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醫案》~ 初集 (11)
初集 (11)
1. 汪木工感證舌苔變易之奇
汪木工年二旬余,夏間患感證,初起寒熱嘔瀉,自汗頭痛,他醫與疏表和中藥,嘔瀉雖止,發熱不退,汗多口渴,形倦懶言,望色青白不澤,舌苔黑黃而潤,診脈虛細。經云:脈虛身熱,得之傷暑。因擬清暑益氣湯加減。服藥一劑,夜熱更甚,譫狂不安,次早復診,其脈更細,凝為陽證陰脈。
及視舌苔與昨大異,色紫肉碎,凝有血痕,渴嗜冷飲。予思此必內有熱邪,蘊伏未透,當舍脈從證,改用白虎湯,加生地、丹皮、山梔、黃芩、竹茹、燈心。下午人來請云:服頭煎藥後周身汗出,譫狂雖定,神呆肢冷,不識何故。予往捫其手足,果冰冷異常,按脈至骨不見,闔目不省人事,知為熱厥。
命再進藥,旁議以為體脈如此,怕系陰證,前藥恐未合宜。予曰:此非陰證,乃陽極似陰耳。若誤投熱劑,則殆,否則今晚勿藥,明日再看何如。眾然之。次日神呆略回,體脈如故,視其舌苔,又與昨異,形短而厚,滿舌俱起紫泡,大如葡萄,並有青黃黑綠雜色,膩胎罩於其上,予甚驚異,辭以不治。其母哀懇拯救。
予憫之,揣摩再四,令取紫雪蜜調塗舌,於前方內加入犀角、黃連、元參以清熱,金汁、人中黃、銀花、綠豆以解毒,另用雪水煎藥。翌日再診,厥回脈出,觀其舌泡消退,苔僅乾紫耳。再劑熱淨神清,舌色如常。是役也,予雖能審其陽證似陰於後,然未能察其實證類虛於前。
自咎學力未到,但生平歷治傷寒瘟疫諸候,曾未見此舌苔之異,且診視五日,變幻如出五人,前賢諸書亦鮮言及,真匪夷所思也。諺云:讀盡王叔和,不如臨證多。洵非妄語。
白話文:
汪木工大約二十多歲,夏天得了感冒,剛開始發冷發熱,想吐又拉肚子,還會流汗、頭痛。別的醫生給他開了疏散表邪、調和腸胃的藥,雖然止住了嘔吐和拉肚子,但發燒卻沒退,汗流很多,口渴,身體疲倦不想說話。看他臉色青白沒有光澤,舌苔又黑又黃還濕潤,把脈發現脈象虛弱細微。
古書說:「脈象虛弱卻身體發熱,這是因為中暑。」所以我開了清暑益氣湯加減。但他吃了一劑藥,晚上發燒更嚴重,說胡話、煩躁不安。隔天早上再來複診,發現他的脈象更細,簡直是陽證卻出現陰證的脈象。
看他的舌苔和昨天差很多,呈現紫色,而且看起來破碎,好像有血跡,口渴想喝冰涼的飲料。我認為這一定是體內有熱邪,悶在裡面沒散發出來,所以應該捨棄脈象,改從症狀下手,開白虎湯,加上生地、丹皮、山梔、黃芩、竹茹、燈心草。下午有人來請我,說他吃了第一帖藥後,全身冒汗,雖然不再說胡話,但卻變得呆滯、手腳冰冷,不知道怎麼回事。我去看他的手腳,果然冰冷到極點,摸脈都摸不到,眼睛閉著,不省人事,知道這是熱厥。
我囑咐再吃藥,旁邊的人卻說他身體和脈象這樣,可能是陰證,之前的藥可能不對。我說:「這不是陰證,是陽氣旺盛到極點,才會看起來像陰證。如果誤用溫熱的藥,就危險了。不然今晚先不要吃藥,明天再看看怎麼樣。」大家都同意。隔天他稍微恢復一點意識,身體和脈象還是跟昨天一樣,看他的舌苔,又跟昨天不一樣,舌頭變得又短又厚,整個舌頭長滿像葡萄一樣大的紫色水泡,還雜有青、黃、黑、綠等顏色,上面還覆蓋著一層厚厚的膩苔。我非常驚訝,認為這個病沒救了。他的母親哀求我救救他。
我很同情他,仔細思考後,讓他用紫雪調和蜂蜜塗在舌頭上,然後在原本的藥方裡加入犀角、黃連、元參來清熱,金汁、人中黃、銀花、綠豆來解毒,另外用雪水煎藥。隔天再診斷,他四肢厥冷的情況解除,脈象也出現了,看他的舌頭,水泡消退了,只剩下乾紫的舌苔。再吃一帖藥,熱退了,神智也清楚了,舌頭顏色恢復正常。
