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醫必辨》~ 論胎孕 (1)
論胎孕 (1)
1. 論胎孕
(附論胎產金丹)
或謂予論症宜遍考病機,詳求治法,始於人有益,乃論止一二,毋乃太簡乎?不知醫書汗牛充棟,症無不備,方法繁多,何能更著書立說?惟古書雖系名家,或立說偏執,予不得不辨;庸工淺陋,誠恐害人,予不得不辨;而予非治有成效,屢試屢驗,亦不敢妄為辨論也。即如胎孕一門,婦人以此為重,數年不孕,即延醫服藥,膏、丸並進,乃不獨不能受胎,而轉生他病,月事不調一月經行二三次,甚且淋漓不盡,致成崩漏。
此何以故?大率醫家皆以溫熱藥為主,而婦人亦以為多服溫熱,即可受孕,不知未能受胎,而早已受害矣。夫天地之道,陰陽和而萬物生焉,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其以春藥醫男子,謂可種子,已遺害無窮,何能生子?即或生子,而胎毒甚重,赤遊丹等症,疊起環生;縱或苟延,天花症斷難存活。此男子服春藥之效也。
乃治婦人亦用此法,以致血海之波瀾不靜,血熱妄行,經且不調,安能懷孕乎?總之婦科首重調經,縮則為熱,過則為寒,如果月事愆期,脈來遲濡,實屬虛寒,寒體不能受胎,溫經亦可,但此等脈象最少。
蓋今之婦人,十有九肝氣,脈多弦數,再服溫熱,必致肝火盛而血妄行,其患豈獨不受胎乎?予嘗見望子之婦人,愛服暖藥,而庸工多附婦人之意以用藥,究之子不得孕而病不離身,實堪痛恨,故辨言及此。至於業已受孕,而又易於滑胎,大約在三月內者居多,請醫保胎,竟未見有能保者何也?蓋庸工既不讀書,故不明醫理也。
夫婦人懷孕,一月足厥陰肝養胎,二月足少陽膽養胎,三月手厥陰心包絡養胎,四月手少陽三焦養胎,四經皆有相火。凡滑胎者,皆由水不濟火,血熱所致,欲安胎必須涼血。雖朱丹溪代人安胎,用白朮為末,以黃芩煎湯下之,遂得安好,後人因以黃芩、白朮為安胎之聖藥。其實黃芩性涼,白朮性燥,懷孕三月前後,胎火、相火併旺,只宜涼之,不宜燥之。
今粗工安胎,總恃此二味,或加續斷,而全不見效。不知胎前宜涼,三、四月內尤宜於涼,治以燥藥,胎何能安?續斷性溫而動,保胎宜靜不宜動,藥當論性,豈能取其名以為用耶?若至五、六月間,足太陰脾、足陽明胃養胎,可健脾胃,丹溪方或可全用耳!丹溪必不欺人,但其方未注月分,恐亦在脾胃胎時耳!蓋胎以二十七日為一月,三月半後,已換養胎之經矣。予安胎不知凡幾,無有不效。
如丁鄒氏三次滑胎,鄒趙氏七次滑胎,繆余氏十一次滑胎,總在三月之內,後俱請予保胎,無不安全,且生產後或更懷孕,竟無滑胎之慮。予總以生地養血涼血為君,黃芩則加之,白朮則不用,人稱余善保胎,其實並無異法,不過深悉養胎之經,知胎前宜涼之理,不泥於丹溪之法耳!此實屢試屢驗,故詳論之,以示我後人,庶不至以濟世之術,轉變為戕生之術云!
