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寓意草》~ 論治傷寒藥中宜用人參之法以解世俗之惑 (1)

回本書目錄

論治傷寒藥中宜用人參之法以解世俗之惑 (1)

1. 論治傷寒藥中宜用人參之法以解世俗之惑

傷寒病有宜用人參入藥者。其辨不可不明。蓋人受外感之邪。必先發汗以驅之。其發汗時。惟元氣大旺者。外邪始乘藥勢而出。若元氣素弱之人。藥雖外行。氣從中餒。輕者半出不出。留連為困。重者隨元氣縮入。發熱無休。去生遠矣。所以虛弱之體。必用人參三五七分。入表藥中。

少助元氣。以為驅邪之主。使邪氣得藥。一湧而去。全非補養虛弱之意也。即和解藥中有人參之大力者居間。外邪遇正。自不爭而退舍。設無大力者當之。而邪氣足以勝正氣。其猛悍縱恣。安肯聽命和解耶。故和解中之用人參。不過藉之以得其平。亦非偏補一邊之意也。而不知者。

方謂傷寒無補法。邪得補彌熾。斷不敢用。豈但傷寒一證。即痘疹初發不敢用。瘧痢初發不敢用。中風中痰中寒中暑。及癰疽產後。初時概不敢用。而虛人之遇重病。一切可生之機。悉置之不理矣。古今諸方。表汗用五積散參蘇飲敗毒散。和解用小柴胡湯白虎湯竹葉石膏湯等方。

都用人參。皆藉人參之力。領出在內之邪。不使久留。乃得速愈為快。奈何世俗不察耶。獨不見感入體虛之人。大熱呻吟。數日間爍盡津液。身如枯柴。初非不汗之。汗之熱不退。後非不和之下之。和之下之。熱亦不退。醫者技窮。委身而去。不思內經所言。汗出。不為汗衰者死。

三下而不應者死。正謂病人元氣已漓。而藥不應手耳。夫人得感之初。元氣未漓也。惟壯熱不退。灼干津液。元氣始漓。愚哉愚哉。倘起先藥中用人參三五七分。領藥深入驅邪。即刻熱退神清。何致汗下不應耶。況夫古今時勢不同。膏粱藜藿異體。李東垣治內傷兼外感者。用補中益氣。

加表藥一二味。熱服而散外邪。有功千古。姑置不論。止論傷寒專科。從仲景以至於今。明賢方書充棟。無不用人參在內。何為今日醫家。單單除去人參不用。以阿諛求容。全失一脈相傳宗旨。其治體虛病感之人。百無一活。俟閻君對簿日知之。悔無及矣。乃市並不知醫者。

又交口勸病人不宜服參。目睹男女親族死亡。曾不悟旁操鄙見害之也。謹剖心瀝血相告。且誓之曰。今後有以發表和中藥內。不宜用人參之言誤人者。死入犁耕地獄。蓋不當用參而用之殺人者。皆是與黃耆白朮當歸乾薑肉桂大附子等藥。同行溫補之誤所致。不與羌獨柴前芎桔芷芩膏半等藥。

同行汗和之法所致也。汗和藥中兼用人參。從古至今。不曾傷人性命。安得視為砒鴆刀刃。固執不思耶。最可恨者。千百種藥中。獨歸罪人參君主之藥。世道人心。日趨於疾視長上。其醞釀皆始於此。昌安敢與亂同事。而不一亟辨之乎。

附人參敗毒散注驗,嘉靖己未。五六七月間。江南淮北。在處患時行瘟熱病。沿門闔境。傳染相似。用本方倍人參。去前胡獨活。服者盡效。全無過失。萬曆戊子己丑年。時疫盛行。凡服本方發表者。無不全活。又云。饑饉兵荒之餘。飲食不節。起居不常。致患時氣者。宜同此法。昌按彼時用方之意。倍加人參者。以瘟氣易染之人。體必素虛也。其用柴胡即不用前胡。用羌活即不用獨活者。以體虛之人不敢用復藥表汗也。饑饉兵荒之餘。人已內虛久困。非得人參之力以驅邪。邪必不去。所以服此方者。無不全活。今崇禎辛巳壬午。時疫盛行。道殣相藉。各處醫者。發汗和中藥內。惟用人參者。多以活人。更有發癍一證最毒。惟用人參入消癍藥內。全活者多。此人人所共見共聞者。而庸愚之人。泥執不破。誠可哀也。又有富貴人。平素全賴參朮補助。及遇感發。尚不知而誤用。譬之賊已至家。閉門攻之。反遭凶禍者有之。此則誤用人參為溫補。不得借之為口實也。

白話文:

