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撰,郭維浚編

《眉壽堂方案選存》~ 卷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5)

1. 女科

懷妊若患時症,古人主在保胎。今喜暖惡寒,升則厥,痛墜欲便,腰腹繞痛,大慮胎墜。辛香溫柔之品,冀其止厥。

鹿角霜,沙苑,枸杞,小茴,淡蓯蓉,茯苓,柏仁,當歸

暑濕阻氣,胎熱由下而升,兩熱相搏,咽喉欲痹,寒戰,周身諸脈震動,防胎下墜,治宜清上。

竹葉,枇杷葉,知母,連翹,鬱金,川貝

胎孕而患時瘧,古人先保產,佐以治病。茲診唇燥舌白,嘔悶自利,乃夏令伏邪至秋深而發,非柴胡、枳實之屬可止。嘔吐黑水腹痛,胎氣不動,邪熱深陷入里,蒸迫臟腑,是凶危之象。

黃芩,黃柏,川貝,黃連,秦皮

寒少熱多,即先厥後熱之謂。熱甚胎攻衝心而痛,蓋胎在衝脈,瘧邪由四末漸歸胃系,衝脈屬陽明胃脈管轄,上嘔青黑涎沫,胎受邪迫,上衝攻心,總是熱邪無由而發泄,內陷不已,勢必墮胎,且協熱自利,外邪從里而出,有不死不休之戒。方書保胎必因陰益氣,今熱熾壅塞,參、膠、歸、地,反為熱邪樹幟矣。

前以絕苦無寒,取其急過上焦,陽明胃與厥陰兩治;今用酸苦泄兩經之邪熱,外以井泥護胎。

川連,烏梅肉,黃芩,草決明,川椒,石蓮肉,白芍

苦辛酸,清泄陽明,厥陰邪熱,兼外護胎法,病勢減十之二三。視舌黑芒刺,舌心干板,而心中痛不已,此皆熱邪內迫,陽精陰液告涸。兩日前慮其陷伏閉塞,今又怕液涸昏痙,最難調治。夫護胎存陰,清熱去邪,兩不可少。

川連,鮮生地,知母,阿膠,雞子黃

始於嗔怒動肝,冬季溫暖少藏,肝氣多升,肺氣不降,遂令咳逆喘促,熱鬱入里,耳聾自利。延綿經月,真損必然殞胎,非輕小之恙。

黃芩,蔞皮,杏仁,白芍,橘皮,烏梅

午後診脈,問及踢傷胎漏,用兩補氣血安胎。

人參,炒當歸,炙草,炒砂仁末,茯苓,炒白芍,廣皮

痛由背繞肋,脹至胃脘,停住不移。妊交六月,陽明司胎。陽升氣阻於絡,斯為痛脹宿恙,當春半而發,脈弦搏鼓指。胃為陽腑,和陽以苦味之流行,仍佐宣利氣分郁遏為治。

金石斛,鮮竹茹,黑山梔,老蘇梗,化州橘紅,香附汁

小產後勞動嗔怒,陡然血崩,乃身中陽動,陰弱失守之證。用藥氣味,最忌辛溫走泄,無有不向安者。緣辛香溫熱,胃中不安,致嘔逆頻頻,神復欲憒,皆血下而陰虧為病,嘔多則陽氣再傷耳。古人上下變病當治其中,此安胃第一要旨。以胃為臟腑之大源,能納穀,斯後天生氣再振,何容縷縷經營乎!

人參,小麥,茯神,烏梅,木瓜,白芍

鎮補肝胃,既得進谷。閱來教仍是陰弱陽浮,姑擬補攝足三陰臟,必得小效。

人參,炙黑甘草,山藥,芡實,熟地炭,茯神

起病由於小產後,是衝任脈虛所致,溫養攝納,最為近理。病根在下致脹,乃耆、朮、升、柴守而兼升,濁僭上行;炒焦腎氣丸可以常進,但不能入奇脈耳,更議法以輔其不及可也。

白話文:

[女科]

懷孕期間若患有疾病,古人重視保胎。現在病人喜溫惡寒,身體上部厥冷,腹部疼痛墜脹欲便,腰腹繞痛,擔心胎兒墜下。使用辛香溫和的藥物,希望能止住厥冷。藥物包括鹿角霜、沙苑子、枸杞子、小茴香、淡蓯蓉、茯苓、柏子仁、當歸。