白話文:
有人說我論述疾病應該廣泛探討病因,詳細研究治療方法,這樣才能對人有益。但你只講一兩點,是不是太簡略了?要知道醫書多得像牛背上的毛一樣,各種疾病都有記載,方法也很多,我還需要再寫書立論嗎?只是古代的醫書,即使是名家所寫,也可能立論偏頗,我不得不加以辨別;庸醫淺薄無知,恐怕會害人,我也不得不加以辨別。而且我如果沒有治療效果,沒有多次試驗都靈驗,也不敢隨意發表意見。
就拿婦女懷孕這一方面來說,婦人把這看得很重要。多年不孕,就請醫生吃藥,膏藥、藥丸都用上,結果不僅不能懷孕,反而引發其他疾病,月經不調,一個月來兩三次,甚至淋漓不盡,形成崩漏。
這是為什麼呢?大多醫生都以溫熱藥為主,而婦人也認為多吃溫熱藥就能懷孕,卻不知道還沒懷孕就已經受到傷害了。天地之道,陰陽調和萬物才能生長,只有陰沒有陽不能生,只有陽沒有陰不能長。那些用壯陽藥給男子治病,說可以生孩子,已經遺害無窮了,又怎麼能生出孩子呢?即使生了孩子,胎毒也很嚴重,赤遊丹等疾病接連不斷;就算苟延殘喘,天花症也很難存活。這就是男子吃壯陽藥的後果。
現在治療婦人也用這種方法,導致血海(子宮)的波瀾不平靜,血熱亂行,月經也不調,怎麼能懷孕呢?總之,婦科首先要重視調經,太過是熱,不足是寒。如果月經推遲,脈象遲緩濡弱,就屬於虛寒,寒冷的身體不能懷孕,可以用溫經的藥,但這種脈象很少。
現在的婦人,十個有九個是肝氣不舒,脈象多弦數,再吃溫熱藥,一定會導致肝火旺盛,血不循常道,造成的禍害豈止是不孕呢?我曾經見過想生孩子的婦人,喜歡吃溫補的藥,庸醫也迎合婦人的心意用藥,結果孩子沒懷上,病也沒離開身體,實在可恨,所以要辨明這一點。至於已經懷孕,又容易滑胎,大多發生在三個月內,請醫生保胎,卻很少見到能保住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庸醫不讀書,不明白醫理啊!
婦人懷孕,一個月是足厥陰肝經養胎,二個月是足少陽膽經養胎,三個月是手厥陰心包絡養胎,四個月是手少陽三焦經養胎,這四經都有相火。凡是滑胎的,都是因為水不能制約火,血熱所導致的,想要安胎必須涼血。朱丹溪曾經給人安胎,用白朮磨成粉末,用黃芩煎湯送服,就安胎成功了。後人因此把黃芩、白朮當作安胎的聖藥。其實黃芩性涼,白朮性燥,懷孕三個月前後,胎火、相火一起旺盛,只適合用涼藥,不適合用燥藥。
現在的庸醫安胎,總依賴這兩味藥,或者加上續斷,結果完全沒有效果。不知道懷孕初期應該用涼藥,三、四個月內尤其應該用涼藥,用燥藥來治療,胎怎麼能安穩呢?續斷性溫而且能使氣血流動,保胎應該安靜不宜活動,用藥應該根據藥性,怎麼能只取它的名字來用呢?如果到了五、六個月,是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養胎,可以用健脾胃的藥,丹溪的方子或許可以完全使用!丹溪一定不會欺騙人,但他沒有註明是哪個月份的方子,恐怕也是在脾胃養胎的時候用的吧!胎兒以二十七天為一個月,三個月半之後,已經更換了養胎的經絡了。我給人安胎不知道有多少次了,沒有不靈驗的。
例如丁鄒氏滑胎三次,鄒趙氏滑胎七次,繆余氏滑胎十一次,都在三個月之內,後來都請我保胎,無一例外都保住了,而且生產後再懷孕,也沒有滑胎的擔憂。我總是用生地來養血涼血作為主藥,黃芩則加在裡面,白朮則不用。人們都說我擅長保胎,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不過是深入了解了養胎的經絡,知道懷孕初期應該用涼藥的道理,不拘泥於丹溪的方法罷了!這確實是多次試驗都靈驗,所以詳細論述,以此告訴後人,希望不要把救世濟人的醫術,變成戕害生命的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