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霆

《三指禪》~ 卷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0)

1. 傷寒脈論

純寒症,(當歸四逆湯:當歸,桂枝,芍藥,細辛,通草,甘草,大棗。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

純熱症,(急下,大承氣湯。)

陰陽錯雜症:烏梅丸:烏梅三百枚,細辛六兩,乾薑十兩,黃連十六兩,當歸四兩,附子六兩,蜀椒四兩,桂枝六兩,人參六兩,黃柏六兩,上十味,共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納臼中與蜜杵二千下,如梧桐子大,先食飯,服十丸,日三服,稍加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備錄,(脈滑而厥,里有熱,白虎湯。)

夫三陰三陽,班班可考,而有治表裡急,治里表急,陰同乎陽,為兩感(太陽少陰同病,陽明太陰同病,少陽厥陰同病)。余讀經文莫治,仲景無方,不禁憮然三嘆焉。竊意表重於里者,以里為主,稍解其表;里重於表者,純治其里,管窺之見,不敢告人。壯遊四方,而以此法活人居多。

偶撿李挺《傷寒論閱》,亦有是說。餘生也晚,安敢並駕古人?不謂理之所在,古今人所見有略同也。岐伯、仲景,有知其將許我友李梴為徒乎?若世所傳大羌活湯則吐棄之矣。至於合病、並病、壞病、勞復、食復、飲酒復、陰易、陽易、陰陽易,六經精透,舉而措之裕如。一百一十三方,採方總撮要領,三百九十七法,注法悉本原文。

練就長沙(仲景為長沙太守,人稱張長沙)之明珠,化作涅槃(佛說法處。《金剛》經:「入涅槃而滅度之」)之舍利(牟尼珠名舍利子)。

白話文:

純寒症:

(用當歸四逆湯:包含當歸、桂枝、芍藥、細辛、通草、甘草、大棗。如果出現下利不止,排出未消化食物,體內寒冷而體表發熱,出汗後手腳冰冷的狀況,改用通脈四逆湯。)

純熱症:

(應該立即用瀉下藥,使用大承氣湯。)

陰陽錯雜症:

(使用烏梅丸:包含烏梅三百枚、細辛六兩、乾薑十兩、黃連十六兩、當歸四兩、附子六兩、蜀椒四兩、桂枝六兩、人參六兩、黃柏六兩。將以上十種藥材一起搗碎篩過,然後用苦酒浸泡烏梅一夜,去除果核,蒸熟後加入五升米飯一起煮,飯熟後搗成泥,再把藥粉混入其中,放入臼中與蜂蜜一起搗兩千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先吃飯後服用十丸,每天三次,可以逐漸增加到每次二十丸。服用期間要禁食生冷、滑膩的食物和腐敗的食物。)

備註:

(如果脈象滑數,且出現手腳冰冷,體內有熱,應該使用白虎湯。)

三陰三陽的病症,在經典中都清清楚楚,而治療上又有分表裡緩急的區別,有治療表裡同時發生病症的,有陰病像陽病一樣表現的,這就是所謂的兩感(太陽和少陰同時生病、陽明和太陰同時生病、少陽和厥陰同時生病)。我讀遍了經文,卻找不到相關的治療方法,仲景也沒有留下方子,我不禁為此感嘆再三。我認為,如果表症比裡症嚴重,就以治療裡症為主,稍微兼顧表症;如果裡症比表症嚴重,就專心治療裡症。這是我個人淺薄的見解,不敢輕易告訴別人。我遊歷四方,用這個方法治好了許多人。

偶然看到李挺的《傷寒論閱》,也有類似的說法。我出生較晚,怎敢與古人相提並論?不過我認為,道理是相同的,古人和現代人的看法有相似之處。岐伯、仲景如果知道,會同意我把李梴當作我的弟子嗎?至於世人所傳的所謂大羌活湯,我認為應該拋棄不用。對於合病、並病、壞病、勞復、食復、飲酒復、陰易、陽易、陰陽易等各種複雜的病症,只要精通六經的理論,都可以輕鬆應對。一百一十三個方子,我抓住了其中的要領;三百九十七種方法,我都完全按照原文的內容註解。

我將長沙(指張仲景,他曾任長沙太守,故被稱為張長沙)的明珠,化作涅槃(佛家指脫離輪迴,達到寂靜境界)的舍利(佛家指高僧圓寂後的遺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