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醫案》~ 續錄 (15)
續錄 (15)
1. 汪紹由翁尊堂脫證救蘇
戊子之春,予由旌邑至孫村汪生德輝家,伊族紹由翁尊堂病劇延診,比至,已治木矣。入見病者色白如鹽,切脈弦勁少胃。予曰:此脫證也,何以至此?翁述病原云:家慈年近古稀,體虛多憂,向患氣痛,服辛香之品稍快。舊夏病目,眼科療治,其目已盲。今春又因痰嗽,藥如二陳、枳、桔、杏仁、蘇子,服經多日,前夕忽心慌暈汗,至今不止。
白話文:
春天,我從盍盍村前往孫村汪生德輝家,他家族中紹由因為尊堂病情危重而延請我看診。等我看診時,患者已經服用過木櫃。
我進去時看到患者面色蒼白如狀,切脈發現脈象弦緊而胃氣不足。我說:這是悸證,怎麼會這樣呢?
患者敘述病因說:家母年近古稀,身體多病,以前患有氣痛,服用辛香藥物會稍有緩解。去年夏天得眼疾,眼科治療後眼睛已經痊癒。今年春天又因為盍盍,服用二陳、茯苓、桔梗、杏仁、蘇子的藥物已經很多天了,前天晚上突然心慌出汗,到現在還沒有停止。
畏食懶言。出所服諸方,予閱之曰:病傷猶可治,藥傷最難醫。今脫機甚速,駟馬追之,尚恐不及,奈何?翁懇舉方,商以兩儀煎合生脈散,每劑擬用人參三錢,熟地八錢。翁云:家慈因患氣痛,補劑向不取嘗,分兩過重,慮其不受,請小試之如何。予曰:亦可。但大廈搖搖,一木恐難支耳。
白話文:
害怕進食,懶得說話。我把之前服用的藥方都拿出來看,對他說:「傷病還可以治療,但藥物損傷最難醫治。現在身體衰弱得很快,就像四匹馬追趕著,恐怕還追不上,怎麼辦呢?」翁先生懇切地請我開藥方,我用兩儀煎合生脈散,每劑擬用人參三錢,熟地八錢。翁先生說:「家母因為有氣痛的毛病,向來不敢服用補藥,這劑藥分量太重,恐怕她不會接受,請讓我先試試少量的,如何?」我說:「也可以。但是大廈搖搖欲墜,只靠一根木頭恐怕難以支撐啊。」
姑用人參一錢,熟地三錢,麥冬一錢五分,五味子五分。予下榻汪生宅中。次早翁郎岷山兄來云:家祖母昨夕服妙藥後,安睡片時,汗斂暈定,略啜稀粥,稍能言語,幸已獲效,乞求復診。予曰:子歸先煎人參二錢,熟地五錢備用。往察脈證頗有起色,仍守原方,續仿《千金》復脈湯以救陰液,再加茯神、歸、芍、牡蠣、女貞、石斛,柔肝養胃,漸次而瘥。
白話文:
我準備了人參一錢、熟地三錢、麥冬一錢五分、五味子五分。我暫時住在汪生的家裡。第二天早上,汪生的兒子岷山來拜託我說:家祖母服用妙藥後,安穩地睡了一段時間,出汗減少,暈眩也穩定下來,還能喝一點稀粥,也能稍微說話了,幸好有了效果,希望能請您再診視一次。我說:你先煎人參二錢、熟地五錢備用。我前去察看她的脈象和症狀,發現已經有了好轉。我還是遵循原來的方劑,再仿照《千金方》中的復脈湯來救助她的陰液,再加茯神、當歸、芍藥、牡蠣、女貞草、石斛,柔肝養胃,可以逐漸讓她康復。
2. 汪商彝翁夫人風寒襲絡之證
商翁夫人,本質虛寒,常多疾病。舊春曾為診治,藥投溫補有效。今春因乃郎心疾,晝夜看守辛勞,風寒之邪,乘虛襲絡,比時不覺,漸致頸脊痠痛,喜暖畏寒,欲人揉打,糾纏兩月。醫用羌獨防風以驅風,香砂陳皮以理氣,屢服不應。季夏,予至孫村,延診。謂曰:此風寒襲絡之證也。
白話文:
商翁夫人體質虛寒,經常生病。去年春天,我曾為她看診,用溫補藥物治療有效。今年春天,因她兒子心臟病發作,她晝夜照顧,辛勞過度,風寒之邪乘虛而入,當時不覺得,漸漸導致頸椎疼痛,怕冷喜暖,想要人按摩推拿,拖延了兩個月。醫生用了羌活、獨活、防風驅風,香砂、陳皮理氣,多次治療都沒有效果。夏天末,我到了孫村,她邀請我為她看診。我說:這是風寒襲絡造成的病症。
