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伯醫案論》~ 杭州汪
杭州汪
1. 杭州汪
細繹病源,陽分比陰分更虧之候也。陰虧而用十全養榮等法,責重乎陰,寓以陽藥,本屬和平之劑。良以秋分在即,燥氣加臨,不敢責重乎陽,以燥就燥反增燥病焉耳。然於膏方下之後,日可附桂斟酌用之,一語早已言之,非見不到也。蓋天地之氣清矣半月一更,人身之氣亦半月一更。
八月而至九月,氣已二更,病勢不除,飲食反減。明明陰得膏滋而無病,陽得膏滋而更衰,一月之間陰陽偏勝,一膏之內功過相抵。可嘆補偏救弊,因時制宜,應接無暇也。所言念七念八九兩日,霜降始寒,寒氣外侵,痰飲內動,動見青黃綠色水,尚屬陽明胃腑。至於黑這一色,已自陽明胃底而來,腎虛水泛,脾虛積飲,已見一班。
然神氣困倦,面色青浮,脈見雙弦,以始陽氣不充,痰飲內聚宜矣,而反忽然牙齒浮疼,加以口舌酸泔,呃忒於胃,衛逆於脅,變出一番火氣者,肝火也,肝氣也。氣火之橫逆,不外腎虛,無以涵木,木須順乘脾土。此等氣不足,即是寒之根柢;及見氣有餘便是火之形狀,所謂本寒標熱症是也。
夫惟本寒標熱,豈陽氣之虛,較之陰氣更進一層耶?此時論坎離,當然不定,始可陰霾四散,宗風虛則熾痰寒則壅之訓而出一星附散法,以助脾陽。俾虛風寒痰不相互結,非獨分解病情,而且土旺用事更合機宜。如一立冬,又不可以純陽無陰之品施於久病陰血本虧之體。冬月宜藏之令者,以此方分兩三次,一日進一服。
參入前定滋方中,只取五錢,清晨服下,傍晚再服水泛金匱腎氣丸錢半,淡鹽湯送下,以占冬至陽生,弗藥有喜。至於黑錫丹、控涎丹,本來合式因病處方,隨機應變,相時而動者,須煩兩先生權之。
白話文:
仔細分析病源,可以判斷出是陽氣比陰氣更虛弱的情況。如果陰虛卻使用十全大補湯等滋陰的藥方,雖然重點在滋陰,也加入了少量補陽的藥,本來算是溫和的藥劑。但因為秋分將至,乾燥的氣候會加重病情,所以不敢過於側重補陽,以免燥上加燥。然而,在開立膏方之後,我曾說可以每天酌量搭配桂枝一起服用,這話早就說過了,不是沒考慮到。因為天氣變化很快,半個月就會有一次明顯的轉變,人體的氣機也是如此。
從八月到九月,氣候已經變換兩次,病情卻沒有好轉,反而食慾下降。很明顯,單用滋陰的膏方,病情沒有惡化,但使用膏方反而使陽氣更衰弱。一個月下來,陰陽偏盛,膏方的功效相互抵消了。真是可惜,要針對偏頗進行補救,並隨著時令調整治療方法,實在是應接不暇。之前說過的七、八、九三天,是霜降開始寒冷的時候,寒氣侵入體內,導致體內痰飲翻動,出現青、黃、綠色的水狀分泌物,這還屬於陽明胃腑的問題。至於黑色的分泌物,已經從陽明胃的深層而來,是腎虛導致水液氾濫,以及脾虛導致痰飲積聚的徵兆。
然而,現在患者出現精神困倦、面色青浮、脈象呈現雙弦等症狀,這些都表示是陽氣不足、痰飲內聚所造成的。但現在卻突然出現牙齒浮動疼痛,加上口舌酸泔、胃部呃逆、胸脅不適等火氣症狀,這是肝火、肝氣的橫逆所導致的。氣火的橫逆,不外乎是腎虛,導致肝木無法得到滋養,而肝木的運行必須順應脾土。這種氣不足的情況,就是寒的根源;而出現氣有餘的症狀,就是火的表現,這就是所謂的「本寒標熱」的症狀。
既然是本寒標熱,難道陽氣的虛弱比陰氣還要嚴重嗎?現在論陰陽已經不能確定,應該先讓陰霾消散,遵循「風虛則生痰,寒則阻滯」的原則,用少許溫散的藥物來幫助脾陽,使虛風寒痰不再相互糾結。這不僅能分解病情,而且也更符合當下土旺時節的治療原則。到了立冬,就不能再用純陽而無滋陰的藥物來治療久病體虛、陰血虧損的人。冬季適合藏養,這個方劑可以分成兩三次,一天服用一次。
可以將先前擬定的滋補藥方中加入五錢的藥,早上服用,傍晚再服用用水送服的金匱腎氣丸一錢半,搭配淡鹽水服用,以迎接冬至陽氣的升發,期待病情好轉。至於黑錫丹、控涎丹等,本來就是根據病情開出的適當藥方,應該隨機應變,根據時令調整,這需要兩位先生來權衡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