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醫案》~ 《程杏軒醫案》輯錄 (7)
《程杏軒醫案》輯錄 (7)
1. 張仲篪翁息賁喘嗽
情志抑鬱,原屬肝病,辛散酸收甘緩,俱厥陰正治之方。屢投未應,竊思肝木不平,金失其剛,肺臟不能無患。肺欲收,觀其胸痞,喘咳不得臥,豈非肺張不收。臥則葉黏背俞,阻塞氣道之故乎。經言諸氣膹郁,皆屬於肺。喻氏發明秋傷於燥,冬生咳嗽之義,是知郁病可不專責於肝,而燥證則全關於肺也。
白話文:
情緒抑鬱,本是由於肝臟疾病導致。辛散、酸收、甘緩等藥方都是治療肝臟疾病的正治之法。但如果治療多次無效,我猜測可能是因為肝木不調和,金氣失去剛強,肺臟也難以倖免。肺臟主收攝,我們觀察到患者胸悶、喘咳、不能平臥,這是不是肺臟收攝無力所致。平臥時,肺葉粘附在背部俞穴,阻塞氣道,所以才會有這些症狀。醫經上說,各種鬱結之氣都屬於肺臟。喻氏提出秋天受燥邪侵襲,冬天發作咳嗽的理論,可知鬱病不完全是因為肝臟,而燥證則完全與肺臟有關。
蓋肺主氣,居相傅之官,苟治節有權,則清肅下行,克稱其職。病緣木鬱生火,兼挾燥邪,金受火刑,令失清肅。肺燥葉張,阻塞氣機,而為患矣。倘果專屬肝病,而不涉肺,何至喘咳不能著枕耶?且肝病治肺,輔金制木,道猶不悖。設令肺病不救,則煩冤逆滿,內閉外脫,更何如耶。
白話文:
肺臟主管呼吸,位居人體胸腔,如果調養得當,肺氣就能通暢下行,肺臟也能正常運作。然而,當肝鬱化火,又夾雜燥邪時,肺臟會受到火的侵害,導致肺氣失於通暢,肺臟乾燥收縮,阻礙氣機運作,進而引發疾病。
如果只是一般的肝病,而不影響肺臟,怎麼會出現喘咳到無法安枕的情況呢?況且治療肝病也需要治療肺臟,以扶助金氣(肺臟)來剋制木氣(肝臟),這個道理並不衝突。如果肺病得不到救治,就會導致您感到心煩、氣逆、胸悶,內鬱外脫,後果更加嚴重。
擬《千金》葦莖湯大意。
安波按:然氣閉欲死時,先總以開豁為主,或降氣,或豁痰,善後之法,不出《己任編》等方意義也。
又按:木叩金鳴,以《千金》葦莖湯治,大有深意。
白話文:
擬《千金》葦莖湯的大意。
安波按:但在氣息閉塞快要死亡的時候,首先總要以開通為主要目的,或是降氣,或是化痰,後續的治療方法,不外乎《己任編》等方的意義。
又按:敲木則金鳴,用《千金》葦莖湯來治療,有很大的深意。
2. 方竹坪翁頭痛
質虧煩勞證,經多日診脈,虛弦帶急,精神欠充,夜寐少逸。詢其病初,並無寒熱,知非外因。惟頭痛乍輕乍重,推求其故,東坦云:內傷頭痛,時痛時止,究緣煩勞抑鬱,水不涵木,肝風上擾,清空鼓動不定。夫頭痛神煩,倏然而至,迅速莫如風火。但身中陽化內風,非發散可解,寒涼可平,必須陽和,庶乎風熄。
白話文:
體質衰弱,過度勞累導致的疾病。診脈多日後發現脈象細弱而急促,神氣不足,晚上睡眠不安。詢問病情的起因時,患者表示沒有發燒或怕冷的症狀,說明不是外因所致。只是頭痛時輕時重,探究原因,根據蘇東坡的說法:內傷引起的頭痛,一陣痛一陣停,主要是由於過度勞累抑或心情抑,導致水不能滋養肝木,肝風上逆,使清陽之氣鼓動不定。頭痛、神思不寧,通常會突然發作,速度之快如同風火。但是,身體裡陽氣化生的內風,不能用發散風熱的方法治療,也不能用寒涼之物緩解,必須溫補陽氣,才能平息風邪。