夫初痛在經,久痛在絡。經主氣,絡主血。考督脈並於脊裡,至風府入屬於腦。素問云:痛者,寒氣多也。寒則泣而不流,溫則消而去之。大法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理當養血為君,佐以溫通脈絡,非驅風理氣所能治也。方定當歸、枸杞、杜仲、巴戟天、附子、鹿角膠霜、狗脊、五加皮、秦艽、桑枝,四劑全愈。
安波按:此內風症也,名以風寒襲絡,似屬不切,不然前醫驅風已效靈矣。
白話文:
疼痛一開始在經脈上,時間久了疼痛會在絡脈上。經脈主氣,絡脈主血。考覈督脈和膀胱經並行於脊椎內部,從風府穴進入腦中。
《素問》說:疼痛,是因為寒氣太多。寒冷會導致眼淚流不出來,溫暖會化解寒氣並把它驅散。
治療風病的大原則是先治療血,血液運行後風自然消散。
治療的方法應該是把養血作為主,輔以溫通脈絡,而不是用驅風理氣的方法。
藥方:當歸、枸杞、杜仲、巴戟天、附子、鹿角膠霜、狗脊、五加皮、秦艽、桑枝,四劑藥即可治癒。
3. 予久患腹痛忽下瘀血而痊
予患腹痛多年,由午餐飯冷強食而起,痛處在臍之上,痛時腹冷,掌按熱熨稍瘥。雖盛暑亦必以帛護其腹,飲食漸減,喜暖畏涼,他物食尚相安,惟飯蒸煮未透,或稍冷食則必痛,素嗜瓜果,得疾後不敢嘗。向患痔紅,食姜蒜燒酒即發,故忌之。此疾作時,食入阻滯,飲燒酒一二杯,反覺通暢,不但姜蒜不忌,即食椒末辣醬,均與痔紅無礙。經云:痛者寒氣多也。
白話文:
我多年來一直患有腹痛,起因是午飯吃冷飯硬塞而引起。疼痛部位在肚臍上方,疼痛時腹部發冷,用手按壓或熱敷能稍微緩解。即使在大熱天,我也必須用布帛保護腹部,飲食逐漸減少,喜歡溫暖怕寒冷,吃其他東西尚可安然無恙,唯獨飯沒蒸煮透,或稍涼了吃,必定會引發疼痛。平時愛吃瓜果,但發病後不敢再吃。以前患有痔瘡,吃了生薑、大蒜或燒酒就會發作,所以忌食這些。這個病發作時,吃東西會感到不通暢,喝一兩杯燒酒反而覺得通暢,不僅不怕生薑、大蒜,即使吃辣椒末或辣醬,對痔瘡也毫無影響。古醫書上說:疼痛多是由於寒氣引起。
證屬寒凝氣滯無疑。予素畏藥,痛發無何,香砂姜萸陳半穀芽神麯之類,服一兩劑即罷去,往歲發疏尚輕,惟餐飯不能如常,年來發頻且重,不拘何物,餐後必痛。須食下行,其痛方止。於是餐後不敢坐臥,乃學古人養生,食後行百步,常宜手摩腹之法,並遵釋教過午戒食,然亦無益於病,遂視食為畏途,無如疾經多載,消恐耗元,補防助壅,躊躇無策。友人謂予年近古稀,命陽衰弱,寒從內生,是以喜暖畏涼。
白話文:
症狀明顯是寒氣凝結、氣機鬱滯。我一向畏懼服藥,每次發作疼痛,服用香砂、生薑、肉桂、補骨脂、陳皮、半夏、麥芽、神曲等藥物一兩劑就停止服用了。去年發作的次數較少,症狀也較輕,只是不能正常飲食。最近發作的次數越來越頻繁,疼痛也越來越劇烈,不論吃任何東西,飯後必定疼痛。必須把食物嚥下去,疼痛才會中止。因此,飯後不敢坐著或躺著休息。我學習古人養生的方法,飯後走一百步,並且經常用手按摩腹部,還遵照佛教的過午禁食,但都沒有任何效果,反而讓飲食成為我畏懼的事情。無奈的是,這種疾病已經持續多年,耗損了我的元氣,補益保暖反而會加重鬱滯,我感到無計可施。朋友說我年近古稀,陽氣衰弱,寒氣從內部產生,所以喜歡溫暖而畏懼寒冷。
釜底無火,物終不熟,是以穀食難化,須用八味丸補火生土。所論固是,予意終未坦然。思痛若在鬲,慮其妨食成噎,今幸在腹,當不害命。藥餌亂投,恐反有傷,恪守不藥得中醫之誡。己丑季夏,旌邑孫村汪宅延診,下塌塾中,時二鼓既寢,急欲大便。燈滅暗中摸索,跌僕莫能掙扎,大孔汩汩遺出如瀉水狀,呼僕持火至,扶起視地皆汙,色如漆,汗淋氣墜,即忙就枕。
白話文:
鍋底沒有火,食物終究無法煮熟,因此穀物難以消化,需要使用八味丸來補火生土。這樣的理論本是正確的,但我心中總覺得不踏實。如果疼痛在橫膈處,可能會影響進食,導致食物噎住。但現在幸運的是疼痛在腹部,應該不會危及生命。胡亂用藥,反而可能造成損害,所以我謹遵中醫的教誨,慎重地不輕易用藥。