這次的治療,雖然我後來能分辨出他陽證表現得像陰證,但之前卻沒有發現他實證看起來像虛證。我責怪自己學藝不精,只是我這一生經歷過治療傷寒、瘟疫等各種疾病,從來沒看過這麼奇怪的舌苔,而且診治了五天,變化多端,好像不同人一樣。前人的醫書也幾乎沒有記載,真是不可思議。俗話說:「讀遍王叔和的著作,不如多累積臨床經驗。」這句話真是沒錯。
2. 農人某傷寒誤服涼藥舌見人字紋
農人某患傷寒,數日寒熱交作,自汗如雨,就予診治。脈虛神倦,視其舌苔白滑,分開兩歧,宛如刀劃,考己任編中有陰證誤服涼藥,舌見人字紋之語。閱前方果然,予辭不治。渠懇拯救,先與六味回陽飲服之有效,繼進左右二歸飲數劑,舌苔漸退,諸恙續痊。
白話文:
有個農夫得了傷寒,好幾天忽冷忽熱,而且一直流汗像下雨一樣,就找我去看病。我把脈發現他脈象虛弱,精神也很疲憊,看他的舌頭,舌苔白白的又很滑,而且舌頭中間裂成兩條岔路,看起來像刀子劃過一樣。我想到以前看過醫書,說陰證(體質虛寒)的人誤吃了寒涼的藥,舌頭就會出現像「人」字一樣的紋路。我看了他之前吃的藥方,果然是這樣。我原本不想醫治了,但他很懇求我救他,我就先開了六味回陽飲給他喝,吃了有效,接著又開了左右二歸飲給他喝了幾帖藥,他的舌苔就慢慢恢復正常了,其他病症也陸續痊癒了。
3. 李某陰證傷寒見純紅舌
李某患傷寒,畏寒發熱,下體如冰,脈息沉細,飲沸湯猶不知熱,陰寒脈證悉具,藥當從溫無疑。然視其舌色如朱,方書云:舌見純紅,熱蓄里,與證不符,因其病初起,憑脈用藥,先與小劑理中湯探之,無礙,隨用重劑六味回陽飲,數服病痊,舌色亦退。為詳其故,殆所謂腎水凌心,逼其心陽外越者歟。
白話文:
李某得了傷寒,感到怕冷發熱,下半身冰冷,脈象沉細微弱,喝滾燙的熱水也感覺不到熱,陰寒的脈象和症狀都符合,用藥應該從溫熱方向下手,這是沒有疑問的。但是觀察他的舌頭顏色像硃砂一樣紅,醫書上說:舌頭呈現純紅色,是體內有熱積蓄,這與他的症狀不符。因為他剛生病,所以依據脈象來用藥,先給予小劑量的理中湯試探,沒有問題,就接著使用重劑量的六味回陽飲,服用了幾帖藥後病就好了,舌頭顏色也恢復正常。為了詳細了解原因,推測大概是所謂的腎水過於旺盛,侵犯到心臟,迫使心陽往外浮散的緣故吧。
4. 鄭氏婦肝風頭痛
鄭婦年近三旬,質虧多郁,證患頭痛,上及巔頂,下連齒頰,醫稱太陽風邪,藥用羌防芎芷,痛劇而厥,嘔吐不食,經脈動惕。予曰:此肝風也。經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下虛上實為厥巔疾。究由水虛不能涵木,怒木生風,勃勃欲動,誤投溫散,益助其威,鼓舞鴟張,漸變痙厥,誠可慮耳。方用地黃湯加菊花、鉤藤、白芍、甘草,數服稍應。
思陽但上冒,陰不下吸,熄風務用鹹寒,潛陽必須介類。方加阿膠、雞子黃、牡蠣、龜板,取用磁石為引,使其吸引肝腎之氣歸原,服之病釋。
白話文:
鄭婦人年紀快三十歲,體質虛弱又容易憂鬱,患有頭痛,痛起來從頭頂到臉頰都痛,醫生說是太陽經受風邪所致,用羌活、防風、川芎、白芷等藥來治療,但頭痛反而加劇到昏厥,還會嘔吐吃不下東西,經脈跳動不安。我說:「這是肝風引起的。」醫書上說:「所有眩暈搖動的症狀,都屬於肝。」這是下方虛弱、上方實熱造成的昏厥和頭痛。追究原因,是腎水虛弱不能滋養肝木,怒氣導致肝木生風,風勢猛烈,如果誤用溫熱發散的藥,反而會助長肝風的威勢,讓它更加囂張,慢慢就會變成抽搐昏厥,實在令人擔憂。
我開了地黃湯,加上菊花、鉤藤、白芍、甘草,服用了幾次稍有效果。這是因為陽氣只往上衝,陰氣卻沒有往下沉,所以平息肝風必須用鹹寒的藥物,潛藏陽氣必須用有甲殼的藥材。於是方子又加上阿膠、雞子黃、牡蠣、龜板,並用磁石來引導,讓肝腎的氣血能夠歸回本位,服藥後病就好了。
