,使治療效果更全面。
5. 王錫章肺腎虛喘畏補致脫
經云: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是肺主出氣,腎主納氣。肺為氣之主,腎乃氣之根。母藏子宮,子隱母胎,金水相生之義也。前商保金生水,納氣歸根,正本澄源,治不為謬。據述服藥脘中微覺痞悶,心疑藥補,即不敢嘗。此由胃虛不能傳送藥力之故,與補無干。如果補之為害,何喘不見增,病不見甚耶?經曰:能合脈色,可以萬全。
白話文:
古書記載:呼氣與心肺有關,吸氣與腎肝有關。說明肺主管呼氣,腎主管納氣。肺是氣的主宰,腎是氣的根源。就像母親藏胎於子宮,胎兒隱於母親腹中,金(肺)生水(腎)的道理。遵循自然法則,金生水,納氣歸根,把握根本,治療就不會錯誤。聽你描述,服藥後胃脘部稍覺脹悶,擔心藥物滋補過度,所以不敢繼續服用。這應該是胃氣虛弱,無法傳導藥力所致,與滋補無關。如果滋補有害,喘息和病情為何不見加重呢?醫書上說:如果能結合脈象和氣色,就可以萬無一失。
豈色悴神疲,喝喝不繼者如是,而能以耗散收功者乎。先哲有云:喘生毋耗氣,氣本弱而復耗之,元本虧而復竭之,抱薪救火,入井下石,脫機甚速。勿怪言之不祥。
白話文:
難道那些面色憔悴、精神疲累、呼吸急促的人,還能用耗損精氣的方式去治病嗎?古人說過:氣喘時不要再耗損氣體,因為氣息本就微弱,再耗損只會讓元氣虧損得更嚴重,就像抱著柴火去救火,跳進井裡去搬石頭,這樣只會讓病情迅速惡化。不要怪我的話不吉利。
安波按:讀至斯案,不覺浩嘆。雖有回生妙術,奈不見信何。近來見夭枉者甚多,大抵彼壽固止於此,而吾之道終於不行,豈非命耶?
白話文:
安波感嘆:讀到這個案例,不禁長嘆。即使擁有救死扶傷的妙術,可惜得不到信任。最近看到許多人枉死,大多是因為他們壽命已盡,而我的醫術也無法改變,難道是命定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