傷寒這種病,有些情況下是應該使用人參的,這個道理一定要弄清楚。人受到外感邪氣侵襲,通常要先用發汗的方法來驅除它。發汗的時候,只有身體元氣非常旺盛的人,外邪才能順著藥力排出。如果身體原本就虛弱的人,藥力雖然往外走,但體內的元氣卻因此更加虛弱,輕微的會變成病邪無法完全排出,滯留在體內造成困擾,嚴重的會導致元氣內縮,發熱不止,離死亡不遠了。所以,體質虛弱的人,必須在發汗的藥方中加入三到七分的人參,稍微幫助元氣,使其成為驅逐病邪的主力,讓邪氣能夠隨著藥力一舉而出,這絕對不是為了補養虛弱的身體。即使在調和的藥方中,如果有強有力的人參在其中,外邪遇到正氣,自然會退讓。如果沒有強有力的人參來支持,邪氣就會勝過正氣,變得更加囂張,又怎麼會聽從調和呢?所以,在調和的藥方中使用人參,不過是藉助它來達到平衡,也不是偏向補養一方的意思。可是,那些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就認為傷寒病不能用補藥,病邪得到補養反而會更加猖獗,所以絕對不敢用人參。豈止是傷寒病,就算是痘疹剛發作、瘧疾或痢疾剛發作、中風、中痰、中寒、中暑,以及癰疽和產後等初期,都不敢使用人參。這樣一來,虛弱的人一旦得了重病,所有可能痊癒的機會都被忽略了。古今的許多藥方,像是發汗用的五積散、參蘇飲、敗毒散,以及調和用的柴胡湯、白虎湯、竹葉石膏湯等,都有使用人參,都是藉助人參的力量,將體內的邪氣引出來,不讓它久留,才能快速痊癒。為什麼世俗之人這麼不了解呢?難道他們沒有看到體質虛弱的人,得了感冒發高燒、呻吟不止,幾天下來就耗盡津液,身體像枯柴一樣嗎?這並不是沒有發汗,而是發汗了熱卻不退,也不是沒有用調和或攻下的藥,但用了熱還是不退,醫生束手無策,只好離開,卻不去想想《內經》所說的「汗出,不為汗衰者死」以及「三下而不應者死」,這正是因為病人的元氣已經耗盡,藥物才沒有效果啊。人剛得病的時候,元氣並未耗損,只是因為高燒不退,灼傷了津液,元氣才開始耗損。實在太愚蠢了!如果一開始就在藥中加入三到七分的人參,引導藥力深入驅邪,很快就能退燒,神志也會清醒,又怎麼會發生發汗攻下都無效的情況呢?況且,古今時勢不同,生活富裕和貧苦的人體質也不同。李東垣治療內傷兼外感的人,使用補中益氣湯,再加上一兩味發表的藥,熱服後就能驅散外邪,這功勞是千古不朽的。暫且不談這個,只說傷寒這個專科,從張仲景至今,許多賢明的醫家著作,都使用人參在其中,為什麼今天的醫生卻單單去除人參不用,為了迎合大眾口味,完全失去了醫學傳承的宗旨?這樣治療體虛又感冒的人,幾乎沒有能活下來的,等到閻羅王審判時就會知道了,後悔也來不及了。而那些不了解醫理的市井小民,又紛紛勸病人不要吃人參,親眼看到親人死亡,卻不明白是自己固執的偏見害了他們。我謹在此剖心瀝血的告訴大家,並發誓說:今後如果有人說在發表或調和的藥中不應該用人參來誤導他人,死後必定會下犁耕地獄。因為那些不應該用人參卻用了而導致人死亡的,都是因為與黃耆、白朮、當歸、乾薑、肉桂、大附子等藥物一起使用,造成溫補過度而引起的錯誤,並不是因為與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桔梗、枳殼、黃芩、膏本、半夏等藥物一起使用,進行發汗或調和的方法而造成的。發汗或調和的藥中兼用人參,從古至今,從未傷害過人的性命,怎麼可以把它視為砒霜毒藥或刀刃,如此固執而不思考呢?最可恨的是,在成千上百種藥物中,獨獨歸罪於人參這個藥中君主,世道人心,日漸趨向於輕視長輩,其禍根都由此開始,我怎麼敢與這種亂象同流合污,而不趕快加以辨明呢?

附人參敗毒散驗案,嘉靖己未年五六七月間,江南淮北一帶,到處流行瘟熱病,傳染性極強,症狀都差不多。用這個藥方,人參加倍,去掉前胡和獨活,服用後都能見效,沒有任何過失。萬曆戊子和己丑年,時疫盛行,凡是服用這個藥方來發表的,都能痊癒。還有人說,饑荒戰亂之後,飲食不節制,作息不規律,導致染上時氣的人,也適合用這個方法。我認為當時用這個藥方時,加倍人參的原因,是因為容易感染瘟疫的人,體質必定原本就虛弱。使用柴胡就不使用前胡,使用羌活就不使用獨活的原因,是因為體質虛弱的人,不敢使用複方來發汗。饑荒戰亂之後,人們身體已經虛弱很久,如果沒有人參的力量來驅邪,病邪一定不會退去,所以服用這個藥方的人,沒有不痊癒的。現在崇禎辛巳和壬午年,時疫盛行,路上到處都是餓死的人,各地的醫生,在發汗或調和的藥中,只要有使用人參的,大多能救活人。更有一種發癍的病最為凶險,只要在消除癍疹的藥中加入人參,痊癒的人也很多。這些都是大家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但是那些庸俗愚昧的人,仍然固執己見,真是可悲啊!還有些富貴人家,平常就依賴人參和白朮來補助身體,一旦感冒發病,卻不知道使用人參的道理,反而錯誤的使用,就像賊已經打到家裡了,卻把門關起來攻打,反而遭到凶禍一樣,這些都是因為誤用人參為溫補而造成的錯誤,不能以此來作為不使用人參的藉口。

胡卣臣先生說:「將傷寒病使用人參的道理,反覆辯論,即使是婦女或孩童聽了,也能明白。這真是立論的好方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