經旨以下虛則上實,陰傷陽浮,冒上病療下,滋苗灌根,語可味也。
安波按:胃陽不潛,宜和陽以就陰,擬虎潛法。
白話文:
如果身體下方的經絡功能虛弱,那麼上方的實症就會出現,陰氣受損會導致陽氣浮動。治療頭部的疾病時要考慮到下方的部位,這就像澆水時要從根部灌溉,其中的道理值得細細品味。
胃部的陽氣不固,應該調和陽氣使之與陰氣協調,可以考慮使用類似於虎潛湯的方法來治療。
3. 洪並鋒翁脾陽虛寒濕內伏重用溫補治法
夏月伏陰在內,當於寒濕中求之。議以理中湯,溫理脾陽。服藥瀉止嘔減,舌苔少退。此由脾陽向虧,卑監之土,易於釀濕,陽氣不足,寒自內生,既無外邪干之,本氣自能為病。今既投機,只可於方內增分兩,不必於方外求他味。其所以不驟加陰藥者,蓋恐肥人之病,慮虛其陽耳。
白話文:
在夏天的時候,身體內部潛藏著陰寒,應在寒濕之中找出原因。建議使用理中湯,溫暖脾臟的陽氣。服用此藥後,腹瀉停止,嘔吐減輕,舌苔稍退。這是因為脾臟的陽氣已經虧損,卑濕之土容易生濕,陽氣不足,寒氣從內部產生。由於沒有外邪的侵襲,本氣本身就能致病。現在已經找到治療的方法,只需要增加方中的藥量即可,不必再添加其他藥材。之所以不馬上添加陰藥,是因為擔心會加重肥人的病情,更要擔心虛耗他們的陽氣。
經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日光不到之處,恆多濕生,土之薄也。經又云: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脾陽健可冀運矣。昨方加增分兩有效,足見尚是病重藥輕,然當此盛暑參附大劑,服逾兩旬,病猶未卻,虛寒情狀,亦可畏矣。安心穩守,功到自成。
安波按:華氏云,低窳濕處,必須以烈日曬之,此病是也。
白話文:
經典中說:人體的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如果陽氣不足或失去它應該有的位置,就會折損壽命而無法彰顯,所以天運應當以太陽的光明為準。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通常會滋生濕氣,這是因為土質貧瘠的緣故。經典中又說:脾臟討厭濕氣,所以要趕快吃苦味的食物來乾燥它。脾陽強健,才能期望運轉順暢。昨天方子中增加的成分確實有效,足以證明病情還很嚴重,藥物分量卻不夠。但是,在這種酷暑天氣裡服用大量參附,服用超過兩週,病情依然沒有解除,虛寒的現象,也令人擔憂。安心靜養,持之以恆,自然能收到成效。
4. 洪庭光兄肝風眩暈證類猝中
病起偶然眩僕,醫謂急虛身中,猛進甘溫峻補,轉增胸脹嘔吐,不飢不便,有時浮陽上騰,面赤,唇口乾燥。然脈尚和平,寢尚安穩,言語尚覺明白,求其所因,良由腎元下虛,水不生木,肝風鴟張,以致發時,狀如中厥。經謂諸風眩掉,皆屬於肝。溫補藥重,激動肝陽,其胸脹嘔吐,不飢不便者,無非肝風擾胃,阻胃之降而然。
白話文:
