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存心

《曹仁伯醫案論》~ 又

回本書目錄

1.

二爺之病,風邪外感,內蒸濕熱痰濁。古人所謂夾病,此等症是也。何以見之,風入少陽,則為寒熱往來,半在表,半在裡,出而與陽爭則寒,寒宜不飲,入而與陰爭則熱,熱宜發渴。

白話文:

二爺的病是外感風邪,導致體內濕熱痰濁上蒸。古代醫家所說的夾病,就是指這種情況。為什麼這麼說呢?風邪侵入少陽經,會出現寒熱往來的症狀,時而表證,時而裡證。風邪外發時,與陽氣相爭,就會感到寒冷,此時不應喝水;風邪內入時,與陰氣相爭,就會感到發熱,此時應發口渴。

今寒時喜熱飲,熱時反不渴,若無濕熱痰濁,何以如是耶?是以舌苔滿布,面已晦滯,脈已帶滑,盡見空濡之象,欲去其風,必須化濕化痰化熱,以除兼夾之邪,則風邪尋路而出,不被兼夾所持矣。然熱自痰生,痰從濕化,即欲化痰化熱,先宜化盡濕邪。嘉言云:舍助陽,別無驅濕之法。

白話文:

現在寒涼天氣喜歡喝熱飲,但是天氣熱的時候反而不覺得口渴。如果不是因為濕熱痰濁,怎麼會有這種狀況呢?所以舌苔滿佈,臉色暗沉,脈象帶滑,都顯現出空虛津液滋潤的象徵。若要消除風邪,必須要化解濕氣、痰液和熱氣,以去除兼併的病邪。這樣一來,風邪就會自行找出路而離開,也不會被兼併的病邪所牽制。然而,熱氣是由痰液所生,痰液是由濕氣所化,因此要化解痰液和熱氣,首先要化盡濕邪。名醫徐靈胎曾經說過:如果捨棄扶助陽氣,就沒有其他方法可以祛除濕邪。

明示人以溫通為主,將來附子理中連理輩一定章程。其中損益尤須臨病斟酌,活法在諸高明公也。設使兼夾之邪日化一日,而瘧機未脫,仍可用小柴胡湯和之,或寒熱漸輕,但師其意不取其方,亦未為不可然,而諸高明自有見識,不必多言。此亦因主人之囑,聊以應命焉。

白話文:

說明治療瘧疾應以溫通為原則,後續使用附子理中湯等藥方應按照一定章法。其中增減藥物劑量需根據患者實際病情而定,靈活運用是各位高明的醫師應具備的能力。

如果患者同時併發了其他疾病,瘧疾症狀逐漸加重,而瘧疾的發作週期還未結束,仍然可以使用小柴胡湯配合治療。或者寒熱症狀逐漸減輕,醫師可以領會藥方的精神,不必完全拘泥於藥方,也是可以的。當然,各位高明的醫師自有高見,不必多說。這也是因為主人囑咐,我只能聊作應答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