5. 汪某頭痛預見真臟脈
汪某中年質薄,且多斫喪,頭痛時作時止,夏間診脈弦急而枯。囑以脈象欠佳,速宜靜養,多服補藥,切勿因循。病者以疾雖時發,然寢食如常,猶不為意。逮冬至前二日,忽目花面赤,昏暈不支,延予至,勢已敗壞,且無力服參,因辭不治。逾日而逝。是病雖敗於冬,而真臟脈早見於夏,乃枝葉未害,本實先撥故也。
白話文:
汪先生中年時體質虛弱,加上經常勞損,頭痛時好時壞。夏天診脈時,發現他的脈象呈現弦急又枯槁的狀態。我當時就告訴他脈象不好,要趕快靜養,多吃補藥,千萬不要拖延。但病人因為覺得雖然偶爾會發病,但吃睡都還正常,所以不放在心上。到了冬至前兩天,忽然出現眼睛發花、臉色赤紅、頭暈昏倒的狀況,才請我去看診,但那時病情已經惡化,而且虛弱到無法服用人參,所以我只好拒絕治療。隔天他就過世了。這個病雖然在冬天惡化,但早在夏天就已經出現了真臟脈的脈象,這是因為樹木的枝葉還沒受損時,根本就已經先被摧殘的緣故。
6. 方氏婦目疾誤治變證
方氏婦本體血虛,偶患目疾,眼科認為實火,初用芩連清之,更用大黃下之。飲藥一盞,頃忽暈去,舌吐唇外,不能縮入,肢厥脈伏。時已薄暮,急延予診,謂曰:寒下耗傷真陽,陽氣暴脫,勢屬可畏,速投溫補,希冀挽回。方疏通脈四逆湯,藥熟不能下咽,令取艾火炙氣海關元數壯,身始動,舌始收,忙灌藥一盅,移時又厥,仍令再炙。厥回,復進前藥,守至黎明始蘇,續進左歸飲,及滋腎生肝諸劑,病痊目亦明矣。
白話文:
方太太原本體質就虛弱,偶然得了眼疾,眼科醫生認為是實火引起的,一開始用黃芩、黃連來清熱,後來又用大黃來瀉下。喝了一碗藥後,突然暈倒,舌頭吐在嘴唇外面,縮不回去,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幾乎摸不到。當時天色已晚,趕緊請我去看診,我說:「這是因為用寒涼的藥物來瀉下,耗傷了真陽,導致陽氣突然脫離,情況很危險,必須趕快用溫補的藥物,希望能挽救回來。」於是開了通脈四逆湯,但藥煮好後卻無法吞嚥,我請人拿艾草點火灸她的氣海、關元等穴位,灸了好幾次後,她身體才開始動,舌頭也縮回去了,趕忙餵她喝了一碗藥,過了一會兒又暈過去,就再灸穴位。暈厥的情況恢復後,再給她喝之前的藥,守到天亮才甦醒,之後繼續服用左歸飲,以及滋養腎臟、養肝的藥,病就痊癒了,眼睛也恢復明亮。
7. 閔某心脾虛脘痛
閔某處境艱難,向多憂慮,脘痛經歲,諸治不瘳。望色萎黃,切脈細弱,問痛喜按乎?曰然,得食痛緩乎?曰然。予曰:此虛痛也。古云:痛無補法,此特為強實者言,非概論也。為訂歸脾湯,囑多服乃效。如言服廿劑有應,百劑獲痊。後一丐者患同,某檢方與之,服數十劑亦愈。
白話文:
閔某因為生活困苦,常常感到憂慮,胃脘疼痛已經持續好幾年,試過各種治療方法都沒好轉。觀察他的氣色,顯得萎靡泛黃,把脈則脈象細而無力。我問他:「按壓疼痛處會感覺比較舒服嗎?」他回答:「是的。」我又問:「吃東西後疼痛會稍微減緩嗎?」他也回答:「是的。」我說:「這是虛性疼痛。」古人說:『疼痛不用補法』,這句話是針對身體強壯、實證的患者而言,並不是一概而論的說法。因此我為他開了歸脾湯,囑咐他多服用才能見效。我說如果服用了二十帖藥後有反應,服用一百帖就能痊癒。後來,有一個乞丐也患了相同的疾病,閔某拿出藥方給他,那乞丐服用了幾十帖藥也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