當疾病發作時,偶爾會有頭暈目眩的症狀。醫生認為是身體虛弱所致,於是大量服用溫補藥物。沒想到病情反而加重,出現胸悶、嘔吐、不思飲食、大便不通等症狀。有時會有陽氣上浮,臉色發紅,嘴脣乾燥的現象。但是,脈象仍然平和,睡眠安穩,言語清晰。探究病因,可能是由於腎氣虛弱,導致水液無法滋養肝臟,肝風盛行,發作時像中風一樣。醫書中提到,各種頭暈目眩都與肝臟有關。溫補藥物過於猛烈,會刺激肝陽,導致胸悶、嘔吐、不思飲食、大便不通等症狀。這些都是肝風擾亂胃氣,阻礙胃的下降所致。
使果真陽飛越,雷龍不藏,則脈必浮大無根,證必煩躁,無暫安時。且前服溫補諸方,豈有不效,而反病增之理。所定製肝安胃,尚有商者,蓋肝陽沖逆,非介不足潛其威,木火沸騰,舍酸無可斂其焰。擬於方內加牡蠣烏梅二味,更覺相宜。痰涎頻吐,胃液必傷,再加赤斛蔗汁,益陰保液,尤為符合。
白話文:
如果陽氣過度升騰,像雷龍一樣無法收斂,脈象就會浮大而沒有根基,症狀一定會煩躁,沒有片刻安寧。而且之前服用溫補藥方,怎麼會沒有效果,反而會加重病情?所制定的「肝安胃」方劑,還值得商榷。因為肝陽上逆,如果不使用藥物來鎮壓它的威勢,木火就會沸騰,如果不使用酸藥來斂熄它的火焰,就無法得到控制。建議在方劑中添加牡蠣、烏梅這兩味藥,會更加適宜。痰涎頻繁嘔吐,胃液必定受損,再加用赤斛、蔗汁,以滋陰保液,會更加符合病症。
安波按:肝風症由肝陽吸耗腎水,致水涸木熾,故上冒為僕,為痰迷,上泛為暈,為嘔,為驚悸,為不寐,為痙厥,為耳鳴。種種惡候,變態不一。庸流不識,以熱補助火致斃者,何可勝計。故錄出以為庸醫者解。
白話文:
安波注釋:肝風症是由於肝陽消耗了腎水,導致水液枯竭而木氣亢盛。因此,肝風症的症狀會向上冒犯頭部,表現為口角歪斜,被痰液迷糊,出現眩暈、嘔吐、驚悸、失眠、痙攣和耳鳴。這些症狀表現多種多樣,變化不定。庸庸碌碌的醫生不認識肝風症,錯誤地使用熱性藥物來治療,導致患者病情惡化,死亡的案例不計其數。因此,我記錄下這些知識,以便為庸醫們解惑。
5. 葉振標翁證患似隔非隔
肝主怒,怒則傷肝。脾主思,思則傷脾。病緣情志不適,初患上焦痞悶噯噫,此肝氣橫逆,阻其胃降而然。醫者不察,浪投檳榔枳樸,損傷胃氣,轉致胸脘脹痛,泛泛欲嘔,食麵尚安,稍飲米湯,脘中即覺不爽,糾纏三載,似隔非隔,百計圖之,總不見效。經云:肝在地為木,其穀麥不能食谷而能食麥者,肝強胃弱之故也。
白話文:
肝臟掌管憤怒情緒,過度憤怒會損傷肝臟。脾臟掌管思考,過度思考會損傷脾臟。生病的原因是情緒過激。初期上腹部會出現胸悶、打嗝等症狀,這是因為肝氣橫衝,阻礙胃氣下降所致。醫生沒有仔細觀察,隨意使用檳榔和枳樸等藥物,損傷了胃氣,導致胸脘脹痛、噁心嘔吐、吃麵條時較無不適,但喝一點米湯後就會感到胃部不適。這種症狀糾纏了三年,時好時壞,試了很多方法都無效。經書上說:肝臟在五行屬木,木生於土,所以肝強壯的人胃弱,不能吃穀子,但可以吃小麥,這就是肝強胃弱的原因。
蓋胃弱故谷不安,肝強故麥可受耳。安胃制肝法當不謬,但證屬情志內傷,未可全憑藥力。張雞峰以為神思間病,當內觀靜養,惟逃禪二字甚妙。夫禪而名之曰逃,其心境為何如哉?