己丑年的夏末,我應邀到旌邑孫村汪宅診病,住在學堂裡。那時已是深夜二更,我剛入睡,就突然感到想大便。黑暗中摸索著,因為燈已經熄滅,結果不慎跌倒,無法爬起,大便從肛門中汩汩流出,像水瀉一樣。我急忙喊僕人點火,扶我起來查看,發現地上全是糞便,顏色如漆黑。我汗流浹背,氣息微弱,於是趕緊躺回床上休息。
汪宅獻楠志仁二公聞之馳至,殊為著驚,予曰無妨,此因久痛蓄瘀,刻瘀下脫,未免傷氣耳。飲黨參、桂圓湯,少頃氣稍續,汗亦斂,次早登廁,猶有餘瘀。予恐其瘀復脫,遄歸到家更衣,瘀已無矣。自此腹不再痛,餐飯如常。細求其故,究由瘀凝腸胃,阻其傳導之機,以故食入則痛。
白話文:
汪宅、獻楠、志仁這三位先生聽說了這件事後,趕緊來到現場,非常驚訝。我說沒事,這是因為疼痛時間長了,體內鬱積了血瘀,現在淤血排出了,難免會傷及元氣。讓她喝黨參、桂圓湯,不久之後元氣稍微恢復,出汗也少了。第二天早上上廁所時,還有殘餘的瘀血。我擔心瘀血會再次排出,於是趕緊回家換衣服。回去後發現瘀血已經沒有了。從此之後,腹痛不再出現,飲食恢復正常。仔細探究其原因,主要是瘀血堵塞了腸胃,阻礙了食物的傳導,因此吃東西就會疼痛。
夫血猶水也,血之結而為瘀,亦如水之結而為冰。所以痛處常冷,按熨飲醇熱氣至,故覺稍快。至於瘀蓄年久,膠固已深,一旦傾囊自出,理殊不解,得無長夏炎蒸,奔馳煩勞,動則陽化,如雪消而春水來耶。從斯悟入,書稱久痛在絡,絡主血,不獨肢體之痛為在絡,即胸腹之痛,痞積之痛,皆為在絡,皆宜治血,無徒從事於氣。
白話文:
血液就像水一樣,血液凝結成為瘀血,就像水結成了冰。所以疼痛的地方通常是冷的,按壓或熱敷後,氣血通達了,所以會感覺稍微好一點。至於瘀血淤積了很多年,已經凝固得很嚴重,如果突然大量排出,這很難用道理來解釋。難道是因為長夏炎熱,奔走勞累,活動後陽氣化生,就像雪融化而春水湧現嗎?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醫書上說,長久的疼痛在絡脈之中,絡脈主血,不僅是四肢的疼痛在絡脈之中,胸腹的疼痛、痞積的疼痛,也都屬於在絡脈之中,都應該治療血液,不要只針對氣。
又如噎隔一證,方書雖有胃脘枯槁,及陽氣結於上,陰液衰於下等語,然由瘀血阻塞胃口者恆多。進而思之,予疾將十年,固未能自知瘀蓄於先,然不藥穩持,尚不失為中駟。不然補瀉雜投,不殞於病,而殞於藥矣。予見敗壞之證自萎者十之二三,藥傷者十之七八。藥本生人,而反殺人,可不懼哉。
自今以往,伏願醫家證未審明,勿輕用藥,病家疾如可待,勿急求醫,如此或亦可為衛生之一助耳。
白話文:
就像噎隔這樣的症狀,醫書裡雖然提到了胃脘枯萎,陽氣凝聚在上,陰液衰竭在下等說法,但因為瘀血阻塞胃口的案例其實更多。進一步思考,我的病已經快十年了,確實知道自己先天上就有瘀血,但如果不穩定地堅持用藥,至少還可以保持不差。否則,如果胡亂地使用補藥和瀉藥,不因為疾病而死,也會因為藥物而死。我看到因為身體受損而自然死亡的案例只有十之二三,而因為藥物受傷而死亡的案例卻有十之七八。藥物本是為了救人,卻成了殺人的兇手,真是令人害怕啊。
安波曰:初痛在經,久痛入絡二語,葉氏實發前人數千年之未發,啟後學於意萬載之無竅。然不獨胃病噎膈之症,渾融使然也,凡病久根深蒂固,綜須治血為主,此即古人竅必及腎之意也夫。
白話文:
安波說:「疼痛初期在經絡,久了就深入經絡」這兩句話,葉氏(指清代醫學家葉天士)的確揭示了前人未曾說明的道理,也啟發後世學者多年來難以理解的觀念。然而,不僅是胃病、胸膈阻塞的症狀如此混然一體,凡是長期存在的疾病,根深蒂固,綜合起來都需要以治療血液為主,這也是古人說「腎為氣血之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