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囿

《程杏軒醫案》~ 初集 (13)

回本書目錄

初集 (13)

1. 王木工反關脈

王某木工也,向患胃痛,諸治不效,一醫以草藥與服,陡然便血半桶,時時暈去,閉目懶言,汗淋氣怯,診脈全無。按脈乃血派,此必血脫之故。然血脫益氣,須用人參,彼木工,焉能得此。辭不與治,料其旦晚必脫也。越月遇諸途,見其行動如常,心竊訝之。後因他病來視,問其前恙如何得愈。

曰:先生言我病危非參莫救,求醫無益,只得日煎黨參湯飲之,僥倖得活。予曰:此亦血脫益氣法也。再診兩手仍然無脈,思人久無脈,焉能得生,沉吟半響,恍然悟曰,此必反關脈也,覆候之果然。渠乃匠人,脈之如何,原不自知,予前診時,因見其外證之危,倉卒未及細究,識此,告諸診家,務須留神詳察也。

白話文:

有一個姓王的木匠,一直患有胃痛,各種治療都無效。有個醫生給他開草藥服用,結果他突然拉血拉了半桶,時常暈厥,閉著眼睛不想說話,全身是汗、氣虛無力,把脈時完全摸不到脈搏。脈象是血液流動的表現,這一定是血脫的緣故。血脫需要補氣,必須用人參,但他這個木匠,哪裡能得到人參呢?我推辭不給他治療,認為他早晚會沒命。

過了一個月,我在路上遇到他,看他行動如常,心中感到很驚訝。後來他因為其他疾病來看病,我問他之前的病怎麼好的。

他說:「先生您說我病危,不用人參就沒救,我求醫無門,只好每天煎煮黨參湯喝,僥倖活了下來。」我說:「這也是血脫補氣的方法啊。」我再次診他的兩手,仍然摸不到脈搏,心想一個人長期沒有脈搏,怎麼可能活著呢?我沉吟了好一會兒,忽然領悟到,這一定是反關脈的緣故,再仔細把脈,果然如此。他只是個木匠,根本不知道脈象是怎麼回事,我之前診脈時,因為看到他外在的病況很危急,匆忙之間沒有仔細探究,認識到這一點,我告訴各位醫生,務必要留意仔細觀察啊。

2. 王某血證頻發

老醫方星岩曾向予言:昔從上海王協中先生遊,論及血證愈後,每多反復者,此由胃膜破傷,須用法補之。思之至再,訂方用白芨魚膘絲綿三味,燒灰等分為丸,服之永不復發。王某患此證,莫能除根,令服此丸,果驗。

白話文:

老醫師方星岩曾經對我說過:以前他跟隨上海的王協中先生學習時,談到血證痊癒後,常常會復發的情況,是因為胃膜受損破裂,必須用藥物修補它。我反覆思考這個道理,擬定一個藥方,用白芨、魚膘、絲綿這三味藥,將它們燒成灰,等分磨成粉做成藥丸服用,就能夠永遠不再復發。王某患有這種血證,一直無法根治,讓他服用這個藥丸,果然有效。

3. 族子石淋奇證

族子年方舞勺,初時小便欠利,不以為意,後每溺,莖中澀痛,醫作淋治,溺更點滴不通,少腹脹硬,臥床號叫,晝夜靡安。延予至家,其母手拈一物,與予視之。云病者連日小便全無,昨夕努掙多時,突然溺出此物,當覺通快,喜為疾卻,今又復閉,豈尿管內尚有此物塞住耶?予視其形如豆,色蒼而堅,置臼中搗之不碎。

考方書雖有石淋一證,即予平素目睹患此者,亦不過如鹽沙之細,今此石形大如豆,從未之見,初以為妄,試取簪柄探入莖中撥之,硜然有聲,方信溺之不通,竟由於此。思將此石取出,特古無是法,不敢妄出意見,辭不與治。聞後石不得出,莖根爛開一孔,溲又彼泄,遷延而歿。

越數年道出廬江,遇呂墨從先生言,彼邑昔有徐姓老醫,能治此證。親見其治愈數人。其術用刀將陰莖剖開,取出石子,敷以末藥,旬日即愈。予心異之,欲求其方。其人已物故矣。因並志之,倘後有患此者,須求巧手剖之可也。

白話文:

有個小孩才剛到可以拿湯匙吃飯的年紀,一開始小便不太順暢,家人不以為意,後來每次小便,陰莖裡面就又澀又痛,醫生當作淋病來治療,小便反而更加點滴不通,小肚子脹硬,痛得在床上大聲哭叫,整天都無法安寧。請我到家裡去看,他母親拿著一樣東西給我看。說小孩這幾天完全沒有小便,昨天晚上用力掙扎了很久,突然尿出這個東西,當時覺得很通暢,高興病好了,現在又尿不出來,難道是尿管裡面還有這個東西塞住嗎?我看那東西形狀像豆子,顏色青灰而且很堅硬,放在臼裡面搗都搗不碎。

查閱醫書雖然有石淋這個病,但我平常看到得這種病的人,尿出來的石頭也都像鹽沙一樣細小,現在這個石頭形狀大得像豆子,從來沒見過,一開始我還以為是假的,試著用簪子的柄探入陰莖裡面撥動它,聽到堅硬的聲音,才相信尿不出來是因為這個東西堵住。想要把這石頭取出,但是古代沒有這種方法,不敢隨便發表意見,推辭沒有給他治療。聽說後來石頭取不出來,陰莖根部爛開一個洞,小便從那裡流出來,拖延很久就死了。