白話文:
由於胃氣虛弱,所以食物無法安穩消化。肝氣旺盛,所以可以消化麵食。調和胃氣、抑制肝氣的方法應該不會錯,但如果證實是因為情緒內傷導致,不能完全依賴藥物治療。張雞峯認為,如果是精神方面的疾病,應該要內省、靜心調養,只有「逃禪」兩個字最為精妙。禪宗取名為「逃」,這種心境是如何呢?
安波按:安胃制肝法,想如半夏、廣皮、炒香荷葉蒂、茯苓、杵頭糠等以安胃,如烏梅、白芍、綠萼梅、木蝴蝶、棗兒、檳榔之類以制肝。需以清香潔絡,松靈不鈍,使橫逆之氣下行,而胃陽疏動矣。
白話文:
安波註解:安胃和調節肝臟功能的方法,考慮使用半夏、廣皮、炒香的荷葉蒂、茯苓、杵頭糠等藥材來安胃,烏梅、白芍、綠萼梅、木蝴蝶、棗子、檳榔等藥材來調理肝臟。需要用清香通暢的藥材,鬆散不凝滯,讓不順利的氣血向下運行,這樣胃部的陽氣才能得到疏導。
6. 洪星門翁吐血
脈大不斂,陽虛,體質兼多煩勞,舊病喘汗,服溫補煎丸相安。月前偶感咳嗽,續見鼻衄痰紅,日來吐多不止,口苦食減,頭昏氣促。若論尋常吐血,不過肝肺之火,藥股清降,火平,其血自止。尊體精氣本虛,一陽初復,形神交勞,水火不交,氣隨血脫,病關根本,再投清降損真,則陰陽離決矣。先哲有見血休治血之語,可味也。
白話文:
脈搏大而虛弱,表示陽氣不足,體質虛弱且勞累過度,過去有喘息和出汗的症狀,服用溫補煎丸後病情穩定。一個月前偶然咳嗽,後來出現鼻子出血和痰中帶血,最近嘔吐不止,口苦食慾不振,頭暈氣喘。一般來說,吐血是肝肺火氣旺盛造成的,應服用清熱降火的藥物,火氣平息後血就會停止。但你的體質虛弱,陽氣剛恢復,勞心勞力,水火不相交,氣血離決,問題根源於根本,如果再服用清熱降火的藥,恐怕會讓陰陽分離。古人有句話說「有血不要治血」,值得細細品味。
議從黑歸脾湯,培養心脾,佐以生脈保金,攝納腎氣。服藥三劑,血止脈斂。經云:人四十而陰氣自半。平素質虧多病,今復大失其血,生生不繼,臟真耗傷,灌溉栽培,尤非易事,夫血雖生於心,藏於肝,實則統於脾。古人治血證,每以胃藥收功,良有以也。再按痰之本水也,原於腎,痰之動濕也,由於脾。
白話文:
建議從「黑歸脾湯」著手,培補心脾,搭配「生脈保金」養護,涵納腎氣。服用三劑藥物後,出血停止,脈象斂藏。
經典醫書中記載:「人到四十歲,陰氣自動減半。」平時體質虛弱,容易生病,現在又大出血,生生之氣無法持續,臟腑真氣被損耗。滋養培補,絕非易事。
血雖然由心所生,藏於肝,但實際上由脾所統管。古人治療血證,常常用胃藥作為輔助,是有道理的。
再者,痰的根本是水,源於腎;痰的流動性,源於脾。
《內經》以痰多為白血,此果痰也,果精血也,豈精血之外,別有稱痰者耶。故昔賢又有見痰休治痰之論,參五陰煎,水土金先天一氣化源也。
安波按:方義精妙入神,吐血以歸脾法治,大不易事。學者須審究的確,否則禍不旋踵矣。
白話文:
《內經》把大量的痰液稱為「白血」,但這其實就是痰,是精血的表現。難道除了精血之外,還有另外的東西可以稱為「痰」嗎?因此,昔日的醫家有「見到痰液不用治痰」的說法。所謂的「參五陰煎」,就是指水、土、金這三種先天之氣化生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