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田宗伯

《先哲醫話》~ 卷下 (7)

回本書目錄

卷下 (7)

1. 惠美寧固

水病急大汗出,或急泄利,或急腫減者,反為惡候,不出四五日死。又有醫數下之,續為大下利。腫氣急減而死者,蓋治水氣之法。譬之於傾滿盆泥水,急傾之,則滓泥必著盆底,緩淘以傾之,則水與泥滓同去。故與汗下之藥要緩攻,若急攻之,則病去身斃,不可不慎焉。

仲師曰:水病脈出者死。譬之於溺水者,有生氣者必沉,既死者必浮。其元氣衰者,脈自浮;元氣不衰者,脈自沉微。故水病脈浮滑為凶,沉實為吉,聖訓千古不磨也。腋臭及聤耳有膿者,皆屬胎毒。

過酒後吐下或心下痛者,葛根黃芩黃連湯有效。(按:《傷寒論》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條。柯琴注云:仲景用方慎重如此,言外當知有葛芩連以解肌之法矣。偶與此符合。)

下後心下痞硬,不能食者,茯苓飲尤效。(按:吳氏曰:疫邪留於心胸,令人痞硬,下之痞應去。今反痞者,虛也。以其人或因他病先虧,或因新產後氣血兩虛,或稟賦嬌怯,因下益虛,失其健運,邪氣留止,故令痞滿。今愈下而痞益甚,若更用行氣破氣之劑,轉成壞證,宜參附益氣湯,此與茯苓飲證相反者。若誤投之,禍不旋踵。)

肺癰吐膿血,胸中痛者,與對證藥兼服伯州散則愈。

雀目與苓桂朮甘湯加車前子為佳。

縮砂投酒中,酒忽化為水,故能解酒毒,又並消食也。

中河豚魚毒者,可以藍汁吐之,染匠新制者最宜。凡中毒,吐藥為佳,藍汁即其一也。

凡服吐劑,自辰牌至巳牌為佳。服下劑以人定後臨臥為佳,利水之劑亦然。夫人日中百事紛錯,元氣為散,入夜安臥,精氣下行,故通利之藥,最宜臨臥也。

小兒常食多好惡,日羸瘦腹滿者,由膏腴之毒,熏蒸腸胃,故腹滿、肉脫,飲食為好惡也。治法宜驅腸胃之毒,流通津液。古人用消疳湯,亦不過此意。然此證多屬不治。

平素健啖者,有忽發身體強直或不遂者,不可妄藥,但減飲食,則必自愈。(寧固曰:病多成於食毒,專用吐劑,而於此證云不可妄藥,高出前人一籌。)

衄血諸藥無效者,三黃瀉心湯中加荊芥二錢奇效。(按:《衛生家寶》治血氣妄行,其出如湧泉,口鼻皆流。側柏散,側柏葉、人參、荊芥穗共三味,此亦荊芥為效者。而其治虛實相反,並存而可。)

白話文:

惠美寧固

急性水腫伴有大量出汗、腹瀉或腫脹迅速消退,反而是一種凶險的徵兆,不出四五天就會死亡。有些醫生多次使用瀉下藥,導致患者持續腹瀉,腫脹迅速消退而死亡,這都是因為錯誤地治療水腫的方法。這就好比傾倒滿盆泥水,如果快速傾倒,泥沙就會沉澱在盆底;慢慢傾倒,則水和泥沙一起流掉。所以,服用利尿、瀉下的藥物,一定要緩慢地攻邪,如果急於求成,疾病雖然可能暫時好轉,但卻會危及生命,不可不慎。

仲景大師說:水腫患者脈搏浮現者將會死亡。這就像溺水者一樣,活著的人會下沉,死了的人才會浮起來。元氣衰弱的人,脈搏會浮;元氣不衰的人,脈搏則會沉而微弱。所以,水腫患者脈搏浮滑為凶兆,沉實為吉兆,這是千古不變的醫學真理。腋臭和耳流膿,都屬於胎毒。

飲酒過度後嘔吐、腹瀉或心下疼痛,服用葛根黃芩黃連湯有效。(按:《傷寒論》提到酒客的疾病,不能使用桂枝湯。柯琴註解說:仲景用藥如此謹慎,言外之意就是有葛根黃芩黃連湯來解肌的療法,這與此處記載相符。)

瀉下後心下痞硬,不能進食,服用茯苓飲效果最佳。(按:吳氏說:疫邪停留在心胸,導致痞硬,瀉下後痞硬症狀應消失。如果瀉下後痞硬反而加重,就是虛證。這可能是因為患者本身患有其他疾病而導致虛弱,或因產後氣血兩虛,或體質虛弱,瀉下後更加虛弱,失去正常的運化功能,邪氣停滯,因此導致痞滿。如果再次使用行氣破氣的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應該服用參附益氣湯,這與茯苓飲的病症相反。如果誤用,後果不堪設想。)

肺癰吐膿血,胸痛,服用對症藥物並服用伯州散即可痊癒。

雀目症,服用苓桂朮甘湯加車前子效果最佳。

將縮砂仁投入酒中,酒會立即變成水,因此可以解酒毒,還能消食。

中毒河豚魚者,可以用藍靛汁催吐,染匠新制的藍靛汁最好。凡中毒,催吐是最佳的方法,藍靛汁就是其中一種。

服用催吐藥,辰時到巳時服用最佳。服用瀉下藥,在晚上睡覺前服用最佳,利水藥也一樣。因為人白天事務繁忙,元氣分散,晚上休息時,精氣下行,所以通利之藥,最宜在睡前服用。

小兒經常吃得多,挑食厭食,日漸消瘦,腹部膨脹,這是因為膏腴之毒熏蒸腸胃,導致腹部膨脹、肌肉消瘦、飲食挑剔。治療方法是驅除腸胃毒素,促進津液流通。古人使用消疳湯,也是基於這個目的。但這種病症大多難以治療。

平時飲食很好的人,突然出現身體強直或不遂,不可亂用藥物,只要減少飲食,自然就會痊癒。(寧固說:疾病大多是因為飲食不當引起的,專用催吐藥,而對於這種疾病說不可亂用藥,比前人高明了一籌。)

鼻衄(流鼻血)各種藥物都無效者,在三黃瀉心湯中加入荊芥二錢,效果奇佳。(按:《衛生家寶》記載治療血氣妄行,出血如同湧泉,口鼻皆流,使用側柏散(側柏葉、人參、荊芥穗三味),這也是荊芥有效的例子。但其治療虛實相反的病症,卻可以同時使用。)