過了幾年,我到廬江,遇到呂墨從先生說,他們那裡以前有個姓徐的老醫生,能治療這種病,親眼看到他治好好幾個人。他的方法是用刀把陰莖剖開,取出石頭,敷上藥粉,十天左右就好了。我覺得很神奇,想要求他的藥方,那個人已經過世了。所以把這件事記錄下來,如果以後有得這種病的人,必須找手巧的人剖開取出石頭才可以。

4. 曹某忍精淋痛

淋痛一證,今人多用八正分清等方,然有效有不效者,蓋陰莖有精溺二竅,若因濕熱阻閉膀胱,病在溺竅,則前藥投之是矣。尚因房勞忍精,病在精竅,乃有形敗濁,阻於隧道,徒進清利無益。

此證葉香岩論之甚詳,言古有虎杖散,近世不識此藥,治用杜牛膝根絞汁一盅,衝入麝香少許,隔湯燉服,並宗朱南陽方法,用兩頭尖川楝子韭白歸尾等味,曹某患此證,予仿前法治愈,後治數人俱驗,因並識之。

白話文:

淋痛這個病症,現在很多人都用八正散、分清飲等方劑來治療,但是有的有效,有的沒效,原因在於陰莖有精道和尿道兩個孔道。如果是因為濕熱阻礙了膀胱,病症在尿道,那麼使用之前的藥方是正確的。但如果是因為性生活時忍住不射精,病症在精道,就會有濁液阻塞在通道,單純使用清熱利濕的藥物就沒有效果。

這個病症,葉香岩討論得非常詳細,他說古代有虎杖散這個方子,但現在的人都不認識這個藥了。治療時可以用杜牛膝的根榨汁一杯,加入少量麝香,隔水燉服。另外可以參考朱南陽的方法,用兩頭尖的川楝子、韭菜白、當歸尾等藥材。曹某得了這個病,我模仿之前的方法治好了他,後來又治療了幾個人也都有效,所以記錄下來。

5. 王氏婦痹證

王婦周體痹痛,醫作風治,臥簀月餘,肢攣頭暈。予見之曰:此痹證也。軀殼外疾,雖無害命之理,但病久寢食不安,神形困頓,速救根本,猶可支撐。若見病醫病,則殆矣。方定十全大補湯,加枸杞、杜仲、鹿角膠,兩服未應,眾疑之。予曰:緩則療病,急則顧命。今病勢敗壞如斯,舍是不救。

且補虛與攻實不同,非數十劑莫效。又服十日,周身發腫,眾稱病變,予曰勿憂。凡風寒客於人,壯者氣行則已,怯者著而為病,本由營氣不足,邪陷於裡,今服補劑,托邪外出,乃佳兆也。仍命照方多服,痛止腫消而愈。識此為治痹恣用風燥藥者戒。

白話文:

王太太全身痠痛麻木,醫生當作風邪來治療,讓她躺在床上一個多月,結果手腳彎曲、頭暈。我看了之後說:「這是痹證啊!軀殼外的疾病,雖然不至於致命,但病久了會睡不好、吃不下,精神和身體都疲憊困頓,要趕快治療根本,還能撐得下去。如果只看病醫病,那就危險了。」我開了十全大補湯,加上枸杞、杜仲、鹿角膠,吃了兩帖沒效,大家都很懷疑。我說:「緩慢調養可以治療疾病,急迫時要顧全性命。現在病勢已經敗壞成這樣,不用這個方法就沒救了。

而且補虛和攻實不同,不是吃幾十帖藥就能見效的。」又吃了十天,全身都腫了起來,大家說病情惡化,我說:「不用擔心。凡是風寒侵入人體,身體強壯的人氣血運行就能自行消除,虛弱的人就會停留在體內變成疾病,這本來就是因為營氣不足,邪氣才會陷入體內,現在服用補藥,是把邪氣托出來,這是好現象。」於是繼續照方多服藥,痛止腫消,病就好了。由此可知,治療痹症如果過度使用祛風燥濕的藥,是要引以為戒的。

6. 自病臂痛

嘉慶癸亥歲,予因夏熱,夜臥石地受涼,秋後臂痛,莫能屈伸。初服溫經散邪之劑,不效,外貼膏藥,又不效。思筋骨間病,藥力難到,古有暖洗一法,日洗藥水,其痛如故。偶閱《韓氏醫通》云:有痿痹疾者,偎臥患處於壯陰之懷,久之生氣和浹,病氣潛消。試仿其法,將痛臂夜令室人以熱體偎之,數日而愈。

按《歸田錄》云:人氣能粉犀,則療痹。固其宜矣。

白話文:

嘉慶癸亥年,我因為夏天炎熱,晚上睡在冰冷的石板地上受寒,到了秋天後手臂疼痛,無法彎曲伸直。起初服用溫經散寒的藥,沒有效果,外貼膏藥,也沒有效果。我考慮到病在筋骨之間,藥力難以到達,古時候有溫熱藥水洗浴的方法,每天用藥水洗,但疼痛仍然和原來一樣。後來偶然看到《韓氏醫通》這本書中提到:有痿痹疾病的人,可以把患處靠在壯盛陽氣的人身上,久而久之陽氣和暢,病氣就會慢慢消退。我試著仿效這個方法,晚上讓家人用溫熱的身體靠著我疼痛的手臂,過了幾天就好了。

依據《歸田錄》所說:人的陽氣能夠粉碎犀牛角,那麼用來治療痹症,當然是合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