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仙

《知醫必辨》~ 論金匱腎氣湯

回本書目錄

論金匱腎氣湯

1. 論金匱腎氣湯

景岳參附理陰煎,實系良方,用之得當,每見大效,誤用則傷人,予既已詳辨之矣。更有金匱腎氣湯,為仲景先師之良方,用六味地黃加車前、牛膝、肉桂、附子,治水蠱最效,治腎氣上衝,亦甚有效。

乃有某醫者,素習葉氏《臨症指南》。葉氏初學幼科,後學方脈,與薛一瓢同時,而其道不及,惟其人靈機活潑,治病頗有聰明,但究非儒醫,所傳醫案平常,虛字亦多不順,迥非喻嘉言《寓意草》可比。乃某醫奉為家傳,治病往往仿之,偶聞王九峰先生治李姓氣衝於上,用金匱腎氣湯一藥而愈,以為得有秘法,每遇氣逆上衝治之不愈,即投以腎氣湯,往往一藥而死。後李姓有婦人吐血,氣逆不下,伊連用腎氣湯七劑,致狂吐不止,血盡而亡。

又有劉頌芬之夫人氣逆不下,伊久治無效,亦用腎氣湯一服而亡。此何以故?蓋方名腎氣湯,並非肝氣湯。腎為至陰之臟,陰不潛陽,虛陽上衝,故用歸、附引火歸原,用六味納氣歸腎,自有奇效。至某醫所治者,皆肝氣也。

肝為陰中之陽臟,氣至上中不下,其火必甚,非滋水養肝以平之不可,而反投以桂、附,火上添油,有不傷人性命者哉?嗟乎!以聖醫之方,亦為害人之方,皆由於古方立名之義未之能辨耳!予非敢揭人之短,惟一方之誤,關人性命,不得不明辨之,以示我後人凡用先師之方,不可不顧名思義也。

白話文:

張景岳的參附理陰煎,確實是個好方子,如果使用得當,往往效果顯著,但誤用則會傷人,我已經詳細辨析過了。還有張仲景先師的金匱腎氣湯,也是個好方子,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車前子、牛膝、肉桂和附子,治療水腫腹脹(水蠱)效果最好,治療腎氣上逆衝擊的效果也很好。

有個醫生,平時學習葉天士的《臨症指南》。葉天士最初學小兒科,後來學內科,跟薛雪(薛一瓢)是同時代的人,但醫術不如薛雪。只是葉天士這個人腦筋靈活,看病也挺聰明的,但終究不是正統儒醫,所寫的醫案很普通,虛詞也多不順暢,遠遠比不上喻嘉言的《寓意草》。這個醫生卻把它當成家傳寶典,看病時常常模仿。他偶然聽說王九峰先生用金匱腎氣湯治好了一個李姓氣衝於上的病人,就以為自己得到了秘訣,每次遇到氣逆上衝卻治不好的病人,就用腎氣湯,結果往往一劑藥就死了。後來李姓有個婦人吐血,氣逆下降不下去,這個醫生連用七劑腎氣湯,導致病人狂吐不止,血流盡而死。

還有劉頌芬的夫人,也是氣逆下降不下去,這個醫生久治無效,也用腎氣湯一劑就死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方名叫腎氣湯,而不是肝氣湯。腎是屬陰的臟器,如果陰氣不能固攝陽氣,虛陽就會上衝,所以要用當歸、附子來引火下行,用六味地黃丸來納氣歸腎,自然會有奇效。但這個醫生所治的,都是肝氣上逆的病。

肝是陰中帶陽的臟器,氣上衝而下不去,必然是肝火很旺,必須滋養肝陰才能平息肝火,反而用肉桂、附子這些熱藥,簡直是火上澆油,怎麼可能不害人性命呢?唉!聖賢的良方,也可能變成害人的藥方,這都是因為不能辨明古方命名的真正含義啊!我不是要揭人短處,只是因為一個藥方的誤用,關係到人的性命,不得不明白說明,告誡後人,凡是用先賢的藥方,一定要顧名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