暑濕阻礙氣機,胎熱由下往上走,兩種熱邪相搏,咽喉好像要堵塞,感到寒戰,全身脈絡震動,擔心胎兒墜下,治療應該清熱上焦。藥物包括竹葉、枇杷葉、知母、連翹、鬱金、川貝母。

孕期患瘧疾,古人優先保胎,再治療疾病。這次診斷病人嘴唇乾燥舌苔白色,嘔吐噁心腹瀉,這是夏季伏邪到秋季加重發作,不是柴胡、枳實等藥物可以治療的。嘔吐黑水腹痛,胎氣不動,邪熱深入臟腑,蒸迫臟腑,這是凶險的徵兆。藥物包括黃芩、黃柏、川貝母、黃連、秦皮。

先厥冷後發熱,熱盛則胎兒衝擊心臟而疼痛,因為胎兒在衝脈,瘧邪由四肢末端逐漸歸於胃經,衝脈屬於陽明胃經所管轄,上嘔吐青黑色涎沫,胎兒受邪氣迫害,上衝擊心臟,總之是熱邪無法發洩,內陷不止,勢必導致流產,而且伴隨發熱腹瀉,外邪由內而出,有不死不休的危險。古方保胎必先滋陰益氣,現在熱邪熾盛阻塞,人参、阿膠、當歸、生地,反而會助長熱邪。

之前因為沒有寒涼藥物,用極苦的藥物急於攻上焦,治療陽明胃經和厥陰經;現在用酸苦的藥物瀉去兩經的邪熱,外用井泥護胎。藥物包括黃連、烏梅肉、黃芩、草決明、川椒、石蓮肉、白芍。

苦辛酸味藥物,清瀉陽明、厥陰的邪熱,兼用外護胎的方法,病情減輕了二三成。舌苔黑色有芒刺,舌心乾燥板硬,而且心痛不止,這些都是熱邪內迫,陽精陰液耗竭的表現。兩天前擔心邪熱陷伏閉塞,現在又擔心陰液耗竭昏厥痙攣,最難治療。護胎和滋陰,清熱和祛邪,兩者都不可缺少。藥物包括黃連、鮮生地、知母、阿膠、雞蛋黃。

起因於發怒傷肝,冬季溫暖少藏,肝氣過盛,肺氣不降,導致咳嗽氣喘,熱邪鬱結於內,耳聾腹瀉。持續數月,真氣受損必然導致流產,不是輕微的小病。藥物包括黃芩、蔞皮、杏仁、白芍、橘皮、烏梅。

下午診脈,病人說踢傷導致胎漏,用藥補氣血安胎。藥物包括人參、炒當歸、炙甘草、炒砂仁末、茯苓、炒白芍、廣皮。

疼痛從背部繞到肋部,脹痛到胃脘部,停滯不移。懷孕六個月,陽明經主宰胎兒。陽氣上升氣機阻滯於經絡,所以疼痛脹滿久治不愈,在春季中期發病,脈象弦數有力。胃為陽腑,用苦味藥物和陽,再佐以宣通利氣,疏解氣機鬱滯。藥物包括石斛、鮮竹茹、黑山梔子、老蘇梗、化州橘紅、香附汁。

小產後勞動發怒,突然大量出血,這是體內陽氣亢盛,陰氣虛弱失守的表現。用藥氣味,最忌辛溫走泄,否則都會加重病情。因為辛香溫熱,會導致胃中不安,引起嘔吐頻頻,精神恍惚,都是因為出血導致陰虛所致,嘔吐多則陽氣再次受損。古人治療疾病要治其根本,這是安胃最重要的事情。以胃為臟腑之大本,能容納食物,則後天之氣才能振作,怎麼能一點一點地慢慢調理呢!藥物包括人參、小麥、茯神、烏梅、木瓜、白芍。

鎮補肝胃,使病人能進食。觀察後認為仍然是陰虛陽亢,姑且擬定補益三陰臟的藥方,一定會有些效果。藥物包括人參、炙黑甘草、山藥、芡實、熟地黃炭、茯神。

疾病起因於小產後,是衝任脈虛弱所致,溫養攝納,是最接近病理的治療方法。病根在下導致脹滿,是因耆、朮、升麻、柴胡守而不升,濁氣上行;炒焦腎氣丸可以經常服用,但不能用於奇脈,再制定方法輔助其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